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眼中的“鸡娃”风险:父母需察觉这些信号 合力推动共治 整治向青少年售电子烟 新冠疫苗最新进展!部分奥密克戎变异株疫苗已完成临床前研究 河南郑州:非生活必需的休闲娱乐场所暂停营业 黑龙江旅游风光“场景切换” 春季产品“踏歌而来” “网红”街频现“偷花贼” 警民联动抓获嫌疑人 当候车新兵遇到援吉林防疫物资,“搬!” 疫情防控中的留学生:感受高校细致关爱与不一样的上海 全球首次破解女性更易患阿尔茨海默病谜团 武大科研团队获奖千万 近期多部门相继释放积极信号 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有基础 网课怎样才能让学生“不打哈欠” 选址+安全+成本 电动车充电桩不够怎么“破” 浙江吴兴发现2例无症状感染者 其中1例为9月龄女婴 多地同时段发生奥密克戎疫情 中国抗疫如何做到“及时”“全面”? 王春生:用心做好简单重复的事 上海昨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7例、无症状感染者492例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丨从“一粒药”看变革 全方位防控打击 广州今年已查处“泥头车”交通违法超1.3万宗 何峰:支教老师授“智”更要树“志” 北京丰台1800余个政务事项 实现一站式办理 冷空气影响南方地区 江浙沪等地有较强降雨 知乎高赞:躺平之后, 中国的代价有多大? 青春奋进新时代:传承中华饮食文化的年轻人 阔克尔图村来了“冬不拉”法宣队 追赃58小时:珠宝店惨遭洗劫 线上线下联合布控成功抓捕 河北廊坊“火眼”实验室建成投入使用 日检测量达20万人份 一个特别的当日达快件 陕西宝鸡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203例 社区传播风险得到控制 暴雨蓝色预警!8省市将现暴雨 局地大暴雨 安徽铜陵警方严打涉疫违法犯罪 通报3起涉疫案件 共赴繁花盛宴 2022广东森林文化周春季活动启动 河北魏县公布新增1名初筛阳性人员行程轨迹 北京:高度警惕视野之外疫情风险 快速做到社会面清零 天津通报三起不执行疫情防控规定典型案例 广西钦州疫情基因测序结果显示 由境外输入导致的可能性大 我国北斗铁路行业综合应用示范工程通过验收 深圳:精准施策 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各地一批大工程陆续开工 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力 河北廊坊3000余名快递、环卫等人员解封上岗 河北廊坊:本轮疫情传染性强 密接者是发病主体 3月以来累计报告感染者超2.9万例 本轮疫情防控难在哪? 八旬老专家多次抢救古树名木 被称为“古树保护神” 河北魏县新增1名新冠肺炎初筛阳性人员 行程轨迹公布 安徽黟县千年古村月沼放鱼花涵养水系生态 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新增1名无症状感染者 上海医疗机构开展新冠抗原检测 大大缩短住院患者等候时间 国家发改委:稳定粮食生产 保障“菜篮子”供给 山东开辟绿色通道 全力保障应急物资和重要生产生活物资运输畅通 江苏常州:因隔离无法提供正常劳动的 用人单位应正常支付工资 常州阳性感染者增至115人 全市住宅小区、村实行封闭式管理三天
你当前位置:首页 >国内新闻 >

法官眼中的“鸡娃”风险:父母需察觉这些信号

2022-03-20 09:06:46来源:法治日报

法官眼中的“鸡娃”风险

我是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少年法庭的法官。说到海淀区,不能不提“海淀教育”,优质的教育资源全国领先,在海淀上学的孩子自带优越感,“海淀妈妈”更成为一个专有名词。近期的一句玩笑颇有深意:“把足球纳入中考,海淀妈妈能拯救中国男子足球。”但我从工作角度看,也发现了家庭教育中的“另一面”。

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领域,海淀法院少年法庭的成绩斐然。2012年,我调任海淀法院少年法庭工作,那时的海淀法院少年审判已经开创了独具特色的“在帮教中司法”的少年审判“海淀模式”。作为少审“小白”,我与大家的普遍认知一样,认为犯罪的孩子一定是那些早已被贴上“问题少年”的坏小孩儿。但10年的少年审判工作,让现在的我明白问题不是出在孩子身上。

由于海淀特有的教育环境,大学生犯罪一直由少年法庭审理。记得几年前的一起大学生故意伤害案,两个一起考入知名大学的中学同班好友A和B,更幸运地考入同一个专业,又被分到了同一个宿舍,两人从未有过矛盾。这样的关系,本该相互照应,但却在大一下半学期的一个深夜,A在宿舍趁B熟睡时,持刀捅伤B。A被抓获后,因精神障碍经鉴定为限制行为能力人。

在审理期间,我们安排了心理疏导与测评,并找来了A的父母。这是一对军人夫妻,看上去温和而不失严肃。A见到父母时兴奋的眼神,在交谈10分钟后变得暗淡,头几乎埋在胸口里。我们中止了会见。心理专家告诉我,在短短的10分钟里,这对“优质”父母在大半年没有见到孩子的情况下,会面交谈几乎没有情感上的互动,绝大多数话语里充斥着“必须”“一定”“记住”等等带有强制性的命令用词。A的童年充斥着巨大的压力,却缺少对于成长至关重要的温情。当他进入大学,新的生活环境、新的朋友关系、新的学业压力……一切都让他无所适从,压力变成了负担,那个还没有长大的他实在背不动了,然后他开始出现幻觉、幻听,最终发展到施暴行为。

这样的案例在少年法庭不在少数。记得有个妈妈告诉我“我在派出所的时候,都不相信那个屋里的孩子是我的,我的孩子那么优秀怎么可能犯罪?”她每天坐在书桌旁陪读,英语题做完了,就把准备好的数学题换上去。她说,“事到如今,我才明白,那时候我有多疯狂,我对不起他,是我把他逼走的。”她的孩子为了能放松一下,深夜离家出走,和几个小伙伴酒后打伤了他人。

另一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被告人的同学跟被告人的妈妈说,“阿姨,如果他小时候您和叔叔多爱他一点,他不至于到今天这个地步。”那个妈妈回忆,他的孩子是学校数一数二的学霸,但她从来没有夸奖过孩子,总是会说“下次你能考得更好一点”。她的孩子只是想证明不好好学习也能生活,在一天深夜离家出走实施了抢劫。

过于严苛的家庭教育,给孩子带来的往往不是身体上的伤害,而是心灵上的。这种创伤难发现,更难愈合。作为少年法官,我们会尽全力帮助每一个走进法庭的孩子回到正常的人生道路。但我们更希望,孩子不要走偏,而这个职责的首要责任在于父母,给孩子营造健康、快乐的童年,帮助孩子建立健全的人格,可以积极地面对困难,才是孩子未来能够发光的基础建设。不要总是用“别人家的孩子”提醒自己的娃,父母嘴里的“我都是为你好”,虽然诚意满满,但是以孩子的人生阅历与理解能力,远不能理解这样的“用心良苦”。

从我们审前判后开展的访问、跟踪情况看,亲密的家庭关系是建立孩子安全感的基础,良性的亲子互动是发现“成长烦恼”的关键,父母的身体力行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学业、成绩固然重要,但是也要让孩子量力而行。我们发现,在孩子出现严重问题之前,会有一些信号传递出来,比如:不愿交流、易怒、不愿出门、突然关注一些危险的网络信息等等,而这些信号由于隐蔽性、私密性较强,一般只能由父母或者其他家庭成员发现,一旦被忽略,后果很难预测。

少年法庭的每一起案件都涉及孩子的合法权益,我们看到了很多本可以避免的成长问题,所以海淀法院少年法庭总结经验,探索创新“2+1+2”防护型少年审判“海淀模式”,以审判为中心,前置建立“警示+预防”审前防御机制,普遍预防;后续设置“帮教+救助”判后保护工作机制,重点帮扶。少年之事,无小事,希望全社会都能树立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意识,为孩子营造快乐的童年。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 秦硕

本报记者 张雪泓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