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为我区捐赠丰田无障碍车 石嘴山市开展七大重点行动 为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 数聚宁夏 算领未来|华为数据中心能源助力宁夏中卫打造全球领先绿色算力集群竞争力 “贺兰山东麓”敲开“世界葡萄酒之都”的大门 【地评线】贺兰山网评:过于自信也会导致上当受骗 数聚宁夏 算领未来|第五届云天大会在中卫开幕 遇见中国之美·中卫66号公路 宁夏回族自治区通信管理局 宁夏回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关于清退宁夏属地僵尸类APP的通告 中宁一案例入选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 男子轻信网贷被骗1万元 宁夏涉农企业享留抵退税扩围“红利” 36只“迷途羔羊”引来十余名“羊倌”争领 银川市总工会把劳模工匠请进校园激励青年学子 行业头部企业加速布局宁夏算力枢纽 宁夏乡村游订单同比增223% 【黄河安澜】秋意渐浓 黄河两岸景美如画 前8个月宁夏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0.5% 同比上升2.5个百分点 石嘴山市加速解决房屋产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 湖城之秋——打翻了的调色盘 中宁县检察院落实工作机制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 宁夏原创音乐剧 《花儿与号手》喜摘文华大奖 首届“西部数谷”算力产业大会主论坛举行 敢做“无人区”的探路者 宁夏中卫:电力护航云计算产业高质量发展 【地评线】贺兰山网评:算力产业驱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 禁毒宣传进校园 提高学生辨别新型毒品能力 贺兰县:直播带货开启残疾人灵活就业新模式 借款人不还钱,担保人被司法拘留15日 宁夏隆德县完成首笔用水权质押贷款 宁夏明确2022年社保缴费基数 小说《微水浮尘》在京首发 同名广播剧上线 宁夏泾源 “电”亮山乡 好山水做出“富民”好文章 专家学者聚首 为创投行业把脉支招 吴忠利通区:石榴花开情更浓 西夏区铲除毒品原植物160余株 中宁县检察院为未成年儿童健康成长撑起“保护伞” 社交平台上的反诈联盟:被骗、救赎与博弈 乘势而上 随“算”而动 首届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在上海开幕 宁夏线上直播带岗招聘活动帮助残疾人实现精准就业 2022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主体活动闭幕 变“带货”为“带岗”,银川这场招聘会为残疾人提供246个就业岗位! 首届中卫·房车文化节暨消费惠民活动启动 秋季跟风刷酸 小心焕肤不成反“烂脸” 不再“守着黄河缺水喝” 被基础设施网“包裹”的幸福 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新赛道”寻求新动能 金凤区法院一审公开宣判一起涉养老诈骗案件 来吧,展示!首届“西部数谷”算力产业大会等你来 宁夏水投集团:三项制度激活企业原动力
你当前位置:首页 >民生关注 >

就地过年不等于“就地加班”

2021-01-23 09:07:09来源:光明日报

就地过年不等于“就地加班”

【民生观察】

当前,我国部分地区疫情呈多点散发和局部聚集性疫情交织叠加态势。2020年12月3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通知,鼓励企事业单位灵活安排休假,引导职工群众在春节期间尽量在工作地休假。这一倡议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各省市也积极倡议“春节期间非必要不返乡”。就地过年倡议立足长远和大局,是在特殊时期、特定环境下采取的特别方式。要让“非必要不返乡”成为更多人在疫情防控之下的主动选择,就有必要完善好、细致做好配套措施和服务。

首先,合法权益应有保障。外来人员选择就地过年,客观上是为防疫作出了贡献,对他们的选择要重视和善待。政府和用人单位要做好外来务工人员春节安排的摸底工作,结合各自特点做好预案,协商制定错峰生产、弹性休假、薪酬标准等计划,给予外来务工人员多样性的保障措施。一方面,对愿意参加春节生产的员工,要不折不扣落实福利待遇,通过留岗红包、多倍工资、全勤奖等灵活多样的福利激励员工就地过年,突出用“薪”留人,让员工劳有所获;另一方面,要合理安排休息休假。就地过年的属性仍然是“过年”,不能简单把就地过年异化为“就地加班”,地方要拿出相关政策给予适当支持,用人单位要突出用“心”留人,保障员工休息休假权。通过保障就地过年人员的合法权益,增强外来务工人员对流入地和用人单位的归属感,有助于解决节后的“用工荒”问题。

其次,生活诉求应有保障。春节保障压力大,能否就地过上“舒心年”不是小事,需要社会各界的合力,满足外来人员的生活诉求。一方面,要细致调查、科学谋划,保障节日里的物流运输、物资供给等,减少就地过年人员不必要的流动,为他们日常生活提供便利,让就地过年人员在外也能过一个舒心年。节日的安全保障工作也要跟上,包括防火、防盗、交通、饮食等传统安全,更包括疫情防控的特殊安全。做好安全防护,让这个特殊春节过得温馨而有序;另一方面,要发挥好工会、行业组织等优势,依托外出务工人员户籍所在地的党委政府,以“联动”形式做好慰问帮扶工作,力所能及解决留守亲人的生活难题,尤其要保证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特殊群体的需求和安全,让在外人员留得安心、过得舒心。

与此同时,人文关怀应有保障。中国人有春节文化和情感根脉,回家过年是每个人心中抹不去的情结,选择留在工作地过年无疑是一个较为艰难的决定。“乡愁”如何安放,是就地过年必须考虑的问题,需要在“过年”上多下下功夫,提供更有温度的服务。相关职能部门及用人单位既要讲道理、给奖励让人“留下来”,更要加强协调、营造条件,让就地过年有年味儿。一方面,要通过节日慰问、人文关怀、社区走访等方式,推出发红包、补贴、消费券、旅游景区免费等优惠举措,开展送年夜饭、才艺比拼等形式,提供适合的、富有家乡特色的文体活动,准备好节日的“精神食粮”,让外来人员体验到“家在远方,情在身旁”;另一方面,远离家乡、亲人的外来人员在心理上或多或少会有波动,要通过设立心理热线、组织心理咨询志愿者等方式,加强对有需要的外来人员心理干预。此外,就地过年并非排斥亲情与团圆,在数字化时代要积极提供“网络拜年”支持,让外来人员与家乡亲人“线上团圆”,纾解外来人员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之情。

此外,“必要”回家方法应有保障。倡议就地过年并非强制性要求,相关地方也须考虑部分外出人员想回家的诉求,不搞“一刀切”或曲解政策而加以阻拦,通过更加人性化的方法完善返乡方式和防疫措施。一方面,要对“必要”回家的外出人员,通过配给口罩、消毒用品,强化核酸检测查验环节,严格遵守家乡备案、隔离等举措,为他们回家的路提供方便和指导建议。另一方面,要对不得不回家的外出人员做好相关服务,工会及相关部门要积极联动,通过包车、包专列等多种形式,实现外来人员“点对点”流动,减少疫情的传播风险。

(作者:唐代盛,系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劳动经济学会就业促进专业委员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