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网友关于中国清明节的提问,这里有答案! 福建泉州:分区分级差异化管理,逐步恢复交通、生产生活秩序 江西新增“4+39” 丰城市解除所有封(管)控区 成都本轮疫情累计报告本土“13+4” 病例情况及轨迹公布 吉林省发改委:22条举措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 多地驰援,共同守“沪”! 我国大部地区陆续进入春季防火紧要期 清明假期需注意森林草原防火 疫情期间海外网络文学作家增3倍 Z世代成“洋写手”主力 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欠薪解决方案公布 清明假期临近,出行、游览、祭扫最新要求来了 中国扩大数字人民币试点范围 新增天津等11个城市 中国跳水“推陈出新” 00后“接班”迎接挑战 宁夏新增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医疗服务价格项目 迅速蹿红的“求职私教”,真能包你进“大厂”吗? 浙江民间工艺大师创作巨幅彩石镶嵌《清明上河图》 CBA综合:广东率先晋级 龙狮扳回一城 造谣“婴儿做核酸被捅死”,唐山一女子被警方传唤 湖南政协林永久性标志物落户长株潭绿心 吉林新增本地确诊病例836例、本地无症状感染者2742例 星空有约:5日晨火星“合”土星上演“双雄会” 福建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6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6例 成都崇州市一架动力三角翼滑翔机发生坠落致2人遇难 北京新增1例本土确诊病例 新增6名阳性人员涉一家服装店 31省份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366例 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1771例 上海:分类收治儿童等特殊人群 家长孩子同感染可同住 河南多家文化场馆临时闭馆 儿童感染者如何救治?上海市卫健委回应 杭州在高速入口对货运半挂车、工程运输车实施限时驶入 四川3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0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9例 清明假期北京晴暖在线 明日最高气温可达25℃ 云南独龙江“4·02”自然灾害已找到2名遇难者 西南东北有雨雪 东南部及南部海域将有大风 广东新增本土确诊病例5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9例 清明首日广州海事全力保障客渡运安全 线上祭扫更“清明” 专家:厚养薄葬重于“仪式感” 长春新增本地确诊病例574例、本地无症状感染者2346例 江苏宿迁新增3例确诊病例7例无症状感染者 江苏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0例 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49例 宁夏首次编制发布药品采购价格指数 石嘴山市新材料产业发展动力澎湃 宁夏吴忠市把招商工作从线下搬上“云端” 盐池:“小贷款”撬动金融助农“大杠杆” 中国银行宁夏分行成功办理自治区内首笔跨境银行端查询缴税业务 宁夏农村公路路面接受“体检” 自3月1日试运行以来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累计浏览量超7亿 宁夏彭阳开启“云”游梯田花海旅游新模式 宁夏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 969家企业获绿牌 3家企业被亮红牌 农技专家田间地头“把脉开方” 平罗青少年足球绿茵场上放飞梦想
你当前位置:首页 >社会新闻 >

外国网友关于中国清明节的提问,这里有答案!

2022-04-04 13:03:51来源:新华社

清明节之际

海外在线问答网站Quora中

有不少外国网友好奇

中国人为什么那么看重清明节?

清明节有什么传统和习俗?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追思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清明节是什么?因何而设立?】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是一个慎终追远、祭祀先人的节日。它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是古时寒食节和上巳节等春季节日的融合。

《岁时百问》有载:“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中国清明节既是节日又是节气,一般在阳历4月5日前后,当太阳到达黄经15°时开始。

在古代,相传寒食节是为纪念春秋时期晋国忠臣介子推设立,也是举家老少扫墓、踏青、野餐的节日;而上巳节则是青年妇女祓除、沐浴的佳日。当它们合而为一,意在追忆过去的同时,清明节也被赋予更丰富的意涵——新生与希望。

【中国人的祭祖传统可以追溯到何时?】

祭祀是古代“国之大事”。在以天神、地祗、人鬼(祖先)为对象的三大祭祀系统中,祖先祭祀又成为重中之重。有学者认为,原始的祖先祭祀应当出现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由祖先崇拜发展而来,是人类对自身生殖、繁衍能力的膜拜。

早在周代,祖先祭祀便成为当时重大的社会活动,贯穿于“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传统五礼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周代对祖先祭祀的重视和祖先祭祀活动的频繁。

尽管周代祖先祭祀带有浓厚的等级局限性,但祭祖过程中也彰显了重孝、崇德的人文特点,在强化秩序、亲睦家族、整合人伦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对中华历史影响深远。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古人对祖先“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祭祖,逐渐成为约束和衡量日常道德规范的依据,人人习而从之。

【清明节的习俗有哪些?怎么礼貌问候?】

禁火寒食、修缮坟茔、踏青插柳等一系列清明节传统习俗,都寄托了民众对逝去亲人的追悼和对先祖先烈的敬畏。唐代诗人韩翃在《寒食》中写道:“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在中国江南地区,传统吃食青团既可用作清明祭祀,也是春季常见的传统特色小吃。如今,青团一般包裹豆沙、莲蓉、肉松等馅料,滋味清香甜糯,深受民众喜爱。

清明期间,民间一般多互相问候“安康”,以表达对逝者的尊敬之情。

【为什么要“烧纸钱”祭祖?这种传统在中国延续了多久?】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出自宋代诗人高翥的《清明日对酒》,讲的是清明这一天,南山北山中都是忙于上坟祭扫的人群,焚烧的纸灰像白色蝴蝶四处飞舞。学界普遍认为,“烧纸钱”习俗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寄托了在世者对离世之人的悼念哀思。

随着生活理念和方式的转变,各类绿色祭祀方式逐渐取代“烧纸钱”等传统节俗。作家冰心曾说:“清明扫墓,虽不焚化纸钱,也可训练小孩子一种恭肃静默的对先人的敬礼。”

在中国,绿色祭奠、文明祭祀蔚然成风。放置鲜花绢花、种植青柏等绿色祭奠方式被越来越多人接受。家庭缅怀会、网上纪念堂、直播代客祭扫等“云祭祀”,成为不少民众的选择。

【清明节有何意义?为什么中国人重视祭祖?】

小为家,祭祀亲人;大为国,缅怀先贤。这实质上是一种敬祖报本、慎终追远的精神观念,蕴含着“虽有悲欢离合,但生活仍充满无限希冀”的哲理思辨。

以墓祭为主要形式的祭祖行为是中国传统伦理的仪式表现,体现着后人对祖先的感激追念之情。在追忆故人与迎接新生的交织中,中国民众既敬畏自然,又达观开朗;既尊重传统,又积极拥抱时代变化。

斯人已逝,来者可追

一年清明又至

中华大地

已然一片春意盎然

监制:卫铁民、李云路、杨丁淼

记者/设计:马欣然、张宇琪

编辑:杨晓静

新华社对外部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