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藏公路见闻:藏族木碗装盛“新意”迎来客 【重走天路看变迁】守护青藏生命线 搭起高原幸福桥 “杭州杀妻案”一审宣判:被告人许国利被判死刑 为何奋不顾身连救5人?他的回答令人动容 将书法支教带到川贵,为乡村孩子打开一片艺术的天空 南京江北新区:公共文旅体场所7月26日起暂停营业 【重走天路看变迁】在长不出树的地方,成为“一棵树” 8000平方米南京“火眼”实验室正在搭建 单日核酸检测量可达200万人份 特写:新乡人的“回家之路” 辽宁沈阳今年打掉142个电信网络诈骗团伙 抓获706人 南京多地调整疫情风险等级 目前有4个高风险地区 零距离“打卡”前沿创新成果 北京数字经济体验周启动 黑龙江省口岸首次截获2种锹甲类昆虫 山西援豫“电力军”:晋豫同舟 守望相助 退休老教师心系河南灾区捐款2万元 光影传承三十载:宁夏皮影传承人从“手艺人”到“守艺人” 大雨中,了不起的“肌肉记忆”让他们冲上前线 “七一勋章”获得者:把生命奉献给脱贫攻坚事业的黄文秀 “双减”政策靴子落地 学校、教育培训机构该如何落实要求? 北京排水集团抢险突击队支援郑州 已对7处积水点开展抢险抽排 陕西洛南县遭特大暴雨袭击 受灾人数近8万人 重庆两幼童坠亡案开庭 案件将择期宣判 台风“烟花”二次登陆 杭州西湖水位正常 南京对封控区的孕妇实行专班医疗服务 新疆警方抓获20年前杀人案最后一名嫌疑人 山西民间救援力量在河南:两米多深水中转移被困的98岁老人 南京新冠肺炎感染者增至88例 出现2例重型 拨打量最高达每小时12万次 南京政务热线“被打爆” 南京25日新增确诊病例38例 均为机场工作人员或其密接者 台风“烟花”登陆后首个工作日 上海早高峰交通安全有序 “烟花”雨冷 他们很暖 南京市卫健委:核酸阴性证明“48小时”从采样时算起 受台风“烟花”外围云系影响 河南将迎新一轮较强降水 两对夫妇的故事:人在南京战疫,心挂郑州失联家人 走进杭州台风安置点:听到最多的话是“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成都枣子巷变形记 从背街小巷到特色网红街区 河南汝阳板棚村:那雨那痛那感动 南京第二轮核酸筛查共采样7434623人份 减作业负担,减培训负担 这次可是“动真格” 逆风而行,看这座城市迎战“烟花”的动人群像 RO铝生产商Alro从进出口银行借入3200万欧元营运资金 6月份BVB替代市场AeRO的资本化同比增长46% 罗马尼亚的建设者在四月创纪录的表现后于五月喘口气 欧盟在加速脱碳计划下推动罗马尼亚提高绿色目标 RO电子IT零售商Altex进入旅游运营商行业 EIB向罗马尼亚Electrica Group提供1.2亿欧元贷款以升级配电网络 罗马尼亚BVB上市的农业集团Holde Agri完成600万欧元的增资 罗马尼亚将有争议的能源项目排除在弹性计划之外 罗马尼亚证券交易所指数BET突破12000点门槛 Zomato股价在上市当天放大66% 收盘时收于126点
你当前位置:首页 >国内新闻 >

滇藏公路见闻:藏族木碗装盛“新意”迎来客

2021-07-26 17:04:42来源:中国新闻网

(西藏和平解放70年)滇藏公路见闻:藏族木碗装盛“新意”迎来客

中新社云南迪庆7月26日电题:滇藏公路见闻:藏族木碗装盛“新意”迎来客

中新社记者 缪超 史广林

刻刀接触木料发出“嗞嗞”声,空气中弥漫着木屑的清香……一块木头在鲁茸卓玛手上,经过雕刻、上漆、晾干等数十道工序,成为一只被藏族民众视为珍宝的木碗。

近日,中新社记者沿着滇藏公路抵达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岗曲河,河上的一座悬索桥已经存在100多年,为了纪念红军长征时从桥上经过,人们为它取了一个特别的名字——红军桥。

岗曲河边,曾经是鲁茸卓玛和旺堆的家。2013年,迪庆州香格里拉市发生地震。他们所在的村庄上桥头村房屋不同程度开裂。在政府的扶持下,整村搬迁到了更宽阔的山谷中,家家住上了新民居,上桥头村改名为“幸福村”。

而岗曲河边的旧居,成了鲁茸卓玛木碗制作工坊。每天卓玛都会来到这座小屋。17岁时,鲁茸卓玛进入藏康达家族学习木碗制作,后来与藏康达家族的旺堆相恋成婚。他们共同守望着红军桥,做木碗的手艺已经延续了近40年。

木碗是藏族民众从生到死、随身随行的餐具,无论是旅行、转山、过林卡,还是婚嫁,木碗都不离身。因此有“一碗一辈子”的说法。

鲁茸卓玛说,制作木碗最重要的步骤是上漆,“上植物漆,熬起来是白白的,加工比较复杂。木碗也好,糌粑盒也好,上两道、三道,有些四道漆,漆上好后百年不变色。”

滇藏公路修通后,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总有一些游客循着当年红军的足迹,走过红军桥,来体验木碗制作这份古老的手艺,鲁茸卓玛亦乐于展示和传授。

鲁茸卓玛告诉记者,如今,随着中国涉藏州县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条件的便利,出门揣木碗的习惯正逐渐远离藏族民众的生活。而做工精致的木碗则被作为旅游纪念品,被越来越多的游客带到世界各地,装盛饼干、糖果……

游客在此体验了古老技艺,选购了中意的木碗之后,也会将一首传唱已久的民歌学会带走:“带着情人吧害羞,丢下情人吧心焦;情人如若是木碗,藏在怀里该多好。”

在迪庆从事基层社区妇女工作多年的此里卓玛,常常来到上桥头村,聆听鲁茸卓玛的故事。“过去很多藏族妇女小的时候没有机会出去学习,但她们通过这样的手工艺品,有一个自己热爱的事情。”此里卓玛说,学一门技术不仅是为了生活,更是通过技艺获得尊严、快乐和幸福。

自从在花骨朵儿一样的年纪,邂逅这只木碗开始,鲁茸卓玛的命运就被改变了。她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追求并开启了属于自己的美好幸福生活,也使古老的木碗装盛“新意”,为这个时代留下了一个生动的注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