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的根在乡土——专访中国彩塑大师逯彤 中欧班列(长满欧)新年首发 张国立首次执导话剧《我爱桃花》在深圳上演 再获重任!张虹加入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理事会 宁夏下发紧急通知:排查有这三地旅居史返宁人员 从炼钢到轧钢一共要几步?武钢:“5G+AR”,一键搞定! “返程模式”开启!长三角铁路今日计划增开旅客列车88列 海水稻是怎么培育出来的?米饭味道是咸的吗?一探究竟 石家庄市藁城区新增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行程轨迹公布 紫金山天文台:流星雨拉开2021年“天象剧场”大幕 北京新增1例本地和1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详情公布 “中国创新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外媒看中国) 环卫车凌晨进小区作业被指扰民 多地回应:更改垃圾清运时间 “欢迎登机,我们一起安全抵达!” 写给春天——生活在这里 山西高速频现货车趴窝 交警提示加注柴油必须选对标号 探访北京新冠疫苗接种点:重点人群有序接种 未来实现“应接尽接” 提前放寒假 内蒙古通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元旦后不返校 哈尔滨冰雪博览会“云端”走起国际范 山西太原把ETC收费技术引入高铁站 停车交费快至0.27秒 新疆百万亩原始胡杨林披银装 壮美雾凇景观吸引游客(图) 笔尖上的轻工“大国工匠”:一辈子只从事一个行当 1月3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830万人次 江苏海安:排查追踪一例北京顺义确诊病例次密接者 福建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2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 陕西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各2例 好“彩头”好“意头” 广东潮汕菜头粿寄乡情 爬一段太行山、掬一捧黄河水 2021,我在山西等你! 北京顺义疫情中风险区域:工作人员日夜坚守 居民生活物资充足 热评丨民法典正式实施:要守住底线红线,更要活学活用 《寻梦滕王阁》大型实景演出在南昌正式公演 成都东郊记忆:老厂房长出新经济 中疾控专家解读新冠病毒变异毒株风险:致病性尚无明显变化 冬季寒冷干燥, 老年人和孩子是湿疹重灾区! 阿森西奥传射建功 皇马2:0塞尔塔暂登西甲榜首 【央广网评】元气满满 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大连新增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主要行程轨迹公布 河北沧州高新区一汽车零配件外包装样本检测结果呈阳性 华北等局地有重度霾 假期过后冷空气频繁 苍鹭飞回“娘家”过寒冬 少聚餐、少聚会!元旦假日这样过 2021年,乘坐银西高铁踏上新的征程 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好第一步 宁夏决定对9名事业单位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和9个先进集体记大功奖励 身患癌症,以生命赴使命 浙江卫视《奔跑吧·黄河篇》栏目聚焦闽宁镇,村民忆苦思甜话幸福 新年游沙湖 尽享冰雪之美 徒步贺兰山 风光无限好 2021年是个什么年? 北京:乘坐地铁不戴口罩不听劝阻者报警处置
你当前位置:首页 >平安吴忠 >

民间艺术的根在乡土——专访中国彩塑大师逯彤

2021-01-03 18:38:01来源:中国新闻网

逯彤展示其作品《红楼梦》十二金钗的小酒瓶。 张道正 摄

中新网天津1月3日电 题:民间艺术的根在乡土——专访中国彩塑大师逯彤

一方普普通通的胶泥,在手中闪转腾挪,就变成了一个个故事中的人物,这就是中国民间艺术泥塑的魅力。

而说起泥塑,天津的“泥人张”可谓闻名海内外。中新网记者近日专访了中国彩塑大师、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高级工艺美术师逯彤,请他讲述传奇故事。

逯彤,字金榜,号泥庐主人,祖籍山东宁津,1945年生于天津。他从艺彩塑艺术60余年,代表作《山里人》《春江花月夜》《红楼梦彩塑》系列彩塑《金瓶梅》《酒文化》等先后在国内外获奖和专题展出,引起轰动效应。他多次出访,曾受到新加坡等多国元首会见和表彰。

“中国民间艺术的根还是在乡土之间。”回望六十年艺术创作生涯,逯彤感慨:“我能够成功,是因为始终没有离开市井生活,并从中国各种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中国文化博大精神,民间艺人要有文化自信。”

香港导演李翰祥为逯彤的素描。 张道正 摄

《山里人》年少成名,跟随时代风格多变

逯彤14岁结缘彩塑,19岁就已名动全国。1960年,他报考美术,却阴差阳错被泥人张彩塑工作室录取为首批学员,师从“泥人张”第四代传人张铭。1964年,在“农业学大寨”中赴山西晋中大寨村采风,创作出作品《山里人》在全国美术界引起轰动。先是入选全国美术展览,而后在《美术》杂志封面刊登,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逯彤回忆,当时人民英雄纪念碑系列雕塑之《武昌起义》作者、著名雕塑家傅天仇在《人民日报》撰文评论,称其“实现了民间彩塑表现重大现实题材的突破”。

大师的鼓励让逯彤爱上了这门民间艺术,也让他在创作上找到了方向,那就是根植传统,但又要深入生活、贴近民众。

逯彤说,自己能有这样的作品和认识也是来自师父张铭,“他的思想特别开放,总是鼓励学生们做出跟传统泥人张不一样的作品。”

带着这样的启蒙, 逯彤一生创作求新求变,却又没有离开中国传统文化。他将目光投向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创作出《金瓶梅》《红楼梦彩塑》《酒文化》《津沽漕运图》等大型系列群体作品,通俗易懂,又不落俗套,栩栩如生,每个作品都引起轰动效应。

逯彤展示非遗传承人牌匾,身后是其作品。 张道正 摄

《金瓶梅》轰动一时,创作转向古典名著

专访逯彤,《金瓶梅》彩塑成为浓墨重彩的必谈篇章。这组涵盖200多个人物的系列巨作成为逯彤的代表作之一,更让他誉满海外。

“我很喜欢中国的古典文学名著,名著中的人物也是我主要创作方向之一。”逯彤说,《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描写市井人物与世俗风情的长篇小说,里面的人物都来自现实市井生活,“这跟我的创作方向不谋而合。”

凭着对民间生活的热爱和观察,以及对名著的深刻理解,逯彤以娴熟的技术,精巧的构思,再现了《金瓶悔》中诸多经典场景,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服饰、道具部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当年买《金瓶梅》的书都是非常难的。”逯彤笑言,当时为了买书,托了很多关系,还找了单位开介绍信。

精心创作的这组《金瓶悔》彩塑,堪称新时期民间艺术的杰怍。逯彤采用系列化形式,大胆地将乡土味道浓重的民间技艺与西方人体艺术表现手法相融合,形成粗犷、夸张、奔放、飘逸、富有趣味性的风格。其作品曾获国内外多项大奖,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

后来,逯彤又接续创作了《红楼梦彩塑》《酒文化》《津沽漕运图》等作品,为自己这一时期的创作打下鲜明而独特的烙印。

他向记者展示了《红楼梦》十二金钗的小酒瓶,精美绝伦。逯彤说,这组作品是应当时宜宾红楼梦酒厂之邀,参考曹雪芹笔下原著,按照《红楼梦》中十二金钗人物的性格,设计出了十二款“金钗酒瓶”,再由山东淄博名师烧制。瓷瓶一次性限量烧制后,永不再制。如今,“金钗酒”的十二个瓷瓶被瓷器收藏界公认为是“精品一绝”,价值不菲。

彩塑做媒,奇艺结缘李翰祥

因为《金瓶梅》彩塑,逯彤还结识了香港著名导演李翰祥。李翰祥拍摄了大量风月电影,对《金瓶梅》题材电影更是几度创作。

“我能和李翰祥相识绝非偶然。”逯彤回忆,1992年他的金瓶梅彩塑相继在徐州、广州以及新加坡国立文物馆展出后引起国内外媒体推介,很快被李翰祥知道了,这个香港大导演通过中国红楼梦学会胡文彬找到逯彤,在李翰祥当时北京团结湖水碓子的家进行了第一次晤面。

逯彤第一次见识到“富丽堂皇”的大导演的家。但李翰祥慈祥的笑容风趣而颇有魅力的谈吐,很快使逯彤惊慌的神智镇静下来。

“他开门见山的讲《金瓶梅》艺术,很有兴致地看我的《金瓶梅》彩塑照片,直言不讳地褒贬,同时介绍他在电影中的‘金瓶梅’创作和设想。”逯彤告诉记者,自那天后,李翰祥每逢到北京都要电话约他到京,后来还找了一套北京天桥资料,要逯彤塑“天桥八大怪”。

逯彤回忆,李翰祥精力充沛,在他身上见不到疲倦二字,身为报纸专栏作家,每天都要写稿、校稿、发稿。1993年正当67岁时应邀参加山东枣庄召开的第二届国际金瓶梅学术研讨会,会上他道出夙愿:有生之年要拍三部电影《金》、《瓶》、《梅》和金瓶梅四十集电视连续剧。会后带着逯彤到临清实地考察,并与当地政府雄心勃勃筹划建一座金瓶梅文化城,作为他的拍摄基地。

不过这些构想随着李翰祥去世再也不能实现。逯彤拿出李翰祥为其素描的肖像画,语气中很是怀念这位老友。

创作不辍,推动非遗传承

今年已年逾古稀的逯彤依然创作不辍,他每天都去工作室进行新的创作。“我没有别的爱好,就是喜欢泥巴,当年,师傅们把手艺传给我,我也要把这门技艺流传给后人。 ”逯彤说,以前很多人觉得泥塑不登大雅之堂,但新中国让民间艺术焕发了新的光彩。

从艺60年里,逯彤认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根植于乡土和民间的艺术是生活的写实和反映,也会受到全世界的情感共鸣和认可。“都是人,就会有共同的人性。”

逯彤回忆,1991年,时任新加坡总理吴作栋见到逯彤作品后,邀请他到总统府做客,两人畅谈40分钟之久;1996年,丹麦王室收藏逯彤作品后,玛格丽特二世女王回信称赞“这是传统中国人物彩塑艺术极好的范例,将被许多人欣赏,也是中丹友好的象征”。

他告诉记者,周恩来总理的老朋友、中日友好协会副会长南村志郎与泥人张彩塑结缘后,曾经连续多年来到天津,邀约逯彤进行创作,成为逯彤作品的“收藏大户”。

“南村志郎在中国出生和生活过,他对中国民间的生活非常怀念。”逯彤说,去海外进行展览和交流活动时,经常会遇到海外华人华侨还有对华友好人士,他们看到逯彤的彩塑会激动落泪,认为好像看到了国内的真人和真实的生活。

如今,作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逯彤希望这门技艺能继续传承下去,为此,他广受门徒,也告诫弟子:“民间艺术不能脱离生活,不能脱离人民,这是民俗文化的根。”(中新网记者 张道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