【决胜2020】凭借精准扶贫“秘方”,陕西宁夏走出更稳脱贫路 成都新增1例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病例 在英国确诊并治疗 回国40余天后复阳 青海:五男子猎捕出售旱獭被判刑 @所有吃货,今后买到问题食品要这样维权! 六旬农妇传承传统草编技艺 巧手“编织”助脱贫增收 志愿者孔佩雯:青春应直面战争之痛 也会遇见和平的暖 扫码进群就可以领红包?小心掉入陷阱 “马镇长”骗走养殖户33万元 惠农警方成功冻结 国家统计局: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5% 网上审核营业执照出骗局 平罗警方有效劝阻 宁夏:年轻人重回西海固 长江源头高清全景影像首次发布 首次拍摄到青藏高原特有珍稀哺乳动物 停止网暴!我们的敌人是病毒,不是感染病毒的人 北京地铁大兴机场线车站配备AED设备 缩短全天发车间隔 持老年卡乘坐地铁打折? 北京官方辟谣:虚假信息 山西男子利用职务之便非法采矿、开设赌场等 一审获刑十三年六个月 重庆吊水洞煤矿事故系企业自行拆除井下设备时违规作业引发 可飒可甜!湖南一线女消防员“娟哥”获赞 矿山再披绿装 古村“串珠成线”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发展壮大扶贫产业 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大合唱” 挥别千年贫困,云岭大地尽开颜 水清鱼跃百业兴 浙江淳安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 四川目前有3个中风险地区 相关人员原则上不离开当地 成都官方辟谣:“钟南山院士前往成都抗疫”为假消息 【政声】2020,让我再看你一眼③:每一个你都是夜空中最亮的星 山西一涉黑团伙非法成立拆迁队逼迫村民搬迁 首犯一审获刑23年 成都确诊女孩被网暴?严肃的疫情防控不容添乱! 今日起至月底北京暂停受理小客车配置指标申请 鄱阳湖畔候鸟守护者:愿与自然共和谐(图) 西部“天梯”格库铁路全线开通运营 成都确诊女孩首发声:“我也是受害者,向市民道歉” 鹤群鄱阳湖岸边觅食 江西余干县留六百亩稻谷助过冬 广州最新限塑时间表出炉:明年起禁用一次性塑料吸管 明年北京高校毕业生达24.3万人 40余项就业措施将落地 单个标的拍出1.37亿!海南警方拍卖黄鸿发涉案财产成交额破3亿 在黄土地上狂飙的安塞腰鼓 武汉疫情期“网红窗帘”主人结婚 新家客厅挂“同款” 浙江20名外卖小哥获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可享技能人才政策 塑造健康湾区:粤港澳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协同发展 郫都区确诊患者姑妈到资阳看病人、吃晚饭?官方回复 女子被诊断为“脑死亡” 她走了为5人带来了新生 海陀山上追风逐雪——探访延庆赛区冬奥气象服务团队 捆绑作业推广收费教育 APP如此“自愿”交费合适吗? 银川市金凤区“一校四中心”正式揭牌启用 盐池县荣获“中国精准扶贫优秀案例” 10个甲子6个百年 600岁生日快乐 紫禁城! 宁夏供销社吸纳首批10家企业入社 宁夏:“五小活动”助推劳动教育课落地生根 【学习】奋力担当时代新使命
你当前位置:首页 >滨河经贸 >

【决胜2020】凭借精准扶贫“秘方”,陕西宁夏走出更稳脱贫路

2020-12-09 15:03:49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2月9日电 题:凭借精准扶贫“秘方”,陕西宁夏走出更稳脱贫路

作者 朱延静

错落有致的村舍、忙忙碌碌的车间、情不自禁的笑容……这样的场景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国大地上。近年来,陕西、宁夏等地凭借着针对自有短板打造的精准扶贫“秘方”,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脱贫之路。

日前,“决胜2020”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一行走进陕西、宁夏多地,见证了当地群众如何一步步地将脱贫之路走得更深、更远、更稳。

走更深——不忘大山深处的每一人

几年前,陕西西乡碾子沟村村民李代华一家6口住在悬崖边的几间危房中,靠几亩土地勉强维持温饱。在镇上开展扶贫数据清查时,李代华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虽然眼有残疾,但李代华并没有怨天尤人。2016年,在村委会的帮扶下,李代华开始接触吊瓜种植,在自家的土地上种了5亩多吊瓜。后来,他又租了村里闲置的土地,种植面积扩大到如今的9.5亩。

李代华和女婿在吊瓜地劳作。朱延静 摄李代华和女婿在吊瓜地劳作。朱延静 摄

在国家补助9万元基础上,李代华自己出资10余万元,没过多久,一家人就搬进了两层三间的分散安置移民搬迁房。

“每年种吊瓜能收入四五万块钱,再加上女儿和女婿在外面打工,也能赚四五万块钱,一家人年收入能达到十万左右。”谈起如今的收入,李代华很有底气。

如今,李代华和老伴忙着种吊瓜、卖吊瓜子,收入也越来越多。他还买了辆摩托车,方便了自己每周五把在外面上学的孙女接回家,周末便成了老两口最享受的时光。

李代华(中)和老伴(左)、女婿(右)在新家前。朱延静 摄李代华(中)和老伴(左)、女婿(右)在新家前。朱延静 摄

在距离碾子沟村150多公里的宁陕县海棠园村,人们也已喜迁新居,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海棠园村处于秦岭南麓中段,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陕南山区村落。山岭纵横、沟壑交错,村里最高处和最低处的海拔相差了600多米。过去,村民上下山一趟需要一整天,早上家里来了客人,下山买酒再回家就要到晚上才能备好宴席,“朝至夕宴”成了过去海棠园村的真实写照。

如今的海棠园村。朱延静 摄如今的海棠园村。朱延静 摄

脱贫攻坚以来,海棠园村探索出了“支部+X+贫困户”模式,成立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大力发展生态水稻、糯玉米、中药材、养蜂和休闲旅游等产业,2019年村农民纯收入达12177元,比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高2027元。

基础设施改善方面,海棠园村累计搬迁群众153户,先后硬化道路17公里,架设网络线路13公里。

“小车开到家、网络随处刷、喝水院中接、用电就插卡。”海棠园村村民朗朗上口的这20个字,诠释着脱贫给他们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

不论是住在悬崖边上的李代华搬进新家,还是山沟沟里海棠园村村民如今的安居乐业,都印证着——“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不仅仅是口号,更是生动实践。

走更远——不再搞“输血”式扶贫

如何持续致富?这是巩固脱贫成果的一个必答题。

陕西宁陕县八亩村,有着良好的生态优势和区位优势,村民在扶贫政策帮扶下,走出了“山上建景区、山中建园区、山下建社区”的脱贫模式。

八亩村。朱延静 摄八亩村。朱延静 摄

山上的景区年接待游客可达10余万人次;山中的园区设中蜂养殖基地、经济林果采摘园、生猪养殖基地等;山下的社区,村民不仅可以“安居”,家门口还有社区工厂让他们“乐业”,“楼上居住、楼下务工”,实现了扶贫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

同样在“家门口”就把钱赚了的,还有宁夏西吉县张堡塬村的村民。

当地利用海拔高、气温低、昼夜温差大等优势,大力发展芹菜、胡萝卜、西兰花、甘蓝、菜心等冷凉蔬菜产业,种植面积已超过14万亩。蔬菜基地帮助周边群众就业增收,已成为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优势特色产业,在园区稳定务工的农户年收入可达3、4万元。

张堡塬村西芹蔬菜大棚。朱延静 摄张堡塬村西芹蔬菜大棚。朱延静 摄

“在这里就业能方便照顾家人,而且每个月还能赚到3000元,真的感谢扶贫政策带给我的机会。”正在蔬菜大棚采收西芹的村民苏梅说道。

现在,苏梅和丈夫还有3个孩子住在102平的房子里,她在蔬菜基地务工,丈夫在园区外务工,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11000元。今年,苏梅还成了村里为数不多拿到驾照的女性。她说,有时候下雨、下雪路上不好走,自己就会开车来上班。生活现在过得越来越好,打心眼里觉得开心。

不论是八亩村的村民,还是苏梅一家人,“地利”是他们的致富密码,当地所发展的产业项目依托的是优势资源,扶贫政策以优势“造血”,让村民的脱贫致富之路能够越走越远。

走更稳——不让贫穷“卷土重来”

村民脱贫了、致富了,但村干部并没有松懈。让每一个人都不返贫,让扶贫政策走更稳,正是他们一直努力的方向。

在宁夏盐池县,当地依托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建立了脱贫攻坚动态监测预警系统,将全县2009个自然单元划入1011个基础网格。网格员每月入户采集农户收入等数据。截至目前,预警系统已将全县1.1万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3.7万余户非建档立卡户的基本信息全部录入。

网格员在演示脱贫攻坚动态监测预警系统。朱延静 摄网格员在演示脱贫攻坚动态监测预警系统。朱延静 摄

“我们有个手机APP,如果哪个村民遇到困难了,相应的栏目就会显示为黄色的警示状态,这样我们就能有针对性地去解决,防止村民再因此返贫。”村里的一名网格员现场边演示APP的操作方法边说道。

“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及时查缺补漏防返贫,既让脱贫成果得以巩固,也让村干部们从琐事中脱离出来,有更多精力发展村集体经济,让村民们在致富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脱贫攻坚工作走得进县城、也钻得进山沟,无论是宁夏的防返贫动态监测预警系统,还是陕西的“不落一人”式搬迁扶贫,无不展现了“万众一心奔小康”的行动和决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