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传染病专家:基层应建立慢性病追踪体系 育留人才 亚洲象专家:象群进入昆明城区可能性小,建议引导至沿途栖息地 公安机关严打高考“助考”违法犯罪活动 肱二头肌发达且见过世面才能给大熊猫当铲屎官? 福建推进药品“智慧监管” 疫苗扫码上传率率先达到100% 江西一城管执法人员劝离摩的司机 双方发生肢体冲突 改革创新添活力 幸福美好新生活 电诈窝点隐匿出租房青铜峡警方一举捣毁 伊利"一坚持,三加快"探寻健康产业未来 申请年龄放宽到年满18周岁 超速开“豪车”还发视频炫耀 文化街“幸福食堂”试营业 宁夏银川:住房保障“降准扩面”解决新市民等群体住房困难 以案说法:夫妻一方借的款,另一方是否需偿债? 以案说法:婚礼录像没了,精神损失如何赔偿 东莞完成95%目标人群第一针接种 广东省优先保障高考涉考人群接种新冠疫苗 广州“点对点、一对一”保障中风险居家隔离高考考生出行 人口结构性问题何解:鼓励生育政策和提高人口素质需并行 杨智聪:广州若分级分类防控落实到位 预计14天内会明显见效 陈太平:热心公益的“新银川人” “防、控、治、保”相结合统筹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善治善为营商环境才能更进一步 赓续党的红色基因 走好新时代银川公安的长征路 热门“网红打卡地”闽宁镇值得一去 《春夜》:聚焦当代工人色彩斑斓的生活 宁医大总院开设我区首个动物伤害门诊 百名侍酒师来宁游学 “示爱”贺兰山东麓产区 禁烟令要“硬”更要“通” 发展大数据产业 “中国数谷”贵州贵安新区有这些绝招儿 热爱秦腔的赵鸿:文化大院里“种”文化 “爱心送考顺风车”启动报名啦 大武口文旅微信表情包上线首日“霸屏” 让更多的鸟儿恋上塞上江南 世界女排联赛:中国队不敌土耳其队 一次福建行 演绎别样山海情 军校招生宁夏军检面试时间地点定了 宁东工业园区10名企业负责人被行政拘留 依法治区脚步铿锵 法治宁夏行稳致远 呵护好孩子的眼睛 兴庆区预防近视宣传月系列活动启动 约一万名东京奥运会志愿者已宣布辞职 银川绿色农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不为未满16周岁未成年人提供网络直播服务 儿童动画片不该充斥成人化内容 燕葆花半里居民希望能重新选址 共享单车:管得好才能“骑”得远 夏季脚气高发,如何才能不受“气”? 固原:基层治理风光好 幸福生活扑面来 “高考房”人气暴涨 价格有所上浮 31省份新增确诊病例24例 其中本土病例15例均在广东
你当前位置:首页 >社会新闻 >

青海传染病专家:基层应建立慢性病追踪体系 育留人才

2021-06-03 13:03:42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西宁6月3日电 题:青海传染病专家:基层应建立慢性病追踪体系 育留人才

作者潘雨洁

工作之余,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肝病科主任于国英常对科室年轻人讲起自己刚来医院工作时的场景,“当时只有一幢四层小楼,肝病科仅20张床位,科室医护人员还不到10人。”

此后数年,经历过备战SARS、抗击鼠疫,穿戴棉纱口罩、布防护衣直面疫情,“我们才逐渐对救治流程、病区改造有了概念。”她说。

“对疾病的恐慌,是因为不了解它的传染源、传播途径,”2014年起,作为青海省政协委员的于国英,陆续赴该省各市州、县镇、乡村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乙肝、结核病患者多为青中年劳动力,不及时就医可能因病返贫。过去,偏远牧区交通不便、语言不通,不少患者对疾病认知度低、延误治疗,也造成慢性传染源的扩散。”于国英表示。

近年来,随着当地经济发展及防控宣教的持续深化,民众逐渐建立起卫生消毒观念、改变生活习惯。

“我们在政府机关和学校开展乙肝、结核等疾病预防阻断宣教,从不共用牙刷、茶杯,被褥常晾晒等小事讲起,希望达到‘以一带百’的效果。”于国英说。

“有认知、能重视只是第一步,慢性传染病治疗需长期管理、监督,”她建议,上级救治单位帮助乡镇、社区卫生院制定简单易行的诊治流程,并建立评估体系,便于后期追踪。

“目前,基层最大的短板是人才,”在于国英看来,一些医院虽设传染病区、配有先进设备,但专科医生少、资历浅,引进难、流失严重。此外,受科室设置、人员力量等局限,医院无法提供足够、有效的团队支持。

“医生操作设备不熟悉、对疾病认识不足,病人得不到明确诊断,只得转往上级医院。”她解释道。

据此,于国英认为,应鼓励基层医院外聘兼职传染病医师,增加人口稠密社区的医务人员编制,加强绩效考核;长期、常态举办培训,发挥医联体“传、帮、带”和远程医疗作用,提高医生应急、防护理论实践能力;逐步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格局。

从事各型肝病诊疗多年,于国英见证了学科的进步。“治疗理念、技术、用药方法的提升,让肝病诊断、治疗、检测水平都上了一个大台阶。”她感叹,“过去认为,肝硬化不可逆,但现在通过及早就诊、合理治疗,即便肝癌、重症肝炎病人也能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随着医保政策调整,不少乙肝、丙肝的自费药现在都可以报销,还有基金会、众筹等公益力量,大大减轻病人的看病负担。”于国英说。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抚慰,”与患者长久相处间,于国英对这句话体会得愈加深刻。

“曾有一位患者去世后,家人专程致谢,说我们的悉心看护,让他多活了六七年。”于国英说,病人的信任,让医生沉得下心、有成就感。“比起我所付出的,病人给我的更多。”

“所以,我常想自己也曾是病人或病人家属,在疾病面前,病人和医生不是对立,而是战友。”于国英希望,社会和公众对传染病有更客观深入的认识,对患者不歧视、多关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