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农业发展、督办代表建议、参加检察机关开放日活动……过去一年,自治区人大代表、宁夏机械研究院院长助理马俊履职的身影频繁出现在乡村、企业、社区,先后12次倾听民声、督办建议落实情况。
“‘吹哨报道’‘接诉即办’等机制日益健全,很多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被解决在基层,所以代表建议也得更有含金量才行。”马俊如是说。
作为自治区第十一届、十二届人大代表,履职8年中,马俊先后提交“修改《自治区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条例》”“尽快制定关于电动三轮车、老年代步车管理条例”等27件建议, 90%的建议被采纳。
与马俊交谈中,记者意外得知,近3年来,他每年都会有1件建议被列为自治区人大常委会重点处理建议。“高命中率”的秘诀在哪里?
“随着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不少社会问题通过居委会、村委会、12345热线等平台就能迎刃而解,调研的重心不能再聚焦细枝末节了,而是要想方设法提高建议的含金量。”为此,马俊给自己定下高要求和标准——放宽视野、站在全区的高度来看待问题,确保建议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数据,都是深入调查、集思广益、反复研究的结果。
去年5月,马俊与银川市贺兰县金贵镇一位农户聊天时得知,农户精心培育的有机黄瓜卖不上好价格,有时甚至以低于普通蔬菜的价格售出。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农户的话让马俊陷入沉思,他为此多次深入大棚、农业园区调研,摸排、收集有关情况,了解到不少优质农产品售价低、仿冒产品令消费者“雾里看花”等问题。去年5月以来,马俊联合3名区外科研院所的博士,借助“最强大脑”,对我区农业发展情况进行深入调研、论证,拟在今年自治区两会上提交“关于区块链农业智能化建设的建议”,希望政府和有关部门将区块链与现代农业融合起来,打造区块链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既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可溯源的农产品,也可以提高优质农产品的竞争力。
今年自治区两会上,马俊怀揣民声,有备而来。“代表建议贵精不贵多,贵在有含金量,贵在能落地见效。”(宁夏日报记者 姜璐)
自治区人大代表马俊(图片由本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