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增收 西藏农牧民阔步走向小康路 转发邮件、刷鱼缸……他们为何还要在“大厂”实习? 北京计划新建和改造提升600座垃圾分类驿站 治理垃圾清运不及时 “80后”聋哑夫妻的“无声饭店”:无声胜有声 今日白天北京大部地区有阵雨或雷阵雨 最高气温27℃ 应届生“就业难”?为何还有人选择“慢就业” 疫情之下,消费退费不能随便“打折” 暴雨预警!10省区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 江西局地有大暴雨 聚焦论文查重乱象 毕业生知网账号被盗后现电商平台 和田团城老城换新颜 居民吃上旅游饭 稳赚不赔?虚拟货币投资群暗藏猫腻 “新工艺+微创新”加速老区高速公路建设 陪学陪玩周末不休 月薪2万全职家庭教师工作好干吗? 北京海淀多社区安装“智能阻车系统” 对电动车进电梯说不 广西一女子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被告知5年前已“被离婚” 内蒙古一男子入室抢劫杀人潜逃21年后落网 浙江温州鹿城涉侨纠纷化解:“三大空间”破难题 北京:4月份PM2.5平均浓度31微克/立方米 长江中下游等地将有较强降雨 华北等地将有强对流天气 40强赛6名同组裁判都是国足老熟人 将不会引入VAR协助执法 全国“电竞人”汇聚山西共商产业融合发展 集赞拉人头,“帮砍”有风险,小心假促销的消费陷阱 守护“天山精灵”伊犁鼠兔 30多年来他从青丝到白头 “敌人”都是肝癌 吴孟超和他的225平方厘米战场 人造肉为何遭网友泼冷水?业内:营养口感需要精进 文旅部老艺术家走进广西北海开展志愿服务 31省份新增确诊病例13例 其中本土病例1例在广东 职务发明权属引纷争 谁摘走了谁的“桃子” 今年夏粮有望再迎丰收 控糖,就是不吃主食吗?营养专家教你科学控糖 甘肃山地马拉松事件通报:一半以上遇难人员家属签订和基本达成协议 甘肃山地马拉松通报:成立联合调查组 8名伤员7人出院 “看到孩子们安全,我就放心了”——玉树地震受灾“少年”参与玛多地震救灾记 山东烟台两甲庄村——果树连片 村民致富 近500幅深港澳儿童绘画作品亮相深圳地铁专列 办比赛,安全应是第一位的——梁晶教练谈越野赛 广东专项检查密闭场所防控:民众防护意识减弱 广西法检“两长”同庭履职 审理一起特大贩卖、运输毒品案 山西警方打掉一帮网络裸聊敲诈洗钱团伙 涉案资金700余万元 黑龙江富裕县沉船事故遇难人数增至5人 福州:大学课堂搬到乡村“接地气” 武汉市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突破1000万剂次 河北衡水今春营造林15.5万亩 国家森林城市创建40项指标全达标 太原海关打掉一走私奢侈品团伙 涉多个国际知名品牌 河北开展道路运输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上海警方今年抓获电诈嫌疑人9800余人 直接挽损2.4亿元 茂名发现一例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 系广州荔湾病例密接者 “巧男”用雕刻、素描赋能剪纸 痴迷十余年盼创新中传承 广东紫金网警捣毁两荐股投资诈骗窝点 福建举办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益晶传承展
你当前位置:首页 >国内新闻 >

稳定增收 西藏农牧民阔步走向小康路

2021-05-26 09:06:30来源:新华社

中国宝“藏”|稳定增收 西藏农牧民阔步走向小康路

新华社拉萨5月25日电(记者金一清、司源)一大早,西藏自治区那曲市达萨乡村民扎西次仁开着小货车来到嘎尔德生态畜牧产业示范基地,准备将家里的牦牛奶卖掉。

“一星期来一次,每次送一百多斤牦牛奶,可以卖一千多元,这样每年可以收入六七万元。”扎西次仁十分开心,“有这样的企业带动,农牧民想不富都难。”

扎西次仁所在地区属于高寒纯牧业区,过去,受气候、饲料等多种因素影响,当地牧民往往只能依靠冬季卖牛羊获取极不稳定的收入。

2018年1月,西藏嘎尔德生态畜牧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始将基地运营起来,配备冷库和冷链物流,建成现代化标准的乳制品生产线,收购周边牧民牛奶作为原料。当地牧民向基地出售牛奶,通过检验后便可以立即拿到现金。

边巴原本是当地牧民,2017年来到嘎尔德生态畜牧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养殖奶牛。随着收入增加,边巴家盖起了两层藏式小楼,买了汽车。边巴说:“以前放牧一年收入只有1万多元,如今一年可以拿到5万多元,增长了很多。”

截至目前,嘎尔德公司已组建起有100个奶源基地、3200余户牧民参与的全产业链,带动16256人就业,收购牛奶及肥料兑现2044.96万元,受益农牧民群众达14773人。

近年来,西藏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以青稞、牦牛、藏猪、藏羊、奶业、蔬菜、饲草七大产业为重点的“7+N”发展格局已经形成,并建立起以10个高原特色生物产业基地为主的国家重要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龙头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分别达到162家、13475家,比2015年增长65%、1.9倍,农畜产品加工综合转化率达到15%。

除农牧产业外,文旅产业也是西藏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来源。截至2020年,西藏农牧民直接或间接通过参与乡村旅游就业人数达8.6万人(次),年人均增收4300余元。建成各级各类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产值超过60亿元,年均增长率15%;扶持传统文化的市场化开发,唐卡、塑像等传统手工艺品供需两旺。

70年来,农牧民收入逐步增加,折射着西藏70年来的发展变迁。

民主改革之后,西藏广大农奴得到了生产资料,生产热情高涨,农牧业得到大力发展。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65年的108元增长到1978年的174元,年均增长3.7%。

进入改革提高阶段之后,到199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03元,较1978年增长3.0倍,年均增长9.8%。

1994年,在西藏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胜利召开,作出全国支援西藏的重大决策,将援藏工作和重大项目建设列入五年规划统筹安排,开创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纪元。到2011年,西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885元,较1993年增长约5.9倍,年均增长11.4%。

党的十八大以来,连续召开深化对口援藏扶贫工作会议,创新开展“央企助力富民兴藏”等活动,通过精准施策、精准帮扶,西藏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各族群众实现了不愁吃、不愁穿和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西藏自治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西藏把资金和项目向贫困人口倾斜,同时把援藏资金的80%到90%都向脱贫攻坚倾斜,做好产业支撑、政策激励、就业优先、援藏扶助、社保兜底。如今,自治区的62.8万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74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多年来,西藏农牧民收入实现快速增长,连续1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连续6年保持全国增速第一,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598元,同比增长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