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7成研究生为家庭第一代大学生”意味着什么 朝阳望京又一楼宇安全解封 临期食品监管不能“打折” 江苏新增本土确诊病例6例 均为扬州市报告 要搬家了!全国唯一一个“集装箱派出所”将搬新楼 美容医院关停 大额预存费用找谁退? 自动驾驶试错 不应以消费者的生命为代价 没有弹窗广告没有花里胡哨 年轻人爱上适老版APP 酒店管理要看别人的教训打自己的补丁 从城市到乡村 游学不是一窝蜂地打卡景区 视频配乐侵权被判赔7万 任性“拍着玩”哪能不踩雷 作业减下去 能力长上来 《平凡的世界》:在平凡的世界中走出不平凡的路 疫情+“双减” 为居家的孩子构建起家庭学习共同体 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火炬正式在陕西传递 付费咨询以挽回男友?广东消委会发布心理咨询服务消费提示 湖南加强疫情防控期间市场价格监管 处理涉疫价格投诉举报84件 昆明边检站:在防疫“空港”主战场筑起“铜墙铁壁” 辽宁海警局打击休渔期违法捕捞 2日查扣违规作业渔船45艘 扬州主城区全面管控:所有民众“足不出户” 搬得出稳得住 山西出新规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 罕见病男孩心系“藏书圣地” 浙江宁波天一阁为爱圆梦 上半年陕西省河流水质总体良好 黄河中游陕西段轻度污染 黑龙江干流洪峰到达同江市 柴达木盆地多地7月气温降水突破历史极值 青海生猪价格不断探底 专家建议需避免跳入“猪周期”陷阱 青海乡村见闻:现代社会“耕读传家”不过时 浙江首个县域野生动物资源本底调查项目成果正式发布 江西多举措推动民族乡村加快现代化发展步伐 松花江、黑龙江防汛形势严峻 水利部要求严防死守堤防安全 亚洲第四大山区跨峡谷类型悬索桥合龙 安徽青年“凤还巢”:农村大有可为 处处都有“发光点” 宁夏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粉垄耕作提升耕地质量研究与示范”进行现场验收 无人机上阵!国网银川供电公司为“中阿博览会”全力保电 福州持续开展食品安全整治 一无堂食网红外卖餐饮店关停 “数”说江苏抗“疫”:新增确诊病例降至个位数 数据之“变”值得关注 四川省10个市、州遭遇强降雨 紧急转移安置16456人 游戏防沉迷,为何偏偏没防住孩子? 广东在珠江流域打掉33个冻品、成品油走私团伙 网课销售人员又在制造新的焦虑:盗版网课开始横行网络 花12.8万报班保上高中?教育部门:违规办学 退钱+挨罚 长时间玩手机致身心受损 “网瘾老人”背后是孤独 一对情侣疫情期间贩假核酸检测证明、伪造公章被提起公诉 青海西宁: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描绘”人生新天地 暑期家长焦虑心态“松动”观察:少些学科辅导,多些兴趣爱好 云南泸水突发泥石流 民辅警奋战8小时安置受灾群众176人 三协会就吴亦凡被批捕事件发声 有“呼”必“应”解决“急难愁盼” 扬州政务热线20天受理超16万件 支援郑州六院医疗队长:待疫情结束给母亲做顿饭 无人机助力宁夏生态环境现场执法 生态修复等问题点位“尽收眼底”
你当前位置:首页 >滨河经贸 >

“超7成研究生为家庭第一代大学生”意味着什么

2021-08-18 09:05:59来源:光明日报

“超7成研究生为家庭第一代大学生”意味着什么

【新闻随笔】

日前,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课题组发布了“全国硕士研究生学习与发展调查”报告。该报告显示,中国目前的硕士研究生中,超7成为家庭第一代大学生。该项调查还发现,当前超过半数的全国在读硕士生来自农村、乡镇和县城。

其实早在2019年,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的相关研究报告就曾指出,经调查统计,2011年至2018年全国本科高校中第一代大学生比例始终在70%以上。如果考虑到近年来不断攀升的高考大学录取率以及持续的考研热与考研扩招等政策,那么“超7成研究生为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的结论倒也并不令人意外。

“超7成研究生为家庭第一代大学生”意味着,10名研究生中有至少7人是家庭乃至家族的第一个大学生,尽管他们的父辈甚至祖辈没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但作为子辈的他们成功通过教育实现了阶层流动。也许这些第一代大学生在进入社会后还将遭遇更多的考验和挑战,但从实现阶层跃升、阻断代际贫困这个意义上来说,这足以构成对“读书无用论”的否定。作为家庭乃至家族同代人中的第一个研究生,他们承载起了家庭向上流动的希望,这就为更多出生底层的孩子摆脱原生环境束缚提供了激励和路径,而这个群体的稳定存在也成为透视国家教育公平的重要标尺。

作为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的群体的出现以及加速扩容,与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到大众化的跨越过程几乎同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不断攀升,尤其是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多种定向招生计划的推出以及助学体系的不断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弥合了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造成的鸿沟,拓宽了文化、经济等资本不占优势的学生纵向流动的通道。从一些研究和现实来看,众多家庭的第一代大学生的出现为他们的原生家庭带去了教育记忆,帮助同代家庭成员树立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的观念,还可以对原生家庭进行帮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家庭内成员的入学机会和文化资本,客观上达到了教育扶贫的部分效果,这一点不容忽视。

诚然,由于原生家庭无法给他们提供理想的文化资本、经济资本乃至社会资本,这让他们在进入象牙塔后不得不直面更多的冲击和挑战,或在学业和就业中处于一定的劣势。其影响还可能延伸至未来的人生进程中,比如形成因害怕失败而不敢轻易尝试的自信不足和回避行为。不过,也要看到,这种原本被视作负面资源的东西恰也是他们获取驱动力的来源,至少在跨入大学校门前如此。

事实上,算不上好的家境,往往会激发他们改变命运的斗志,艰苦的生活体验和家庭的情感支持锻造了他们自制专一、坚韧不拔的品质和打破社会结构约束的勇气。考入北大的贫困女孩“感谢贫困”的发文刷屏,中科院博士黄国平“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的论文致谢引起万千和声,莫不是因为人们震撼于这种从劣势到优势的转换,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当事人所展现出的韧性与勇敢、创造与突破。

出身贫寒可能会带来出路狭窄,有限的家庭支持与风险承担可能会缩小他们的选择范围,市场化浪潮和文凭通胀危机的双面夹击可能会增加他们未来择业的不确定性……这是第一代大学生们在“教育公平”的叙事之外另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过去,我们关注他们的在就读期间可能影响学习质量的一系列问题,比如心理健康、社会活动参与、职业规划辅导等,但现在,我们或许需要一种更具超越性和系统性的视角,重新审视这个规模不可谓不庞大的群体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为他们提供健全的社会支撑。

正如因“二本学生”田野调查而引发关注的学者黄灯所言,通过教育将他们培养为“确定的、有力量的人”,让他们在立足社会的过程中,“总能倚仗高等教育提供的屏障,越过一个个在今天看来无法逾越的暗礁”。

(作者: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