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带货”为“带岗”,银川这场招聘会为残疾人提供246个就业岗位! 首届中卫·房车文化节暨消费惠民活动启动 秋季跟风刷酸 小心焕肤不成反“烂脸” 不再“守着黄河缺水喝” 被基础设施网“包裹”的幸福 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新赛道”寻求新动能 金凤区法院一审公开宣判一起涉养老诈骗案件 来吧,展示!首届“西部数谷”算力产业大会等你来 宁夏水投集团:三项制度激活企业原动力 彭阳:“玉豆共生”实现一田双收 通贵乡4对新人举办中式集体婚礼 惠农区一男子遭遇“同城约会”骗局 宁夏政协十一届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在银召开 风与光,宁夏算力出圈的密码 体教融合,铺就学生健康成长路 周知!宁夏这项缴费标准定了!每人350元 中卫:在戈壁荒漠写“云天” 宁夏建设城乡现代社区服务体系 工信部将继续完善婴幼儿配方乳粉追溯体系 新版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3年起实施 00后走向职场,求职心态更多元 生态修复后,典农河将更加靓丽 若缓刑期间违反禁止令,法院会怎么处理? 老年代步车任性上路何时休 九三学社智汇宁夏同心科创工程启动仪式举行 宁夏第25届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开幕 中国航油持续10年帮扶佟记圈村 宁夏明确最新疫情防控要求 数聚宁夏 算领未来|银川华信智:以数字化赋能制造业“提质增效” 发案数大幅下降 银川公安坚决打赢“百日行动”收官战 数聚宁夏 算领未来|宁夏共享集团持续打造"互联网+双创+绿色智能制造"产业生态 宁夏唯一!宁夏盐池县成为全国首批47个创新型县(市)之一 利通区开展节日常态督查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明年四月起执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新标准 平罗县持续开展文化市场执法检查行动 “科技方”为宁夏草原生态“强筋健骨” 【地评线】贺兰山网评:莫让全社会为个人失当行为“买单” 2022年宁夏秋冬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启动会在西吉县召开 兴庆区法院少年家事法庭撑起未成年人成长“保护伞” 中秋节假期宁夏道路运输平稳有序 宁夏药监局部署开展装饰性彩色隐形眼镜专项整治 宁夏深化职称评审改革 预防孩子近视先从保护“视力银行”开始 四川7市(州)强降雨 紧急转移12712人 百场“青绿”,舞出文化之美(奋斗者正青春) 总怀疑自己有病 可能患上了“疑病症” 四川震区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有序恢复生产 【黄河安澜】沐浴朝阳 黄河两岸丰收在即 粤剧表演艺术家白超鸿逝世 从艺八十多年 欧冠综述:拜仁2:0击败巴萨 利物浦迎小组赛首胜
你当前位置:首页 >国际新闻 >

打造“最快的冰” 走近为冬奥学制冰的年轻人

2021-04-20 09:04:01来源:中国青年报

为冬奥学制冰的年轻人

“弯道喷漆画线时,我负责画点,每隔规定距离就画个红点,以便在赛时放置标识点,帮助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不会出界。”再回到实习了近一个月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大二学生鲁元哲手指向的赛道刚完成4月冬奥“相约北京”冰上项目测试活动的任务,正在期待下一次制冰及北京冬奥会以“最快的冰”惊艳亮相。

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唯一新建的冰上竞赛场馆,“冰丝带”在这次测试活动中首次接受运动员竞赛检验。这条采用世界最先进、环保的二氧化碳制冰技术打造的赛道,由参与过5届冬奥会制冰工作的加拿大资深制冰师马克·麦瑟领衔,带领外方制冰团队和中方制冰团队共同完成,其中,还有包括鲁元哲在内的22名来自同一班级的“学生军”。

“冰丝带”正在进行制冰作业。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梁璇/摄

据国家速滑馆运行团队主任、国家速滑馆公司董事长武晓南介绍,2019年,国家速滑馆、国家游泳中心与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联手开设了“双冰场馆制冰人才订单班”,以这两大冬奥场馆为实训基地,培养中国制冰力量。目前,该“订单班”共有32名学生,在测试活动期间,他们分别到两大场馆参与了制冰工作和赛时冰务保障。

“‘双冰场馆制冰人才订单班’因冬奥而生,它在高职专业目录里名为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但根据冬奥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适当修订。”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陈小荣此前对媒体表示,进馆实习前,学生学习了通风、空调、制冰技术等基础知识,到馆内工作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曾经看到“制冰师”,鲁元哲的印象与外界无异,“绝不像字面上那么简单。”当成为团队中的一员后,他明白了一块能让运动员“很走道儿”的冰面背后是一个复杂且颇具技术含量的系统工程,“一名合格的制冰师,需要掌握冻冰、修冰、融冰等的全部技能。”他表示,场馆使用期间,制冰师需要不停地检测冰的厚度,对应地去修复冰场的平整度,受损严重的,可能需要化了重新冻。除了冰场的厚度、滑度和平整度,制冰师日常还需要掌握浇冰用水的温度、除湿机的除湿量和室内外温差等,据此综合判断冰场的实时情况,并根据季节气候不同来调整设备参数。

经过底板清洁、底冰浇筑、喷漆画线、分层多次浇冰、冰眼敷设等多道工序,“冰丝带”的制冰计划持续近14天。制冰过程中,00后刘毅切实体会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天浇水5次,差不多浇了一周,冰面达到一定厚度时,才能将数吨重的浇冰车开上冰面。”赛道上,每次制冰专业车辆出现总是焦点,但驾驶座尚是学生们可望而不可及的位置,更多时候,他们要负责给修冰车加水、在车辆上冰后,准备推雪铲、冰铲等把修冰后产生的雪清理掉。

“我们现在学到的仅是皮毛,像通关游戏一样,要收集完所需材料才能进入下一关。”在刘毅看来,如果把一名合格的制冰师比作游戏中的人物,满级为15级,4级为分水岭“可以初具大招”,那他们目前的水平就是在向4级努力,更多时候就是在一项项重复、细碎的工作中实现成长。

“细致入微”几乎贯穿整个制冰工作,“马克团队要求尤其严格。”刘毅记得,喷漆画线时,马克拿着尺子一点点量,略微的偏差也要求重新修正,“一开始如果有一点偏,沿着画下去就会产生很大差别。”刘毅总结道:“很多事一开始觉得没什么,放任不管,就可能变成大事。不能因小失大。”

“自我总结”也是刘傲的习惯。2019年,全班首次在冰立方进行了为期5周的制冰实习,在配合国外制冰师参与冰壶场地制冰过程中,对方告知他将线摆放在指定位置,受限于英语不够好的他,完成任务不够顺畅,这让他敏感地意识到“得学好英语,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毕竟,与国际资深制冰师交流正是年轻制冰人才成长不容错失的机会。回到学校,刘傲花了很多时间学习英语,只是这次工作分配中,他更多的时间待在地下机房,缺少“检验”的机会。

和冰面上的工作不同,地下机房十分闷热,机器声轰隆,刘傲每天有六七个小时得在这儿时刻关注液位的变化,既要防止液位太高产生溢出,又要在液位降低后及时进行补充。这项工作几乎贯穿制冰工作全程,内容单一但十分关键。在他看来,每个环节都是制冰师需要掌握的部分,“制冰用水很讲究,不能是杂质很多的自来水,而是经过反渗透RO膜过滤的纯净水”。他坚信,明年冬奥会期间,冰丝带的冰面一定会展现出最好的状态,“也希望到时候我能到冰面工作,检验一下学习成果”。

挑战,并非这群以00后为主的中国“制冰新生代”独自面对。从1987年开始从事速度滑冰制冰工作的马克同样面临新的“课题”,据他介绍,“冰丝带”是冬奥历史上第一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的大道速滑馆,“这是一个新的系统,它环保且高效,但是各项参数跟以前采用的氟利昂等制冰系统不一样,我们还要更好地去了解它的规律。”

据国家速滑馆设施副经理国家速滑馆公司规划发展部副经理冯刚介绍,用二氧化碳系统制出来的冰面和冰温很均匀,冰面温差基本能够控制到0.5摄氏度以内,可以让运动员在冰面上滑行时,对不同区域的软硬度感受保持一致,更有利于创造好成绩。这样,所有制冰师的目标“打造最快的冰”就可能在“冰丝带”实现。

“我觉得没有理由说这里不能成为最快的速滑馆之一,我们会努力找到正确的参数并将之转化为现实,有不同因素要进行控制来做到最好。我们也曾在低海拔地区的场馆打造过速度很快的冰,上届冬奥会也差点儿打破世界纪录,所以我们为什么不努力一下,设定一个标准去实现这个目标呢?”马克认为,现在距离冬奥会赛时还有9个月,后期还会有更多测试机会来帮助团队为北京冬奥会打造出完美的冰面。

“成为好的制冰师必须勤奋工作,因为时间很紧。要懂得物理和化学知识,既要有好奇心,也要有应变能力。”除了留下“最快的冰”,马克还希望能将制冰技术留给更多中国制冰师,包括这批“制冰班”的年轻人,“这次测试活动,我们有4名中国制冰师,我也从卡尔加里带了两名同事。奥运会赛时我们的队伍会更加壮大,有服务过往届冬奥会的加拿大制冰师,也有中国的制冰师。之前的冬奥会我们都没有留下奥运遗产,在场馆制完冰就离开了。但这次‘冰丝带’有完善的奥运遗产计划,所以我想确保我们离开之后,会有受过训练的人员继续进行这项工作。”

“冰务人才、制冰人才的培养在国内相对是个短板。利用建设顶级场馆的机遇带动职业人才培养,不仅符合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方向,也能为国家留下宝贵的冬奥人才‘遗产’。”武晓南表示,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也得到了外籍制冰师团队和国内资深制冰师的认可,“这些年轻人就像种子,希望能持续为我国冰雪运动发展培育出人才,有人制冰,才能让更多人更好地上冰。”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梁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