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州区打造宜居环境用“辛苦指数”换取“幸福指数” 天堑变通途 中卫市又添一座惠民景观桥 2021国际肉类产业博览会:精深加工满足多样消费需求 第三届沙湖国际水上运动旅游文化节启幕 宁夏交建养护工人用汗水守护道路畅安舒美 宁夏秋季学期起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 银川创新举措排查重点领域突出环境问题 逐季好转!“十四五”新开局我国消费市场持续复苏向好 14省份拉响疫情警报 纪检监察机关一线监督促防控 私购账号装备被盗公司担责恢复数据 东北地区降水减弱 江南四川盆地等地高温天气 湖南张家界新增3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 北京阳光开启八月第一天 午后山区有雷雨侵袭 出现中风险地区后的厦门:争分夺秒防控疫情 已有14个省份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 郑州报告28例新冠肺炎感染者 官方通报疫情3大特点 郑州全面开展疫情大排查:力避疫情进一步扩散 河南浚县:2078名受灾民众的“校园生活” 新华视点:疫情传播链不断延长,未来态势如何? 福建森林消防紧贴实战 开展中级消防员晋升培训 福建漳州台胞捐赠物资 助力河南抗洪救灾 钟南山:南京疫情整体可控 非常关注张家界疫情 江苏扬州公布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和次密接1368人 惩治涉窨井盖犯罪 紧盯“吃人井盖”守护脚下安全 强对流蓝色预警!黑龙江辽宁山东等地有8至10级雷暴大风 云南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例 境外输入确诊病例7例 烟台确诊1例关联南京禄口机场新冠肺炎普通型病例 水利部部长:嫩江发生2021年第3号洪水 加强关键水工程科学调度 郑州此次疫情传播速度快、病毒载量高、呈局部播散状态 厦门新增1处中风险地区 新增1例确诊病例及1例无症状感染者 湖南省常德市新增1例无症状感染者 淮安新增1名新冠核酸阳性人员 1地调整为中风险 男子自称是检察长儿子家里15套房 警方:其父从未担任公职、其母系某公司退休员工 美食名城提速乡村振兴 浙江兰溪凭家乡味“唤”共富 北京市疾控中心发布健康提示:建议非必须不出京 厦门:贴紧民心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游戏账号属于网络虚拟财产应受保护 强降雨致辽宁10座水库超汛限水位 近5000人避险转移 奥运健儿回家后 妈妈们都准备什么菜? 网络贷款诈骗多发:本想网贷13万竟被“网”走7万多 湖南湘西州新增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系江苏淮安旅游团确诊病例密接者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新增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湖北红安调查确定密接62人 郑州通报1名无症状感染者4名确诊病例流调情况 南京全市动员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万众一心,汇聚全民“战疫力量” 家犬为何能适应欧洲牛奶饮食?研究揭示遗传机制 江苏扬州新增5个中风险地区 “90后”用木头雕画出“活鱼” 猫见了都想吃一口 上百次失败击不垮的致富带头人:要对得起乡邻信任 民航局对三航班发出熔断指令
你当前位置:首页 >平安吴忠 >

原州区打造宜居环境用“辛苦指数”换取“幸福指数”

2021-08-01 10:37:57来源:宁夏日报

7月31日,固原市原州区召开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会议,把实施城乡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和“一把手”工程,安排近亿元资金,打造天蓝、水绿、美丽的宜居环境,用辛苦指数换取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促进城乡环境旧貌换新颜。

近年来,原州区以“五清一绿一改”和“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万户清洁”为抓手,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综合整治等工程,建成美丽乡村61个,城乡面貌得以改观,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虽然人居环境整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整体村容村貌同乡村振兴的要求相比,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相比,还比较脆弱。”原州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和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打造与现代文明相适应的人居环境势在必行。

为此,原州区在巩固成绩的基础上,直面问题短板,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整治10项攻坚行动。依照村庄功能布局、建筑特色和人口实际、产业和风貌定位,分年度实施村庄编制规划。对私搭乱建现象排摸,认定一处、拆除一处。因地制宜,整村推进“厕所革命”,确保农村卫生厕所改一个、成一个、用一个。

推进农村垃圾“清零”行动和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和分类示范行动,在“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区处理”基础上,深化垃圾治理模式,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设施体系,打造6个垃圾分类示范村,确保各类垃圾正确“归位”。

同时,抓系统治理、污染源头治理、河道治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营,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长制管理,强化河流两岸环境日常监管,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开展“携手清四乱保护清水河”专项行动和农村清洁河道行动,采取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水体净化等综合措施恢复水生态,确保生活污水乱排乱放得到有效管控。

统筹推进村容村貌整治提升攻坚行动,开展“清洁屋子、清扫院子、清整村子”行动,在“治”和“管”的基础上,教育引导全民参与,不断提高环境整治“人治”和“法治”意识,传承文明风尚,引导村民树立绿色生产生活观念、建立良好生活习惯。(记者剡文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