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DNA技术:挖掘古代人类遗传信息的利器 滞留涠洲岛多日 2000余游客已返程 在“温暖一平方”,上一堂妙趣横生的“推理心理课” 橙色“灭火服”守护西藏玉麦青山绿水 河南考研成功的外卖小哥正备战法考 走红后婉拒资助和炒作 强对流天气蓝色预警:9省份部分地区有8至10级雷暴大风或冰雹 浙江多地最高气温冲上41℃ 北京今天傍晚到夜间雷雨将至 周末闷热感增强 徒手接住坠楼女孩 浙江桐乡两名“90后”被授予见义勇为 “查不到阳性记录”,为新冠康复者消除歧视 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 高温黄色预警:浙江等6省份部分地区最高温37至39℃ 全国31省份均已落地实施胰岛素集采 对患者影响几何 今年宁夏夏粮收购进度快质量好价格高 兴庆区爱心善举暖人心 为民服务润心田 见证改变世界的“她”:她势界·凤凰网首届女性影响力大赏揭晓九大奖项 广西北部湾保护区中华白海豚种群稳定壮大 近一周本土疫情波及21省份,疫情最新判断来了! 哈尔滨市香坊区一门市发生闪爆 8人受伤 长江南京段的生态协奏曲:“进退之间”谱写和合共生 成都设愿检尽检点位超两千个 龙泉驿区将开展第四轮全员核酸 浙江生命教育显成效 温州商学院两年三名大学生捐造血干细胞 在华留学生走进中国宫廷风筝发源地第什里风筝小镇 珠海淇澳岛4只小灵猫同框出没 育幼场景温馨 哺乳动物何时成为温血动物?国际最新研究称或起源于2.33亿年前 官方:近一周疫情波及21省份78地市,全国疫情总体处于低水平波动状态 成都:已发现阳性病例均属同一传播链 暑期到来青少年体育类培训成新宠 7月21日下午到夜间宁夏有雷阵雨或阵雨转小到中雨 中国灾害信息员体系总量达100余万人 覆盖所有城乡社区 山西太原加强学生学籍管理 严禁“人籍分离” 兰州:人工拨打预警电话1.3万余个 阻断本轮疫情诈骗行为63起 述评:浙江衢州“亲清半月谈”有何民情与真意? 四川:未来6大类困难群众可获医疗救助 韩美将时隔5年重启“乙支自由卫士”演习?韩媒:或更名 兰州人这次对“牛大碗”的执念没那么强了 中俄界湖兴凯湖禁渔期结束 渔民首航出湖打渔 上海明确不得以曾患传染性疾病为由拒绝录用员工 【挑战365天正能量速写画】第233期:男生被清华录取拿着通知书跑进派出所 中疾控专家:现有防控措施仍能有效应对奥密克戎BA.4和BA.5 青海省职业病防治中心正式投运 每天拍瓜上万个 验瓜师练就3秒挑西瓜“绝招” 现有疫苗对奥密克戎变异株BA.4、BA.5是否有效?中疾控专家回应 山西警方摧毁一跨区域“婚恋交友”电诈团伙 冻结2000余万元 《自然》最新论文:争夺传粉昆虫或降低植物多样性 影院迎来暑期观影潮 暑期档累计票房已达37.7亿元 沈阳细河:从昔日“龙须沟”到今日“文化之河” 【十年@每一个奋斗的你】百鸟之王扮靓东北乡村:“孔雀姐妹”创造美丽经济 养老公寓诈骗 老年人不能承受之重 你的手机号关联了多少互联网账号?工信部“一证通查2.0”来了!
你当前位置:首页 >滨河经贸 >

古DNA技术:挖掘古代人类遗传信息的利器

2022-07-22 09:04:45来源:科技日报

本报记者 陆成宽

挖掘全球人群迁徙交流史、绘制最古老东亚现代人“田园人”的遗传结构、追溯中国南北方人群格局的形成……过去十余年里,研究人员利用古DNA技术发掘出那些遗落了成千上万年的遗传信息,从中抽丝剥茧,不断刷新对人类历史的认知。

7月21日,《细胞》杂志在线发表了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付巧妹团队关于古DNA技术的点评文章。研究人员回顾了古DNA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突破,探讨了目前的技术瓶颈和解决方案,展望了未来古DNA技术的发展方向与前景。

一网打尽 高通量测序革新古DNA研究

目前,在古DNA研究领域,高通量测序技术广泛应用。高通量测序又叫“二代测序”,是一种快速测定大量DNA序列的技术。

在高通量测序普及之前,古DNA研究领域只能依赖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测定少数特定DNA片段的序列。“PCR技术获取的DNA信息极其有限,而且难以区分真正的古DNA和污染DNA。”付巧妹说。

而高通量测序技术理论上能测序样本中所有DNA分子的信息,且成本逐年降低。即使古DNA含量极低,高通量测序也能很有效地对其进行测序。“不仅如此,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我们还能快速检测样本中是否存在古DNA损伤,从而达到鉴别古DNA的目的。”付巧妹强调。

当前,尽管高通量测序已能较为有效地测序古DNA,但由于古DNA提取物中常常包含大量污染DNA,使得测序的大部分DNA分子都是无用的信息,真正有用的古DNA序列常常只占测序数据的1%不到。

对此,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DNA捕获技术,通过设计DNA或RNA探针,像钓鱼一样把目标古DNA从海量的污染DNA中“钓取”出来。这项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人类古基因组研究中。

DNA捕获技术不仅大大提高古DNA测序效率,还能有效地从一些“棘手”的样本中得到足够的数据用于分析。

比如,对古代南方人群的基因组研究。我国南方温暖潮湿的环境和当地的酸性土壤不利于古DNA保存,这片区域的古DNA研究一度处于空白。利用DNA捕获技术,付巧妹团队成功获取了30个古南方人群的基因组信息,揭示了一万余年以来东亚和东南亚交汇处的人群遗传史。

最近,古DNA研究人员进一步挑战极限,他们脱离化石的桎梏,直接从“土”(沉积物)里提取古DNA。这项技术已成功应用在丹尼索瓦洞和白石崖溶洞中,成功获取了数万年前的古老型人类的DNA。

未来可期 着眼当今人类的生理与健康

虽然古DNA领域成果丰硕,但古DNA研究却一直充满艰辛和挑战。

“古DNA本身极易受到污染,其实验也极为精细,以往古DNA提取和建库几乎全程依赖人工操作。”付巧妹介绍。

最近,在全球少数几个实验室中,部分古DNA实验步骤成功整合到全自动移液机器人平台中,不仅节省了人力和物力,还减少了人工操作引入污染的危险。“然而,目前样品的前处理步骤仍只能依赖人工,如何把这项耗时耗力的工作整合到自动化体系中,是古DNA实验技术需要攻克的下一道难关。”付巧妹说。

另外,古DNA技术的应用远不止于人类古基因组。通过古微生物信息追溯古代疫病流行和共生微生物演化、利用古表观遗传学信息探究古代动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利用古蛋白质探索更大时间尺度的人类演化,都是古分子的重要分支方向。在付巧妹看来,如何更有效地获取这些信息,并将信息进行多维度结合,将是未来研究的难点之一。

古DNA是带着时间刻度的遗传信息,它从独一无二的视角书写了人类数万年来的演化与适应。这些岁月的痕迹不仅记录了人类的遗传历史,还在持续地影响着现今人群的生理和健康。

付巧妹表示,现代人的一些重要功能基因单倍型就来自于古老型人类,这些基因涉及先天免疫、脂代谢、高海拔实用性、肤色等。此外,东亚人群的头发和牙齿表型的基因型,也是在末次盛冰期之后频率升高,研究人员推测与环境适应性相关。

“然而,还有很多古DNA研究发现的特殊基因型的功能未能确定。未来,可以通过构建动物模型并结合基因编辑技术对这些发现进行验证。”付巧妹说,结合古DNA技术与现代前沿分子生物学技术,将能更清晰地理解人类演化史对我们当今人类健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