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助考、包过等六类“套路” 暴雨黄色预警继续!广东福建等地部分地区有大暴雨 内容夸大甚至虚假 快递单上印发广告的套路你知道吗 社交平台成未成年人网购电子烟“主流渠道” 专家:重罚不法商家 2022年高考:盲文试卷为全盲考生提供便利 8人团伙盗掘四座古墓,判刑! 成都这群时髦的年轻人爱上打乒乓 一车难求!火爆到“堵车”的城市骑行 数字藏品火出圈 年轻人如何接招 端午小长假成都如何搏出文旅消费“小阳春” 当艺术撞上技术,文传的数字化“蝶变”未来在哪里? 天公作美!高考首日北京晴天开场 舒爽在线助力莘莘学子 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例和无症状感染者7例 成都将发放1.6亿元数字人民币线上消费券 热播剧《传家》背后:85后苏州设计师把旗袍做成诗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 地下主体全面封顶 小小蔬菜籽成为 百姓致富“金种子” 重压之下,家居新商机闪现 北京开放堂食后有何防控措施?餐饮经营单位暂不承办婚宴、生日宴等 推广者把测试与职场挂钩:MBTI火了,求职者却深受其扰 服务保障不“掉线”,“离线”老人生活才方便 老师泪中有你《赋》中有你 上海:6月1日以来共新增社会面阳性感染者16例 呈多点散发特点 北京:小区(村)卡口应尽快淘汰测温枪 加快安装红外线感应测温仪 上海共排查3例病例在沪密接12人 累计筛查相关人员28798人 (上海战疫录)上海高三、高二年级学生返校 警方全力确保复学安全有序 百年古树上“云” 浙江舟山数字赋能呵护“活化石” 江西启动省级Ⅳ级救灾应急响应 积极应对“端午水”(图) 陕理工通报招聘教师2人为教职工子女:取消其资格 上海:发挥发热门诊“监测哨”作用 守好医疗机构疫情防线 北京有序开放堂食服务 餐饮经营单位暂不承办婚宴生日宴 【十年@每一个奋斗的你】为大山送去音乐的美声歌者:收获远比遗憾多 创新招才 合作育才 稳定用才 共同守护眼健康 银川爱尔眼科举办全国爱眼日系列活动 2022梦驼铃第四届卡车司机节启动 五年变化连连看③丨城乡“融”出烟火气 特写:高三班主任张新峰的欢笑与泪水:“家门口终于有了考场” 上海公共交通恢复基本运行 一对一送考!北京丰台封管控区考生已抵达隔离酒店考点 最新研究:喜马拉雅树线平均海拔3633米 东部比西部高近800米 倾心守护桥梁安全的“把脉人” 中俄界湖禁渔期首日 黑龙江增殖放流20万尾“大白鱼” 中国自主研发首套深水水下多功能管汇系统交付 出现持续性强降雨 柳江、桂江等25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 有效净化水质!天津增殖放流中国对虾等10个苗种100余万尾 北京确保考生“应考尽考” 涉疫考生“一类一策”平安高考 天津海关:打造供水“直通车” 筑牢船舶“生命线” 四川壤塘:六旬老人义务植树32年 给荒山披上“绿衣” 择捷美新适应症在华获批 将惠及更多肺癌患者 云南省教育厅已成立工作组调查“网传罗崇敏发表有关言论”事宜
你当前位置:首页 >国内新闻 >

警惕助考、包过等六类“套路”

2022-06-07 09:05:52来源:新京报

教育部提醒高考考生根据当地要求做好考前核酸检测等准备,加强赴考途中个人防护警惕助考、包过等六类“套路”

6月6日,教育部作出部署,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要加强治安出行、食宿卫生、防暑降温等方面的高考服务保障,并为残障考生等特殊困难群体提供合理便利。

教育部特别提醒广大考生,一要认真阅读《考生须知》等,严格遵守考试规定,提前准备并携带好有关证件以及必备的考试用具。二要关注本地考试招生机构发布的相关高考防疫信息,提前了解考场防疫要求、个人防护注意事项等,根据当地要求做好考前核酸检测等准备,并加强赴考途中的个人防护。三要合理安排出行时间和路线,仔细核实确认考试时间、地点和科目,考虑体温检测等因素,预留足够赴考时间。四要诚信参加考试,不要携带手机等各类无线通讯工具及其他违禁物品进入考场。

此外,教育部近日联合中央网信办、公安等部门,发布近年来出现的几类典型案例,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务必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1 组织高考作弊属于严重违法

高考期间,常有不法分子在网上发布“助考”信息,宣称能为考生提供考试试题、答案。殊不知,在高考等国家教育考试中组织考生作弊,向考生提供试题、答案,出售、使用无线作弊器材等行为,都是严重违法犯罪行为。近年来,各地公安机关会同教育部门,对各类涉考违法犯罪活动持续保持高压严打态势,“零容忍”。广大考生一定要增强法律意识,拒绝考试作弊,切勿以身试法。

2 替考不是捷径是一个“绝境”

为让孩子考上理想的大学,有的家长想尽各种办法,不惜花重金为孩子找“门路”,甚至找“枪手”给孩子替考。结果人财两空,后果非常严重。家长帮助孩子作弊不是爱孩子,是在害孩子,到头来鸡飞蛋打一场空,还要承担法律责任。研究生刘某为了几万元的替考费,充当“枪手”,毁了自己的大好前途。广大考生和家长要充分认识替考行为的危害及法律后果,诚信考试,否则将自食其果。

3 心存侥幸带手机考试作弊毁前程

现在智能手机使用已非常普遍,一些考生平时也经常使用智能手机搜题、翻译等功能来辅助学习、提高效率。但如果在考试中使用手机作弊,却是打错了算盘,聪明反被聪明误。广大考生一定要知法守法,诚信考试,切勿心存侥幸,以免自毁前程。

4 认准官方标识勿信“小道消息”

每年考前网上都会有大量涉考信息传播,一些个人或培训机构为吸引眼球,便借机注册“山寨”公众账号,散布传播非官方来源的“小道消息”,并以此谋取利益。2022年,教育部会同网信、公安部门并联合多家互联网企业,继续开展“点亮权威考试招生机构官网标识”“清理互联网涉考公众账号”专项行动。广大考生和家长在网上搜索查询高考相关信息时,请认准权威机构“官方”标识,谨防山寨账号或网站骗局。

5 勿信虚假宣传谨防上当受骗

考试“包过保过”、双倍提升、××天速成,或有独家“内部资源”“命题专家”授课、保证“一次性通过”等这样的口号标语和招生广告,经常出现在各种考试培训机构的招生宣传当中,让不少家长信以为真,实则不同程度存在夸大宣传、虚构师资、价格欺诈、虚假广告等违规违法行为。广大考生和家长切勿轻信虚假广告宣传,不但会造成财产损失,还会贻误宝贵的复习时间。

6 网络诈骗要辨别高考答案不可购

每年都会有不法分子在网络平台或通信群中兜售所谓“高考真题”“绝密答案”等,标榜“准确率极高”“违约退款”等诱惑信息,并以“预付订金”等名义要求用户先付款。还有的借传送“样题试卷”的名义向用户电脑或手机发送病毒,套取用户信息。高考试题属于国家绝密级材料,其保管和运送都有极其严格的管理措施。广大考生及家长务必擦亮眼睛,明辨真假,谨防诈骗。

新京报记者 冯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