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午夜雪道“美容师” (新华时评·从春节看文化自信)敬老孝亲,薪火相传 (北京冬奥会)德媒评冬奥开幕式:自信、节制、创新、完美 (北京冬奥会)从“人类滑雪起源地”到北京冬奥会主火炬台——记火炬手迪妮格尔·衣拉木江 移动电源质量国家监督抽查 不合格发现率为25% (财经)通讯:美龙虾业瞄准中国春节商机 浙江临海通报一名确诊病例密接者活动轨迹 一袋东北酸菜的“春运路”:从深山驶向远方 傈僳族邮递员的坚守:怒江邮递春节“不打烊” 河南部署雨雪冰冻天气防范工作 将预置必要应急力量和物资 38年扎根“极寒”地带 铁警老邢还想再干20年 “为奥运喝彩”艺术家共绘北京冬奥开幕式精彩瞬间 “共享技师”的别样春节:“出诊”企业通技术堵点 【听妈妈的话】 “感动中国”教师刘芳:母爱,是心中的一道光 以消防站为“家” 广州消防员春节在岗守平安 【挑战365天正能量速写画】第067期:春节值班时的隔空比心有多甜 绝了!这11个细节,值得再刷一遍 虎年说虎丨虎与凤的浪漫协奏 花式加油!宁夏:武警官兵飞扬冬奥冰雪情! 虎文物@了你 ⑥|宫商角徵羽,虎文物为你唱响古乐! 新的一年,“生龙活虎”!一起动起来 高清大图!北京冬奥会开幕式10个绝美瞬间 江苏一男子捐献器官为多名患者送去希望 郑州男子寻找亲生父母:重庆警方DNA比对成功,即将认亲 紧急寻人!广西富川发现一名密接者 轨迹详情公布 民众眼中的冬奥会:让世界认识张家口 广西忻城一返乡人员为密接者 所在村屯进行临时管控并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广东新增本土确诊病例6例 均在纳入管控的密接排查中发现 广西德保县发现一例核酸检测阳性人员 银川市加强医疗废弃物规范管理 虎年以来最大规模雨雪即将上线 春节返程需留意! 欢乐过大年 喜迎冬奥会丨去雪地撒欢儿吧~ 把油送到田间地头和农户心头 “直播带岗”打破服务就业时空界限 各航空公司5日起恢复国内航线燃油附加费 银川多方向动车组恢复开行 宁夏文艺名家贺新春 | 杨升:将人生感悟融入绘画中 宁夏精准发力兜牢社保民生底线 【新天气】冷空气提前上班!宁夏自南向北持续阴雪天气过程开始⋯ 初心不改传播时代声音 宁夏提升煤矿安全监管规范化水平 颠覆传统 “不点”主火炬 张艺谋及主创团队详解北京冬奥会开幕式 春节我在岗 服务不打烊 天津市新增2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新春走基层|“一家富不算富 致富路上不能落下一个群众” “春节我坚守” 新疆民警为游客舒心游览添“警”色 免费午餐还有趣味活动 这里有个“新春幼儿园” 他们用“敬业福”换群众“平安福” 刺骨水中救人,他们的义举暖人心 春节假期,北京青年抗疫服务“不打烊”
你当前位置:首页 >县区新闻 >

(体育)午夜雪道“美容师”

2022-02-05 14:38:50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兰州2月5日电 题:午夜雪道“美容师”

新华社记者程楠

随着北京冬奥会盛大开幕,冬残奥会的脚步也越来越近。

最近,在甘肃白银国家雪上项目训练基地,参加北京冬残奥会的国家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集训队的队员正在紧张备赛中。白天,运动员们在雪道上你追我赶;后半夜,一群雪道“美容师”不眠不休,只为运动员第二天能再次登上整洁的雪道。

经过一个白天的训练,基地的越野滑雪赛道已出现雪面塌陷、雪槽中断等部分损毁。因此,每晚的造雪和压雪工作必不可少。运动员成绩显著提升的背后,不只是他们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还有许多工作人员的汗水和坚持。

当地白天气温大约不到10摄氏度,运动员穿件单衣就能训练。太阳刚“下班”,训练基地就开启了“速冻模式”。入夜,这里的气温会骤降至零下15摄氏度左右,即便裹着羽绒服也会冻得让人牙齿打颤。

后半夜,当小雪花变成冰碴子,赛道负责人王兴龙和他的团队就开始了对雪道的“美容”。这种特殊的“美容术”,他们已经做了两个多月。

“后半夜气温低,造出的雪质地细密,适合训练和比赛。”王兴龙说。

一般情况下,通电铺管,开动机器,就可以正常造雪。可是,夜晚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低温,把主水管冻了个结结实实。王兴龙似乎是见惯了这种场面,顺手拎起烤灯,小心翼翼对着水管烤了起来。

“烤足十分钟,解冻了,才能造雪。”他说。

严寒里,烤水管的动作幅度不能太大。王兴龙和团队成员冻得连手指也不太听使唤了。随着汩汩水声,管道逐渐解冻,他们丝毫不敢停歇。因为,要造雪了。

如果说夜晚天寒地冻,是让“美容师们”遭罪。那么突变的风向,则是压在团队成员心上的一块巨石。最近两个月,有一半的时间,造雪团队都要和骤起的狂风“掰腕子”。

“后半夜造雪,最怕山风乱吹。大风突然冲着造雪机出雪的方向刮,把雪刮到造雪机里,容易损坏机器。这时候就要赶紧停机,调整方向重新开机。”王兴龙说。

停机,开机;再停机,再开机。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严寒中的造雪工作结束,又恰恰是雪道巡查工作开始。顾不上耳畔刀子一样刮在脸上的风,基地经理陆文一个人骑着雪地摩托,沿着3.5公里长的雪道缓慢行进。经过约1小时的巡查后,陆文跳下雪地摩托,觉得自己像一根冻透的冰棍。

“巡查就是看雪道的厚度、宽度是否达标。宽度至少8米,厚度大约半米,雪道走的次数多了,冷是真冷,不过也习惯了。”陆文笑笑说。

陆文结束巡查后,时钟指向凌晨4点30分。这时候,王兴龙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登上压雪车,开始整理雪道。

王兴龙表示,压雪工作不能进行太早,这会导致雪质变硬,不利于运动员训练。他一般都在凌晨4点多开车在赛道上来回压4次,大约要用3小时的时间。“我每天清早大概七点半结束压雪,为的就是在早上9点的训练时间,运动员能在赛道上感觉最好。”

“基地的场地条件非常好,针对这条雪道,我们对运动员训练做了具体安排。在这里全队会有40多天的冬残奥备战期。”国家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集训队教练付春山说。

过去,王兴龙、陆文等人是基地附近的普通农民。2019年底,甘肃白银国家雪上项目训练基地建成投用后,王兴龙等人开始在基地打工。几年下来,这群曾对冰雪运动一无所知的农民,已磨合成了一支专业的造雪、压雪团队。

春节期间,运动员们训练如常,王兴龙和团队成员也选择在基地过年。他们在后半夜的雪道上默默守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冰雪运动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在咱们国家举办,能为运动员备战贡献一份力量,我们都很自豪。”王兴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