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再占“C位”能否改变考古“冷”待遇 今天北京山区及东部仍有降水 明后天风力较大早晚凉 低欲望乡村生活可能只是想象的“别处” 31省份新增确诊病例24例 其中本土10例均在广东 南方再迎新一轮较强降水 华北东北雷雨频繁局地阵风7至8级 陕西:积极拓宽就业渠道 引导毕业生基层就业 宁夏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调增的养老金7月1日前发放到位 6月:“日环食”等一大波天象来袭 “影像里的小康”——从无到有,宁夏高速创造新篇章 宁夏下发紧急通知:排查5月17日以来有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旅居史返宁人员 聚焦生态环境保护重点任务 宁夏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 动画视频:城镇污水“清白”之旅 宁夏“未来3天”空气污染级别预报准确率达80%以上 银川市金凤区发放助学金11.4万元!困境家庭儿童收“六一”礼包 来吧!来一场最燃的消防宣传嘉年华…… 小霸王、旺仔牛奶,那些陪伴我们童年的品牌,如今怎么样了? 宁夏基本实现未来3天空气污染级别预报准确率达80%以上 武汉倡议车主夜间错峰加油减少臭氧污染 传承百年师范精神 河北正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揭牌 丹东渔船翻扣事件进展:发现一名黄海北部翻扣渔船失踪船员 山西临汾警方助3个失散、被拐儿童家庭团圆 最长分别32年 广东未成年人犯罪数量逐年下降 截至2020年底宁夏共有脊椎动物471种 野生植物1909种 从“小白”到“网红” 河北农家女让农家小院变“梦中花园” 多国青年在吉林拍摄纪录短片 呈现中国“家”事 截至今日12时 广州市核酸大排查累计检测样本347万份 广州新增报告病例呈现区域集中性、家庭聚集现象特点 新修订《西藏自治区无线电管理条例》6月1日起施行 1200公里生命接力 南航急速保障爱“心”行动 壹图|对于这轮广东疫情,我们有四句话要说…… “六一”这天 北京消防喊小朋友们一起过节 北京今日进入汛期 已为新增山洪地质灾害险村配备卫星电话 男孩走失31年后在儿童节这天和亲生父母团圆 守护校园 重庆多部门共同织密反诈保护网 5个月发放近亿元!红寺堡区创业担保贷款为创业者“贷”来希望 念好“羊”字经 做强“牛”产业 银川市2300余户纳税人因符合“首违不罚”条件免罚 河南今年高考考生104.6万人 多举措加强考点防疫 日环食等天象大片将“热映”6月天宇 剂量靠猜、分药靠掰?喂孩子吃药存在隐患 北京市11个冬奥场馆通过绿色建筑认证 随着原油价格上涨 林吉特开盘走高 山西启动“奔跑吧·少年”儿童青少年主题健身活动 宁夏银川:老院新生 幸福从“改”开始 马星有望实现2021年的销售目标 医院边上的玩具店装着心事、无奈还有庆幸 瑞星捕获一起APT攻击事件 受当前局势打击的葡萄牙航空公司TAP公布季度亏损 安徽一女子谎称售卖高考答案行骗被拘 到2025年重庆将新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350座
你当前位置:首页 >社会新闻 >

三星堆再占“C位”能否改变考古“冷”待遇

2021-06-02 09:04:01来源:中国青年报

三星堆再占“C位”能否改变考古“冷”待遇

最近,三星堆再度“上新”,引发了全网围观。三星堆新出土的文物,关于三星堆的历史学解读,不断刷新着各大新闻平台的热度榜单。可以说,三星堆的关注度是“制霸级”的。

其实,这已经不是考古第一次占据舆论关注的“C位”了。近年来,良渚入选世界文化遗产、海昏侯墓发掘等考古领域的成果,都曾收获巨大的网络关注。

广义来看,由考古衍生而来的文物话题,都在我们的文化生活里刷出了存在感。故宫跑、敦煌热成为网络热词;诸如《我在故宫修文物》之类的综艺开始在年轻群体中热播;考证古装剧里的“服化道”也成为不少年轻观众追剧的乐趣所在。

可以说,今天的考古已经不缺热度了。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博物馆就大秀了一波存在感。据媒体报道,4月29日,故宫博物院“五一”假期门票已经全部售罄,湖南省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门票预约也均显示“已满”,博物馆“一票难求”。

这当然是我们乐见的社会景观。人总有追根溯源的天性,“发思古之幽情”是人类一种共同的心理结构,人们总爱从文物中感受历史的脉络。加之社会整体文化层次的提升,大众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历史审美,考古也不再被视为一个幽深、神秘、玄远的小众话题。相反,它以一种更加亲民的形态嵌入了人们生活的日常。整个社会的文化品位,事实上都能借由考古话题的反哺而得到提升。

今天考古话题爆火,也离不开大众传播高度发达的时代背景。大众传播通过技术手段,不断重新建构考古的呈现形式。或是衍生出文创产品,或是被改编成影视作品,一条条精致的短视频,一张张酷炫的海报图片,考古某种程度也变成了视觉效果堆叠出来的意象。这个意象有趣、生动,充满着吸引人的魅力。

不过冷静地说,考古虽然是“热话题”,但它摆脱“冷板凳”待遇,成为物质支持更有力、人才储备更丰富的“显学”,依然任重道远。

当前,相比于悠久的历史和广袤的国土,中国的考古人才数量却捉襟见肘。《中国文物报》官方微信公众号“文博中国”在2020年11月4日刊文称,历年来,以能主持考古发掘的领队数量为例,获得国家文物局颁发“考古领队资格”的总人数,包含退休的大体不足2000人,而常年在田野发掘一线工作的仅有数百人。考古人才缺乏,其实也是考古专业被视为“冷板凳”的一个表征。

2020年湖南女孩钟芳蓉以文科676分的成绩报考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此事曾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它之所以成为新闻,恰也反映了公众认知里的考古专业:条件艰苦,收入有限,不是个值得高分考生选择的“热门专业”。

这些公众的认知,很多时候是片面的,但得承认确实也有其判断的依据。笔者曾跟踪过一些考古现场,艰苦、琐碎、寂寞,才更像是考古工作的日常。多数情况并没有三星堆那般惊艳的发现,很多时候就是一些碎片,甚至一个完整的物件都拼不出来。这种工作性质本身,确实构成了对“普通人”的屏障,它确实很需要发自内心的热忱与相应的物质支持。

现状也在逐步改变。前不久七部门联合印发《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实施方案》,其中包含对考古发掘工作的支持,并提到文物保护、考古项目中央最高可支持3000万元资金。这些有力的支持措施,相信也有助于公众改变对考古的刻板印象,有助于吸引更多人放下顾虑投身这一行业。

总之,网络上的考古热度,如何变成现实中考古事业的支撑,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对于考古事业来说,热度固然可贵,但财政力量的支持、人才资源的输入、优惠政策的倾斜,才是更重要也更紧迫的事。

易之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