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形反弹后中国经济能否“一牛到底”? 浙江瑞安一残疾人绘制笋壳贴画 “牛气冲天”贺新年 中越跨国列车乘务员新春愿望:盼南宁至河内列车早日恢复运营 “大白警察”路上的春节:只为归国旅客平安回家 黑龙江绥化北林区:对应检尽检人员核酸检测暂免收费 不利扩散条件叠加烟花爆竹燃放:京津冀重污染持续 留守与坚守,春运防疫“双重奏” “我守住这道关,希望大家都平安” 一“老”一“小”的牛年新春——春节期间各地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见闻 福建森林消防员春节期间坚守一线 牛年第一天,开着火车看中国 漫评:“云拜年”也是满满祝福 西北非遗太平鼓触网“击鼓传思”“原年人”如约享指尖“年味” 用坚守书写青春“敬业福” 武汉春节社区:防控不松劲 “共迎花开”时 新华网评:这繁荣富足千年所盼 【这个春节,我不回家】牛年第一天,开着火车看中国 春节餐桌上的海外年货,怎么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国际锐评丨BBC被逐出中国市场咎由自取 【青年力量 温暖新春】用坚守书写青春“敬业福” 乌鲁木齐见闻:别样的春节亦暖心 长洛乡——山里致富路更宽 东北“山城”战疫实录:守土尽责的通化人 今年春节期间预计有超百万快递员留守 别忘了和他们说声“过年好” 茂名港胞的桑梓情怀:无论多远 家乡总是心中的挂念 就地过年,“新农民”种出年货寄父母 一个民警的4小时“生命作息”:重获“新生”更知灯火可亲 就地过年、福利补贴……外媒关注中国春节新变化 卡路村——村里开心事更多 拜年啦!总台春节灯光秀世界最高塔送祝福 漂洋过海的年味儿丨他们是探索中国美食的“洋大厨” 云南曝光党员违反社会治安问题:有人除夕当天酒驾被查 有福之州欢乐祥和过大年 北京经历70年同日最高温!今夜起雨雪来临,气温下跌 北京1014家公园风景区春节开放 建议游客错峰游览 江西宜春可疑阳性人员排除新冠病毒感染 两种检测结果均阴性 壹图|春节长假你的手机还是“独得恩宠”吗? 平遥“布达拉宫”牛年花灯“映照”古村脱贫路 汝州回应有学校补课:教师怕学生贪玩义务网上授课 应对旱情浙江多地开展人工增雨 受益区累计降水19000万余吨 【新春走基层】探访“穿江龙”——走进国产盾构机穿越长江现场 枕戈待旦,辞旧迎新——全军部队在练兵备战中迎接新春佳节 @党员干部 带头就地过年,这五件事情要牢记! “隔着屏幕闻到文化味儿” 常德桃花源:文化大餐带来火红的日子 西藏欢度春节和藏历新年—— “现在的日子每天都像过年” 云南迪庆:“云上”派出所的藏历新年 “他乡”变“吾乡” 年味别样浓 妈妈驱车300多公里做了顿年夜饭 连夜又回了老家 热闹红火、健康环保——文明新风助年味更浓
你当前位置:首页 >吴忠新闻 >

“V”形反弹后中国经济能否“一牛到底”?

2021-02-13 18:37:01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2月12日电(记者 王恩博)农历鼠年,中国经济实现“V”形反弹在全球率先复苏。牛年已至,中国经济能否延续势头“一牛到底”?

从多家权威机构给出的预测来看,进入牛年后中国经济有望保持“牛气”,继续稳健恢复。

资料图为江苏省徐州市一家制造企业内,工人们在生产线上忙碌。<span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span>记者 泱波 摄

资料图为江苏省徐州市一家制造企业内,工人们在生产线上忙碌。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近日表示,中国是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IMF预计2021年中国经济将增长8.1%,中国将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更多增长动能。世界银行预计,2021年中国GDP增速将达到7.9%。同时,在中国的带动下,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在新一年将增长5%,高于此前预测的4.6%。

在华做生意的外资企业里,继续扎根、加码中国市场的态度也依然是主流。

中国德国商会日前发布的年度商业信心调查报告显示,77%的德国公司认为2021年其中国市场的业务将明显好于其他市场,72%的受访企业计划进一步增加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大众汽车集团(中国)CEO冯思翰向中新社记者表示,将进一步加大在新能源市场的投入力度,利用好改革开放带来的机会。

图为俯拍贵港港。<span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span>发 熊耀章 摄

图为俯拍贵港港。中新社发 熊耀章 摄

另据相关机构调查显示,约82%的受访美国企业表示未来3年不会将生产环节迁出中国;近七成日本企业依然对中国旺盛的市场需求抱有高度期待。

在京东科技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看来,2020年中国经济供给端复苏领先于需求端。展望未来,收入回暖带动消费内生动力增强,为2021年经济反弹蓄势。

他举例说,2020年四季度中国居民收入增速已反弹至7.1%,接近疫情前水平。此外,前期多地对特定困难居民定向支持加大亦有助于缓解疫后收入差距扩大拖累消费的局面。整体来看,预计2021年中国经济疫后复苏或由供给端拉动的结构性复苏向供需联动的全面回暖方向迈进。

但各方看好并不代表高枕无忧。中国经济要想“一牛到底”,还得居安思危。

“还不能说中国经济已经完全走出疫情。”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提醒,总体来看,2021年中国经济稳增长压力不大,因为2020年增速基数较低。疫情对生产力的破坏虽然不大,但对消费力、就业质量和投资信心的影响巨大,且疫情本身仍然存在许多不确定性,“我们应该乐观,但不能盲目乐观”。

中国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亦提醒,除了疫情和国际环境变化存在不确定性外,今年中国经济还有两个风险点值得关注:一方面,实体经济困难还没有根本改观,尤其一些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还比较困难;另一方面,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没有根本缓解。“综合来看,虽然中国经济在稳定复苏,但基础还不牢固。”

为经济复苏进一步打牢基础,政策该如何发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1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政策操作上“不急转弯”。

杨伟民分析,这意味着,总体上中国还将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但规模和力度将有所减小,避免不可持续。与此同时,有关方面也将注意,政策“转弯”不能太急、太大,不能影响经济恢复;而且要根据不同时间和状况,把握好政策时序、力度及效果,尽可能让财政、货币政策更加精准有效。

他特别提及,在稳增长压力不大的时候,要集中力量推进改革创新,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今年将是一些重大改革的重要时间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