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健身房:老人家门口也有“康复私教” 连续两天确诊人数下降 江苏扬州疫情是否迎来拐点? 北京:“七夕”婚登只办理预约登记 北京西城6社区试点大件垃圾拼单清运 “医师急救不担责”是“好人法”的细化 去年北京市“三公”经费下降超一半 扬州“猎鹰号”实验室昼夜运转 日检测最高达15万管 司机路口不礼让 市民可“随手”举报 是谁让“饭圈”背负“沉没成本”的枷锁? 全球首例!父亲的胰腺+母亲的肾 肾衰竭儿子获“再生” 南方强降雨持续“在线” 长江中下游等地气温偏低 在最好的年华遇见一座城:福州探索人才引进新模式 湖南多地调整为低风险地区 北京加强疫情防控 出租车可拒载不戴口罩不扫码乘客 未来三天贵州云南和江南北部等地将有强降水 北京西城关闭辖区内所有歌舞娱乐场所和网吧 北京去年疫情防控支出124.4亿元 看不见的红绿灯 浙江台州“礼让行人”有讲究 广州开打三针剂新冠病毒疫苗 是谁让你对颜值越来越焦虑?背后是一个强大产业链 武汉疫情防控中这样作答“民之所望” 武汉昨日无新增病例 疫情防控经济发展同步推进 山西2021年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 每人每年达580元 重庆多个区县出现暴雨 启动地质灾害Ⅲ级应急响应 数字赋能淮剧 江苏盐城让非遗文化成“流量担当” 2021年湖北暴雨洪涝灾害专项募捐项目启动 扬州主城区拉网式核酸检测查缺补漏 遏制疫情再扩散 红基会“国家彩票公益金项目”将发挥“种子金”作用 新疆5G基站数量“破万” “杭州杀妻案”被告人提起上诉 不服一审死刑判决 广东发起“云端”上的支教 助乡村青少年追梦 河南小伙的南京“奇遇”:与疫情狭路相逢 从游客变成志愿者 36.1%户籍人口为老年人 上海“十四五”如何构筑“15分钟养老圈”? 湖北柳林镇洪灾:有人被洪水冲走三次 抱住大树才脱险 北京暂停多地进出京长途客运班线 37座地铁车站早高峰限流 云南部分边境地区划定疫情防控严管区 瑞丽一新增确诊病例曾在居家隔离期间擅自外出 广东举行全省防御强降雨强对流天气会 提高对极端天气防范能力 东方白鹳“肠胃感冒”跌落大兴安岭获救助 中国青年“花式”度“七夕” “独乐经济”戏份抢眼 探访西安核酸检测机构 对样本负责就是对生命的敬畏 “医护人员很好,我们很放松”——江苏新冠肺炎患者康复生活见闻 避暑山庄的荷花去哪了?官方回应来了! 走进乡村看小康丨乡村建设行动,让乡村更美更宜居 住宅成交量明显增大 石嘴山楼市迎来复苏 在“星星的故乡”邂逅英仙座流星雨 短视频 |防汛关键期 银川有哪些应急准备? 纪检监察报评朱婷报案维权:靠法律打击谣言网暴 扬州疫情热点追踪:是否迎来拐点?重症如何救治? 缅北“淘金者”亲述:被“高薪”吸引深陷诈骗窝点
你当前位置:首页 >社会新闻 >

长者健身房:老人家门口也有“康复私教”

2021-08-14 09:05:38来源:文汇报

长者健身房:老人家门口也有“康复私教”

罗店镇的长者运动健康之家的工作人员正在帮助老人移动至可搭载轮椅的垂直律动机。本报记者邢千里摄

■本报记者 王嘉旖

超大城市中,充分“老年友好”的运动空间长啥样?

不同于年轻人热衷的撸铁、秀肌肉。老年人对于健身房的诉求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专业人士这样解答:“一旦一个老人谈及健身房,一定更多地指向:康复需求。”

是的,长者健身房不仅要便捷可及、空间充裕,它的“老年友好”更需要体现在:能帮助老人科学、智能、便捷地进行康复锻炼,复原身体机能。

今年起,试水多年的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在上海迈入成规模“建设期”:全市已建成23家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十四五”时期将新增不少于100家。长者运动健康之家,是上海在全国首创、面向老年人的社区多功能健身场所,也是“十四五”时期本市重点支持的新型健身设施。数字攀升的背后,更是相关部门对于长者健身场地有限、器械匮乏、师资紧缺等问题的精准破题。

破解场地之困

糅合利用,在15分钟生活圈内“变”出多功能空间

实践中,就有街镇在15分钟生活圈内创造性地实现空间糅合利用。徐汇区康健街道是本市推进老年健身房建设的早期试水者,其探索路径是在全人群活动中心“做加法”。两年前,原康健社区体育场实施翻新改造,其最大变化就是引入专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打造的康复体养空间,满足老人们的康复锻炼需求。两年来,先后有286位老人来这个“康复健身房”办卡锻炼。有涉及肌力提升的,有涉及心肺功能改善的,还有带有辅助治疗功能的各种养生器械,老人们对此赞不绝口。前不久,这个成功运转了两年的老年健身场挂牌成为全市首批“长者运动健康之家”。

“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对空间大小要求较高,在寸土寸金的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背街小巷也照样巧妙利用现有资源,腾挪出金贵的场地办了一家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在政府部门支持下,原本的老人日托、助餐空间内,挪走午睡沙发,搬来更多适老跑步机、律动机器,让老人们在家门口就能进行适宜的日常锻炼。

在闵行区梅陇社区,运营方巧借社区健身公园,拓出了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室外版”。步入露天智能健身场所,老人可直接扫码链接器材,并在语音播报等指示下完成体测,康复锻炼数据也实时上传后台。

破解器械之困

定制适老设计,从“被动康复”到“主动健康”

正向全市各区铺开推广的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将采取半公益模式,即“政府贴一点、企业让一点、老人自己出一点”。今年,市体育局将配送助老体育消费券,经抵扣,老人每天只需花费2.3元便可到就近点位,使用不亚于康复医院内的康养锻炼器械设备并享受相应服务。

耄耋老人王国华曾三次中风,一度无法行走,听闻住家附近最近新添了一处长者运动康复场所,便前来一试。没想到,这里有一台康复医院“同款”设备,王国华就此定心在这里康复锻炼。“在康复医院,这台全身协调训练车每锻炼一次要花费20元。”

长者运动健康之家最“硬核”的就是那些锻炼器械,单是一台跑步机就暗藏着不少巧妙设计,譬如,为跑步速度设定上限,增添防摔抓手等等。未来,依托“体医养”融合示范站点打造,有望对接社区医生。

目前,相关政府部门积极探索场地租金减免等扶持政策,鼓励社会企业、社会资源加入进来,参与改造、研发适老化健身器械。

破解人才之困

加大人才培养和供给,“一对一”指导有了可能

老人上器械锻炼,一个关键要素不可或缺:康复指导咨询师。既然是康复锻炼,那么同样是一个动作,就会因人而异、因阶段而异,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做到什么样的角度和程度,都是需要专业人士“一对一”给予指导。

本月初,宝山区罗店大型居住区美兰西湖文化活动中心建成运行,一楼配置着全市面积最大、功能最齐全的长者运动健康之家,李汝骏是一位人气颇旺的驻场康复治疗师,能在老人拉伸过程中留意动作角度是否到位。他解释说,这一动作既可锻炼肌肉韧性,也可改善关节活动范围,而智能设备实时记录数据,利于长期跟踪老人身体变化。

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是去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认定的16个新职业之一。随着站点建设提速,像李汝骏这样的专业康复训练师的培养和供给也将步入快车道,更多老人将能在家门口接受“一对一”专业健身康复指导。

长者运动健康之家也成为专业人士观察老年群体康复健身、迭代训练方案提供了新样本新载体,从而助力更多老年人实现科学康复、健康养老,实现更高质量的“老有所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