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移民村的小康路 “一链一网一窗”激活致富链 湖南消费扶贫打开致富门 “理塘”热度猛增620% !“甜野男孩”丁真聊走红 售楼处看个房就被抓拍,人脸识别滥用又多一例 新疆各界援疆人员共话援疆精神 零下4℃洒水车工作致路面变“溜冰场” 当地回应 色彩绚丽、景观独特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柴达木盆地 警方:锦江学院2死者系男女朋友关系 男子杀人后跳楼 “十三五”期间江苏近400万群众“出棚进楼” 内蒙古满洲里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3例 无症状感染者3例 “追捕”艾滋病毒, 五十年探寻“隐秘的角落” 受大雾影响 河南等4省境内25条高速27个路段道路封闭 沈阳:在职中小学教师参与或组织“拉班补课”,开除! 宁夏考区2020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收官 银川西夏区盈北家园“宁风馆”扣动市民温暖心弦 景德镇柴窑艺人张华军:柴窑火爆源于文化自信 川渝陕14个区县携手成立大巴山·大三峡文旅发展联盟 广荣村:让村民成为“法律明白人” 智能时代,老年人需要“人工专席” 在马耳他品味多元文化(国家人文地理) 家长退群引发热议 什么是破解家校冲突的良药 12月将至,快来看哪些新规将影响你我生活! 线上教学成老年大学开展教学活动新常态 [考动力]孩子不想学习真的是“懒” 吗? 如何用大数据平台让“四查四补”常态化 今年,快递已超700亿件 全国文化和旅游创意产品开发推进活动暨四川省文创大会将在成都举办 足协杯综合:武汉卓尔、北京国安晋级足协杯八强 平罗:搭建“小平台”助力青年登上“大舞台” 陆先生家的冬天不好过 中国公开赛西宁赛区:青海BIB队获得冠军 湖滨东路和体育巷交叉口附近自来水爆管 在银16所高校5万名师生累计献血近15吨 国道上男子被碾轧身亡 警方循线追踪8小时破案 宁夏社保卡功能越来越强大 丁俊晖止步斯诺克英锦赛次轮 对观众入场持保留态度 银川上榜2020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 老人也可享受智能服务 宁夏实施企业上市“明珠计划” 让高“颜值”带来满满幸福 宋代《暌索帖》将拍卖:百余字书札 成交价有望过亿 破除老年人智能鸿沟我们正在行动,需更多努力 党员先行 带动居民前行(基层治理新实践) 陈云:让矿山插上智慧的翅膀 固原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1万公里 让每一件银饰都能讲故事(新国潮) 马上评|扁肉和拌面如何盖起高楼大厦 中国老花眼人群超3.9亿 40岁以上超九成视近困难 上海报告5例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31省份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8例 其中本土病例3例
你当前位置:首页 >吴忠新闻 >

宁夏:移民村的小康路

2020-11-30 12:37:07来源:新华社

34.png

同德村村民罗兰在扶贫车间里工作。新华社记者 吕泽 摄

今年31岁的罗兰很庆幸自己几年前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

2012年底,罗兰一家接受政府帮助,从山大沟深的宁夏吴忠市同心县王团镇搬出,在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的同心县河西镇同德村安家。如今回忆起来,她的生活正是自那时起开始改变。

“老家太偏远了,山路又长又颠簸,上学、看病都不方便。娃娃夜里病了,要硬撑到天亮,才能找到车子出山看病。”罗兰说,那时老家连自来水都通不上,当地人只能用水窖收集雨水,澄清后再喝。

由于山里没什么产业,罗兰丈夫一年中多半时间都在外地打工,挣的钱勉强够一家人用。罗兰则被“拴”在家中,做家务、看孩子成了她生活中最主要的事。她曾以为,自己这辈子只能这样过了。

2012年,当地政府帮助同心县东部山区张家塬、预旺和王团3个乡镇11个村的6000余名村民进行生态移民搬迁,来到建成不久的同德村发展,罗兰一家就在其中。

搬来的移民发现,这里的条件比老家好太多:房屋整齐气派,马路宽阔平整,自来水通到家家户户,学校、卫生院等设施也逐步建成。这让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山里的村民看到了希望。

“在老家时,村民大多以种地和外出打工为生,收入微薄。建村之初,同德村年人均纯收入不到1500元。”同德村驻村第一书记吴立权说,要让大伙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关键还要靠产业发展。

在政策支持下,同德村枸杞产业迅速发展,几年内,全村枸杞种植面积达到7500多亩,村里还建起枸杞加工车间,每年处理加工枸杞鲜果1.5万吨以上。

35.jpg

同德村村民在枸杞加工车间里工作。新华社记者 靳赫 摄

产业发展给村民们提供了大量就近务工的机会,据统计,当地枸杞种植基地和加工车间每年累计用工量达22万人次左右,帮助务工人员年均收入提高5000元左右。

“现在我在枸杞加工车间上班,每个月能挣2000多元,这在老家根本不敢想。”同德村村民李英说。

与此同时,同德村还为村民争取小额贷款发展养殖业,为村民们提供挖掘机操作等培训,让村民外出务工时有一技之长。不仅如此,同德村还在村里建起扶贫车间,让无法外出务工的妇女挣钱、顾家两不误。

36.png

同德村村民展示自家养的羊。新华社记者 吕泽 摄

2013年,罗兰靠着小额贷款,在家里养了4头牛,2018年底,村里的扶贫车间开始运营,她成了车间里第一批服装加工工人。由于勤奋好学,如今她已成为车间生产小组的组长。

“以前没见过电动缝纫机,刚来扶贫车间时,我连碰都不敢碰。车间对我们带薪培训了3个月,这才慢慢上手,现在我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罗兰说,自从她有了收入,家里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今年还盖起了3间新房。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同德村村民收入连年高速增长,截至2019年底,全村年人均纯收入已超过8900元。“这几年村子变化太快了,新房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近八成家庭买了小汽车。”同德村支部书记冶学云说。

生活变化大,罗兰对未来的展望和在老家时已截然不同。“现在我有了事业,更要好好努力,再多养几头牛,将来生活水平肯定会越来越高。”罗兰说。(新华社记者 靳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