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创未来”第二届宁夏工业APP创新应用大赛落幕 【夜话】让宽容成为透进你生命中的温暖阳光 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开幕 宁夏组团参展 非法收受他人财物456万元 王小平父子受贿案一审宣判 全国残疾人岗位精英竞赛宁夏代表团获团结协作奖 银川“毒凉皮”案一审宣判 两被告人分别获刑 贺兰县“三味处方”巧解医患纠纷难题 宁夏加强餐饮环节“长江禁渔”监管 宁夏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演练 吉林一男子做核酸检测时觉得“嗓子不舒服”殴打护士被拘留 辽宁:五年内实现废弃农膜全回收 湖北宜都退捕渔民“新”生活:心有怀念 脚步向前 陕西省智慧黄河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 在创世界之最的铁路桥上飞檐走壁!网友:当时我害怕极了 中缅边境云南德宏缴获毒鸦片70余公斤 事关家中一“宝”! 国家出手助力老人融入智慧社会 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改造工程完工 劳动者之歌|案发现场的“听风者” 马岭关明长城佛造像失窃案嫌疑人在河北落网 社交平台开卖枪支 常州警方端掉网上“弹药库” 广东编制信息数据元规范解决基层“数据多头填报”问题 甘肃临夏构建全季旅游产品体系 2万余贫困人口“美丽”脱贫 究竟什么样的冷空气才能翻过南岭? 虚假申请8000余次!上海警方破获“机票病退”诈骗案 长白山下新“愚公”:一座山,三代人,60年 河北平乡农民舞狮队公益演出10年 只为传承文化 江西城镇贫困群众基本住房已保障64244户 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冬季版图覆盖超6成国土 冬天这些“神操作”你见过吗? 云南全力打通民族地区对外连接大通道 甘肃警方同“两卡”部门联合 不设时限深挖产业链至“清零” “我这个孩子还读什么书!”办学遭误解,他们坚持了28年…… 北京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设立毕业生入职奖励 郑渊洁实名举报的特大盗版案今天宣判 11人获刑 假客服、假链接……网购退款骗局又出新花样 “嫦娥”小姐姐,你们的青春很美! 穷乡僻壤的华丽转身 宁夏上演移民搬迁“变形记” 这位同志,鞋底都掉了… 爱心帮扶终结硕果 圆梦女孩回馈社会 国家文物局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名单 内蒙古呼和浩特“自曝家丑” 出台《九条措施》提升办事效率 甘肃嘉峪关高压焊工20载:50℃炉火炙烤前先“打草稿” 图个明白|直播带货的“智商税”,你交过多少? 云南会泽:十万“贫民”出山记 天津滨海新区28日起对重点人群开展第二次核酸检测筛查 吉林一小学寒冬上演“武术间操”:少年功夫火爆校园 陕西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 甘肃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运营 首票业务顺利通关 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启动 涵盖30个专业类别 宁波“顺其自然”再捐款103万元 22年捐款达1258万元 吉林森林公安破获17年前命案
你当前位置:首页 >社会新闻 >

市长退休当农民 回乡十年再追梦

2020-11-09 13:05:35来源:齐鲁晚报

市长退休当农民,回乡十年再追梦

李豆罗说,要留点“痕迹”让后人评

西湖李家餐厅前,慕名而来的游客争相和李豆罗合影留念。

李豆罗写得一手好书法,闲暇时他经常练字。

“你这个副驾驶位置,省委书记都坐过。”李豆罗笑着说。

这是辆极为破旧的车,随着车身的发动,坐在里面感觉浑身都在颤抖。上坡的时候,老爷车会发出沉闷的“哧哧”声。

“好多来参观的领导,我就开车带着他们看我们西湖李家。”买这辆车花了3万出头,6年时间里,这辆车载过省里市里大大小小不少领导,也载过商人、农民和慕名而来的媒体人。

李豆罗今年74岁,在成为农民之前,他还有一个更为人熟知的身份:南昌市市长。600年前,李氏一族来到江西进贤县西湖李家扎根。李豆罗2010年退休后回到这里,他想改造这片土地,想留下属于自己的痕迹。

文/片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郭春雨 田汝晔

名人

汽车在乡间的小路上绕啊绕。水牛、稻谷、池塘,一路上都是田园牧歌的美丽景象。

“这里好穷的,年轻人都走光了。”出租车司机问我们,“你们是去看老市长吗?他很有名。”

出租车司机说的“老市长”,就是李豆罗。从一名村党支部书记干起,一直做到南昌市市长,后又担任南昌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豆罗在南昌工作了40多年,他的从政脚步辗转于南昌多个部门。在南昌,尤其是李豆罗的家乡进贤县,很少有人不知道李豆罗。一方面,源于他曾经市长的身份;另一方面,因为他身上另一个标签:退休市长回乡当农民。

李豆罗个子不高,微胖,小麦肤色,笑起来脸上的皱纹一条条流动,精神饱满得完全不像一个74岁的老人。今年5月,有视频团队找来要给他拍摄开通账号,他不要钱,但是提出了很多拍摄要求,最主要的一条就是“正能量,宣传南昌”。账号的名字就叫“西湖李家李豆罗”,因为曾经的市长身份和接地气的表现,短短几个月粉丝已经达到19.6万,发布的视频中,最高的一条点赞24.9万。

在这些视频中,李豆罗全面展示了他的乡村生活,摘果子、种地,讲故事。这些都是李豆罗的日常。

成为一名农夫很累,即便西湖李家美得像一幅画。这里湖泊清澈,稻田金黄,黄澄澄的橘子挂在枝头。这里的夜是最沉静的黑色,清晨的时候还会有星星挂在天上。但当农民和度假不同,这里夏天有各种蚊虫,冬天风冷得往骨头里钻。农人的劳作并不仅仅是田园诗,更是结结实实的身体劳累。相比做市长时的保养得宜,李豆罗的掌心里已经有了能触到的茧子。

有的官员退休后,选择到一些协会任职,既能有点事干,更保持着一定的“高度”,但李豆罗选择了转换舞台。他说,退出官场后,对于一切政事不评论,不参与,做到了“四不”:脑子不想,耳朵不听,眼睛不看,嘴巴不说。

南昌最大的“乞丐”

做梦不用花钱,造梦却是要花很多钱的。李豆罗在西湖李家造梦,修路要花钱,改造村庄要花钱,修祠堂要花钱,盖宾馆要花钱,盖展馆也要花钱。钱从哪里来?

“乡邻相助,友人相帮,项目相凑。”李豆罗说,现在的西湖李家,每年大年初一仍然要捐款,老人拿着养老金,学生拿着压岁钱,嫁出去的女儿为娘家捐款,门堂女婿上门捐钱;友人相帮,关里关外省内省外的,市里市外乡里乡外的,凡是认识的,都向他们讨钱。“十万不算多,一万不算少,一块钱我也要,一块钱还能打一块砖呢;项目相凑,像住建部有什么项目,农业部有什么项目,省内有什么项目,我们都按标准按要求去争取。我现在是南昌市最大的乞丐,乞丐讨钱,向谁讨?就是刚才说的,向乡人讨,向朋友讨,向国家项目讨。”

凑钱是从李豆罗卸任那天开始的。2010年1月17日,在南昌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李豆罗代表市人大常委会做了最后一次工作报告。报告结束后,李豆罗当天下午就回到了西湖李家。在村里,他有一个不亚于上午重要程度的会议:村民大会。

听闻老市长回乡开会,几十年没开过群众大会的李家村沸腾了。在村里的祠堂前,李豆罗坐在台上,一张口,有南昌味的乡音,更有当市长时布置任务的威严:“凡我西湖李家人,不论你做再多,不论你飞多高,不论你走多远,不论你赚多少钱,要知道起根发苗在这里,落叶归根还要来这里,这就是我们的家,这就是我们的乡,我们大家要共同打造这个家乡。”

出于对李豆罗的亲近和对“市长”的信服,当天下午,善款就筹到了20多万元,后来又举行了一次捐款大会,前后筹款40多万元。

40多万元的捐款,足以改变一个农村家庭的生活,但想改变一个2000多户的村庄,无疑是杯水车薪。“我就讨钱呀。”四十多年的从政之路,为李豆罗积累了无数的人脉。有一年李豆罗组织开慈孝大会,想做16块牌匾,他就打电话给了做牌匾的公司。自报家门后,公司老板很高兴,给他享受“市长价”5000块钱。“钱怎么来?一点一点地凑出来。”

就这样“东讨一点”,“西要一点”,西湖李家“房子修了一遍,道路铺了一遍,山塘挖了一遍,耕地整了一遍,荒山绿了一遍”,有了900多平方米的古戏台,8800多平方米的红石广场,还有了农夫草堂、农博馆、中国农村楹联馆……西湖李家村,也由此发展成了附近建设最好的村庄之一。

“捐款,少说也有上千万”

这些年筹了多少钱?

“光捐款,少说也有上千万。”黄华明负责管账。他是李豆罗童年时候的伙伴,当过县委副书记、县委组织部部长,从进贤县人大常委会退休后就跟李豆罗一起回到村里。

一起回乡的还有李旺根,他也是西湖李家人,退休前在县卫生局当办公室主任。三个人中,李豆罗是“发话的”,西湖李家要做什么,李豆罗说了算;李旺根是“发价的”,负责询价、定价;定价以后,黄华明是“签字的”,他签了字以后,再经过前坊镇的镇长签字,财政所再付钱,前前后后一个出账单上要集七个人的名字,才能支出钱来。在政府部门干了大半辈子,老哥儿仨知道这世界上钱能烫手。

对于钱的使用,负责“签字”的黄华明十分自信。“一切都是按照财政规范的动作搞,审计部门来审过几次西湖李家,在经济上没有问题。”

在西湖李家,不管是黄华明、李旺根,还是普通的村民,都管李豆罗叫“老板”。称呼“市长”感觉距离太远,称呼“阿公”辈分很难扯清,后来不知道是谁在开会时喊了一声“老板”,这个称号就火速在村民中流传开。

市长的“面子”

漫步在西湖李家,这里有江西的田园风光,有农业景区的传统展示,但是最明显的还是“领导关怀”。因为李豆罗,西湖李家已经发展为当地的明星村庄,这里处处可见各级领导前来参观留念的照片。有些游客来的时候,会指着这些照片惊呼,“某某领导也来过啊!”

在某种程度上,领导们的存在给西湖李家平添了别样的“景点”和招牌。

即便李豆罗已经离开政坛十年,仍有很多人慕名前来。欣赏风光的同时,李豆罗是最著名的“景点”。李豆罗被热情的人群邀请拍照、合影、握手、讲话。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会出现。他是西湖李家村的超级明星。

每当这个时候,李旺根都会手拿着两个保温杯,一个是自己的,一个是李豆罗的。来参观的人渴望听到李豆罗的演讲,拍合照、拍单人照都是必备项目。他们大多数都是中年或者老年人,在电视上见过李豆罗。曾经隔着电视屏幕的市长现在就站在身边,这让他们觉得兴奋。往往一个旅游团,拍完照片要一个多小时。李旺根耐心地充当“办公室主任”的角色,在人群稍微松一点的档口,把水杯递给李豆罗。

李豆罗很少能完整地吃一顿午饭。经常饭碗刚端起来,就会有游客热情地过来握手、合影。李豆罗不得不一边端着碗,一边尽量摆出合适的表情。

十年以来,除了疫情期间,每天如此。这样的喧闹足以耗尽一个人所有的耐心和精力,但李豆罗从来不会让慕名而来的人失望。

在上午接待过两个来访团、多个学生研学团队后,李豆罗难得清净地坐在餐厅边的板凳上休息一会儿。在和记者简单交流了几句之后,又有游客认出了李豆罗。还是一整套的握手、交谈、合影,李豆罗露出疲态,但是依然完成了游客希望的“全流程”。

“人家就是奔着你来的,不能让人家失望的。”李豆罗说,这是“面子”的问题。别人给“面子”,也要回馈给对方“面子”。

“现在的水才烧到了70℃”

在西湖李家,可以看到一个奇特的景象:所有工作人员没有一个年轻人。随着游客增多,村里有了十多人的导游队伍,今年60岁的杨慧珍是导游团里的“年轻人”。村导们打着小旗子把游客引到不同的展馆,到了目的地后具体说什么、怎么说,他们既不知道,也不开口。即便是开口,因为不会说普通话,往往也是跟游客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互相不知道对方在说什么。

这样当一天“导游”,能挣50块钱。对这群基本不识字的老人来说,这是一笔不错的收入,但是想吸引年轻人回乡,基本不可能。

对于李豆罗来说,他在这里的十年,可以让山变绿,让水变清,却不能让村庄变得年轻。西湖李家常住人口不足200人,平均年龄70岁以上。在空心村、老龄化这一时代命题面前,李豆罗显得无能为力。

“我相信,只要我们乡村变好了,人还是会回来的。”李豆罗说。

人确实是回来了,但只有一个。已过不惑之年的李国用是目前村里极少数的壮年人。之前他在县里当大车司机,后来县里打击私人租车,他辗转一圈后,听从李豆罗的建议回到了村里,开了一个土特产小超市。熬过了疫情期间,现在每天都有旅游团过来,一个月能收入3000元左右。在村里生活,这是不错的收入。

“老板”回乡的十年间,村里的一切确实在改变。

“现在的西湖李家,水只烧到70℃,还差30℃,早上5点钟只是看到了曙光还没天亮。我的目标就是,西湖李家要为江西、为南昌、为进贤,给新农村建设做个样子。什么样子?农村就是农村,农村就像农村,要是一幅山水画,要是一首田园诗,要是一首文化交响曲,要是一张平安富贵图,这就是我的梦想。”

李豆罗并非无欲无求。他说,人生在世,他求的是“名声”。“退休之后,在农村盖个别墅、圈块地,有什么意思呢?那都是暂时的。只有名声才会传下去。人活在世上,总要留一点痕迹。”

前年过生日,李豆罗写了一首诗鼓励自己:休政回乡当农民,策马扬鞭又登程。任凭征途千番苦,留点痕迹后人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