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害用户权益的App屡教不改怎么办? 宁夏启动2022年度企业薪酬调查 共同富裕!伊利给出“宁夏样本” 郑建国:移风易俗,不要彩礼要幸福 石嘴山市:“退休一件事”实现掌上办 宁夏农科院:科技下田 播种希望 宁夏:“智慧农机”助力春耕春播动起来 自治区妇联将开展10项活动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 宁夏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集中治理 宁夏着力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和大数据产业新高地 “智慧春运”筑起宁夏高速公路安全畅通堡垒 河西镇:移风易俗我先行 城乡面貌添颜值 人居环境增气质 银川市:“智慧公证”跑出便民加速度 基层派出所里有位“退费专员” 解码宁夏警官职业学院毕业生就业“秘籍” 银昆高速公路彭阳段复工 上前城检察院巡回检察案例入选最高检典型案例 “一村一年一事” 事事有着落 郑建国家庭:不要彩礼要幸福 宁夏印发农业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监督管理办法 宁夏高速公路路网“最强大脑”正式上线 煤炭价格新机制来了!给资本设定了“红绿灯” 平罗县抢抓农时劳作忙 固原农商行25亿元支持春耕生产 “国考和省考一次上岸”? 培训机构虚假宣传被罚2万元 全国大部天气晴好 气温逐步回升 苏州一家“三人组”和疫情“车轮战” “数字观冰”助电网从容应对冰雪来袭 你想离职老板都知道?员工上网内容企业有权“偷窥”吗 互联网大平台如何走向互联互通 社论:晒建议提案办理“进度条”,让民意互动“看得见” 云南新增5例本土确诊病例 全国535个县建成县、乡、村三级联动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最高法发布一站式建设典型经验和“总对总”在线多元调解案例 江苏检察引入第三方监督评估严防“纸面合规” 食品生产企业将适用风险分类分级管理 时评:“普惠养老”能破解养老焦虑吗 科技持续发力 壮乡人民幸福生活节节高 冬奥碰上“双减” 这个寒假 课外体育教培从业者有点忙 在这里,留守儿童不孤单 住房刚性需求旺盛 如何让城乡居民“住有所居”住得安心? 中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或用新型垂直起降回收方案 用华夏文明的力量守护世界文明 闯出职场舒适区的年轻人,你后悔了吗 当代都市青年为什么喜欢养宠物?专家分析 社评:个体工商户“破亿”是里程碑也是新起点 深圳24日新增13例新冠病毒感染病例 新西海固青年:我要把家乡特产销往全世界 历经60年追寻!物质新磁态或终“现形”
你当前位置:首页 >国内新闻 >

侵害用户权益的App屡教不改怎么办?

2022-02-25 10:40:28来源:法治日报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通报了2022年第一批侵害用户权益App。

通报称,依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安全法、电信条例、《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等法律法规,工信部近期组织第三方检测机构对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进行检查,截至目前,尚有107款App未完成整改。同时,检测过程中发现,13款内嵌第三方软件开发工具包(SDK)存在违规收集用户设备信息的行为。

记者查阅通报名单发现,所涉问题包含App强制、频繁、过度索取权限;违规使用个人信息;强制用户使用定向推送功能;欺骗误导强迫用户;应用分发平台上的App信息明示不到位;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违规收集个人信息等。

据了解,工信部从2019年12月19日通报第一批关于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开始,至今已累计通报21批App。

个人信息违规使用和收集占半数以上

记者统计发现,此次通报App所涉及的问题中,关于个人信息的违规使用和收集占半数以上。

“此次通报App所涉及的问题,主要集中于对用户个人信息的违规使用与收集。对于用户而言,一旦个人信息被泄露或者滥用,不仅可能遭遇各种广告、推销的骚扰,影响个人的安宁生活,还有可能成为网络诈骗等不法甚至犯罪行为的侵害对象,严重损害用户的权益。”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文化法治研究中心副主任程科说。

在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浙江大学数字法治研究院副院长高艳东看来,App对用户个人信息的违规收集,背后潜藏了个人信息泄露、违规使用等安全隐患,电信网络诈骗之所以泛滥,与个人信息泄露密切相关。

高艳东说,App的违规行为是对用户隐私权的侵犯,由于个人姓名、联系方式甚至家庭信息的泄露,用户时常遭遇各种广告、骚扰电话、诈骗短信等骚扰,这些频繁出现的信息对用户的个人生活安宁造成严重干扰。个别App对个人信息保管不善,甚至形成个人信息黑色产业链,为不法分子利用电信网络实施诈骗、人肉搜索等互联网违法犯罪提供了“温床”。个人信息是网络犯罪的上游产业,为下游各种犯罪提供了工具和便利。

除此次通报中的所涉问题外,在此前的通报中,有些App还涉及不给权限不让用、账号注销难、私自共享给第三方、开屏弹窗信息骚扰用户等问题。

据记者粗略统计,在工信部的21次通报中,工信部和地方通信管理局共通报近2000款App所涉及的问题2100余条,而涉及存在问题的App,其中有的App不止一次被通报,还有App因在通报后没有及时整改而被下架。

据了解,一旦发现未整改的App,工信部会依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要求,组织对其进行下架,相关应用商店在接到通报后会对未整改的App进行下架处理。针对部分违规情节严重、拒不整改的App,属地通信管理局会对App运营主体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为何总有一些App侵害用户权益?

长期以来,对于App的监管整改处罚一直在进行,而且越来越严格,但为何总有一些App依然“坚持自我”,仍在侵害用户权益呢?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对此,高艳东分析认为,监管部门过多,责任划分不明,导致出现“谁都可以管,谁都可以不管”的现象,多头治理导致管理效果差。同时,对App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也不够,违法成本低,使得App违法者敢于挑战法律。

“虽然我国民众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但整体的维权意识仍有待加强,而且我国没有建立对个人信息被侵害的损失计算标准,导致索赔难,因此对所发现的违法行为,大多会选择做‘沉默的羔羊’,鲜有人会通过法律途径对App违法者提起诉讼。”高艳东说。

“以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为例,个人信息收集过程中收集者与被收集者的地位明显不对等,个人信息的收集常常具有隐蔽性的特征,用户对于信息收集的过程缺乏可感知性,相关技术的发展迭代迅速,也使得监管难度进一步加大。”程科说,在数字经济的背景下,个人信息具有非常大的经济价值,促使某些App铤而走险,违规收集用户个人信息。

从源头上严格审查,提高市场准入门槛

对此,程科建议,除继续加强对App的定期检测、通报与限期整改外,还应进一步落实各平台的主体责任,特别是对于应用商店而言,应督促应用商店建立完善的App上架审核机制,并实时自查,发现问题App及时清理下架。此外,职能部门应完善对App违规行为的举报监管体系,保证用户维权通道的顺畅,进一步简化维权程序,降低维权成本。

高艳东同样认为,加大整改措施很有必要,建议从源头上严格审查,把控App的上架,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同时,App应公开其需要获取的用户信息,明示在醒目位置,且列在用户的同意条款,由用户选择是否同意授权,尊重并保障广大用户的知情权。此外,还需要进行严格的事后审查,一旦发现App有违规行为,需要依法严厉查处。

“用户应该提升个人信息安全意识,不要轻易下载来路不明的App;注意保护好自己的账户密码,及时更新程序;通过阅读用户协议、隐私保护协议大致了解个人信息收集范围,并在个人信息存在被过度收集的可能时积极举报、维权。”程科提醒道。(据《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