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第一菜回锅肉:从江湖来,向四海去 上海:市民发现自己的随申码被赋错码可以申诉解决 秦世俊:“磨”出来的功夫 上海:本周内各区应至少对防范区内开展2次核酸检测 杭州深夜核酸队伍:多是各行各业打拼的年轻人 中国水下考古重大项目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正式重启 郑州:坚守疫情防控一线的外卖小哥 自然资源部公开通报2022年第一季度涉嫌违法用海用岛情况 “结婚黄牛”18个月四婚四离 法院建议:列入严重失信名单 安徽合肥每5天开展1次常态化免费核酸检测 上海激增的废弃泡沫箱是如何处理的? 31省份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49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3077例 App会员消费陷阱调查:充值会员真的有优惠或便利吗 一人阳性,整栋转移?上海疾控解释密接、次密接判定方法 打造全国最大规模氮化铝封装材料产业基地 石炭井影视基地开拍新剧 瑞泰尼龙66新材料项目装置一次性开车成功 乘风借力,宁夏古籍事业开启新征程 这些事可“网上办、延期办、特事特办” 5月9日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349例 “税费红包”助魏氏砖雕“出圈” 乘风借力宁夏古籍事业焕发生机开启新征程 传驻村帮扶薪火 启乡村振兴新程 25条措施支持重点项目建设 86岁作家汪浙成:卖了自家房建起公益书房 同心县帮助社区矫正对象就业 宁夏出台能源转型发展科技支撑行动方案 宁夏全力推动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全民健身线上运动会——让更多人动起来 中宁:涉毒人员枸杞地里学技能 宁夏“科技创新后补助”政策覆盖面持续扩大 当“居家办公”碰上“线上授课” 宁夏首次记录黑冠鹃隼 【法眼】借给朋友一百多万,出于信任没打借条!朋友不还怎么办? 梁言顺张雨浦会见江苏润阳公司董事长陶龙忠 国际护士节·致敬丨马小琴:新生命的守护天使 石嘴山市加快重大项目落地建设 尹光华:在古籍修复中延续千年文脉 宁夏公布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线索举报方式 教育部重点支持宁夏师范学院等32所院校 儿童小说《蓝海金钢》作品研讨会举办 灵武市白土岗乡:村规民约“约”出好民风 沙坡头区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 民生福祉全面增进 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云健身”出现“人传人” 你跟刘畊宏跳“本草纲目”了吗 为何有时花钱格外大手大脚? 这笔钱或不在“心理账户” 北京社区一线抗疫:16人对7300人,“数据不过夜”最难 新方法抑制蓝藻生长 将降低水环境污染防治成本 河南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5例 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98例 减少社会面流动,不给病毒可乘之机
你当前位置:首页 >国内新闻 >

川菜第一菜回锅肉:从江湖来,向四海去

2022-05-10 11:05:18来源:中国新闻网

(寻味中华)川菜第一菜回锅肉:从江湖来,向四海去

中新社成都5月10日电 题:川菜第一菜回锅肉:从江湖来,向四海去

中新社记者 贺劭清

无论是巷陌深处的苍蝇小馆,或是入选米其林指南的星级餐厅,要想在成都街头检验一家川菜店是否正宗,莫过于点上一份川人家家会做的回锅肉。

四川成都,在一家打着“三代人都爱吃的回锅肉”招牌的川菜店内,厨师王加强展示自己刚做的川菜回锅肉。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四川成都,在一家打着“三代人都爱吃的回锅肉”招牌的川菜店内,厨师王加强展示自己刚做的川菜回锅肉。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成都,这座被联合国授予的亚洲首个“世界美食之都”,实为“好吃嘴”与手艺人的相互成就。食客们不会吝啬一两个小时的路程,穿城寻一份夹着红油耳片的酥脆锅盔,或是一碟刚从辣卤锅中捞出的老妈兔头,自然也不乏用一生心血与一道菜“较真”的大厨。

在一家打着“三代人都爱吃的回锅肉”招牌的川菜店内,厨师王加强正为徒弟演示回锅肉的做法。

四川成都,在一家打着“三代人都爱吃的回锅肉”招牌的川菜店内,厨师展示炒回锅肉的食材。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四川成都,在一家打着“三代人都爱吃的回锅肉”招牌的川菜店内,厨师展示炒回锅肉的食材。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见方块子的二刀腿肉合着姜葱、料酒、花椒慢煮至七分熟后捞出,切成铜钱厚的薄片回锅爆炒,甜红酱油、郫县豆瓣赋予灵魂,升腾的烟火气中,肉片在高温下卷曲成“灯盏窝”状,再撒上一把脆嫩蒜苗,为这道色泽油润的菜肴添上一笔爽意……

“学的第一道菜就是回锅肉,第一次挨打是因为回锅肉炒慢了……”与回锅肉“死磕”30年的王加强至今仍收藏着老校长手写的回锅肉菜谱。在他看来,回锅肉易学难精,除了要严格掌握煮肉的火候,回锅过程更需行云流水般控制在两分钟左右,用猛火逼出二刀肉(指切掉猪尾巴那圈肉,靠近后腿的部分,因为是第二刀,俗称二刀肉)的软糯、焦香,入口化渣。

四川成都,在一家打着“三代人都爱吃的回锅肉”招牌的川菜店内,川菜大师王开发(右)正在准备炒回锅肉的二刀肉。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四川成都,在一家打着“三代人都爱吃的回锅肉”招牌的川菜店内,川菜大师王开发(右)正在准备炒回锅肉的二刀肉。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香味四溢,肥而不腻”,是英国美食作家扶霞·邓洛普在《川菜》一书中对回锅肉的品评,她还称赞中国人“精通烹饪肥肉的艺术”。

这种“精通”不仅体现在制作,也体现在选材上。在王加强看来,回锅肉之所以用二刀肉而非五花肉,是因为后者更适合做“火候足时它自美”的粉蒸肉、红烧肉,而前者更适合回锅的“猛火快攻”。

随着时代变迁,回锅肉的食材搭配也早已不局限于蒜苗,苕皮、锅巴、土豆、豌豆、秋葵、豆腐干等都可入锅,与二刀肉片热辣共舞。成都城南郊区一家主打回锅肉的小店,因厨娘炒得108道不同搭配风味的回锅肉,备受食客青睐。

四川成都,在一家打着“三代人都爱吃的回锅肉”招牌的川菜店内,厨师王加强(中)正在展示炒回锅肉技艺。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四川成都,在一家打着“三代人都爱吃的回锅肉”招牌的川菜店内,厨师王加强(中)正在展示炒回锅肉技艺。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如果严格按照最早的菜谱,做出来已经没法吃了。”中国烹饪大师王开发说,数十年来川菜从原材料到厨具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代代厨师亦不断探索改良,如将刚出锅的回锅肉盛在带火的餐具中,避免因温度下降而失去最佳风味。种种守正创新,正是源于数千年来烙在中国人心中的“饮食密码”——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当然,回锅肉之所以能成为川菜第一菜,除了美味,更因这份舌尖上“油然而生”的幸福承载着川人的集体回忆。

四川成都,在一家打着“三代人都爱吃的回锅肉”招牌的川菜店内,厨师王加强(中)展示自己刚做的川菜回锅肉。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四川成都,在一家打着“三代人都爱吃的回锅肉”招牌的川菜店内,厨师王加强(中)展示自己刚做的川菜回锅肉。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为欢迎航天员叶光富结束183天的太空之旅,叶光富姐姐叶亚丹特意在家乡成都烹饪了回锅肉。“回锅肉又称‘过门香’,小时候谁家炒回锅肉,整栋楼的人都能闻到,偶尔咬破一颗豆豉,味蕾在酱香刺激下忍不住刨上一大口饭。”叶亚丹回忆,儿时只有逢年过节家中才会烹饪回锅肉,肉菜吃完后,汤汁留着拌面条、米饭,又是一道美味。

出生于市井江湖,回锅肉亦能登堂入室,向四海传播。

中国烹饪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副会长杨孝成曾于20世纪80年代前往美国,在传奇中餐厅纽约荣乐园掌勺。在这位非遗“成都回锅肉烹饪技艺”第二代传承人看来,人的口味本质上都是一种习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回锅肉。

如今,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川菜,有川菜的地方必有回锅肉。回锅肉的变化正是川菜的缩影——从江湖来,向四海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