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为我区捐赠丰田无障碍车 石嘴山市开展七大重点行动 为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 数聚宁夏 算领未来|华为数据中心能源助力宁夏中卫打造全球领先绿色算力集群竞争力 “贺兰山东麓”敲开“世界葡萄酒之都”的大门 【地评线】贺兰山网评:过于自信也会导致上当受骗 数聚宁夏 算领未来|第五届云天大会在中卫开幕 遇见中国之美·中卫66号公路 宁夏回族自治区通信管理局 宁夏回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关于清退宁夏属地僵尸类APP的通告 中宁一案例入选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 男子轻信网贷被骗1万元 宁夏涉农企业享留抵退税扩围“红利” 36只“迷途羔羊”引来十余名“羊倌”争领 银川市总工会把劳模工匠请进校园激励青年学子 行业头部企业加速布局宁夏算力枢纽 宁夏乡村游订单同比增223% 【黄河安澜】秋意渐浓 黄河两岸景美如画 前8个月宁夏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0.5% 同比上升2.5个百分点 石嘴山市加速解决房屋产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 湖城之秋——打翻了的调色盘 中宁县检察院落实工作机制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 宁夏原创音乐剧 《花儿与号手》喜摘文华大奖 首届“西部数谷”算力产业大会主论坛举行 敢做“无人区”的探路者 宁夏中卫:电力护航云计算产业高质量发展 【地评线】贺兰山网评:算力产业驱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 禁毒宣传进校园 提高学生辨别新型毒品能力 贺兰县:直播带货开启残疾人灵活就业新模式 借款人不还钱,担保人被司法拘留15日 宁夏隆德县完成首笔用水权质押贷款 宁夏明确2022年社保缴费基数 小说《微水浮尘》在京首发 同名广播剧上线 宁夏泾源 “电”亮山乡 好山水做出“富民”好文章 专家学者聚首 为创投行业把脉支招 吴忠利通区:石榴花开情更浓 西夏区铲除毒品原植物160余株 中宁县检察院为未成年儿童健康成长撑起“保护伞” 社交平台上的反诈联盟:被骗、救赎与博弈 乘势而上 随“算”而动 首届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在上海开幕 宁夏线上直播带岗招聘活动帮助残疾人实现精准就业 2022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主体活动闭幕 变“带货”为“带岗”,银川这场招聘会为残疾人提供246个就业岗位! 首届中卫·房车文化节暨消费惠民活动启动 秋季跟风刷酸 小心焕肤不成反“烂脸” 不再“守着黄河缺水喝” 被基础设施网“包裹”的幸福 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新赛道”寻求新动能 金凤区法院一审公开宣判一起涉养老诈骗案件 来吧,展示!首届“西部数谷”算力产业大会等你来 宁夏水投集团:三项制度激活企业原动力
你当前位置:首页 >民生关注 >

精神文明建设扮靓新家园

2022-02-23 10:37:59来源:宁夏日报

搬出靠天吃饭的大山,住到邻水靠路的川区,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为移民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就业收入的增加、居住环境的优化、出行道路的改善、基础设施的完善、医疗教育的提升,这些肉眼可见的变化为安置区村民带来了新气象、新希望。

近年来,宁夏各地在安置区有针对性地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和志愿服务在安置区实现全覆盖。移民群众大力实施志愿服务项目、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深化文明创建活动,弘扬文明乡风,培育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正以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成就扮靓新家园。

群众的笑脸是最美的小康风景

龚其云

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区面临着如何带领100多万搬迁群众在共同富裕道路上跟得上、不掉队,如何建好管好安置区,实现安置区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时代课题。为此,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提出实施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实施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的意见》中指出,围绕解决好产业、就业、社会融入三件事,全力抓好移民安置区产业就业帮扶、配套基础设施、改善公共服务、整治人居环境、健全保障体系、推进文明建设6个重点,扎实推进“9+1”专项提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去年以来,我区各地各级各有关部门以“鞍马未歇再出征”的自觉,将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重大责任,突出重点、靶向治疗、精准施策、整体推进,因地制宜发展安置区特色产业,多措并举保障移民稳定就业,加大力度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党建引领推动移民安置区社会治理,使移民安置区产业发展、基础配套、公共服务、人居环境、文明建设、基层治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孩子们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优质教育资源,老人们享受到了健康医疗保障,移民居住区的环境优了、村庄靓了、景色美了,广大移民群众感恩奋进,珍惜当下生活,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共同创造美好未来的心劲十足、信心十足。

“群众的笑脸是最美的小康风景”。自治区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肩负着实现共同富裕的光荣使命。各地各部门要从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全力推动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工作落实。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机制,强化工作落实,鼓足干劲、接续奋斗,让广大移民群众尽快全面融入、深度融合、共同发展、形成一体,在新家园的日子越来越红火、生活越来越幸福。

焕然一新和润村

记者 剡文鑫 文/图

“这个新年过得舒心。”春节期间,家住固原市原州区黄铎堡镇和润村的63岁孤寡老人余正林,在村委会帮助下,解决了困扰其多年的心病,吃上了专人做的饭菜。

2月21日,余正林说,生活方面有保障,养老金、低保金、社会救助、慰问金等加起来,一个月能领好几百元,根本不愁吃、不愁穿。但随着年龄增加,买菜做饭就有些力不从心。

像余正林这样的老人在和润村有9个,他们中不是儿女长期在外地务工,就是老伴去世或无婚育,孤身一人生活。为了解决老人们“吃饭难”问题,和润村借助原州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之机,配套建成老年饭桌,以村集体经济收入为支撑,为余正林等人免费供应一日三餐。

“在村集体帮助下,我喂养6头牛,一年出栏1头牛,完全够我们老两口买吃买穿。”让68岁的米永仓更开心的是,村里实施“厕所革命”,家里的旱厕改成水冲式厕所,院子里没了臭味不说,生活也更加方便。

“大家携手干事,才有了现在的美好家园。”和润村党支部书记苗永俊感慨道。去年,原州区投资2600多万元,对和润村整体提升,完善基础设施,新铺设硬化路,新建排污管网、天然气管道,户户用上水厕,安装太阳能路灯,村里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为提高村民自我发展能力,和润村先后举办驾驶员、家政、编织、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又结合劳动力资源丰富实际,成立劳务信息服务站和绿化公司,组织村里富余劳动力到村附近的洗涤厂、淀粉厂就近务工,帮助村民增加收入。

和润村还成立养殖合作社,实施光伏发电项目,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探索出“集体+农户”的模式,带动160多户发展养殖业。如今,和润村养殖、种植、务工齐头并进,全村劳务创收2300万元,牛饲养量1500多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万元。

“在村民过上幸福生活后,通过培育好家风,推进移风易俗,开展‘好公婆、好儿媳、好女婿’和‘善行义举四德榜’等典型人物评选活动,引领民风转变。建成‘爱心超市’,激发村民参与以德治村的积极性。”和润村驻村第一书记朱学峰介绍。

<p>整治后的和润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p>

整治后的和润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尾闸镇:幸福生活不断“升级”

记者 朱立杨 李 良 文/图

2月20日20时,家住石嘴山市惠农区尾闸镇水城民生小区的丁成兰辅导完孩子们的作业,来到客厅将手机放在支架上固定好,打开直播平台,将桌上的枸杞、大枣、醋、油等农产品一一摆放整齐。

“欢迎大家来到‘惠农好物’直播间,我手上的枸杞产地就在惠农区燕子墩乡,这里的枸杞营养价值高……”33岁的丁成兰熟练地为网友推介农产品。

4年前,丁成兰带着两个儿子从西吉县搬迁到水城民生社区后,尝试出去打零工,但无法照顾孩子们,使既没有文化也没有一技之长的丁成兰生活陷入困境。

水城民生社区党支部了解情况后,为丁成兰母子三人办理了低保。直到扶贫车间开到小区门口,丁成兰有了份串珠子的工作且收入稳定。“大儿子患有残疾,我经常得去学校,工作动不动就得请假。”对于来之不易的工作,丁成兰为了孩子只能选择放弃。

春节前夕,水城民生社区联合惠农区人社局、尾闸新农创公司举办了移民社区直播电商培训班,采用“课堂讲授+基地实操”的教学方式,培训手机短视频的拍摄与剪辑、直播带货技巧等和相关法律法规,丁成兰也加入其中并且成为一名“带货主播”。

在惠农区人社局举办的直播大赛上,丁成兰取得第四名的成绩,不仅获得500元的奖金,还让她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网友从平台直接下单,后续发货等一切流程都不用我操心,一个月能挣1000多元,和打工收入差不多,这还是刚开始,后面粉丝多了收入自然就上去了,自由还轻松,最好的是不耽误照顾孩子们。”丁成兰笑着说。

过年期间,丁成兰除了每天直播,一有时间就练习手机视频拍摄和剪辑技巧。

“我的直播间里粉丝越来越多了,有政府的扶持加上我的努力,相信我能给孩子们一个美好的未来。”丁成兰说。

在水城民生社区,和丁成兰一样近30名移民妇女接受了直播电商培训。接受培训后,她们纷纷拿起直播工具,坐在直播间,开始了自己的直播首秀。朴实的形象,自带幽默感又接地气的言语,吸引了不少顾客加微信求购。

“移民妇女找到了开拓事业的新路子,让幸福生活在新年不断‘升级’。”水城民生社区党支部书记张静说。

尾闸镇水城民生社区共居住着从西吉县搬迁来的移民群众共1008户4070人。近年来,水城民生社区党支部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宜居共融”社区治理模式,以开展精准化零距离服务为抓手,扎实做好社区治理服务各项工作,促进居民移民共居共融,提升群众幸福感。

<p>丁成兰在手机前介绍产品。</p>

丁成兰在手机前介绍产品。

幸福花园:巧手编织小康梦

记者 王文革 文/图

今年春节,60岁的赵凡桃与儿孙团聚,心情格外舒畅。

忙碌家务之余,闲不住的她常常拿出“家当”开始手工编织鞋子。

“妈,趁过年您休息休息嘛!”儿媳妇心疼婆婆。

“几天不做就手生啦,平时忙着给别人编东西,过年这些天妈给你编一双漂亮的拖鞋穿。”

3年前,家住海原县深山关庄乡庙湾村的赵凡桃,人生中第2次进海原县城,就定居在了这里,从此成了“城里人”。

“做梦也没想到我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搬迁的时候高兴得整天合不拢嘴。”赵凡桃说,都是党的移民搬迁好政策让她过上了幸福生活。

生于窑洞、长于窑洞的赵凡桃生活在老家庙湾村时,吃水要到远处一口井里挑水。告别窑洞多年后,所住的房屋也是逢雨必漏。因为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去一次县城单程需要3个小时。在赵凡桃57岁前,她只去过1次海原县城,还是因为去看病。

2018年,海原县将李旺、树台、关庄等15个乡镇的劳务移民1064户4372人,易地扶贫搬迁至县城西南角新建的幸福花园安置小区,赵凡桃便是其中之一。

幸福花园有31栋楼房,青瓦灰墙、整齐壮观。绿地、广场、健身器材、活动室、卫生室、幼儿园等小区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移民搬迁到城里,没有了土地,哪来的收入,吃饭岂不是都成问题?

2019年4月,移民搬迁安置定居后,社区深入推进“党建引领、技能提升、稳岗就业、移风易俗、社会融入”五项重点工作,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通过落实劳务输出提升一批、培训创业就业一批、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等“四个一批”增收举措,持续提高移民收入。

社区不但为赵凡桃安置了保洁员公益性岗位,而且组织开展手工编织等各类就业技能培训,掌握一技之长的移民群众纷纷走上各个行业,很快以全新的姿态立足于社会。在手工编织老师宋小娟的手把手传授下,自认为“又慢又笨”的赵凡桃渐渐熟能生巧,成了老师心中的“三好学员”。如今,她制作的手工编织品已开始销售。

与赵凡桃一样,移民宋小娟通过培训掌握了手工编织手艺。不同的是,年轻又心灵手巧的她很快成为幸福社区手工编织带头人,带出了一支30余人的手工编织团队,编织的包包、帽子、拖鞋、玫瑰等款式、品质越来越好,并开辟了电商、抖音、快手、朋友圈等网络渠道进行销售。

幸福社区对于这个悉心培养的团队给予积极支持,提供了集中制作、交流、培训场所和编织的原材料。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黑正刚说:“春节期间手工编织的移民都没闲着,在家积极创作,按订单生产,过了个不一样的年。下一步社区将通过与社会组织的密切协作,畅通销售渠道,既解决留守妇女们方便照顾老人、孩子的现实问题,又解决家庭收入问题。”

<p>手工编织为移民妇女开辟增收渠道。</p>

手工编织为移民妇女开辟增收渠道。

三山井村的推进会

记者 杜晓星 文/图

近日,三山井村举办了一场乡村振兴推进会,表彰了一批先进,搞了场文艺演出。

三山井村位于同心县下马关镇,是“十一五”县内生态移民村,过去曾是深度贫困村。前些年,在国家的大力帮扶下,三山井人大力发展红葱种植等特色产业。如期脱贫后,村上又成立了乡村振兴理事会,助力家乡发展再上新台阶。

这场推进会,就是三山井乡村振兴理事会承办的。

先表彰的是“六个先锋”示范户,一共42户,他们都是村里各方面的先进代表,涉及勤劳致富、美丽庭院、睦邻和谐、崇文重教、遵纪守法、移风易俗等。

村民郭广峰不仅领了奖,还代表先锋上台发言。搬到三山井后,他干起了砖瓦工,日子有了很大起色。只要有空,他和家人就会收拾自家小院,打扫房前屋后,把自个儿家收拾得很清爽,还动员乡亲们参与村里的环境整治。平日里,和邻里们相处也很和睦,郭广峰还常宣传移风易俗政策,到乡亲家里传递文明新风。

紧接着,表彰的是9名在读研究生,每人奖励1000元;26名去年考上本科的大学生,每人奖励500元。

吴金霞是中国矿业大学的在读研究生,她说:“这笔奖金,是对我们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鼓励。我要勤于学习、学以致用,为回馈家乡打好基础,助力乡村振兴。”

记者采访得知,资助这些高校在读生的奖金,都是三山井乡村振兴理事会成员捐助的,一共有15人,最多的单笔捐助有1万元。这些捐助者都是村上的致富能人,在捐资助学上都特别热心。

理事会成员张广文说,他们在创业过程中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培养乡村振兴的栋梁之材,才能从根本上帮助家乡、回馈社会。

表彰会结束后,乡亲们敲起了锣鼓,舞起了旱船,演起了小品……

看到这一幕,三山井村党总支书记周长安满脸笑呵呵,“新的一年,村上就是要引导乡亲们‘主动干,争先锋’,在乡村振兴上铆劲儿干,把咱们三山井建设得更好看。”

<p>拔河比赛现场。</p>

拔河比赛现场。

良田镇:好日子红红火火

记者 王沛瑶 文/图

“我是2000年移民到良田镇的,当时这里生活条件很艰苦。以前过年的时候,家里能吃上一顿饺子,买上一斤牛羊肉,就很不错了。现在,买的东西一多,拎都拎不动。大家都是开车来赶集,鸡肉、牛肉、羊肉大块大块儿往家里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近日,良田镇村民张惠琴开心地告诉记者。

“以前过年,家里最多就是放几串鞭炮,炸点油饼。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过年氛围好了,到处都喜气洋洋的。我家搞养殖的,过年宰了一头羊、一头牛,卖出去一部分,剩余一部分留着自己吃。感谢国家的好政策,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水平提升了,思想觉悟也提高了。”良田镇村民陈晓芳说。

最近,正是草莓上市的旺季,在良田镇植物园中心村,掀帘进入村民马德广的草莓大棚,一畦畦翠绿的草莓树间,红白相间、大小不一的草莓轻挂在草莓树上,在透过棚顶射进来的阳光照耀下,惬意地生长着。

“过去打工一天收入不到10元,一年下来,买麦子的钱都不够。跟过去相比,现在好太多了。我是2021年下半年才开始种植草莓,好多种植技术上的问题还不太懂,还在慢慢摸索,现在秧苗长势还不错。截至目前,收入5000多元,虽然不多,但过年孝敬老人、给小孩添新衣没问题,预计后期收入还是很可观的。今年我打算多向有种植经验的人学习,继续扩大草莓种植规模。”马德广说。

<p>跟随家人逛集市的小女孩得到了喜欢的冰糖葫芦。</p>

跟随家人逛集市的小女孩得到了喜欢的冰糖葫芦。

<p>良田镇集市上的各色糖果点心。</p>

良田镇集市上的各色糖果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