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勃生长的美丽生活——陇原大地上的脱贫故事 骄傲!电影《夺冠》将代表中国内地角逐奥斯卡 2020年北京马拉松宣布取消,创办四十年来首次 智能手环“带领”沈阳千余名智力残疾人平安回家 河北丰南“智慧禁毒”:“无人机”航测 摧毁贩毒网络 广东65万“河小青”凝心聚力齐护河 浙江台州椒江六部门发布联合通告 整治椒江流域沿岸砂石场 长春花甲老人迷榫卯:延传古人建筑智慧 广州洛溪大桥在建人行桥一构件脱落3车受损 无伤亡 “产业+文旅”富了“移民古道新村” 云南国际友城破百 近半数在南亚东南亚 疫情下的“洗剪吹”江湖,技术流上网成爆款 浙江椒江“轮椅队长”:不向命运屈服 成志愿者领路人 家中起火男子急于逃生 防盗网险些变成“夺命网” 124 136 2 34 12356 1 你能猜出这组数字的含义吗 约5000只鸿雁迁徙落户内蒙古乌拉特中旗 “课间+田间”河北平乡打通脱贫攻坚助农增收“最后一公里” 考试“指挥棒”变了,会带来哪些影响 带领洋居民防疫,“战斗”慎终如始 第三届楚菜美食博览会武汉开幕 各式特色楚宴“吸睛” 山西长子产业扶贫结硕果 农民就业分红多途径增收 山西男子寻子十年:人贩子被判十年 “养父”被判两年 网络爆梗有多抢手? “爷青回”被申请为医药类商标 重庆警方抓获潜逃24年命案嫌疑人 科学家首次培育出马鼠嵌合胚胎 互联网新现象:银发族“朝五晚九” 重庆一基层街道探索党建引领物业管理新方式 梦想就在前方——一位多重残疾人的农村创业故事 指定地点交接提“超A货” 广州警方捣毁假名牌鞋窝点 沈阳侦破一起特大网络赌博案件 涉案金额达1000余万元 云南普洱警方查获一起特大运输毒品案 缴获毒品18.72公斤 著名马克思主义法学家李龙因病在武汉逝世 从贫困户到村委会主任:仁青多也的“逆袭人生” 文保将纳入公益诉讼重点推进领域 2019年以来逾千只基金净值翻倍 机构认为应理性看待明年预期收益 【网眼督查】银川凤凰华府小区业主封闭阳台遭强拆 律师回应:违反程序正当原则! 贴近群众生动阐释 形式多样注重实效 用奋斗和勤劳迎接未来 宁夏积极构建老年人健康服务体系 65岁以上老人健康管理率63.50% 黑鹳种群栖息吴忠黄河国家湿地公园 青海西宁:冬日海棠满园 千鸟翔集成景观 民间借贷新规出台,有人企图钻空子 多地下线违规人脸识别系统 个人信息保护我们还需做啥 泄露数据近20万条 团伙开发挂号软件获利被判刑 社会治理在身边:文明小展馆 向善大舞台 宁夏打掉黑恶团伙126个 破获涉黑涉恶刑事案件2252件 “星星的孩子”们的“入学考官” 吉林大兴沟林区首次拍摄到野生东北虎实体影像 2020年度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人物、助残新闻人物揭晓 最高限速上调至110公里每小时 西藏调整优化15条国省公路限速值
你当前位置:首页 >国内新闻 >

蓬勃生长的美丽生活——陇原大地上的脱贫故事

2020-12-03 17:03:03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兰州12月3日电题:蓬勃生长的美丽生活——陇原大地上的脱贫故事

新华社记者任卫东、宋常青、王朋

2020年11月21日,甘肃最后8个贫困县脱贫摘帽。至此,甘肃75个贫困县全部退出贫困县序列。困扰陇原大地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由此得到历史性解决。

不屈的陇原人民创造了减贫奇迹。陇原人民用生态之美、产业之美、砥砺奋进之美战胜苦瘠,深度贫困地区“新颜”换“穷貌”,贫困群众用“欢颜”取代“苦脸”,美丽生活在陇原大地蓬勃生长。

等待千年的告别

甘肃久困于穷,一度是贫困的代名词。100多年前,清朝时任陕甘总督左宗棠感慨“陇中苦瘠甲于天下”。

如今,苦瘠陇原换了新颜。贫困地区群众用多彩的产业、崭新的生活、洋溢的笑容迎接这场等待千年的告别。

站在“关上门屋里也亮堂”的新房前,47岁的王小勤至今仍感觉“像做梦一样”。

记者7年前来到陇南市礼县桥头镇张铁村时,王小勤还住着70年前盖的土木房。房内昏暗、潮湿,糊在墙上的报纸还在诉说着过去的日子,窗台、柜子积满了草木灰,卧室的隔壁就是猪圈。

2020年,又见王小勤,旧房早已换成了明亮、宽敞的砖混平房。村里过去人畜混居的村貌极大改善,硬化村道修到了每家门口,原先堆满秸秆、干柴的麦场变成了村文化广场。村里的“眉毛田”“卧牛田”变成了“高产田”“致富田”。

“现在日子挺好。”长期艰苦生活养成的寡言少语性格一时难以改变,但王小勤飞上眉头的一抹欣喜,藏也藏不住。

土坯房变成了砖瓦房、驴驮水变水自来、土路变硬化路、穷山窝变成了风景区……在陇原大地,“新颜”换“穷貌”的故事,讲也讲不完。

甘肃省政府介绍,甘肃有83.36万户农村危房已完成改造,义务教育辍学现象已动态消除,贫困县乡村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空白点”已全面补齐,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基本解决,全省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已全部通了硬化路和客车。

苦寒之地易新颜,陇原干部群众是有底气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全省干部群众铆足干劲,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搬迁、兜底保障等多种方式全力攻克最后深贫堡垒。两年半前,省市县乡村各级挂起的脱贫攻坚倒计时牌,时刻提醒党员干部时不我待、分秒必争。今年以来,面对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和暴洪灾害,甘肃省对8个未脱贫县挂牌督战,由省级领导干部分片包抓;贫困发生率超过10%的104个贫困村,由各市州主要领导包抓;县市区主要领导督战到户,包抓剩余贫困人口。

在党和政府的引导下,贫困群众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曾为孩子去县城上学的10元路费发愁的李守奎,在他54岁的时候学起了中药材种植。赶上了精准扶贫一户一策的好时候,李守奎在当地农业部门的技术支撑下,如今不仅靠种植中药材摆脱贫困,成为定西市陇西县首阳镇有名的育苗能手,还远赴吉林桦甸、甘肃庆阳等地指导中药材种植。

经过多年培育,甘肃因地制宜打造“牛羊菜果薯药”特色产业体系,在干旱、贫瘠的陇中黄土旱塬形成了苹果最佳种植区、中药材种植区;在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等“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形成了牛羊养殖产业带;在河西走廊广袤戈壁滩上的沙子里建起了现代化智能温室,种出了“明星蔬菜”……

甘肃省政府统计,2013年至今,甘肃有55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其中超过一半的贫困人口通过发展产业实现了脱贫。

生活巨变,贫困地区村民们的视野也变了。

“以前愁的是吃什么、穿什么。现在凑在一起除了谈论孩子的教育和就业,最热的话题就是文化生活。”定西市通渭县马营镇陈坪村驻村第一书记周金珂说,过去村民有好戏曲的传统,近几年村民腰包鼓了、腰杆挺了、愁容散了,村民压在箱底的二胡、笛子、扬琴等乐器被翻弄出来,村委会前的小广场成了村民的“新阵地”,唱的、舞的都是新变化、新生活。

一场伟大的胜利

甘肃省委党校决策咨询部首席专家李含琳说,甘肃贫困地区与生态环境脆弱区高度耦合,脱贫攻坚之路与生态保护之路,实际是一条路。

初冬时节,以往一片枯黄的河西走廊却泛起了绿意。在武威市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富民新村,62岁的李应川正忙着打理温室大棚里的辣椒,再过几天就能上市了。

李应川家祖祖辈辈生活在祁连山东段的古浪南部山区,吃水靠挑、收成靠天。李应川远到新疆务过工,也无数次仰望大城市的高楼,但家一直把他拴在山里。

2017年以来,武威市古浪县为从根本上解决南部祁连山区生态保护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问题,实施了生态移民扶贫开发项目,建成了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和绿洲小城镇,有6.24万人和李应川一样搬出大山。

要想稳得住,产业要先行。经过几年发展,黄花滩生态移民区日光温室超过6800座,养殖暖棚2.2万座,羊养殖量达30万只。

“光辣椒一个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李应川说,家里的养殖暖棚还有20多只羊,他预计家庭年收入超过4万元,这与过去在古浪南部山区的生活有天壤之别。

要青山绿水,更要生活富美。甘肃省将生态环境问题整治作为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行动,不找借口、不讲条件、不惜代价,以“断腕”之勇推进各项整改。

现在,古浪县南部的祁连山区基本全部实现还林还草,生态自然恢复。村民搬下山后,圈里羊肥、棚里菜绿,日子越过越美丽。

在探寻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协调发展的同时,人们对绿色发展的认识深化了。

“以前总想着把绿色换成钱,没想到现在绿色本身就是钱。”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博峪村党支部书记王国良说,过去村民以盗伐树木增收。如今“秃山”再植新绿,2017年到2019年,全村193户有75户开起了“藏家乐”,全村“藏家乐”营业收入额一度突破5600万元。

2015年开始,甘南州以环境革命为引领,在全州开展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如今,像博峪村这样的生态文明小康村,甘南州还有1302个,惠及40多万农牧民。

美丽战胜贫困。黄花滩和博峪村的嬗变,是甘肃统筹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的缩影。

甘肃省政府统计,截至目前,甘肃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90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225个,很多贫困村都发展起了旅游产业,既守住了生态环境底线,又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告别苦瘠,新程已启

当记者向马则乃白求证,她是不是真的每天和自己孩子“一起上学”时,这位31岁的农村妇女一下羞红了脸。

2019年11月,马则乃白一家从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龙泉镇天桥村,搬至该县锁南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土房变楼房、土路变柏油路,吃水再也不用走几公里山路了。“这一切像做梦一样。”马则乃白说。

美梦成真,新希望随之迸发。马则乃白说,她想真正和城里人一样,过着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

可是,只有小学文化的她四处碰壁。当地扶贫干部了解到马则乃白的情况,今年9月把她推荐到县职业技术学校的免费烹饪技能学习班。从此,每天早上,马则乃白和孩子匆匆吃完早饭,一起上学。

“不仅学习烹饪技能,还学习文化知识。”马则乃白说,现在,她已经在学校的实训基地实习,一个月还有2000多元的收入。

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是很多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绊脚石”。近年来,东乡县大力推行培训就业工程。东乡县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妥凤英介绍,像马则乃白这样为“幸福”充电的学生,今年以来,东乡县职业技术学校累计培训1590人。当地已有1.5万名贫困家庭劳动力通过一技之长端稳“饭碗”。

脱贫攻坚鼓起了群众的腰包,也激活了广袤的农村市场。在甘肃陇南、定西等地,农村日益发展的产业催生了大量用工需求,不少昔日的贫困户当起了“用工者”,贫困村发展成了劳务用工地,到城镇招工已不是新鲜事。

“过几天就要去周边县城招一次工,紧张着哩。”陇南市宕昌县理川镇汪布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孙玉选“吐槽”起了他招工的经历。

孙玉选所在的宕昌县是甘肃有名的中药材种植大县。过去因山大沟深、销路不畅,中药材种植规模难以提升,很多村民离开了“穷窝窝”外出务工,孙玉选也在其中。

精准扶贫实施以来,硬化的通村水泥路将药田与外地的市场连接起来,兴起的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市场经营性主体逐渐壮大,当地的中药材种植规模不断壮大。孙玉选回到家乡,将8亩药田翻种一新。

从在城里谋生的“务工者”变成到城镇招工的“用工者”,背后是脱贫有术,致富有路。

如今,美丽生活伴着希望的力量在陇原大地蓬勃生长,人们的奋进信心更加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