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战线的“隐形卫士” 大数据排查员用一通通电话织密防疫网 直击江苏常州湖塘花园街爆炸事故现场 东北黄淮等地有强对流天气 江南华南及贵州等地多降雨 (上海战疫录)上海黄浦区世博城市足迹馆亚定点医院闭馆 上海市中心大型商场陆续开业 6月1日起全面复市 南方频繁阴雨持续至月底 北方大范围降温 北京大风蓝色预警中 今天白天晴间多云阵风七八级 废品站惊现“康熙红衣大炮”? 经鉴定为当代仿制品 上海新增本土确诊病例44例、无症状感染者343例 “可达鸭一鸭难求”,情怀真被尊重了? 看短视频:在“好玩”中涨知识 (上海战疫录)一线|李彬:保供、送药、采样,抗疫突击队攻坚克难的55天 南宁347名电诈犯罪嫌疑人落网 警方吁提防刷单返利诈骗 影响出行屡遭吐槽 共享单车何以成“牛皮癣”新宿主 肯德基可达鸭为何“一鸭难求”? (上海战疫录)上海开展公共环境清洁消毒和大冲洗集中行动 防疫数字战:机器人“流调员”来电 (上海战疫录)上海25日起再投放约2000辆出租车 满足市民就医、离沪出行需求 【抗击疫情中的快递员】一支9人突击队的战“疫” 《只此青绿》被抄袭 舞蹈作品维权难在哪里? 北京新增41例本土确诊病例、6例无症状感染者 北京发布加强单位服务保障人员防疫管理6条措施 “女博士报考协警”反转,“唯名校病”得好好治 福建不强制学生统一参加中小学课后服务 长沙“无声面包店”两任德国店长温情演绎爱心接力 谨防饥饿营销引发食品浪费 (上海战疫录)上海:6米抗疫长卷欢送苏、豫、赣、闽援沪医疗队 宁夏检察机关推动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行稳致远 张雨浦会见泰和新材董事长宋西全一行 宁夏公布第二批生态环境执法典型案例 北京西城新增1名无症状感染者 风险点位涉菜市场医院 北京两日新增71例、本轮累计报告1591例感染者 逃避监测直接排污 内蒙古一男子因污染环境获刑 云南瑞丽有序恢复旅行社、歌舞娱乐场所等经营活动 北京海淀现有封管控区31个 足不出户、服务上门 专家:社区疫情防控重点难点在于菜场超市 辽宁:两人伪造印章制售虚假核酸检测报告 获刑10个月 抗疫一线偶遇 警察父子相拥留下温馨合影 上海:核酸采样医废不得露天堆放在街边,请市民监督 “露天长城博物馆”甘肃山丹建风景道 守“旧”更显文化内涵 降雨导致G0422武深高速湖南段发生山体滑坡 目前正在抢修中 (上海战疫录)擅自使用开市客商业标识加价销售 上海一公司拟被立案调查 事关今年高考,这些信息不容错过 北京各单位服务保障人员限制跨区流动 上岗全程戴N95口罩 广州建“地下水工厂”提高水资源集约循环利用 擅自使用有影响力企业标识误导消费者 上海一企业涉嫌违法被立案调查 云南保山:航空救援力量保障高黎贡山生物生态安全 【十年@每一个奋斗的你】浙江湖州老街“糕”手:25载匠心传承记忆味道 老人无法扫场所码?上海金山公交车配手持式设备刷身份证 “盼就业”与“愁招工”,断点在哪里
你当前位置:首页 >滨河经贸 >

防疫战线的“隐形卫士” 大数据排查员用一通通电话织密防疫网

2022-05-25 09:06:19来源:新京报

防疫战线的“隐形卫士” 大数据排查员用一通通电话织密防疫网

最忙的时候,王溪一晚打过225通电话。

此次疫情暴发以来,她的生活几乎与电话为伴,一旦上级下发涉疫风险人员名单,不管白天黑夜,她都要尽快联系、核实名单上人员的信息,是否到过风险点位、现居住地在哪儿,汇总信息并及时上报。

在北京各基层街道、乡镇,都有这样一群与大数据为伴的工作者,他们被称为大数据排查员。王溪和同事果晴、管皓凡都是海淀区苏家坨镇大数据排查工作组(简称数据组)的成员。

抗疫“战场”上,他们争分夺秒与病毒赛跑,用无数的电话织起了一张张防疫网,若干个彻夜奋战,只为将疫情传播链条以最快的速度阻断。

出门总要背电脑

“您好,请问您是xxx本人吗?我是海淀区疫情防控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跟您核实是不是去过xxx处。”疫情以来,很多人接到过这样的电话。

一天要联系多少人?王溪实在数不清。无论是凌晨睡得正酣的,还是在工地上举着电钻打洞的,她都在电话里碰到过。

相比在外风吹日晒的防疫工作者,王溪所在的数据组则像是电话后的“隐形卫士”。风险人员名单会由北京市疫情防控办下发至各区,再由各区对接街道、乡镇,最终转到数据组的手机微信群里,这个过程被称为“派单”。

数据组的工作是尽快通过电话核查到存在疫情风险的人员,将这些到访过风险点位的人员信息汇总,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情况进行分类,并对接镇内各个社区,属于苏家坨镇的人员派发给村居进行管控,不属于村居管控人员联系所在单位和机关对应科室,做好人员情况动态跟踪。

一旦接收到风险人员名单,他们需要迅速反应。“买菜的不买了,陪孩子的不陪了,无论在干什么,放下手里的活,就近找有网的地方开始打电话。”

这样的工作让数据组的人落下了“职业病”:出门总要背着电脑。去年,数据组外出团建,十几个人正聊得火热,突然手机齐刷刷地震动响铃。低头一看,某地出现了疫情,“来活了”。所有人不约而同拽过身后的包,拉开拉链,抽出电脑,举着插头四处找附近的插座。

上一秒还有说有笑的一群人,下一刻就进入工作状态,全都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脑屏幕,拿起手机开始拨打电话。

一坐一天 一熬一宿

咖啡店,饭店,商场……苏家坨镇大大小小的角落王溪都“打卡”办公过。但更多时间,数据组的活动范围在镇政府办公楼二层一个不到15平方米的办公室里。

“说是办公室,其实就是一个会议室改的。”苏家坨镇融媒体中心的蒋征记得,一次她想拍几张数据组的工作照,进屋一看,屋子正中一张大长桌上堆满了文件,一群人围在桌旁,一手噼里啪啦敲电脑,一手拿着电话一个接一个地打个不停,完全无暇顾及站在门口的蒋征。

办公室的角落还放了一张简易床,如果谁累得不行就躺下,伴着嘈杂的电话声小憩一会儿。

这样的环境里,数据组的工作人员几乎没有了时间概念。王溪说,他们有时一坐就是一天,熬了一宿,天亮了都注意不到。人固定在位置上,仿佛进入了真空状态,周围的声音随着眼神的专注变得越来越小,耳朵里只有电话那边的声音。

由于派单时间不固定,24小时一直要有人在岗,王溪自打进入数据组,“11点下班都算早的。”她记得最近一次上班的时间是早上9点,回家的时间是次日凌晨2点。

单子派下来,组里没人分配任务,每个人都想着“自己多干点,别人就能少干点”,各自主动认领要打的电话序号。组里个别年轻组员太累睡着了,第二天知道自己没赶上进度,一定会多揽活,让忙了一宿的前辈赶快休息。

30秒内迅速掌握信息

王溪和果晴今年都30岁出头,算是数据组13人里的前辈。她们在2020年初加入,那时苏家坨镇政府数据组刚成立,成员不足5人,排查压力也不大。

第一次接触与人打交道的工作难免紧张,王溪打电话前先在心里层层加码,“该怎么说?说什么?万一遇到脾气不好的怎么办?”可一旦开始工作,心里只剩下十万火急,没有犹豫的余地。有时语速太快,对方没听清,还要再说一遍。一通电话下来,几分钟过去了。

由于工作特殊,半夜给居民打电话是常有的事。睡得正香的人,突然被电话叫醒,起床气难免冒出来,说话的语调也拔高了好几度。王溪、果晴都能理解,“换位思考嘛,我睡得正香呢,有人把我吵醒,还问让我紧张的话,换我也生气啊!”

对方生气归生气,该问的信息一点都不能少。不连夜排查,第二天增加新的行动轨迹后会更麻烦,将疫情可能发生的苗头抑制住是数据组的责任。于是,凌晨的电话一旦拨通,工作人员的第一句总是“您好,抱歉这么晚打扰您休息了。”

数据组的工作人员为加快速度常用自己的手机拨号,经常被反诈意识强的居民举报,“打着打着号被注销了”。他们不得不拿着手机到营业厅申请恢复使用,甚至要应对前来询问的警察。

渐渐地,“大数据排查”也得到了居民的理解。

一些上了年纪的大爷大妈接到电话后会聊上十几分钟,语气中带着紧张,反复念叨,“我需不需要隔离啊?”“我用不用做核酸啊?”

也偶尔有居民交代的信息与数据组接到的通知有出入。“问是否去了风险点位,对方犹豫了2秒说没去过,这基本是说了谎。”王溪让居民打开健康宝扫码历史,说明时间地点。撒谎的人知道不好糊弄,只能如实交代。王溪和果晴明白他们的顾虑,她们总要化身“指导员”,安抚居民情绪。

“没事儿,您别急,我们就是和您核实一下,没有问题的话绝不会打扰到您正常生活。”电话打得多了,王溪和果晴知道如何用合适的话面对不同的人,不管对方什么情况,基本都能在30秒内迅速掌握信息。

脾气也在无数的通话里磨得随和温柔了。有时在办公室看到“小年轻”打电话被气到,胸口快速起伏时,两人会送上安慰。毕竟这一幕,和刚入行时的自己挺像。

“你们辛苦了”

数据组的人都有三项过硬的本领:对于镇内区域、单位了如指掌,当市民说出一个地址,甚至一个地标,他们就可以基本判断出所在位置,及应归哪里负责;通话中自动过滤掉各种噪音,无论是户外还是室内;基本掌握了各地方言、各种语速。

可是即便身怀绝活,也难分出三头六臂。果晴说,北京此轮疫情开始以来,派单量剧增,特别是四月末开始,地图上的封控区和风险点位密密麻麻,13个人轮班24小时不停地打电话都忙不过来,恨不得一人干仨人的活。

5月12日15时至5月13日15时,海淀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24例。入职一年的管皓凡记得,那天他们工作用的在线表格中数据不断涌入,已严重超出了他们的处置能力。虽然做好了心理准备,但面对如此庞大的派单量,他还是吃了一惊。

面对数倍于往常的派单量,镇政府统一安排,紧急抽调各单位青年骨干力量进行支援,水务站、宣传部、组织部、规划科的同事都来帮忙打电话,连轴转开展工作。

那晚,数据组有多忙?王溪只记得,为了抢进度,她不断在电话联系和录入系统之间切换,食指和无名指反复在“ctrl+c”和“ctrl+v”上跳动,“手指头直冒火星子,关节麻了。第二天醒来双手硬得像鸡爪子。”

居民也会心疼他们。凌晨的电话里,少了抱怨,多了关切:“哎呀,你们这么晚还在工作呢。”某次打完电话后,一位素不相识的小女孩顺着手机号加了王溪的微信,只为说一句“你们辛苦了”。

看到这5个字,还在熬夜打电话的王溪觉得,“我还能再打10个电话!”

新京报记者 慕宏举 实习生 秦巍峰 王烨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