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为我区捐赠丰田无障碍车 石嘴山市开展七大重点行动 为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 数聚宁夏 算领未来|华为数据中心能源助力宁夏中卫打造全球领先绿色算力集群竞争力 “贺兰山东麓”敲开“世界葡萄酒之都”的大门 【地评线】贺兰山网评:过于自信也会导致上当受骗 数聚宁夏 算领未来|第五届云天大会在中卫开幕 遇见中国之美·中卫66号公路 宁夏回族自治区通信管理局 宁夏回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关于清退宁夏属地僵尸类APP的通告 中宁一案例入选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 男子轻信网贷被骗1万元 宁夏涉农企业享留抵退税扩围“红利” 36只“迷途羔羊”引来十余名“羊倌”争领 银川市总工会把劳模工匠请进校园激励青年学子 行业头部企业加速布局宁夏算力枢纽 宁夏乡村游订单同比增223% 【黄河安澜】秋意渐浓 黄河两岸景美如画 前8个月宁夏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0.5% 同比上升2.5个百分点 石嘴山市加速解决房屋产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 湖城之秋——打翻了的调色盘 中宁县检察院落实工作机制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 宁夏原创音乐剧 《花儿与号手》喜摘文华大奖 首届“西部数谷”算力产业大会主论坛举行 敢做“无人区”的探路者 宁夏中卫:电力护航云计算产业高质量发展 【地评线】贺兰山网评:算力产业驱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 禁毒宣传进校园 提高学生辨别新型毒品能力 贺兰县:直播带货开启残疾人灵活就业新模式 借款人不还钱,担保人被司法拘留15日 宁夏隆德县完成首笔用水权质押贷款 宁夏明确2022年社保缴费基数 小说《微水浮尘》在京首发 同名广播剧上线 宁夏泾源 “电”亮山乡 好山水做出“富民”好文章 专家学者聚首 为创投行业把脉支招 吴忠利通区:石榴花开情更浓 西夏区铲除毒品原植物160余株 中宁县检察院为未成年儿童健康成长撑起“保护伞” 社交平台上的反诈联盟:被骗、救赎与博弈 乘势而上 随“算”而动 首届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在上海开幕 宁夏线上直播带岗招聘活动帮助残疾人实现精准就业 2022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主体活动闭幕 变“带货”为“带岗”,银川这场招聘会为残疾人提供246个就业岗位! 首届中卫·房车文化节暨消费惠民活动启动 秋季跟风刷酸 小心焕肤不成反“烂脸” 不再“守着黄河缺水喝” 被基础设施网“包裹”的幸福 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新赛道”寻求新动能 金凤区法院一审公开宣判一起涉养老诈骗案件 来吧,展示!首届“西部数谷”算力产业大会等你来 宁夏水投集团:三项制度激活企业原动力
你当前位置:首页 >民生关注 >

“特殊渠道上名校”骗局:他们坠入后,命运被改变

2021-01-22 09:06:55来源:中国青年报

假录取通知 假学生证 假任课教师

他们为何坠入“特殊渠道上名校”骗局

成绩平平,相信通过“特殊渠道”能上重点大学——过去5年多来,24岁的南宁人李立一直在为此付出代价。

2015年高考,文科生李立考了470多分,报考了一所二本财经类院校,以这个成绩,如果没有什么意外,他将正常升入大学。

但就在那个暑假,李立接到一名自称武汉某名牌大学工作人员的男子电话,称掌握“内部关系”,可以让他就读这所著名高校,与统招生一样上课,毕业后拿该校毕业证。

电话那头,对方对李立的相关信息所述丝毫无误,李立迅速将高中毕业证、高考成绩条等寄给了对方。当年8月,他如期收到了武汉这所高校的“入学通知书”。

到武汉就读大半年后,李立却发现,这一切根本就是一场“一条龙造假”骗局——假录取通知书、假学生证,包括上课的老师都是假的。

2016年6月,李立离校回到广西。至今,当年高考成绩与他差不多的同学都已考上研究生或是毕业找到心仪的工作,而他几年来四处漂泊打工,学历始终停留在“高中”阶段。

与李立陷入同一骗局的,根据武汉市公安局洪山分局珞南派出所侦办的情况,还有数十名年轻人,来自山西、新疆、陕西等全国多个省份。

这场骗局的主导者,是85后男子袁某。因犯诈骗罪,袁某最近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2年,并处罚金8万元。

大学教室里上课,有军训,住宿舍

2015年9月,李立到校报到。报到处设在武汉那所名校一间教室里,他缴纳了大学一年级全学年学费、住宿费等共计13500元,随后被径直带往市郊一处军训基地,参加“军训”。

在这里,李立见到了“带班老师”,30多岁的袁某。约半个月后,在袁某安排下,李立与一同参加军训的同学们来到学校一处学生公寓住宿。

在学校里交的学费,有军训,有宿舍,在普通教室里上课……处处看起来都比较可靠。但李立很快注意到一些细节上的异样:这是该校的一栋研究生公寓,他和一起参与军训的“同学”分住在数间宿舍内,同宿舍没有统招本科生。

原本,招生人员宣称他们“与统招本科生同样享有学校优质的教学资源”,但开学后,李立发现所有学生不分专业在一起上课,老师似乎也不是本校教师。一打听才知道,其中有个别是其他大学的教师,更多的是其他大学的研究生出来兼职。过了两周,上课地点也由教学楼内的教室,更换为学生公寓里的一间自习室。

在校园内,统招生凭“一卡通”去图书馆看书、去食堂就餐,李立与同学们没有“一卡通”。他们多次找到袁某询问,袁某均称“需要等一等”,结果却总是不了了之。

袁某给每名学生发放了“学生证”。寒假前,有同学拿着“学生证”到火车站购买学生优惠票,被告知证件上的钢印是假的。袁某对此解释:“你们是通过特殊渠道进来的,不要在乎这些,到时能拿毕业证就可以了”。

这一切让李立感觉疑点重重。大一下学期,每周课程越来越少,一次,袁某通知大家,“计算机二级考试要到了,只要交钱,不用考试就可以拿证”。

此时,李立确信自己被骗了。2016年6月,李立决定离开学校另谋出路,他也成为这个特殊的20多人“班级”里最早退学的学生。

离校前,李立曾劝同学们“及时止损”,但别人依旧对这所名校的“毕业证”有着无限憧憬,无人响应。

6万元“运作费”

就是怀着这种美好憧憬,1998年出生的重庆人王桔,为此耗费了近5年时间。2013年,王桔原本在一所中专读一年级。她听邻居介绍,交6万元“运作费”,可以去武汉这所名校读本科,毕业后拿统招本科毕业证。被名校毕业证的光环吸引,王桔一家交了钱。

不久,王桔收到了一封邮寄的入学通知书。其中,录取通知书、新生须知和学校《致家长的一封信》等一应俱全。通知书显示,她被该校护理学专业录取了。

办案民警介绍,这些录取材料与真正的材料基本相同。

2013年9月初,王桔在武汉这所大学风景优美的山顶老图书馆旁一间教室里办理了入学手续,现场将学费交给了袁某。

开学后,种种迹象表明,她的身份并非统招本科生。她找袁某询问,袁某称,他们读的是“自考本科”。

王桔一下子懵了,她找邻居要回了6万元“运作费”。她想过退学,但袁某告诉她,可以先拿这所学校的自考专科毕业证,再拿自考本科毕业证,“含金量同样很高”。王桔选择了留下。

2017年6月,眼看4年将满,王桔还没拿到毕业证。袁某谎称王桔“年纪太小,需要再读一年”,并承诺2017年12月31日前先发放自考专科毕业证,否则退还4年学费。王桔算了一笔账:从2013年至2017年,她一共向袁某缴纳学杂费、住宿费等54000余元。

案发后,王桔才知道,作为自考生,自己就可以去报名,不需要交钱给中间人。

此后,王桔多次催要毕业证未果,直到2018年4月,她再次联系袁某时发现,袁某将她的电话“拉黑”了。

和王桔有类似遭遇的不在少数。

已经完成4年学业的一位同学从袁某处拿到过一张毕业证,却在找工作时被发现是假证——因为单位在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上一查,根本就没有她的信息。

“一条龙造假”背后是高校管理漏洞

过了近5年之后,王桔等人选择了报警——不是所有参与者都愿意报警,他们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武汉警方迅速展开调查,2019年5月8日,将袁某刑事拘留。经调查,出生于1985年的袁某,无固定职业,从2012年开始为一些自考机构招揽生源,并从中发现了“生财之道”。

2013年至2018年间,袁某对外虚构了两种身份:武汉某著名高校工作人员,或该校继续教育学院教师。

在招生时,起初,袁某宣称通过他的“特殊渠道”,可以获取该校统招本科毕业证。后来,他称自己是继续教育学院老师,可以帮助学生获取该校自考毕业证。

为了骗取考生及家长的信任,袁某向考生发放了伪造的录取通知书、学生证。对每届新生,他均安排有“军训”,地点设在武汉东湖边与蔡甸区的两处军训基地。

到案后,袁某交代,为了让学生相信,他托熟人通过学校某学生公寓物业经理租到4间宿舍,每间宿舍设置6个床位,每个床位每年租金2200元,安排他的“学生”集中住宿。通过该公寓工作人员在校内找空余的教室,用来给学生上课,每年费用6万元。

而所谓的上课,是由袁某临时聘请外校研究生在空教室里代课,每节课付给老师报酬300元至500元不等,每次上课的教室与老师都不一样。

面对学生的种种疑问,袁某会告诉他们,上不上课都可以拿到跟该校统招生一样的学历证书,并提醒他们“身份特殊”,不要声张,在校期间一切事务只能通过他,以此将学生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

武汉市洪山区人民法院审理认为,袁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多次骗取多名学生财物,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且数额特别巨大。法院判决袁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12年,并处罚金8万元;退赔21名受害人所缴钱款。

法院认定,这21人,共向袁某缴纳学杂费、注册学籍费等970318元。金额最少的4000元,最多的112200元,平均46000余元。

“一条龙造假”事件,凸显高校管理漏洞。很多学生反映,之所以相信可拿著名高校“正规本科文凭”的重要原因是,缴费在学校里教学区、办公区等相关场所进行;同学们也是住在学校的学生公寓,在学校上课。

有涉案人员向警方交代,袁某之所以能租到这些宿舍供学生住宿,系通过该公寓物业经理“办成”的。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注意到,自2015年以来,这所高校在本科招生网设立“反招生诈骗专栏”,截至目前,已发布相关警示30条。该校多次发布声明提醒:学校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由校招生办公室负责,该校从未委托任何第三方机构或代理人进行招生,请考生谨防上当受骗。

“不该有侥幸心理”

这些受害学生是如何接触到袁某的?

办案民警告诉记者,有的系经熟人介绍认识袁某;有的则是在高考结束不久接到一些地方招生贩子的电话,而这些人是袁某发展的“下线”;还有的甚至是因为在浏览相关招生网页时点开过虚假广告链接,填写了身份证号、准考证号等个人信息,最后一步步落入骗局。

警方对此提醒,“考生与家长要保护好个人信息,不要随意点击不明招生链接,防止被不法分子利用。”

得知袁某入狱,多名受害人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他应有的惩罚。”

离校回广西后,李立原本想过重新参加高考,但因为不愿受骗经历被更多人所知,他没有选择去高中复读。连续半年,李立将自己关在家里,不愿见人,“在愤怒、后悔的情绪里,感觉很难迈过这个坎儿……”

在家人鼓励下,李立试着找工作,受学历制约,四处碰壁。借助美术功底,他找到一家培训机构,下定决心努力学习室内设计,目前在一家装饰公司工作。

王桔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直至今天,她都没拿到“毕业证书”。她后来接受了成人教育,去年拿到专科文凭,目前,23岁的她正在武汉另一所高校“专升本”。

被改变的命运还有太多。警方对受骗学生回访时发现,包括很多原本考上本科高校的学生在内,他们因为错过最好的时间,有人成了饭店厨师,有人到酒店做了服务生,还有人去做了自考招生代理,“发誓绝不会用虚假信息骗人”。

李立唯一感到庆幸的是,发现被骗后,他很快离校了。离校前,他曾跟同学们交流,当时那些选择留下的同学有的仍抱侥幸心理,相信几年后能拿到名校文凭;有的明知被骗,却没有勇气面对现实,整天在宿舍打游戏,“浑浑噩噩,耗费了自己最宝贵的时光。”

“最后悔的是我不该抱有侥幸心理,以为真有什么捷径可以读名校。”李立说。

(文中李立、王桔系化名)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娟娟 雷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