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鸟类记录再添新成员——黑冠鹃隼 兴庆区实现矛盾纠纷“三级联调”全覆盖 露营爱好者:在城市的边缘寻找野趣 未经授权售卖“冰墩墩”玩偶 银川一商家被立案查处 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海兵:走好新时代服务退役军人的长征路 闽宁“田间警务”服务群众零距离 奥迪“小满”广告被指抄袭 创意代理方:将尽最大努力弥补 22日0时至18时 天津新增20名阳性感染者 北京新增83例本土确诊病例、16例无症状感染者 熟悉的车轮转起来——上海跨区公共交通恢复首日直击 居家办公重在居家 意在减少人员流动 “10元+”成常见 雪糕为何变得这么贵? 广西湖南江西等地有较强降水 京津冀等地有高温天气 你在网上“充电加油”吗? “网生代”如何用好社交App 北京今明天炎热持续最高温33至34℃ 后天热意短暂缓解 最会跳舞的“大白” 直播教舞蹈课 江西:上调城乡居民养老金最低标准 天津公布19日18时至5月20日18时新增的24例阳性感染者涉及主要区域和场所 3岁孩子每天戴牙套24小时 “整牙热”该降降温了 海淀区疾控中心 与病毒“赛跑”流调要做得更快 北京市纪委监委严格纪律要求 防疫不力要问责 罗昌平发布致歉信:尊重并服从法院判决 深感懊悔 走进老区看新貌丨绿水青山笑开颜 巴山渝水气象新 青海西宁:实现社会面清零 “两县两区”本区域内有序放开 “中国好邻居” 希望“教科书”般的防疫行为被记住 北京五区5月22日至28日居家办公 厦门身心障碍孩子特别成人礼:听见生命绽放的声音 北方炎热天气扩展至东北 南方降雨重心东移 北京东城区公布7名新增新冠病毒感染者活动轨迹 袁隆平工作助理辛业芸等人追忆怀念袁隆平院士 求职先查雇主底细 当年轻人开始对雇主“反向背调”…… 与时间赛跑的核酸样本转运员:早一分送达少一分传播风险 疫情之下,一家医院的日与夜 广东实施重点物种保护工程 优化生态保护格局 上海市邮政快递业加速恢复,哪些税收优惠政策助力? 夯实四方责任,尽快阻断疫情社会面传播链 新冠防控措施能有效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传播 浙江又一批援沪核酸采样队返回 倾情守“沪”约58万人次 女孩扮杨贵妃走红 回应质疑“并非靠肥胖引人注目” 上海新增本土确诊病例55例、无症状感染者503例 新冠导致血凝障碍原因揭示 上海警方:2人伪造售卖离沪证明、外地接收证明被抓 28位院士共论“弘扬袁隆平科技创新精神” 甘肃高校志愿者探游客体验新模式 为“世遗”减负 北京近来新增病例为何在每日50例上下波动?权威回应来了 上海:若区域内无封控管控区,可视作低风险地区解除防范区 (上海战疫录)环境卫生差、未按规定贮存食物等 MANNER一门店被立案调查 河北衡水:“跳蚤市场·儿童集市”欢乐多 逾百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脚隼过境湖南泸溪
你当前位置:首页 >县区新闻 >

宁夏鸟类记录再添新成员——黑冠鹃隼

2022-05-23 10:38:21来源:银川晚报

黑冠鹃隼。贾旭摄

就在不久前,宁夏六盘山林业局二龙河国有林场工作人员贾旭在日常鸟类野外调查中,发现黑冠鹃隼,这也是该鸟在宁夏的首次记录。看过照片的人,都会被它的眼神所吸引,透亮、有神、坚定,再加上羽毛以黑色为主,更显威武霸气。

飞行姿态优雅

黑冠鹃隼是一种个头不大的猛禽,黑白相间的花纹和独特且上翘的“小辫子”令人过目难忘。曾在广东阳江生活过的张洋很熟悉黑冠鹃隼,“那个‘小辫子’其实是黑冠鹃隼头顶的长冠。在阳江经常会有观鸟活动,每年夏天我会带孩子参加,也就了解到一些。”

看了六盘山上拍摄的黑冠鹃隼,张洋说,“就是它。你瞧,它整体看上去除了胸部和背部有少量羽毛为白色外,其它部位大多为黑色,在阳光下还会泛出淡绿色的金属光泽,以至于不熟悉它的人会把它当作是乌鸦。”

记者从固原市六盘山林业局了解到,黑冠鹃隼喜欢生活在低山丘陵、高山森林、村庄等地方,常单独活动,有时也有三五只小群活动。它们常在森林上空翱翔、盘旋,或作一些鼓翼飞翔,活动极为悠闲,有时也在林内和地上活动和捕食。“它滑翔时两翼是平直的,姿态非常优雅。”张洋说。

神奇的情绪“接收器”

因为喜欢观鸟,张洋查阅了大量关于鸟类的专业书籍,他介绍说,蚱蜢、蝗虫等昆虫是黑冠鹃隼的主要食物,蝙蝠、鼠类、蛙等小型脊椎动物它们也爱吃。“巡猎时它们还是挺霸气的,有时候能拍到它们怒目圆瞪、怒发冲冠的样子,挺威风的。”张洋说。

“你看它捕猎时很凶,但其实,黑冠鹃隼生性警觉而胆小。”张洋介绍说,有时候它们也很迟钝懒散,对外界发生的事情非常敏感,如果“有情绪”,头顶的羽冠会耸立或者跌落。“它的叫声,很像海鸥的叫声,不过声音要更尖一些。”

黑冠鹃隼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低危、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这次拍摄到黑冠鹃隼,为宁夏鸟类记录再添新成员,这也是六盘山林区有记录的第299种鸟类。

小档案

黑冠鹃隼

鹰科鹃隼属的鸟类,栖居于丘陵、山地或平原森林,有时也出现在疏林草坡、村庄和林缘田间,多在晨昏活动。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吃蜥蜴、蝙蝠、鼠类和蛙等小型脊椎动物。常单独活动,有时也集3~5只的小群。(记者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