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计划”应以特色培养模式吸引考生 “没想到30年前的问题也能帮我解决” 废品点凭啥多年把着小区大门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即将撤离空间站核心舱组合体 返回地面 山东新增本土确诊病例4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4例 广西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36例 均在防城港市 居家期间学生和家长如何相处? 专家:不要监管,要赞赏 想买新能源车交了定金下了单,钱还能退回吗? 21年“野楼”有了房产证 就业培训真不少 想要深造却不易 如何破解乡村人才之“渴”? 《自然》:中国将目光投向遥远的“地球2.0” 武汉新增人口120万,“城市竞争力密码”有何启示 当心“流调电话”骗局 南京一男子被骗19万余元 花20万改造50岁黄泥老宅 她做了一回“梦想改造家” 密室逃脱经营乱象如何管 “定海解法”推动行业治理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让更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成为“家人” “我扫你”变“你扫我” “反向扫码”方便精准 安徽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47例 @家长们!网骗盯上小学生 隔空“遥控”骗钱财 土地补偿款为何先付后退 某些App的隐私政策有上万字 你认真读过吗? 90后学霸夫妻发布科普视频 每件作品后面列上参考文献 辽宁鞍山公布新增1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活动轨迹 江苏宿迁生态保护不到位 大运河宿迁段环境问题突出 河北邯郸钢铁行业去产能存在乱象 产业结构调整落实不力 【挑战365天正能量速写画】第135期:高三学生捡“救命钱” 民警:这次我们不打码! 涪陵多形式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活动 天津新增2例本土阳性感染者 均系货车司机 疫情催生“云留学” :东盟学生远程学习高铁技术 【凡人微光】“叔叔、阿姨,这有一些点心,请自取” 新增本土“9+15” 福建宁德扩大社会面核酸筛查 父母居家隔离,谁为白血病患儿送无菌餐?“临时家属”上 北京苹果园交通枢纽初现,将连接京西交通大“动脉” 【凡人微光】独当一面的“螺丝钉” 哪里需要去哪里 广东遇“水火两重天”:多地遭遇大雨 百个森林火险预警生效 广西“边境清扫”行动10天摧毁涉边犯罪团伙20个 广州开发系统解决封控管控区困难民众需求 防疫情、保生产 确保蔬菜供应不断档 检察机关去年起诉帮信罪12.9万人,同比上升8.5倍 如何助力残疾人就业权益得到更好保障? 《行动方案》来了 鄂尔多斯棋盘井区域违法取水用水问题突出 生态环境影响严重 新疆“乌昌石”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推进不力 重污染天气多发 高压线下扎堆 深水区旁垂钓:有“官方推荐”也别忽视安全 山西朔州应县新增一例确诊病例 轨迹公布 2022年强基计划招生工作正式启动 试点高校扩充至39所 济南5区县先行恢复高中和初中毕业年级线下教学 “疫”线上的志愿者:“疫”刻不怠显担当 【凡人微光】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终成“王者之师” 南京恢复日常医疗服务 全面实行预约诊疗 浙江绍兴柯桥区新增1例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 活动轨迹公布
你当前位置:首页 >国内新闻 >

“强基计划”应以特色培养模式吸引考生

2022-04-15 09:05:52来源:光明日报

“强基计划”应以特色培养模式吸引考生

近来,2022年“强基计划”招生陆续启动。据报道,今年强基计划试点由36所扩充到了39所,目前已有超过30所高校发布了今年的“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启动报名工作。

与前两年“强基计划”招生相比,过去以基础学科专业为主,今年部分高校还新增了一些与基础学科关联的新型交叉学科专业和强势学科,突破了单纯基础学科的限制。比如,北京理工大学新增开办不久的智能无人系统技术专业;西北工业大学首次在全国排名靠前的航空航天类专业招生。

新增新型交叉学科专业和强势学科,势必提高“强基计划”招生的吸引力,但对于“强基计划”突破单纯基础学科限制的动态,需理性对待。“强基计划”需坚持试点改革初心——其与2020年之前实施的自主招生的最大不同,就是试点高校不是拿出“热门”“强势”专业“抢生源”,而是致力于招收对基础学科专业有兴趣的学生。这一改革既涵盖改革、也关涉培养,因为该计划明确说明,被“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不得换专业。“强基计划元年”,试点高校的招生专业主要集中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具有十分鲜明的“强基”特色。

从首年实施情况看,“强基计划”招生并不理想,有的高校甚至没有完成招生计划。究其原因,根本在于基础学科专业对考生的吸引力不如其他所谓“热门”专业。对此,2021年的“强基计划”做出一定的调适,扩大了入围比例并增加了高考后公布高考分数前的考生“确认环节”,相当于扩大了选材面与针对性。但需承认,基础学科专业吸引力不足的问题,依旧存在。

怎么解决这一问题?有建议提出,应该借鉴之前的自主招生做法,给入围“强基计划”的学生一定的降分录取优惠;允许被“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入学后根据自身的兴趣换专业;在“强基计划”招生中,增加部分强势专业、交叉学科专业招生;等等。

“强基计划”不给入围学生录取优惠,而是以高考成绩作为入围依据,按高考成绩85%+校测成绩15%综合评价录取,并规定不得换专业,就是为了防止部分考生、家长功利对待“强基计划”,把“强基计划”作为进名校的“跳板”。因此,应该坚持以高考成绩作为入围门槛,实施综合评价录取的做法,但可以进一步优化、完善。比如,可以探索部分高校,在高考成绩公布后,自主提出申请“强基计划”的分数要求,达到申请分数要求的学生,可以同时申请若干所高校,由高校独立根据申请学生的高考分数、校测成绩进行综合评价录取,一名学生可以同时获得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并根据录取专业情况进行确认选择。这会进一步扩大学生的选择权,也探索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在“强基计划”中增加交叉学科、强势学科专业,这是拓宽“强基计划”的试点专业范围。是否有利于深入推进“强基计划”,实现“强基计划”的初衷,则要看出发点是什么。“强基计划”的招生专业当然可以调整,如教育部提出的2022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就比2020年增加了力学、基础医学、育种等专业。这也是聚焦培养基础学科专业的人才。但从现实看,有的高校希望在“强基计划”招生中,增加部分“热门”专业、“强势”专业,以此吸引考生选择的。这就值得注意了。

说到底,“强基计划”就是针对不少优秀学生对基础学科不感兴趣,基础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式微而推出的。试点最初阶段招生“遇冷”是在意料之中的。推进这一计划,必须通过提高基础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引导考生、家长转变对基础学科专业的认识,并重视在基础教育阶段重视培养学生的基础学科专业兴趣。这需要花时间深耕。

“强基计划”的“看点”不在于高校新增“王牌”“强势”专业招生,而必须聚焦高校怎么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基础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基础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如给学生创造一流的学习条件,更加注重个性化、国际化教育;另外,围绕“强基计划”,高校要积极参与到高中育人方式改革中,通过面向高中学生开设大学先修课程、向高中学生开放大学实验室组织科创营活动等,培养学生对基础学科的兴趣,立志成为基础学科领域的拔尖人才。

(作者:蒋理,系教育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