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为我区捐赠丰田无障碍车 石嘴山市开展七大重点行动 为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 数聚宁夏 算领未来|华为数据中心能源助力宁夏中卫打造全球领先绿色算力集群竞争力 “贺兰山东麓”敲开“世界葡萄酒之都”的大门 【地评线】贺兰山网评:过于自信也会导致上当受骗 数聚宁夏 算领未来|第五届云天大会在中卫开幕 遇见中国之美·中卫66号公路 宁夏回族自治区通信管理局 宁夏回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关于清退宁夏属地僵尸类APP的通告 中宁一案例入选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 男子轻信网贷被骗1万元 宁夏涉农企业享留抵退税扩围“红利” 36只“迷途羔羊”引来十余名“羊倌”争领 银川市总工会把劳模工匠请进校园激励青年学子 行业头部企业加速布局宁夏算力枢纽 宁夏乡村游订单同比增223% 【黄河安澜】秋意渐浓 黄河两岸景美如画 前8个月宁夏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0.5% 同比上升2.5个百分点 石嘴山市加速解决房屋产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 湖城之秋——打翻了的调色盘 中宁县检察院落实工作机制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 宁夏原创音乐剧 《花儿与号手》喜摘文华大奖 首届“西部数谷”算力产业大会主论坛举行 敢做“无人区”的探路者 宁夏中卫:电力护航云计算产业高质量发展 【地评线】贺兰山网评:算力产业驱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 禁毒宣传进校园 提高学生辨别新型毒品能力 贺兰县:直播带货开启残疾人灵活就业新模式 借款人不还钱,担保人被司法拘留15日 宁夏隆德县完成首笔用水权质押贷款 宁夏明确2022年社保缴费基数 小说《微水浮尘》在京首发 同名广播剧上线 宁夏泾源 “电”亮山乡 好山水做出“富民”好文章 专家学者聚首 为创投行业把脉支招 吴忠利通区:石榴花开情更浓 西夏区铲除毒品原植物160余株 中宁县检察院为未成年儿童健康成长撑起“保护伞” 社交平台上的反诈联盟:被骗、救赎与博弈 乘势而上 随“算”而动 首届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在上海开幕 宁夏线上直播带岗招聘活动帮助残疾人实现精准就业 2022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主体活动闭幕 变“带货”为“带岗”,银川这场招聘会为残疾人提供246个就业岗位! 首届中卫·房车文化节暨消费惠民活动启动 秋季跟风刷酸 小心焕肤不成反“烂脸” 不再“守着黄河缺水喝” 被基础设施网“包裹”的幸福 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新赛道”寻求新动能 金凤区法院一审公开宣判一起涉养老诈骗案件 来吧,展示!首届“西部数谷”算力产业大会等你来 宁夏水投集团:三项制度激活企业原动力
你当前位置:首页 >民生关注 >

研究发现:人类采挖活动影响“川贝”重要来源“梭砂贝母”伪装色彩进化

2020-11-23 17:03:22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昆明11月23日电 (记者 胡远航)作为传统药用植物“川贝”的重要来源,梭砂贝母在某些群体中呈现比较“正常”的绿色,而在另一些群体中则与背景融为一体,非常隐蔽。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联合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科研人员研究发现,这一伪装色彩进化,与人类采挖活动息息相关。

相关研究成果以“Commercial harvesting has driven the evolution of camouflage in an alpine plant”为题,于近日在国际生物学领域顶级期刊Current Biology在线发表。

梭砂贝母是生长在中国西南高山流石滩上的一种贝母属植物,也是“川贝”的重要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高山植物多样性研究组研究人员在前期研究中发现该物种不同群体具有显著的体色差异。

研究者首先推测,这种伪装可能是在应对食草动物的防御策略。但经过长期多地观察发现,并没有动物取食梭砂贝母的明显痕迹。由于体内富含生物碱,贝母属植物具有很强的化学防御,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动物取食。后来,研究者意识到,梭砂贝母地下鳞茎长期遭到大量采挖,有可能产生强烈的选择压力。

为评估每个群体遭受的采挖强度,研究者从当地基层药商处获得过去六年的梭砂贝母采收量(以干重统计),并估计每个群体单粒贝母鳞茎的干重。他们发现,获得一公斤干燥鳞茎,意味着超过3000株贝母被采挖,这是相当强的选择压力。再通过样方统计和分布面积评估获得的潜在贝母产量,研究者获得每个群体的采挖强度。他们发现,采集强度越大的地方,贝母伪装越好。

考虑到采挖压力可能在较长历史内有变化,研究者还评估伪装程度与采挖难度的关系。采挖难度与当地流石滩基质岩石的大小和结构有关,鳞茎埋藏较深的群体采挖难度大,耗时长,因而遭受的采挖压力较小。结果表明,越是容易采集的群体,其伪装越好。

此外,为评估贝母的伪装效果并检验人类通过视觉的选择过程,研究者编写一款名为“找贝母”的网络游戏,用以收集与色觉相关的数据。来自全球500多名玩家参与的实验结果表明:伪装更好的贝母的确更难被找到;并且,拥有三色视觉的人类搜寻目标的速度要比二色视觉的动物更快。

以上结果表明,人类的采挖活动很可能驱动伪装在梭砂贝母中的进化。采挖者并不在意贝母的色彩,但他们的搜寻和采挖过程却影响植物的色彩进化。这一例子暗示,人类活动正在以自己都无法预见的方式影响野生生物的进化。

虽然梭砂贝母已足够“聪明”,但研究者推测,在利益的驱使下,再高明的伪装也躲不过人类的高强度搜索。如今,许多群体的贝母已经越来越少见。研究者呼吁,为人类,为明天,必须减少对野生生物资源过度采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