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为非遗技艺留下珍贵记忆标本 南昌公布一阳性感染者活动轨迹 涉及酒吧、KTV等场所 中老铁路为两国乡村创造经济发展新机遇 新疆托克逊县哈萨克风情文化旅游节开幕(组图) “强师在线”高师基础教育支持乡村振兴公益平台上线发布 新增本土“2+12” 福建宁德保障好民众“米袋子”“菜篮子” 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科技的种子 定额、挂钩、倾斜调整 山西省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增加 临沂完成部分病例基因测序 为奥密克戎变异毒株BA2.2进化分支 云南缉毒烈士白建刚之子穿上警服:传承父亲未完成的事业 严防疫情输入 整治“层层加码”——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回应疫情防控焦点 广西小镇青年打造“怀旧物件小屋” 重现童年回忆获千万点赞 2022中国医院竞争力大会举行 共探后疫情时期医疗健康领域发展趋势 【促就业·全社会在行动⑥】创业环境好,万亩菱角盛 津皖合作“黄宾虹书画作品展”亮相天津博物馆 安徽13天共报告感染者1716例 上海8日增59例阳性感染者 新增两个疫情高风险区 部分农村网红“红得快凉得也快”,应注重健康持续发展 宁夏党政代表团在深圳继续学习考察 广东人暑期游宁夏可享受A级景区门票半价优惠 河南小伙带渐冻症母亲游新疆:赞新疆“人心比景更美” 31省份新增本土确诊病例67例 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304例 江苏教育援青进行时:格桑花开,我在高原有个家 “福禄寿喜”:“中国吉祥文化特展”在河北石家庄举办 “雪糕护卫”上场!广州开展专项行动整治“雪糕刺客”乱象 7厘米蚂蟥寄居男子鼻腔半个月 医生取出时它仍在蠕动 【奋斗者 正青春·一线故事】龙斌:挺进技术“无人区” 黑龙江省暑期首趟旅游专列开行 线上代购标价超250元,茅台冰淇淋也“炒”上了? 江苏无锡新增本土“6+44” 均从集中隔离点和重点管控区域发现 洪泽湖干旱蓝色预警解除 苏北地区湖库水位止跌回涨 福建宁德霞浦县新增3个高风险区 西安多家医院核酸结果互认 24小时内核酸阴性即可入院 【奋斗者正青春】山东农大科研团队:用青春守护中国粮 百万级豪车未来要降到50万以下?谁在动BBA的蛋糕 注意,机票里也有“刺客”!部分航班机建燃油费比票贵 日媒:安倍晋三正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 【走进县城看发展】青海大通:打造山水之城 书写生态画卷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去世 陕西新增报告本土确诊病例1例、无症状感染者2例 新基建观察之C:一朵“云”起,万家复工 宁夏高效保障重大项目和重点产业用地 三人篮球亚洲杯男子资格赛:中国胜汤加 宁夏党政代表团在深圳前海考察学习 宁夏加大政府采购力度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银川市金凤区第三届城南惬意生活节启幕 暑期来临,宁夏景区哪家最“热”? 农业农村部:今年春耕投入农机总量将达2200万台 充分满足春耕生产需求 大武口区让人社政策直达企业惠及群众 宁夏困难群众第二笔生活补贴发放到位
你当前位置:首页 >滨河经贸 >

天津为非遗技艺留下珍贵记忆标本

2022-07-09 15:03:47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天津7月8日电 题:天津为非遗技艺留下珍贵记忆标本

作者 孙玲玲

在充满节奏感的锣鼓声中,由天津市非遗项目普乐八蜡庙高跷老会仅剩的几位会员所表演的最后一场演出结束了。平均年龄60多岁的演员们脱下高跷,准备卸下脸上的油彩。

“八蜡庙是天津人引以为傲的老会,现在要从眼前消失了。”7月8日,著名作家、文化学者冯骥才在天津市非遗项目普乐八蜡庙高跷老会捐赠仪式上致辞说道,“这就是一个生命的规律,像大自然一样,有花开的时候,也有叶落的时候……”

这是一场捐赠仪式,仪式过后,已有170多年历史的老会就要和观众们正式道别,一应道具、仪仗、服装等物品都正式捐赠给天津市非遗中心。

78岁的老会员何英华告诉记者,他从十几岁就跟着师傅学习普乐八蜡庙高跷,已和普乐八蜡庙高跷相伴六十余载。为参加这次捐赠仪式,何英华在老伴的陪伴下,从妆容到服饰,他认真扮相一样不落。最后一场演出,他本该上场,然而,身体却吃不消了。

其实,普乐八蜡庙高跷老会老龄化现象严重并非个别现象,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绝活都面临着传承人青黄不接的问题。在时代转型期,并非所有非遗都能够活态传承下去。那么,当一个活态的、原生态的非遗项目濒临消亡、正在消亡、甚至已经消亡,又该如何保护?

去年,中国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交叉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落户天津大学。该学科的正式设立,标志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才培养进入了高层次、专业化、全新的历史阶段。冯骥才介绍,天津大学的非遗学科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给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做档案,这也是他此次参加捐赠仪式的重要目的。

“今年秋季新学期,学院将把普乐八蜡庙高跷老会作为一个非遗教学实践的案例,带着入学的首批非遗学交叉学科硕士生对其展开田野调查。”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非遗中心主任耿涵向记者介绍,“从传承人口述史到历史的追溯,我们会为老会做一个全程的立档调查,帮助老会整理完整的历史文化档案。”

多年来,冯骥才创造性地把传承人口述史应用到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曾将传承人口述史比作非遗保护的“灵丹妙药”。

“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无形遗产,它的主要传承方式是口传身授,文化技艺以及手头的这些精妙的艺能都是在传承人的心里、记忆里。”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教研部主任、中国传承人口述史研究所副所长郭平向记者介绍,通过传承人口述史的方式,可以把无形的记忆有形化,从而实现有形化的档案建立,便于将来作为文化标本留存。

郭平介绍,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之所以突出抢救二字,是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非常具有紧迫性,“因为人的生理生命以及身体状况对于记忆的鲜活性,以及表达能力也都是有一定的自限性,我们是在与生命赛跑。”

一直以来冯骥才不遗余力地带团队留住文化的记忆,冯骥才认为,记忆是重要的精神财富,一切遗产的意义都是记忆,或者说都是为了记忆。“不能让天津人为之骄傲的,在历史上辉煌闪耀过的老会消失掉,要在历史上留下它们的脚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