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为我区捐赠丰田无障碍车 石嘴山市开展七大重点行动 为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 数聚宁夏 算领未来|华为数据中心能源助力宁夏中卫打造全球领先绿色算力集群竞争力 “贺兰山东麓”敲开“世界葡萄酒之都”的大门 【地评线】贺兰山网评:过于自信也会导致上当受骗 数聚宁夏 算领未来|第五届云天大会在中卫开幕 遇见中国之美·中卫66号公路 宁夏回族自治区通信管理局 宁夏回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关于清退宁夏属地僵尸类APP的通告 中宁一案例入选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 男子轻信网贷被骗1万元 宁夏涉农企业享留抵退税扩围“红利” 36只“迷途羔羊”引来十余名“羊倌”争领 银川市总工会把劳模工匠请进校园激励青年学子 行业头部企业加速布局宁夏算力枢纽 宁夏乡村游订单同比增223% 【黄河安澜】秋意渐浓 黄河两岸景美如画 前8个月宁夏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0.5% 同比上升2.5个百分点 石嘴山市加速解决房屋产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 湖城之秋——打翻了的调色盘 中宁县检察院落实工作机制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 宁夏原创音乐剧 《花儿与号手》喜摘文华大奖 首届“西部数谷”算力产业大会主论坛举行 敢做“无人区”的探路者 宁夏中卫:电力护航云计算产业高质量发展 【地评线】贺兰山网评:算力产业驱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 禁毒宣传进校园 提高学生辨别新型毒品能力 贺兰县:直播带货开启残疾人灵活就业新模式 借款人不还钱,担保人被司法拘留15日 宁夏隆德县完成首笔用水权质押贷款 宁夏明确2022年社保缴费基数 小说《微水浮尘》在京首发 同名广播剧上线 宁夏泾源 “电”亮山乡 好山水做出“富民”好文章 专家学者聚首 为创投行业把脉支招 吴忠利通区:石榴花开情更浓 西夏区铲除毒品原植物160余株 中宁县检察院为未成年儿童健康成长撑起“保护伞” 社交平台上的反诈联盟:被骗、救赎与博弈 乘势而上 随“算”而动 首届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在上海开幕 宁夏线上直播带岗招聘活动帮助残疾人实现精准就业 2022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主体活动闭幕 变“带货”为“带岗”,银川这场招聘会为残疾人提供246个就业岗位! 首届中卫·房车文化节暨消费惠民活动启动 秋季跟风刷酸 小心焕肤不成反“烂脸” 不再“守着黄河缺水喝” 被基础设施网“包裹”的幸福 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新赛道”寻求新动能 金凤区法院一审公开宣判一起涉养老诈骗案件 来吧,展示!首届“西部数谷”算力产业大会等你来 宁夏水投集团:三项制度激活企业原动力
你当前位置:首页 >经济观察 >

安徽“银发一族”甘当“无名英雄” 合肥一小区38人选择“医葬”

2021-08-22 15:03:33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合肥8月22日电 (记者吴兰)90岁的马毅兴小心翼翼地从书橱里拿出一个用塑料膜包裹好的盒子,轻轻地放在桌子上。盒子里面有她和丈夫吴朗的志愿捐献遗体(器官)荣誉证书。

“我和爱人都觉得捐献遗体是好事,是好事那就去做吧。”马毅兴说,“丈夫吴朗已于2002年完成捐献遗体的承诺,他是小区第一个申请遗体捐献的人。”

这位生于1931年的老人,也在2006年和同住在合肥市邮电新村小区的周凤翼、吴荣坤办理了捐献遗体(器官)的登记。

82岁的吴荣坤身体硬朗,很是热心替捐献遗体(器官)志愿者们“跑腿”。他整理的一份志愿者登记表显示,近20年间,该小区先后有38人登记捐献遗体,选择“医葬”,其中有8对夫妻,愿为医学事业发展尽绵薄之力。

“我是1990年开始从事遗体(器官)捐献工作。”安徽省红十字会遗体(器官)捐献中心安徽医科大学接受站副站长付杰介绍,截至目前,安徽省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在册人数超过1万人,其中60岁以上的“银发一族”约占75%。据介绍,目前安徽共有4个接受站,其中安徽医科大学接受站共登记约5000人。

75岁的朱秀芳(左一)决定捐献器官“义举”常被人点赞“了不起”“真伟大”。 吴兰 摄75岁的朱秀芳(左一)决定捐献器官“义举”常被人点赞“了不起”“真伟大”。 吴兰 摄

75岁的朱秀芳回想起当初和老伴决定捐献遗体(器官)时的情形历历在目。

“2007年,丈夫被确诊为老年痴呆症。2009年决定签署遗体(器官)时,也是有思想斗争的。”朱秀芳说,“女儿心疼爸爸,接受不了遗体捐献,说爸爸得病已经够伤心的了,我们只捐献眼角膜吧。”

朱秀芳是安徽人,丈夫陈清秀是福建人,曾和老伴笑谈“身后事”,表示去世后骨灰就埋到小区里的某棵树下,“作为肥料也好”。

“这是老年痴呆,治不好的病,捐献遗体就是想找找病因,让后人少遭点罪。”朱秀芳开导女儿说。

2009年12月,陈清秀写下遗嘱:“我逝世后愿将自己的遗体(器官)无偿地捐献给祖国医学事业,使人类医学事业得以进步。为我国医学教育、科学研究和提高疾病防治能力贡献自己最后一份力量。”

回忆起当初的情形,朱秀芳说得轻描淡写,但提及当时听到“脑子进水”“心好狠”的评价时,有些哽咽,眼含泪珠。如今因此“义举”常被人点赞“了不起”“真伟大”。

叶伟真和朱秀英是一对母女。“当时我在填写捐献遗体(器官)申请材料时,二年级的孙女问把眼睛给了别人,奶奶看不见怎么办?”叶伟真说,“奶奶去世后,再把眼睛(指眼角膜)给别人,给那些在黑暗中看不见的宝宝,到时候就有好多奶奶的眼睛看着我家宝宝成长。”

“我们都是普通人,很平凡。”叶伟真说,“为社会进步、人类医学做点小贡献,也的确有点伟大。”在听闻女儿的决定后,90岁的朱秀英没有多考虑,也做了捐献遗体(器官)的决定。

“既不给子女添负担,还能给下一代人补充点‘正能量’,为未来医学事业尽绵薄之力。”是这些甘当“无名英雄”的遗体(器官)捐献者们的共识。

90岁的朱秀英(左一)用报纸仔细包裹好她的荣誉证书。 吴兰 摄90岁的朱秀英(左一)用报纸仔细包裹好她的荣誉证书。 吴兰 摄

“这些志愿者,都很普通,他们没有豪言壮语。”付杰说,就是希望能给医学进步提供“实验素材”。据了解,志愿者捐献的遗体主要用于医学院校的教学科研、病理解剖研究、角膜等组织器官的移植等。

付杰介绍:“按照教学计划,每4到8位医学生应拥有一具用于教学的‘大体老师’,虽然目前捐献人数在逐年增加,但还不能满足教学需求,需要获得更多关注和支持。”

在医学界,遗体捐献者被尊称为“大体老师”。付杰介绍,安徽医科大学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每一次组织学生上人体解剖实验课,都会向“大体老师”鞠躬、默哀,感恩致敬他们为医学进步所做的贡献。

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8月21日,捐献遗体(器官)志愿登记人数为3787098人。截至2021年8月13日,实现捐献35661例,捐献器官106054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