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港口如何扎紧“人物同防”的口子,听听专家怎么说? 新疆女子护林员 大山深处的“绿色”守护神 丁真背后的理塘小微博物馆群 广西武宣借力大藤峡水库 打造新兴滨湖城市 十年“雏鹰”羽翼渐丰 博物馆不能沦为景区的美颜相机 复垦增粮田 种地得补贴 天府国际机场第一阶段试飞圆满结束 第二阶段试飞将于3月进行 哈尔滨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例 无症状感染者11例 新疆玛依塔斯风区遭遇13级大风 117名滞困车辆得到救援 张程程:向世界讲好西安故事 黑龙江哈尔滨新增确诊病例3例 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1例 吉林新增确诊病例12例 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9例 突然走红两个月的丁真 如何守好这份“真”? 石家庄3地调整为低风险地区 从云端“天梯”到脚下坦途 “悬崖村”孩子们的求学路 河北:严防严管严控中高风险地区 上海新增3例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医生曾“宣判”她活不过4岁 19岁的写诗女孩获评“浙江骄傲” 进口车厘子还能吃吗?专家:风险极低 无需恐慌 新疆受强降雪影响 50余班航班取消 黑龙江23日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9例 新增无症状感染者51例 新闻周刊丨农村疫情多发,还能顺利返乡吗? 沪政协委员:建立健全人才资源一体化机制 形成海外人才储备蓄水池 完善立法,筑牢动物防疫安全屏障 北京新增2例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乘坐热气球成“网红”旅游项目 意外事故暴露监管空白 深圳市龙华区发现1例无症状感染者 河北为民众提供农产品、心理疏导等“保供套餐” “户户通”连通村民多彩生活 北京今年地区生产总值预期增长6%以上 医师法草案消除医师执业后顾之忧 黑龙江省新增确诊病例29例 浙江:部分山区海岛供水紧张 预计旱情将进一步发展 “走心夫妇”这6年:完成“心形之旅”后有了宝宝 北京:医疗机构不得推诿拒收急危重症患者 《山海情》靠什么吸引了广大年轻人 线上花市直播助农促销费,“播”好大民生过个幸福年 电视剧《山海情》:主旋律可以这样好看 山货变俏货 扶贫832平台新设十大专区继续助力 栖霞金矿救援追踪:救援难度前所未有,家属至今隐瞒老人 北京公布3例确诊病例行动轨迹 其一曾乘多线地铁 首趟合肥中欧班列博西华专列发车 黑龙江正大实业有限公司聚集性疫情部分病例基因测序与望奎病例同源 迈向新征程,打造哪些“城”?——从北京市“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看未来北京新蓝图 立法夯实长江流域生态根基 甘肃合作市提升国土绿色质量 专家建言厦门金砖创新基地先行先试加快培养产业应用人才 盲人工程师蔡勇斌:为视障者搭起互联网“盲道” 云南在长江流域实现全域禁捕
你当前位置:首页 >国内新闻 >

机场、港口如何扎紧“人物同防”的口子,听听专家怎么说?

2021-01-24 09:07:35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新闻调查丨机场、港口如何扎紧“人物同防”的口子,听听专家怎么说?

入冬以来

中国多地出现本土疫情病例

这些突发的聚集性本土疫情病例来自何方?

疫情防控

从“人防”转变为“人物同防”

人可以禁足在家

但是进出口的货物

依然源源不断穿行在世界各地

货物防疫

我们准备好了吗?

进口货物存在风险

冷链食品检出病毒

青岛进口冷冻鳕鱼外包装检出新冠活病毒

2020年9月24日,青岛公布2例无症状新冠肺炎阳性本土病例,2人均为青岛港港口装卸工人。随后的120个小时,青岛对近1100万市民进行全员核酸检测,累计确诊13例关联病例。通过对此次散发式本土疫情溯源,在进口冷冻鳕鱼的外包装阳性样本中检测分离到活病毒,这是全球首次在冷链食品外包装上分离到新冠活病毒,并证实接触新冠活病毒污染的外包装可导致感染。

上海感染源系一只来自北美的“航空集装器”

2020年11月9日,上海浦东机场一位货运人员被确诊感染新冠肺炎,之后14天里浦东机场西货运区累计确诊8例关联病例。在首发病例确诊72小时内,流调团队调查了感染来源,结果是一只来自北美的“航空集装器”,也就是放置在飞机行李舱内装载货物的小型集装箱。这一发现让全球首次认识到,在冬季合适的温度和环境条件下,普通货品也具备传播新冠病毒的可能。

吴尊友:新疆喀什疫情源头为货物

2020年11月25日,在对新疆喀什352例无症状感染者,78例确诊病例的聚集性本土疫情完成流调后,吴尊友认为,此次新疆疫情和上海一样,病毒来源也是货物。

其实早在2020年夏季,北京新发地农贸市场出现本土病例,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发现病毒是从欧洲方向来的,那时疾控部门已经高度怀疑病毒源头与境外疫情高发区的冷链进口食品有关。当时中国全面升级了“进口冷链食品”的防疫体系。

上海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 张文宏:货物是怎么传染,就涉及到病毒在外残留的时间,在环境里面他残留的时间会长一点,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空气当中会不会形成气溶胶,在冬天和夏天有什么区别,有没有紫外线的照射情况下面又是怎么样。我虽然是临床救治专家组的组长,同时还是防控专家组的专家。那么救治是以救治病人为主,在防控事实上,我们要想办法追溯到这一个疾病的上游,如果找不到原因的话,这件事情一定会再发生。

从2020年初疫情开始以来,“人传人”的防控上一直目标明确,减少接触,做好防护,在实践中逐步建立了常态化防控体系。但“物传人”则一直处于目标不明的探索阶段,需要根据全球疫情变化,在不停止货物流通的情况下,预防因进口货物导致的疫情传播。

记者探访浦东机场

进口航空冷链防控流程有哪些?

浦东机场作为中国民航最大的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年货运量在全球排名第三,不仅是全球供应链的重要枢纽,也是国内航空大循环的重要节点,疫情开始后浦东机场货运区保障了全国近一半的进出境航空物资运输。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海关值机处副处长 张澍:这张图其实非常有代表性的,在2019年12月份的时候,货流吞吐量依然是在一个高峰的位置,当疫情发生了以后,货物吞吐量会有一个下降。2020年4月份往后,逐渐进行回升,货流吞吐量现在已经回到了去年同期同一个基本水平。

整个2020年浦东机场货运区运输货品368.66万吨,其中单冷链运输就有7.46万吨。在全球疫情不断蔓延的局势中,浦东机场货运区承担着“保障运输时效,外防新冠输入”的双重压力。

△上海机场航空物流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唐颖昭

航空物流的特点就是速度快,往往多是急件,航空冷链更是以各国时令生鲜和温控药品等为主。往往此类货品携带新冠病毒的风险更高,到货后需要更严格的消杀流程,如何在高效和安全中找寻平衡呢?

上海机场航空物流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唐颖昭:我们设置了冷链专业通道,有快速处理这样的机制。来了货以后,我们的地服人员会把货物从空乘入口通过牵引车,拉放在指定的区域,对外包装做第一次的消杀。消杀需要两道工序:我们有一个理货区,把货物拆成小包装,然后再进行内部的消杀。这一步做完后,货物再进入冷库,在冷库里面我们进行全封闭的集中存放。

△上海机场航空物流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唐颖昭

自2020年6月北京新发地疫情之后,浦东机场货运区便在上海市新冠疫情联防联控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对冷链货品到货后的处置进行了流程再造,在“物防”的基础上,也对“人防”采取闭环管理,境外货机抵达浦东机场后,全体机组人员直接进入政府指定的隔离区域不得离开、稍作休整后直接返航,严格执行“人物同防”原则。

上海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 张文宏:怎么预防下一次疫情的发生,意见是迅速的制定物流传播的管理。再出现冷链以外的传播时,我们就明确了物流的消杀要更为积极,短时间内跟进口的货物直接接触,是感染的高风险。所以喀什感染新冠肺炎的都是工人,上海感染的也是工人,在新发地感染的都是营业员。对一线接触物流的人,必须进行一个疫苗的应急接种。

2020年12月7日,《上海机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规范》出台,随后浦东机场全面升级了进口非冷链货品区域的管控措施。

港口防疫中

保障“物防”的前提是“人防”

不同于航空货运要追求时效性,港口货运因成本低、体量大,是保障全球进出口货物的主要手段,在上海港每年会有4300多万只标准集装箱从这里装卸交互到世界各地。因此上海洋山港码头很难像浦东机场货运区那样,在货物不停运的情况下,由上海方面完成全部进口冷链货品的检疫和消杀。

疫情当下,作为海上“国门”,如何在保障物品供应充足的同时,也保障防疫安全呢?

上海海关卫生检疫处副处长 郝为民 :上海口岸从疫情防控到现在,是全国最主要的主战场,海关是处于整个联防联控环节中,最前沿的部分。我们口岸上能做的工作其实就是在总署的统一部署下,首先把高风险货物识别出来,并且在口岸上予以控制。人和物的防疫,我们由地方的联合部门进行接手,大家相互配合,共同形成相互支撑,相互配合的体系。

仅从上海港进口的集装箱就占据全国进口商品五分之一以上的市场份额,疫情下,为了使港口有序运转,不造成货物堆积,海关方面只对部分高风险的进口冻品展开抽检和消杀,大部分集装箱会直接被各省市相关企业提走,进入全国联防联控机制后再做消杀检疫,因此一些地方也会报出“进口冻品检测出新冠阳性”的新闻。

11月15日,厦门市疾控部门抽检时,发现从上海洋山港入境的法国进口冷冻猪肉外包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12月2日,浙江省玉环市疾控中心检测出一批,经上海洋山港入境的巴西进口猪肉新冠检测结果呈阳性。

12月2日同一天,湖北省荆门市也报出阿根廷进口牛肉包装检出新冠阳性,这批货品同样经由上海洋山港入关。

各地呈报的进口食品外包装上出现阳性的报告,让洋山港这座全球最大的集装箱港口引发高度关注。针对全球疫情的不断变化,我国如何从“人防”“物防”,“环境”污染防控,等多个方面进行疫情防控?这成为目前的关键所在。

由于海员工作性质特殊,在船上作业往往长达数月之久,一旦船舶在中国港口靠岸,我国出于人道主义考虑,正常的中国籍船员换班、对伤病船员紧急救助等情况需要下船,除此以外,不安排船员上岸活动。所有入境的船员必须做核酸检测,并实施14天隔离的闭环管理模式。

为安全起见,上海海关针对秋冬季港口防疫提出了“第一作业链”的概念。

这些装载着大量集装箱的货轮在抵达中国之前,往往在海上已经航行少则十数天多达数个月,直接暴露在自然环境中的集装箱,在不开箱的情况下,集装箱箱体外一般来说并不具备残存新冠活体病毒的可能,因此在港口防疫中保障“物防”的前提是“人防”。为了确保万无一失,码头上所有与境外货品和船员有直接接触的工作人员全部采取了闭环管理。

△上海海关卫生检疫处副处长郝为民

2020年有815万只集装箱从上海港进口中国市场,到达集装箱码头的国际船员累计超过30万名,截至目前,上海港的集装箱码头从未发生过境外新冠疫情输入案例。

作为全国最大的进口冻品口岸,每年从洋山港进口冻品多达250万吨,占我国进口冷链食品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

在发现冷链环境具备传播新冠病毒可能性后,海关作为进口货品的首个把关部门,如何在轮船到港前通过精准研判,将高风险货物拦截在外呢?

上海海关食品处副处长 顾劲翊:当前海关部门对进口的冷链食品采取了一系列的强化,源头管控的措施,比如说在境外的生产企业,发生的员工的聚集性新冠肺炎的疫情的情况,那么我们会对这个涉事企业采取暂停进口的措施。进口环节如果我们检测出它有这个新冠病毒阳性,那么我们也会采取紧急的预防性措施来暂停它的进口申报。

各地海关作为守好国门的第一道防线,在加强监测预警和风险布控。而海关总署会实时关注全球不同区域的疫情动态,在每一批货物抵达中国之前展开多维度交叉风险研判,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加强“源头管控”,要求出口国和输华食品生产企业,落实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以及我国卫生健康委员会,针对新冠病毒制定的食品相关防控指南。各地海关会根据海关总署实时发送的系统指令来受理不同批次的进口货品。

为了避免争议和纠纷,海关总署要求所有被抽中做核酸检测的冷链货物,从海关第一次开箱开始,必须对整个取样过程留下完整的视频证据,以确保采样过程严谨合规,所有的检测过程均可追溯。

针对这一情况,截至2021年1月13日24时,海关总署已经对39家境外食品生产企业及渔船实施了紧急预防性措施。

如果海关总署有进一步消杀确认的布控指令,那么这些集装箱会被送往专门的区域做全面消杀。

因为冷链货品对存储环境有一定的要求,不宜长时间暴露在外,所以消杀区域内所有工作人员需要一刻不停,人工完成每一件货品六个立面的喷淋消毒,这给清关工作带来不小的阻力。

海关清关结束后,货物才算真正实现进口,但面对大量还未检测消杀的货品,在国内的分销中又该如何保障安全呢?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孙晓冬:我们讲冷链的食品,其实他本质是通过货品外包装传播。这本身就提示大家不要光看食品,关键其实还是冷链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可能是更大的。也就是说环境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比食品本身要更大。也就是一般的物品,只要环境允许,就可以带“毒”。

上海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 张文宏:表面包装是有阳性这是很正常的。国外疫情现在暴发的很厉害,境外输入的风险事实上还是会有。新冠疫情发展到今天,呈现了更为复杂一个局面,全球的疫情的分布是不平衡的,然后传播的形式也是不平衡的,欧美国家现在主要传播的情况是“人传人”。如何做到防止“环境传人”,事实上我们现在也逐渐的建立一个好的防控体系,怎么最适合自己的省,最适合自己的国家。那么同时做好防控和经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不误,因为疫情现在看起来不是短期内能结束的,你如果让自己的生活一切都停下来,显然不是我们现在的首选。

全国联防联控

上海市场形成进口冷链食品闭环管理

以往各省市的进出口企业会直接拿着海关出具的提货单,在港口提货后将自己购入的进口商品分销到全国各地不同市场,但疫情下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部署,要在国家层面、多省市、多部门创建一个国家级的信息指挥平台,最终要与相关企业实现数据对接,在全国范围内保障每一箱“冷链食品”可快速追查。

上港集团作为洋山港码头的运营方,是经由上海港的进口货品销往国内的第一道关卡。

上海交通委港监处副处长 屠伟峰:上海港有一个叫电子口岸,那么我们上港集团自己有一套业务的受理平台,通过这两个平台的时候就整个收货人和提货人都会到系统上去登陆相关的信息。如果有问题的话也便于迅速的追溯到,整个的货物的源头。

上海市因为距离上海港最近,因此国内多个省市的货品都需要在上海停留。

上海从2020年11月16日全面升级了进口冷链食品的管控措施,正式启用“公共中转查验库”,按照海关的布控,所有从高风险地区向上海进口的冷链食品,只要未经海关检测和消杀,清关后必须直接从港口“点对点”送往这里进行开箱,完成全部货品的消杀和核酸检测。

那些来自疫情中低风险区域的进口冷链货品则要求分别送往“第一存放点”,也就是全市73家符合条件的企业冷库,确保全部货品在经过消杀和核酸检测两道关后,方可进入市场流通环节。

上海除了要求冷链货运从业人员定期做核酸检测外,进口冷链食品也需要经历四道关卡,涵盖了对车辆、人员、货物以及整体环境的全面消杀。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餐桌安全,每一件进口冻品都需要做六面消杀,即使满负荷运转,这间“公共中转查验舱”每天最多也只能放行50辆货车。

即便已经全面通过消杀,一旦后续核酸采样检测发现外包装新冠阳性的情况,工作人员要马上封存这批货物,上报并扩大检测范围,如果在内部的食物中发现阳性,则直接销毁,如果内部包装为阴性,则需要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进行下一步处置,但只要是外箱核酸检测呈阳性的冷链食品,则不再允许直接流入消费市场。为此,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要求所有冷链食品在原有手续齐全的基础上,还需要核酸检测报告和消杀证明之后才能上市。

11月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方案要求,实现全流程闭环管控可追溯,最大程度降低新冠病毒通过进口冷链食品输入风险。

上海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 张文宏:各个医院都有核酸检测,所以我认为这个能力基本上是够了,我们一有事就可以检测,那么这个事情就会变的很安全,因为高危的人直接就到发热门诊了,低危的人我们隔离,然后送检,我们就解决问题。如果你真的能够早期发现,事实上在没有展开进一步连续性的社区传播病例的时候,我们通过精准的防控,是可以做到城市不停摆。

截止2021年1月13日24时,我国海关总署已对发生员工感染新冠肺炎的21个国家的124家冷链食品生产企业采取了暂停其产品进口措施,其中有107家企业是在出现疫情后即自主暂停了对华出口。

全国海关共抽样检测样本1295692个,检出核酸阳性结果47个。

全国口岸环节已预防性消毒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1317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