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学生忆院士:袁老要求我们,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奋斗者 正青春·一线故事】巴特尔:凭真本领闯“火焰山”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老区新貌】山水黎乡入画来 续写春天的故事 | 新疆密织“立体丝绸之路” 【中国好手艺 】杨氏泥塑 续写春天的故事 | 山东威海探索海洋碳汇发展之路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老区新貌】琼崖革命老区 传承精神写新篇 投身太行山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植物达人”武德昌 青海玛多地震一周年:新校区优美舒适 打赢重建第一仗 续写春天的故事 | 云南丽江旅游业:求变克难 蓄力前行 云南鲁甸通报“教师殴打学生”事件:涉事人员被调离教师岗位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老区新貌】大别山革命老区 饱蘸红绿书华章 “借鸡还鸡”里的“富民经” 平罗县邀民营企业共优营商环境 重庆两江新区加快形成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 按要求把自己管好是疫情清零的基础 中国经济稳定增长对全球复苏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坚定信心 多举措巩固疫情防控成果 18本林权证,竟躺在单位柜子里15年 上海跨区公共交通5月22日起逐步恢复 上海:封控区管控区如何降级?防范区如何变成低风险地区? 上海五地由中风险地区调整为低风险地区 浦东机场货班货量均已回升至常态水平八成 冬奥冠军徐梦桃在辽宁沈阳领结婚证 疫情多点散发,政策如何真正成为企业“及时雨”? 【中国好手艺㉛】杨氏泥塑 “借鸡还鸡”里的“富民经” 中外师生兰州共植“友好林” 以树传情缔结国际友谊 5月底前不断缩小封控和管控区范围 上海市卫健委通报后续防控措施 男子欠债不还却给儿子买婚房?法院给他判了刑 两岸学子相聚“爷爷的水稻田” 守护水稻志愿团成立 安徽芜湖启用“核酸检测证” 不按规定检测将变灰 野生动物在北京:如何筑牢生物多样性“保护网”? “银发族就业”成热潮 “90后”开始为退休父母找工作 四川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2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35例 江西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多个珍稀濒危物种种群数量增幅明显 《江西林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公报》发布:摸清动植物“家底” 耕地送进“托管班” 老区唐河1年粮可保14亿人吃两天半 车辆落水一人被困 银川消防紧急救援 银川发现1例外省返银核酸检测阳性人员 一家三口都身患残疾,仍旧乐观面对生活,你愿意帮他们实现心愿吗? 亮相广州业余赛场提携小将 林丹透露准备重返“赛场” 潮绣大师康惠芳:飞针走线六十载 至今仍是弄“潮”儿 专家解答:高考生如何爱眼护眼 贺兰山路与民族街快速化改造工程稳步进行中 宁夏税费红包为小微企业持续“输血” 宁夏警方打掉一“跑分”“洗钱”犯罪团伙 涉案2800余万元 “2022兴庆区老街巷老味道”评选活动结果出炉! 中国女篮名将李月汝启程赴美 加盟WNBA芝加哥天空队 中卫创业担保贷款助力创业带动就业
你当前位置:首页 >滨河经贸 >

袁隆平学生忆院士:袁老要求我们,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2022-05-22 15:04:44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兴安盟5月22日电 题:袁隆平学生忆院士:袁老要求我们,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中新网记者 张玮

“袁老一直要求我们扎扎实实搞科研,认认真真做实事,一定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电话那头的王世刚难掩对老师的思念。

稻香阵阵,想念斯人。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逝世一周年,记者专访袁隆平的学生、兴安盟袁隆平水稻院士专家工作站站长王世刚,讲述袁隆平与草原稻米的故事。

资料图。图为在长沙举办的兴安盟大米产业论坛上,袁隆平院士手里拿着原始站当年研发的水稻品种稻穗。 兴安盟袁隆平水稻院士专家工作站供图资料图。图为在长沙举办的兴安盟大米产业论坛上,袁隆平院士手里拿着原始站当年研发的水稻品种稻穗。 兴安盟袁隆平水稻院士专家工作站供图

“80后”的王世刚是山东泰安人,2013年,理工科毕业的他加入袁隆平院士团队,参与改造低镉水稻和盐碱地水稻工作,因此与袁老结缘。

2018年3月,袁隆平院士团队在东北地区考察,打算在北方的苏打性盐碱地区域选一块科研基地。“当时,我们沿着嫩江上、下游做了充分考察,最终选择了兴安盟。”

王世刚说,之所以选择兴安盟是因为这里是最典型的嫩江平原上游,它连接着黑龙江和吉林,有大量的苏打性盐碱地。且兴安盟位于大兴安岭南麓生态圈,地处“中国稻米金三角”,属于北纬46度“寒地水稻黄金带”。

“我们向袁老汇报后,他很认可,经过综合考虑决定在兴安盟建站立点。”王世刚回忆称,2018年10月16日,88岁高龄的袁隆平院士亲自到兴安盟为工作站揭牌。

“耄耋之年的袁老仍保持着不灭的工作热情,激励着院士团队里的每一个人。”王世刚的微信头像是挽起裤脚走在稻田里的袁隆平,“袁老一直关注着我们的科研过程,甚至亲自去三亚的试验田观摩和指导。”

王世刚告诉记者,袁老的“记忆力”出奇的好。

“我们和袁老汇报任何工作细节,他都记得。”王世刚回忆起袁老的可爱还是会笑起来,“上一年我们承诺的事儿,下一年他老人家还记得,还要问兑没兑现。”

谈及王世刚给袁老做出的承诺,他说,生产机制、品种选育等等科研成果全部兑现了。“绝对不能有半点儿马虎。”

资料图。图为在三亚“袁梦计划”发布会现场,袁隆平院士品尝兴安盟耐盐碱水稻基地生产的大米。 兴安盟袁隆平水稻院士专家工作站供图资料图。图为在三亚“袁梦计划”发布会现场,袁隆平院士品尝兴安盟耐盐碱水稻基地生产的大米。 兴安盟袁隆平水稻院士专家工作站供图

兴安盟袁隆平水稻院士专家工作站成立以来,每一年的测产袁隆平都要远程连线,亲自见证。

王世刚告诉记者,袁老在自己办公室里安装了视频和数据采集终端,连接着每一个基地。“这是袁老自己要求的,他要时刻关注每个基地的实时动态。”

“我认为,在中国实现耐盐碱水稻种植1亿亩的目标,前景很美好!”这是袁隆平院士生前的梦想。

向盐碱地、荒土地要粮食,让中国人的饭碗始终装中国人的粮食,这是袁老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土地储备开辟的新路径。

王世刚说:“在北方的同纬度苏打性盐碱地上,实现种植1亿亩耐盐碱水稻比较现实。”

资料图。图为2018年10月16日,88岁高龄的袁隆平院士亲自到兴安盟为工作站揭牌。 兴安盟袁隆平水稻院士专家工作站供图资料图。图为2018年10月16日,88岁高龄的袁隆平院士亲自到兴安盟为工作站揭牌。 兴安盟袁隆平水稻院士专家工作站供图

这些年,王世刚谨记着袁老“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的师训,用感情和当地老乡相处,一点点渗透当地稻农,让他们看到袁隆平院士团队给他们带来的效益。

“同样1亩地,种我们的水稻品种,运用我们的栽培方式,能增产100公斤至200公斤,那都是纯利润。”王世刚说,兴安盟有一百三四十万亩水稻,今年他们打算带动几万亩种院士团队的品种,“明年的目标是带动二三十万亩。”

“循序渐进,今后可以每年以几何倍增加,除了覆盖兴安盟,也可以推广到吉林、黑龙江等老稻区都种上新品种。”王世刚正在一步步规划着实现袁老的梦想。

袁老生前对兴安盟袁隆平水稻院士专家工作站寄予了3个期望:其一,三年之内亩增产100公斤;其二,叫响“兴安盟大米”品牌;其三,培育出自己的耐盐碱水稻品种。

2021年,“亩增产100公斤”的目标已经实现;“兴安盟大米”品牌的产值从工作站成立之前的80多亿元,增加到现在的180多亿元。

资料图。图为王世刚与“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合影。 兴安盟袁隆平水稻院士专家工作站供图资料图。图为王世刚与“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合影。 兴安盟袁隆平水稻院士专家工作站供图

“培育新品种是需要时间的,但是我们尽量把这个时间缩短。”王世刚说,预计2023年下半年,工作站自主研发的品种就能陆续落地,“给稻农们的承诺就全部兑现了。”

在王世刚心里,这一年,最大的变化是稻田里再也看不到袁老的身影了,“最大的不变是我们仍然沿着老人家的梦想之路继续前行,且更加主动,更加努力。”

日前,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兴安盟分中心揭牌成立,“袁梦计划3.0”正式发布。王世刚承诺,要在“亩增产100公斤”的基础上再增加盐碱地水稻的产量,并提升质量、扩大种植面积和改造面积。

如今,工作站的办公楼里放着袁老的蜡像,他仍然站在自己心爱的稻田里,稻香拂面,院士看着自己手中丰盈的稻穗轻轻地笑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