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志愿者接力帮扶社区养老机构 36年琢磨一件“小事” “新莞人”子女为何不再为读书“候鸟迁徙”? “支持性就业服务”为心智障碍者拓宽就业大门 今日北京晴天唱“主调” 26日或迎零星小雨气温下降 因特定运动项目致伤甚至致死 谁该为运动带来的伤害负责 多方合力提供支持 让社区托幼服务多起来 揭秘“灰广播”带货真相:“专家讲座”均为提前录制 专业服务人员上门 北京养老床位“搬”进了家 清明小长假赏花游、文化游受追捧 广州强降雨增多 预计今年雷雨大风风险高 回乡种地,立志当农民!“90后”学霸夫妻的深山逐梦路 长三角首条市域铁路——金山铁路 迎来春游“黄金”季 购物订单被诈骗分子准确掌握,谁动了我的“个人信息”? 核验二手房信息 上海链家一半房源临时下架 天津新增2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例无症状感染者 在沪外籍人士可预约登记接种新冠疫苗 探访贵州省一顿农村学生营养午餐的诞生 清明五一车票机票预订火爆!“补偿式返乡”要来? 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一窝4只朱鹮宝宝出生 沈阳“晒”扫黑除恶成绩单: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378人 深圳试点建设营养健康食堂 学校食堂不得售卖薯片辣条 她组建癌症病友艺术团 9年公益演出300多场 挑战“漫画腰” 普通人盲目模仿易伤腰 电话销售员、网约车司机…放假了,这个老师去打工 山西春浇见闻:母亲河水润人心 把“死亡”纳入人生规划 这届“00后”已开始立遗嘱了 占星、塔罗……年轻人热衷“玄学”,是减压还是危机? 中国版“杜莎夫人”:用蜡像讲述“中国故事” 前2个月宁夏进口增幅超全国1.3个百分点 银川三处经适房限价房公开销售 宁夏战略咨询研究项目再添新成果 前2个月宁夏对中东欧进出口增长264.7% 北京未来两天气温将持续回升 400多年古桥横跨“三地” 连接杭嘉湖村民沟通“桥梁” 重庆忠县擦亮生态基色 筑美三峡库心“江中盆景” 山西首设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 一沐春风万顷黄!2021全国油菜花地图看哪里花开正盛? “专家讲座”?“热线接听”?万能“神药”?揭秘“灰广播”带货真相 “丢脸”困境何解?司法机关:法来了 加油站手机扫码支付存安全隐患 最高检发布相关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河北省年平均降水量共减少55毫米 相当于103亿立方米的降水资源 云南普洱破特大运输毒品案 缴毒逾25公斤 广州清明祭扫预约量每日55.3万人次 甘肃探无人机增雨(雪)作业 祁连山等生态修复效果显著 广州海关3天连查4宗旅客违规携带象牙制品入境案 非法社会组织大量存在因登记门槛高?民政部回应 “丢脸”困境何解?司法机关:法来了 宁夏开展立法调研 拟修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嫦娥五号轨道器进入日地L1点轨道开展拓展试验 【法眼】《赘婿》热炒!除了剧情,更值得看的是这些……
你当前位置:首页 >社会新闻 >

青年志愿者接力帮扶社区养老机构 36年琢磨一件“小事”

2021-03-24 09:06:29来源:中国青年报

青年志愿者接力帮扶社区养老机构36年琢磨一件“小事”

“您的头发这么漂亮,我帮您梳一下,这花棉袄真洋气!”3月23日上午,在合肥磨店社区的九久夕阳红老年公寓(以下简称“老年公寓”)里,一名青年志愿者和68岁的孙大娘有说有笑。一旁,其他志愿者正推着轮椅,带着几位老大爷在院子里遛弯儿、晒太阳。

当天,中铁四局四公司团委和国药中铁精神病医院(原中铁四局四公司医院)开展“暖夕阳,爱心接力”志愿服务活动。除了打扫卫生、送慰问品、量血压、理发,志愿者还为老人和护工讲解心肺复苏、防噎食等实用技巧。

志愿团队对这所养老机构的帮扶,已持续36年。

1985年3月,中铁四局四公司团委组织志愿者前往合肥七里塘社区敬老院(老年公寓的前身)开展志愿服务,一支以空巢老人、孤寡老人、残疾老人为服务对象的服务队应运而生。

多年来,志愿者换了一批又一批,活动却从未间断。很多志愿者在调离岗位、离开合肥后,还在外地成立志愿服务分队,足迹遍布全国18个省市。有时,他们回到合肥,还会去老年公寓看看。该公司历任团委书记到岗,都会把这项“重点工作”抓下去。2015年,该团队更名为“暖夕阳,爱心接力”。

老年公寓内有106位“五保”老人,年龄最大的102岁。已在此工作了11年的公寓负责人许芬至今难忘2010年3月的一天,志愿者冒着大雨来送慰问品的场景。在她看来,志愿者带来了很多感动,“这群年轻人不从事养老行业,但他们却如此有爱心,这激励着我们把养老服务做得更细致”。

志愿者韩艳峰从1988年开始参与志愿服务。她回忆,刚开始,志愿者就帮老人称体重、量身高、修理物品,“原来场地小,人员少,服务也不专业,想到什么做什么,相当于‘敲边鼓’”。

这些年来,志愿者一直努力将志愿服务做得更多元化、人性化、专业化,注重老年人心理健康和实际需求。他们先后为老人开展健康体检、用药指导、剪纸、集体生日等活动,给予老人更多心灵上的慰藉和陪伴。

韩艳峰是河北唐山人,在9岁时经历了唐山大地震,也见证了全国人民对灾区的救助。她常怀一个信念:有能力的话,就多帮助别人。

“这些年,我发现老人的话变多了,他们也把我们当亲人。”韩艳峰说,一些有智力缺陷的老人能记住志愿者的样貌和服装,每次看到他们来就会说:“你们又来了!”

“听到这个‘又’字,大伙儿心里特别感动。虽然只是做最简单的小事,但每一个活动背后,都是志愿者的用心、用情。”韩艳峰说。

此外,志愿者还建立微信群,以便及时了解老年公寓的日常需求,并给与帮助。

当天活动中,有更年轻的面孔出现了。出生于1998年的志愿者苏诗洋和杨浩天第一次来参加活动,虽然只是帮着打下手、搬东西,但他们觉得,未来自己也会成为团队的主力军,把爱心传承下去。

本报合肥3月23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 通讯员 崔健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