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迪梦想,“流动科技馆”给大山深处带去无限可能 湖南鸡叫城遗址考古:揭露史前完整木构建筑基础 全屋定制两年未交付,家具公司被判双倍返还客户定金 今天白天北京阵风6至7级 明天气温或创今年下半年新低 河南公开挂牌督办4起土地违法案件 一人分饰两角行骗38万元 网恋“多金男友”竟是女儿身 专家详解山西为何10月突降暴雨 有何特点及影响? 亩产575.3公斤!盐碱地变良田 喀什耐盐碱水稻丰收 用有温度的对话撰写中国国家影像人物志 法官叔叔阿姨,是你们改写了我的人生 说捐一万其实捐一百,法律如何看待“诈捐”? 照片背后的故事丨三天两夜的奋战,只为列车安全通过 研究显示:东亚地区“准现代人”30万年前已经出现 为了孩子,文身店主动张贴风险提示 离婚约定房归女方男方占房赔付房租 杭州亚运会标志被用于房产宣传 法院全部支持亚组委诉请 毕增祺:把人看成是一个整体 广西启动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 2021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开幕 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酒后驾车撞击民警 江西一被告人获刑三年九个月 鄂豫皖政协“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书画联展开幕 为了今夜的安全:山西河津市阳村街道连伯村泄洪抢险纪实 西湖大学团队发现B淋巴细胞发育和筛选新途径 厦门海上交通“解封不解防” 多措并举全力护航 北京发布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 北京市教委:中小学每校至少配一名专职心理教师 无视法庭纪律频繁交谈干扰庭审,旁听人员被罚款 “银发族”的“苏式”养老:家门口“享老”获青睐 江苏太湖隧道建成:一隧穿湖连通最美江南 短视频带火贵州古村落 国庆假期迎游客近万名 郑州力争3个月内产业经济发展基本恢复到灾前水平 湖南举行“海峡两岸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书画展” 台风“狮子山”致海南多地积水严重 消防紧急救援被困人员 重庆推出十大专项行动助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辛亥革命旧址遗迹展”在武汉展出 山西平遥:守护磁窑河“生命堤坝” 安徽合肥警方打掉一个洗钱跑分团伙 涉案流水逾千万元 内蒙古警方放飞一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雀鹰 防秋汛这根弦要绷紧些 “黄河入海城市”山东东营致力打造百里沿黄生态长廊 2022春夏上海时装周开幕大秀在新天地上演 云南填补了亚洲象、滇金丝猴、绿孔雀3个野生动物保护标准空白 第六届中国鲁菜美食文化节在济南开幕 一网民对山西防洪救灾发布污蔑性言论被行拘十日 一样的疫情,不一样的“战疫” 《世界花园彩云南》新书发布 展示云南大美形象 吉林农民搭上“红叶经济”快车 种植村有了致富新动能 2021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将开幕 加强国际运河文明互鉴 岳麓种业峰会长沙开幕 院士专家共话种业振兴路 台风“狮子山”携强风雨袭击海南岛
你当前位置:首页 >社会新闻 >

启迪梦想,“流动科技馆”给大山深处带去无限可能

2021-10-10 09:06:17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十三五”期间,中国科协在全国范围内先后配发流动科技馆339套,巡展3029站,服务公众9269万人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助力创新驱动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

早上7点,四川科技馆的工作人员紧锣密鼓将展品装车,又到了馆里科普大篷车上山下乡的日子。

上午8点半,满载着最新科普展品的大篷车准时从成都四川科技馆出发。此行目的地为260公里外位于阿坝州岷山深处的一所乡村学校,因途经山区,又恰逢雨季,路况复杂,山路开始泥泞颠簸。

从2012年中科协给四川科技馆配发了一台科普大篷车开始,四川科技馆展览教育中心副主任徐铮和他的八位同事便跟随这辆大篷车每月轮流,将展品和科普活动送到边远贫困地区。这次预计六个小时的路程,当天走了九个多小时,科普大篷车终于在下午六点左右抵达了距离目的地白羊学校最近的片口乡。

VR眼镜、机器人跳舞

科普大篷车开进大山……

第二天清早,科普大篷车又在泥泞山路上攀爬了半个多小时,终于抵达了此行目的地白羊学校。老师和同学们都穿上了他们节日才穿的民族服装。

VR眼镜是这次科普展品中的热门项目。这所位于岷山脚下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从幼儿园到初三年级共有学生146名,其中92%为羌族,2%为藏族,汉族学生占6%。

机器人跳舞,是此行白羊中学第二受欢迎的大篷车展品。在展教员的指导下,大孩子用iPad操控机器人的舞姿,幼儿园的小朋友则纷纷跟随起舞。对于白羊学校高年级的孩子而言,科普大篷车并不陌生,早在四年前他已经在学校接触过一次。

谭加健(四川省阿坝州松潘县白羊学校校长):我们学校太偏远了。这种活动在我们学校是很少的,刚才他们戴着VR眼镜说:我到了宇宙里面了。还是希望这样的活动多到我们学校来。

2002年四川省科协配备了第一辆科普大篷车,目前四川全省范围内有大篷车95辆,近5年来大篷车作为科普的“毛细血管”深入到四川21个市州,行驶236930公里,共计开展科普活动2784次,受益人数超452万。

早在2000年,为了降低城乡居民间科学素质的较大差异。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科普大篷车项目,一支“科普轻骑兵”车队在全国范围内成立,20年间全国累计配发1727辆科普大篷车。

创新教育新思路

大自然中体验科学魅力

谭加健回想1997年自己从内地来白羊学校支边当体育代课老师时,孩子们的状态和今天已是天壤之别。因为地处松潘高原,又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学校里大多数孩子都内敛、胆怯,对山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学校在阿坝州的排名属于中等偏下。

性格外向的谭加健一到白羊学校便将体育课安排在了校外的山野间,他发现身处大自然中孩子的状态和在教室里完全两样,很多在课堂上被他们抵触的知识和道理,在大自然中玩耍时很容易就被接纳和吸收。

200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谭加健接触到了一次保护水资源的创新教育活动,他深受启发。回到学校他便试着和孩子们一起进行白羊乡水质调查科技实践活动,没想到2009年,这项调查结论被四川省第二十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评为二等奖,这让他和孩子们深受鼓舞。

白羊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周一到周五是全寄宿制,课业之余谭加健便带领孩子因地制宜,在学校周边相继对原始森林、野生鸟类、野生兰花等一系列生态展开实践调查。这不仅让孩子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更加深了他们对家乡的认识。2012年获得的这张奖状对谭加健个人和白羊学校的全体师生有着非凡的意义,此前谭加健带领孩子们,针对白羊乡野生中药材现状调查和保护开发的实践活动,直接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2013年谭加健被推举为白羊学校校长,因学校科技创新成绩显著,2017年科普大篷车专程开来了白羊学校,谭校长发现,虽然和展品仅接触了半天,但随后的很长时间学校师生间都在对此展开讨论,这给一直致力于创新教育的谭加健再度提供了新思路。

“科技小分队”屡次获奖

大山里刮起“科创”小旋风

2019年谭加健因遭遇交通意外导致住院,当时正读初一的何鑫力同学了解到,事故发生在当地人称“回头弯”的山道上,这样的地形因为看不见来车,在当地经常引发事故。于是他利用课堂上学到的物理知识,在暑假自主研发了一套山地弯道扫盲系统,成功夺得2019年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和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等多项殊荣。

11岁的何鑫力同学凭自己的实力第一次离开四川,去澳门领奖,第一次穿上了西装,也成为同学中第一位搭乘过飞机和高铁的孩子。

在何鑫力同学的激励下,白羊学校的同学中刮起了一股“科技创新”的小旋风。随后学校相继成立了各类“科技小分队”,2020年张炜和何鑫力合作研发的“会发光的海绵公路”再次荣获四川省青少年科创大赛一等奖。

白羊学校的科技创新活动屡次荣获省级和国家级奖项,这引起了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的关注,2017年5月省科协专门给学校捐赠了一批科普展品,帮助他们成立了“农村中学科技馆”。

与学校其他地方气质截然不同的这间教室,正是白羊学校的科技馆。随着学校科创教育的名气越来越大,各种社会渠道向学校的捐赠也越来越多,成排放置的四驱车、飞行器这些都是孩子们的最爱。

不拘泥课堂

篮球场上成立“航模队”

周日下午,白羊学校的篮球场上,“航模队”正在数学老师师杰的带领下进行每周一次的日常训练。

2018年师杰从师范毕业后,直接被分配到了白羊学校,来报道时泥泞的山路让他满腔热情逐渐降温,到校后一眼看尽的校园,一百来个孩子,从南充市来到大山里,这接二连三的打击让他满腔抱负转变成满腔委屈。

白羊学校轻松活跃的科普氛围,不把孩子们拘泥于课堂,也不局限于考试,校长也鼓励老师们找寻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带领孩子开展课外活动,这对师杰充满了吸引力。

2019年师杰提出希望成立“航模队”的想法后,谭校长非常支持,他帮忙联系了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利用寒暑假的空闲,师杰专程去进行了两次全封闭的“航模训练”。潜心学习后他从飞行的“门外汉”,变成了孩子们眼中的“飞行之神”。

孩子们这样的打闹是师杰喜欢看到的场景,航模队成立的两年间,他不断与谭校长讨论和调整着自己的教育方法。

谭校长:对于一个学生,做好他们的引路人。学习肯定是基础,真要热爱科学是关键,因为我跟他们讲过,未来竞争是什么,是科技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我的校训就是立德树人,不管你做什么,德是关键的。

截至2020年底,在全国像白羊学校这样的农村中学科技馆已经有1112所,在中国1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680个县中有610个建有农村中学科技馆,覆盖率高达89.7%。

“送教下乡”

乡村科创教育新模式

跟随科普大篷车一起抵达白羊学校的,除了好玩的展品外,还有专门从事科创教育的志愿者张晓容老师。

张晓容是成都科技创新名师工作室的领衔人,她常受邀跟随科普大篷车“送教下乡”。这次来白羊学校之前,谭校长告诉她因为白羊距离绵阳很近,自从2008年5·12地震之后,白羊的山体地质变化很大,加上前些年老百姓砍伐森林种植中草药,导致当地一进入夏季,山体滑坡、泥石流此类灾害频发,给当地百姓的生产生活造成很大的危害。为此,她准备结合这一自然现象,在户外给初一的师生们上一堂有关泥石流的科技“示范课”。

听闻初一年级的这堂课有手工实践,还在读五年级的万瑞也兴冲冲加入了进来。他和两名初一的女生被分配到一个组,因为动手能力强,他很快成了主导者。在成果检验环节,万瑞手作的这部小车在小组赛中率先冲了出去。小组赛得了第一名,万瑞开始更积极地在课堂抢着回答问题。

张晓容:孩子们真是超出我们的想象,他们知识面很广,而且很能够跨学科融合,会去思考、去分析,找出优点和缺点。改进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创造力提升的过程。

孩子们说一到寒暑假,谭校长便会尽可能组织他们走出大山,在外面他们参观过不少科技馆和博物馆。

谭加健:活动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有些东西再深挖下去我的能力就有限,所以我当时就把学生带去游学。去年我们班上是12个,9个娃读高中去了。我们去年学校平均分是602分,是全州第一。

这次通过科普大篷车,白羊学校与张晓容科技创新名师工作室形成联动,今后会有更多的教育资源来帮助白羊中学探索一套可复制的乡村科创教育新模式。

足迹遍布巴山蜀水

四川科普志愿服务蓬勃发展

4月中旬的若尔盖迎来了一场大雪。这里地处青藏高原东部,平均海拔3500米。这座全县最大的体育馆,在未来两个月里将变身为一座“流动科技馆”,对公众开放。

徐铮要利用开馆前的最后一天,对这群来自若尔盖各所学校的志愿者老师进行一次展品全面培训。“中国流动科技馆”项目,由中国科协牵头在2011年开始推行试点,通过研发将实体科技馆浓缩进一套50件的展品中,装进两个集装箱,希望能够在尚未建立实体科技馆的地区进行巡展。

当年整个四川省的科普设施资源极为匮乏,四川省只有四川科技馆这一处实体科技馆。四川第一时间提出申请,成功被选为全国首批九个流动科技馆试点省份之一。

徐铮:中国流动科科技馆已经在川运行有10年了。一共有286个站点,第一轮是巡展了173个站点,所以两轮覆盖加起来我们已经覆盖了整个四川所有的县域地区。我们的足迹遍布整个巴山蜀水。有16万公里,大概相当于绕着地球的赤道4圈。受众大概是1814万人次,放到整个四川来讲,约等于每5个四川人就有1个人参观过流动科技馆。这些成绩在全国也是排在前列的,也带动了各个地方科普志愿服务的蓬勃发展。

十年间,四川科技馆先后派出了600多人次,帮助“中国流动科技馆”在四川省内完成了第一轮巡展,为各地科协培养了近5000名志愿者。目前四川省内的第二轮巡展已经启动,各地的志愿者也已经从原先仅限于维持现场秩序这类常规性工作,逐步升级成能对展品进行讲解的科普志愿者。

左继军(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教育局副局长):很多东西都是我在大学里面学的知识,在生活场景里面的一种真实展现……我觉得我的老师们该来看。我们县城六七千位学生都要来看,来学习和启发一下他们科学的智慧。

星空、银河、流星雨

在“夜空”中打开一扇窗

流动科技馆设计之初,并没有把展品的互动人群仅局限于青少年,就是希望当地的领导干部、公务员、城镇劳动者、农民也都能来这里体验科学的魅力。流动科技馆正式开门的一大早,迎来了一批又一批各年级的孩子们,每项展品前迅速排起了长队。

在若尔盖共有12个民族聚居,全县8.2万人中92%为藏族人,绝大部分孩子都没有机会走进过实体科技馆。眼花缭乱的展品里,一座充气的球幕影院中,传出一阵阵孩子们的惊呼声。

杨星玉是四川科技馆的星空讲解志愿者,得知“流动科技馆”要来若尔盖巡展,杨星玉主动提出想来跟随当志愿者,作为一个天文迷,在成都这些年她从来没有机会见到过夜空中的银河。因为地处青藏高原,星空、银河、流星雨,这些让杨星玉梦寐以求的夜空景象,对这里的孩子而言是抬头可见的日常。

杨星玉引人入胜的星空故事会,不仅让科学老师深受启发,也为孩子们在夜空中打开了一扇窗,而孩子们的反馈也让刚考上天文学研究生的杨星玉,找到了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

科技改变命运

大篷车让科普下乡村

流动科技馆在若尔盖巡展的第二天,当地科协主席杨福华邀请四川科技馆的大篷车一起科普下乡村,顺便沿途对“流动科技馆”也进行宣传。距离若尔盖县城52公里的阿西镇团结村是当地有名中药材“大黄”的种植基地,大篷车上的展品在村口刚一摆出来,村民们纷纷围拢了过来。

高中毕业的吕健是全村学历最高的人,当年就是他外出学习成功将中药材大黄引入团结村的,也是村里最早一批靠科技改变命运的人。有车,在今天的团结村并不稀奇,很多家庭甚至远不止一辆,这样的生活在十年前是不敢想象的。早在2002年试种大黄之前,全村54户198位村民只能依赖种植油菜和青稞勉强维持生计,人均年收入在1000元左右。

整个团结村村民对于科技致富,有着最切实的感受。拿到科协发放的资料后,村民们丝毫没有怠慢,他们认真仔细地翻阅资料,大家争相扫码加入政府打造的科技平台。

吕建将杨主席带到自家大黄种植田地,作为村里最早一批富起来的人,目前他已经帮女儿在北京买了房,现在他的目标是希望能带领全村人民共同富裕。村里目前在大黄的粗加工上期待技术迭新,用机器取代一部分人力劳动,希望得到科协的帮助。

在2014年和2017年,团结村先后两次被确定为科技扶贫大黄产业示范基地,他们希望不断改良,将大黄种植规模化。目前团结村全村1400亩土地全部用于种植大黄,每年可以收获1000吨大黄。

因地制宜 特色发展

为流动科技馆注入生命力

不同于其他实体科技馆,位于阿坝州州府马尔康的这座青少年科技馆成立于2016年11月,是用第一批流动科技馆退役展品孵化而来。

曲塔措(四川省阿坝州青少年科技馆馆长):我们马尔康地方小,常住人口才六万多,就在城镇的人口只有三万多不到。身边的老百姓,还有很多都是听不懂汉语的,我们就要用藏语给他们讲,所以科技馆有双语讲解。因地制宜开展以后,我们发现科技馆的生命力就起来了,科技馆就活起来了。我们每年的进馆人数达到五万多人次,是很不容易的。

勒乌戈(四川省阿坝州科协主席):走到哪里的科技馆都是一样的就不好。我们感觉到阿坝州的科技馆就要有阿坝州的特色,比如说黄龙的钙池是怎么形成的,它的科学原理在里面,用科技馆的形式把它展示出来。既展示了我们阿坝州人文方面的东西,同时给观众介绍了科学的东西,所以我们想今后在这方面做一些发展。

为了将巡展展品长效运行,同时帮助各地逐步建立自己的科技馆,到今天四川省已经以流动科技馆退役展品为主要科普资源建立了10座基层科技馆,这些科技馆大多数在三州少数民族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