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脸安全”,坚持“最低必要”原则很重要 灭绝后的长江白鲟 在这些古籍和古画里永存 江南华南等地高温天气持续 北方地区将有一次较明显降雨过程 价格低分量足?“边角料”食品到底是不是“省钱宝藏” 广东佛山在外省来佛主动就诊人员中发现2例确诊病例 在青海失联高校教师已找到 生命体征完好 广西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2例 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10例 解决好孩子暑期照管问题(百姓关注) 宠物被遗弃现象频发 专家:弃养宠物 无视法律丢了文明 婴儿奶粉中频现香兰素,管道清洗不彻底还是抢夺“第一口奶”? 今天,你用耳朵追剧了吗? 花几万元上“本科助学班”靠谱吗? 今年以来北京市123个老旧小区改造开工 71个完成改造 高温橙色预警!浙江福建江西新疆局地气温可达40℃以上 积极奔赴抗疫一线的“家庭档”:是温暖的陪伴,更是彼此的镜子 左手拎菜、右手提水 “刘畊宏女孩”有了用武之地 点燃热情!夏夜北京热门商圈人气足消费旺 北京今起三天雷雨频刷存在感 今明天闷热持续在线 数据要素确权需“分而治之” “你来了”:当表演系学生成为剧本杀主持人 35天100%“绿电”供应 青海再创世界纪录 小龙虾头到底能不能“嗦”? 没有门锁不设密码 “诚信快递柜”5年未丢一件包裹 因被举报扰民而停工 小区活动场怎么建才能皆大欢喜 劳动者在工作岗位中暑的情况不少 热射病工伤认定何以少之又少? 化身网红打卡地!武汉的桥成为电影镜头里的常客 【奋斗者正青春·一线故事】徐龙:难不倒的绿衣信使 科技预警“通风报信” 山区群众安全撤离 河南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例 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3例 “问天”携航天510所“单品”启“天地通话”全新体验 汕尾市海上搜救分中心紧急救治远洋患病船员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中卫 2022数字中国创新大赛·鲲鹏赛道全国总决赛:三项目获一等奖 第二届运河城市模联大会闭幕:拓展青少年的国际视野 “科幻创作、科学理论与科学家”主题沙龙举办 “中国北方游牧艺术”展在香港开展 甘肃甘南夏河县新增53例无症状感染者 中国预防性非处方药增幅明显 写一篇文章赚好几万,这位体育自媒体人有何神奇之处 国家疾控局:中国适龄儿童甲、乙肝疫苗接种率均已超过90% 河南开封市将于25日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政声第100期|宁夏何以成黑马? 政声96期|这样的美丽新宁夏 叫人如何不向往!宁夏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新”在哪里 云南南涧:乡村火把狂欢夜 攀岩世界杯布里昂松站落幕 青海:科技引才专场线上、线下签约引进人才20余人 苏炳添谈为国征战13年:奥运奖牌应归功于前辈 河南兰考全县实行静态管理 安徽宿州市埇桥区这些区域划分为中高风险区 “遗”脉相承 中轴非遗走进商圈等推动活态传承
你当前位置:首页 >国内新闻 >

保障“脸安全”,坚持“最低必要”原则很重要

2022-07-25 09:06:51来源:科技日报

【时评】

◎胡一峰

不知从何时起,“刷脸”成了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上班进单位、下班回小区,“刷脸”通行;注册网站、打开应用程序(App),“刷脸”认证;购物付款,吃饭买单,“刷脸”结账……靠“脸”吃饭的日子,带来了许多便捷,免去了携带各种卡证、输入密码的麻烦;对于老年人而言,还可以避免忘记认证信息等问题。但是,“刷脸”也引发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近期一起疑似因人脸识别漏洞引发的银行账户资金盗刷案件备受关注。有人银行账户里的钱不翼而飞,有人快递柜里的物品莫名消失,都因为“脸”被人盗用;有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盗取了面部信息,还有人在使用手机软件、银行系统等时不得不违心地献出自己的“脸”。诸多“丢脸”“偷脸”“抢脸”事件,在人们心里投下了阴影,让人们对方兴未艾的人脸识别技术产生了忧虑。

从技术发展的历史来看,任何新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总会带来或多或少的不适感。这就像我们穿上新鞋后需要一个磨合时期,才能走得更加舒适,但没有人会因为新鞋挤脚就把它扔掉。人脸识别技术也是如此,应当继续改进,但不可因噎废食。它在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过程中暴露出漏洞,引起人们警惕、反思,并作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和调整,这本身是促进技术更加成熟、更具适用性的磨合过程。而技术一旦付诸应用,就表现出强烈的文化和社会属性。在技术和社会的磨合过程中,不仅需要技术层面的创新和突破,也需要社会层面的制度建构和文化层面的心理和行为调适。

因此,解决“刷脸”难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从科技研发方面来说,应针对暴露出的问题加强攻关,为用户提供准确性和安全性更高的人脸识别技术,在技术运用中真正做到“真刷脸”“刷真脸”,杜绝仅凭一张照片就打开了千万把锁的现象。信息采集方则应坚守“最低必要”的原则。采集人脸信息的前端设备,是一切人脸信息的源头。在场景化程度不断提高的生活中,人脸大概是人体最易识别又最易暴露的部分,也由此备受信息采集设备的青睐。2021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人脸采集滥用的节目中,有一家提供人脸识别技术的公司网络中就存了“至少上亿张”的人脸信息。这些被采集的信息,一旦缺乏严格的保存和规范的使用,便会成为“假脸”泛滥、为害人间的源头。为此,监管部门应考虑在现有个人信息保护法规的基础上,对“脸”高看一眼,制定更加明晰详细的规定,引导和规范信息前端采集环节,对于包括人脸在内的用户生物信息,做到非必要不采集。

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则应加强“护脸”意识,加强警惕和风险防范意识,提升在场景化、媒介化社会的生活技能。对于绝大部分人而言,一辈子只有一张脸,一旦被“丢失”,很难“挂失”更无法“补办”。因此,在设置认证、登录或支付密码时,应尽可能使用可随时修改的信息,从保障“脸安全”做起,让生活变得更加安全、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