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有约】昔日荒滩披上红枸杞 小小红果富了农民口袋 注意!6月28日起宁夏将暂停社会保险服务工作 空中看宁夏 | 隆德的夏天 酷暑之下,莫让这些谣言再增“热”度 银川打响跨省旅游放开对外营销推广“第一枪” 高考理科709分女生:不必在意“女生不适合学理科”说法 海口举行燃气泄漏应急抢险演练 首届广东省有为文学奖在康有为故里启动 大陆赠台大熊猫“二女儿”两周岁 园方线上庆生 (中国这十年·同心)满语歌手阿克善:英雄的后代怎能将故乡遗忘 戛纳电视节连续六年携手杭州 共建国际影视文化交流桥梁 车险推销电话提前轰炸惹人烦 不分时间打个没完没了 白洋淀人重回“梦里水乡”收获生态红利 让文学与咖啡发生反应 人文社推出自营咖啡店“朝花夕拾” 除京沪外中国内地其他省份低风险 天津安徽再现本土核酸阳性人员 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重新对公众开放 夏季皮肤亮红灯 预防攻略请收好 总感觉膝盖“冒凉风”或是关节炎前兆 不要随意给自己贴社交恐惧的标签 (人民幸福生活)吉林农民的“浪漫生活”:玫瑰化身“致富花” 山西一煤矿因发生死亡安全事故被责令停产整顿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华中科技大学:党员是科研攻关“领头雁” 中国心 香江情 | 陈贝儿:“无穷之路”上的香港媒体人 “摸摸良心”的梗又来了:裁判球员都不职业,中超一错再错 世界联赛第二周1胜3负,中国男排基本完成任务 “90后”女孩魏林玉打造“浪漫”事业:将艺术融入生活 (人民幸福生活)贵州女村医留守大山二十载 当好村民健康“守门人” 你的基金收益“转正”了吗? 省会城市争推新政促买房,为何却“只做不说”? (人民幸福生活)贵州:完善老年健康支撑体系 托起老人健康幸福晚年 (人民幸福生活)贵州女“村警”杨吉琴:平安乡村“大管家” 腾格里沙漠观光伏治沙 姚磨村菜地品冷凉蔬菜 计划总投资93.83亿元 石嘴山今年第三批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 炎夏过度贪凉可能招来这些病 宁夏举办“走出去”风险防范与应对培训会 西吉县成立首支离退休干部志愿服务队 青铜峡市为企业颁发用水权利确权证书 走进县城看发展|安徽庐江:千年古县展新颜 安徽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9例 河北七旬画师“别具一格”绘烙画:以火为墨 变幻无穷 【寻味中华】人逢喜事头牌菜 糖醋鲤鱼跃龙门 上海一公交车滑入路边河道 驾驶员已被救出车上无其他乘客 甘肃肃北:绿色绘就戈壁发展底色 国家发改委:预计短期猪价或震荡缓涨 河北冀州警方打掉一“帮信”团伙 涉案金额1500万元 河南终止防汛四级应急响应 暂无险情和灾情报告 南京发现4名密切接触者核酸异常 一地升为中风险 银川汽车消费市场升温 国际癫痫关爱日|尹晓新:癫痫并非不治之症 兴庆区:建设优质校园 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你当前位置:首页 >国内新闻 >

【2022中国有约】昔日荒滩披上红枸杞 小小红果富了农民口袋

2022-06-28 19:03:04来源: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中宁6月28日电(记者 曹迪)俗话说,“三月冬藏三月春,头茬枸杞六月红”。每年的六月,火红的头茬枸杞都挂满宁夏枝头,田间地里也涌现了一批采摘工人,尽管烈日炎炎,他们却一边采摘一边哼着民歌,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荒滩地变生态良田

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的中宁县,享有“中国枸杞之乡”之美誉。截至目前,全县枸杞种植面积18万亩,枸杞精深加工产品种类达10大类100余种,全县枸杞加工转化率达35%。不过,据中宁县玺赞庄园枸杞有限公司总经理高贵武介绍:“如今看到的这片郁郁葱葱的枸杞田,在2014年还只是荒山荒滩,没有任何生产生活设施,没有水、没有路也没有电。”

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地方种植枸杞呢?高贵武说道,虽然当时该地一片荒芜,但周边几十公里没有工业区,十几公里都没有村庄,是一个非常干净的原始土地。而枸杞抗干旱、耐盐碱、耐风沙,非常适合在这里种植。“于是我们的创业团队就选址这里,来做一个大规模的标准化枸杞基地。”如今,曾经的荒滩变成了万亩绿洲,也极大地改善了该地的生态环境。

玺赞庄园枸杞有限公司只是中宁县推动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众多企业之一。得力于大面积的枸杞种植,中宁县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先后获得第一批国家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示范县、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国经济林产业区域特色品牌建设试点单位、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等国家级荣誉。“中宁枸杞”也多次获得“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品牌”称号。

小枸杞敲开致富门

每到枸杞采摘季,开童装店的赵彩玲也会去摘果挣钱。“对于当地人来说,枸杞是一部分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赵彩玲说道。尽管她自己家不是依靠种植枸杞为生,但她的增收也离不开枸杞。“村民们通过枸杞产业挣上钱了,消费水平也就高了。甚至有些小孩利用周末去摘果挣钱,自己挣到钱就会来我的童装店买衣服,我的收入也增加了。”赵彩玲笑着说。

赵彩玲表示,“枸杞文化”已经渗入到宁夏人的日常生活中,诗朗诵、歌曲、刺绣、剪纸中都有枸杞的身影。摘果时大家也会哼着描写枸杞的歌曲,相互打气。

被称为“红寺堡枸杞一姐”的王航弟前几年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打工,2008年返乡从事枸杞种植行业。刚到公司的时候王航弟没什么钱,连9块钱的电费都需要去村民家借。但随着枸杞产业的发展,并结合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2021年王航弟的枸杞销售额达到100万,年收入更达到了50万。

不过,一人富不如众人富,王航弟还成为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由于枸杞产业从种植、管理到采摘、修剪都需要人工,因此枸杞产业的发展对我们当地人的就业非常有帮助。”王航弟介绍到,“公司有固定员工8人,每人月工资3600元,采摘期的时候每隔几天就会有七八十个村民来摘果,全年下来我也带动了2000人次参与就业,切实带动村民们增收。”

枸杞虽小,却使宁夏多地实现了绿色生态与脱贫致富的双丰收,更书写着宁夏乡村振兴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