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麻醉医生37载护航生命:麻醉不只存在于无影灯下 南京全域已无中高风险地区 公共交通及道路客运将分批恢复 南京禄口街道全域降为低风险地区 实施7天过渡期管理并推进疫苗接种 活跃在乡村振兴路上的内蒙古“80后”博导 郑州市第四轮全员核酸检测全部结束 11名确诊患者达到出院标准 山西3人隐瞒中高风险区行程被查 这枚上亿年前的蛋化石,究竟是谁下的蛋? 经贸联通 汇聚四海——中阿博览会搭建“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平台 旅游业在各行业创造就业机会的潜力最大 米佐拉姆邦面临着燃料短缺 Bright Energy将其标准住宅能源价格提高近26% 罗氏爱尔兰在2020年录得3550万欧元的税前亏损 Facebook社交网络声明中的仇恨言论下降 瑞安航空就座位附加费回击意大利当局 阿富汗央行储备没有受到损害 公共服务媒体对爱尔兰如此重要 意大利航空的继任者ITA获得航空当局的批准 博世在利默里克建立汽车电子研发中心 7月欧元区通胀确认高于欧洲央行目标 评论:推进体育美育,仅靠考试是不够的 广东新冠疫苗接种突破1.8亿剂次 全人群全程接种覆盖率为63.32% 呼伦贝尔海拉尔区一小区调整为低风险地区 女孩常喝奶茶进ICU引热议 无糖饮料会更受市场偏爱吗? 上海公布本地确诊病例排查进展:1份环境样本核酸检测弱阳性 汉阴警方通报“交警殴打受害人家属”:4名涉事民辅警停职 江苏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例 均为扬州市报告 航模爱好者“玩”出新天地 研制行业无人机填补国内空白 重庆医生致敬医师节:全心全意护百姓健康 壹图|网络暴力连世界冠军都不放过了? 家长口述:“双减”政策下,仍存的焦虑和压力如何化解 快讯|第五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在银川隆重开幕! 同心西瓜远销北京福建 连续17个月的坚守:银川火车站疫情防控卡点上写着“不松劲” 银川至上海K359次旅客列车恢复开行 仰望星空 青海冷湖可比肩国际最佳天文台址 突破时空界限的农业“嘉年华” 首日15万余适龄学生完成接种 宁夏实施中小微企业优先参加工伤保险政策 下拨兑付上亿元资金 海原全力抗旱保民生促生产 打造一场突破时空界限的农业“嘉年华” 第五届中阿博览会线下展 今日开展 分时预约限流 “重庆智造”“重庆魅力”“重庆味道”来了 宁夏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均收入达1万余元 “明星”展品“点亮”清洁能源新型材料展 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 宁夏开启专项执法行动 晨跑救起一只受伤幼鸟原来是二级保护动物池鹭 想先睹为快吗? 一起去探馆吧! 七子连湖社区开展环保创意系列活动 硬核!中国电信天地一体高质量护航“中阿博览会” 中兰铁路全线架梁施工顺利完成
你当前位置:首页 >社会新闻 >

兰州麻醉医生37载护航生命:麻醉不只存在于无影灯下

2021-08-19 13:03:53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兰州8月19日电 (杨娜 方菶泙)“从事麻醉这个职业的医务工作者分麻醉医生和麻醉护士,麻醉师的称呼是不准确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麻醉科前任主任石翊飒日前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大众对于麻醉的误解,从一个称呼便可见一斑。

第四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石翊飒和往常一样,依旧忙碌在临床和教学的第一线。接听完学生的电话,安排好近期教学工作之后,石翊飒又开始关注近期前来培训的基层麻醉医生的学习进度,为县级医院做好小儿麻醉骨干医生的培训,是她近年来一直在做的事情。

图为马丽华教授主编的《麻醉常规》蜡印本。(资料图)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供图图为马丽华教授主编的《麻醉常规》蜡印本。(资料图)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供图

石翊飒坦言,谈及麻醉,很多人既熟悉又陌生。将从事麻醉工作的医务工作者统称为麻醉师,是大多数人对其的一大误解。不同于早期麻醉工作由外科医生或手术护士兼任,现代医院的麻醉科室,麻醉医生和护士的分工极为明确。

麻醉医生主要负责麻醉过程中的技术操作,以及对于病人生命体征的监测和管理、机体内环境的监测和管理等,对其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的要求都非常高。麻醉护士则负责药品、耗材管理,术中麻醉监测、术后恢复室病人监测、麻醉后护理等工作,配合麻醉医生更加高效、安全地完成麻醉工作。石翊飒介绍说,医护之间密切配合,是圆满完成一台外科手术中麻醉工作的基本保障。

“很多人认为麻醉就是手术室里进行的操作,其实不然。”石翊飒说,从无痛分娩到无痛进行胃肠镜检查,以及小儿各项检查等,患者从进入医院开始,做检查、接受治疗的很多过程,其实已经在享受现代麻醉学科快速发展带来的成果。

1984年进入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实习,石翊飒师从甘肃省麻醉学科老前辈马丽华教授,时至今日忆及恩师,她充满感激之情。“马丽华教授教会我的,除了扎实的专业实践知识,还有奉献敬业的精神。”

据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介绍,该院于1961年正式成立麻醉专业组,当时仅有5名麻醉工作人员。至1965年麻醉专业由马丽华负责,1985年正式成立麻醉手术科,马丽华担任首任主任。现如今,该院麻醉科已经成为西北单体最大的麻醉学科之一,也是甘肃省内最早的麻醉学重点学科。

1934年7月出生于上海的马丽华,从事临床麻醉工作30余年,承担了诸多疑难重危病人的麻醉工作,在学科创建、开展新技术新业务、人才梯队培养、学术交流推广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是甘肃省麻醉学科的创始人之一。

石翊飒经常听马丽华讲述麻醉学科创建之初的艰苦。工作量大、工作人员、麻醉机器设备简陋是最大的困难,麻醉工作基本是由外科医生或手术室护士兼任。该院麻醉器械仅有手动103麻醉机,简易呼吸囊,硬质橘黄色气管插管导管及腰麻包。麻醉书、学习资料极少。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才开展硬膜外麻醉,起初都用单次硬膜外麻醉,发生麻醉意外较多。麻醉药也只有乙醚、SP、M1、M4。

图为1996年第七届甘肃省麻醉年会期间,马丽华工作中。(左一石翊飒医生,左三马丽华教授)(资料图)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供图图为1996年第七届甘肃省麻醉年会期间,马丽华工作中。(左一石翊飒医生,左三马丽华教授)(资料图)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供图

为了学科发展,马丽华不断拓宽麻醉领域业务范畴,引进和采用麻醉新业务和新技术。“当时老师他们的工资一个月72元,一根细细的硬膜外麻醉的导管就要3元钱。”石翊飒回忆称,这根导管不仅贵,而且难以购买,需要从武汉、上海辗转多地才能买到,为了保障手术正常开展,马丽华提倡大家节约使用,把一根管子剪成三段,只用其标有厘米刻度的部分,再接上小儿头皮静脉针的细塑料管注药,运用到手术麻醉工作中。

马丽华对年轻一代麻醉医生和基层麻醉医生的培养,亦对石翊飒日后的教学培训产生深远影响。除了大力支持年轻医生前往北京等地进修学习之外,马丽华还重视对甘肃各级医院麻醉医生的培养,在条件极为有限的年代,她带领全科医生编写《麻醉常规》和《麻醉进修手册》等学习资料,通过手写腊印的方式印刷成册发放给学员学习。

从石翊飒开始进入医院工作到如今,37年间,麻醉学科人员紧缺的问题,依然是制约麻醉学发展的一大瓶颈。石翊飒坦言,近年来从国家到省市,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麻醉学的发展。对甘肃基层医院而言,麻醉医生紧缺、麻醉设备检测仪器相对落后依然制约其麻醉学科的发展。

“作为年轻人,从事麻醉事业,一定要有敬业奉献的精神。”石翊飒建议年轻医生要脚踏实地学习专业知识,善于利用网络等平台学习新理论、新知识。同时要多到基层医院去实习锻炼,了解基层医院实际情况,怀着一颗对患者的同情心和爱心,从事医学事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