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粪掏了36年,他还在琢磨“新门道” 宁夏新闻界举办系列活动庆祝第22个中国记者节 宁夏银川市入选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 李可染画院创作力量集体亮相 80余作品亮相中国美术馆 雪后初霁 湖城银川分外美 今日晴好迎立冬!未来一周宁夏都是好天气 宝丰燕宝慈善基金会捐赠600万元防疫物资 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志愿服务队:在志愿服务中访民情解民忧 金凤区守好“三门两岗” 八旬医生常壮其120万元捐赠固原职校 EDG夺得S赛冠军的背后,那些关于中国电竞的事实 疫情期间哄抬物价严重者将被追究刑责 教育思考:那些年老师教会我的“草木精神” 【社区防控阵地“有我在”】有一种守护叫“疫情不散,兄弟不撤” 固原预拨付2800多万医保基金 自治区财政厅紧急拨付近1亿元用于疫情防控 【社区防控阵地“有我在”】志愿服务的“辩证法” 防范郑州市中风险地区疫情输入 有一种守护叫“疫情不散,兄弟不撤” 2020年度宁夏好新闻奖获奖作品目录 新疆库尔勒天然胡杨林宛若金色童话世界 微信作证:雪中忙碌的那两万多步 因被解雇心生不满 一员工利用“爬虫”删公司数据 云南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例 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3例 黑龙江省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6例 那年今日 | 一张漫画涨知识之11月8日 “洗白”贪污所得,被判两罪 完美“飞天”仰仗全宇宙最酷飞船试驾员 出租银行卡成帮凶 检察机关为何做出不起诉处理? “双减”之后,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为何依然火爆 职校生可报考事业单位 搬走职业教育的一块绊脚石 参与和见证中国水电发展 养生项目创新别盲目攀附医疗“近亲” 大数据助力贫困生成长 受降雪和温度低影响,路面易出现“地穿甲”现象 河南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8例 其中郑州市16例周口市2例 雪后寒!今日北京晴天回归北风劲吹 最高气温5℃上下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首次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 H5N8病毒肆虐全球,我国家禽为何“独善其身” 把法律援助志愿工作做好做长久 高速封闭、机场关闭、学校停课 辽宁多部门发应急预案应对极端天气 打算“双十一”买买买的姐妹 看完这篇再“剁手” 适当“早教”可以,“早早教”大可不必 新电池结构让飞行汽车成为可能 相关技术将亮相北京冬奥 拟音师:“雕刻”声音的人【三百六十行】 北京初雪即暴雪 风寒效应明显 本周气温逐渐回暖 被妹妹冒名婚姻登记15年 检察机关介入得以更正 “宇宙级机械臂转接头”打通中国空间站机械臂“任督二脉” 寒潮继续影响华东华南等地 东北地区等地有强降雪 黑龙江新增本土确诊病例6例 均在黑河市爱辉区
你当前位置:首页 >国内新闻 >

掏粪掏了36年,他还在琢磨“新门道”

2021-11-08 11:03:01来源:工人日报

优化清掏路线、干活做到“三净”、总结技术诀窍,清掏工苏广林——

掏粪掏了36年,他还在琢磨“新门道”

10月13日8时,已过寒露的沈阳寒意十足。

沈阳中山公园南侧公厕附近的排污窨井边停着一辆排污车,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清掏工苏广林来到车尾,把40多公斤重、10米长的吸粪管抱下车,走向井口。

拉开井盖,一股恶臭扑鼻而来,但苏广林早已习以为常。今年58岁的苏广林负责清掏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的46个公共厕所,这份“有味道”的工作他已经干了36年。

苏广林一家被同事们称作“环卫之家”——8口人中,有6人都在从事环卫工作。1985年,苏广林在父亲影响下投身环卫事业,参与并见证了公厕从“四下漏风”到清洁智能的飞跃。

如今,工作环境好了、劳动强度降低了,老苏却对自己提出了更高要求。

“这是父亲的骄傲,也是我的骄傲”

站在粪井旁,苏广林先用耙子将浓粪打稀,再将软管放入井内,粪水被软管吸得打起了旋儿。

“粪管插进粪面下约10厘米深,粪水才会‘听话’。太深,软管会被粪便堵死,太浅,吸进空气,会浪费抽粪车资源。”苏广林说,这是抽粪的基本功。

2018年,原沈阳市和平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改制,作为少数的在编人员,苏广林可以选择留在原单位等待分配工作,有可能还有机会转入管理岗。但他却出乎预料地选择进入沈阳玉禾田环境管理有限公司,继续干清掏的活儿。

“要是转岗,指定能当个‘长’,可他非要跟这屎尿屁混。”跟车的环卫工王雨和觉得苏广林有些傻。

每每此时,他总是笑着反驳:“我爸干了一辈子环卫没嫌累,我比他可差远了。”

其实,当时55岁的苏广林想法很简单,“转岗的话,之前积累的经验、技能就白瞎了,不干完这几年可惜了。我想跟父亲一样干一辈子环卫。”

在苏广林家客厅最显眼的位置,摆放着一个印有红色“奖”字的搪瓷缸,这是父亲1979年被评为沈阳市环卫先进工作者时奖励的。“这是父亲的骄傲,也是我的骄傲。”苏广林说。

在苏广林记忆中,小时候一推开窗,就能看到父亲的工作单位——沈阳市环卫局。20世纪70年代初,沈阳市环卫局铁西汽车一队有七八十台汽车,是市里的“车辆大户”。那个年代,路面上汽车很少,而苏广林不仅坐过车,还经常坐车跟着父亲到农村运送垃圾,这让他在小伙伴面前觉得很骄傲。父亲单位发的劳保用品——崭新的鸭绒服、羊皮手套,更让他羡慕不已。

1985年5月,苏广林在父亲的影响下投身环卫事业。

以前靠体力,现在干巧活儿

苏广林是清掏车司机,父亲和姐夫是清运工,姐姐是跟车工,哥哥是汽车维修工,嫂子是垃圾处理收费员,一家8口人里,有6人都在从事环卫工作。因此,全家没过过一个团圆年——过年总会有人要上班,而休息的人,匆匆吃过年夜饭也要返岗。

“看我几点下班,回家后的疲劳程度,家人就知道我当天的工作量有多大。”苏广林说,同为环卫人的家人们更能理解自己的辛苦。

20世纪90年代初,沈阳市和平区有900多座公厕,大多年久失修、破旧不堪。夏季,厕所臭味难闻,苏广林就不定期拉来清水,注入深坑稀释粪便,再把人为丢弃的杂物打捞上来,装入编织袋运走;冬季粪便容易结冰,苏广林就直接跳到冰面上,用尖铲把粪便铲除,清理完一个厕所,他浑身上下都冒着热气,喝一口杯子里的水,却已经结了冰碴直剌嗓子。

2000年以来,沈阳冲水式公厕逐渐普及,大客车流动公厕和集装箱式流动公厕出现在大街小巷。特别是公厕革命后,沈阳市委市政府加大投入力度,翻建、新建后的公厕更加人性化。手机充电插口、喷香除臭清风设备,大数据公厕智能管理系统……一系列带着科技感的改变,不断优化着市民如厕的体验。

而对于苏广林和他的同事们,清掏工作也悄然改变——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取而代之的是解决便池堵塞的各类技术活儿。

小酒瓶、美容卡、音乐盒、袋装饼干……在苏广林劳模创新工作室内,每个异物背后都是一次艰难的清掏。公共厕所最容易被异物卡住,通常维修工会用电钻打个大洞,不但影响美观而且返味,还容易被掉落的物品再次堵上。

苏广林琢磨后,在蹲坑排水管正上方钻了一个小眼,先用细铁丝插入将异物推出,再用更细的铁丝在排水口辅助勾出。“不破坏外观,还能很快解决问题。”王雨和说。

从“苏师傅”到“苏劳模”

上午9时,苏广林驱车直奔位于和平区长白中路的公司。

今年8月,公司“上新”了一台粪便处理车,他再也不用往污水处理厂跑了。处理车对粪便进行粗滤,将糟粕变成粪干,将水净化成三类水,可以直接浇灌公共区域的花草。

“只有工作热情是不够的,还要有扎实的文化基础,不然会被新技术淘汰。”环卫设备的不断升级,让苏广林有了“知识危机”,他在工作之余,挤出时间自考了成人高中和大专。

每天开着清掏车围着公厕和垃圾处理站“打转”,透过车窗,苏广林对于街道“颜值”和市民生活品质的提升尽收眼底。他的作业水平也在和这座城市共同“成长”。

苏广林干活儿习惯“打出提前量”,对市场内、饭店旁的厕所,总是起早清掏,在营业前清运完毕;对低洼下窖的厕所,就用砖头在门口垫高,再培几锹土,防止雨水倒灌;对顶棚漏雨的厕所,就用塑料布和油毡纸盖好。他负责的厕所两天不掏也不会外溢,还会做到“三净”——厕所内外干净,通道遗漏粪便粪迹扫净,车上、停车地点粪迹扫净。

苏广林掏出一个笔记本,上面详细记录着厕所的名称和清掏时间。46个公厕在什么位置,按什么顺序清掏,走哪条路线最节约时间,他都摸得门儿清。

“他的车擦得是全车队最干净的,车轮毂都没灰。”沈阳玉禾田环境管理有限公司维修工宛良才佩服地说。记者看到,就连清掏工具也被苏广林冲洗得干干净净。

2018年获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后,苏广林加入了劳模宣讲团,常常走进校园、社区分享自己的劳动人生。随着人们对他的职业有了更多了解,因为衣服“有味道”在公交车上被嫌弃的情况再没出现过,大家对他的称呼也从“苏师傅”变成了“苏劳模”。

“体面是自己给的,与干啥工作无关。”采访快结束时,苏广林笑着对记者说。

记者 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