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来宾侨场“重生”记:归难侨放下锄头 进城做市民 兴庆区800余人运动场上庆端午 “终身污点”式恐吓教育不可取 固原市精准施策稳就业保民生 高音喇叭扰民、广场舞扰民,或面临罚款 2022“文化和自然遗产日”:136家店铺将亮相“宁夏非遗购物节” 奔跑吧·少年! 趣味田径比赛点燃体育梦想 银川市20条措施力促扩大消费 金凤区法院晒出巧解“案多人少”成绩单 吴桂花:我愿做基层的一块砖 ​中宁头茬枸杞在玺赞庄园正式采摘加工 2022年爱心送考启动 苏艳玲:不负使命诠释“医者仁心” 宁夏消费市场持续回暖 端午假期 宁夏A级景区共接待游客57万人次 我的绿色梦想,“画”替我说出来! 宁夏构建立体交通为百姓出行提速 宁夏环境日主题宣传活动亮点多 端午假期,石嘴山市文旅活动精彩纷呈 北京疫情防控总体持续稳定向好 国家大剧院拉开重启大幕 中国科学院院士彭练矛:从拼命读书到坚守“造芯” 连接现代生活,把非遗的奇妙展现出来 15名游客野山迷路 消防员通过微信定位救出被困人员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艰苦的环境更能成就一番事业 对妆容的追求关乎尊严和体面!她是盲人,她教盲人化妆 数字化防疫,别绊倒“离线”老人 两支32块钱!超市里的雪糕为什么越卖越贵了 中国科学院院士魏辅文:靠“适应”走过一波三折求学路 高考做错一道题 走上建筑师之路 走,我们一起去“赶集” 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兵河:高考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云”上开会 屏上面对面 “终身污点”式 恐吓教育不可取 2022全国高考天气地图出炉 广东广西等8省区考生需警惕强降雨 浙江16座大中型水库超汛限水位 北京餐饮经营单位今日开放堂食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多项自主技术为神舟护航 北风继续刮!北京今天阵风可达7级 最高气温跌破“3”字头 新冠大流行促全球“小眼镜”增多 疫情期间更需爱眼护眼 上海新增本土确诊病例4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4例 端午小长假北京车市悄然复苏 线上线下预约看车消费者明显增多 芒种忙种!大数据看哪里迎降雨最多时段 夏收夏种警惕强降雨强对流 湘赣闽粤桂等地仍有强降雨 河南山东等地有间歇性高温天气 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要学会调整心态 享受“最辛苦”的工作 以司法力量保护人格权 北京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 纪检监察干部假期下沉生产一线 监督护航高效复工达产 浙江千年古城传统美食受青睐 成“Z世代”假期新“食”尚 “突突突”作幅画,年轻人解压又有流行新玩法
你当前位置:首页 >国内新闻 >

广西来宾侨场“重生”记:归难侨放下锄头 进城做市民

2022-06-06 11:03:36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来宾6月6日电 题:广西来宾侨场“重生”记:归难侨放下锄头 进城做市民

记者 龙土有 蒋雪林

“这样的生活条件,刚回国时想都不敢想。”广西来宾华侨农场职工、越南归侨邓日辉边翻旧相册,边对记者说:“我现住在归侨安置小区,有200平方米的住房,儿子买了小车。以前有钱买摩托车都算有本事了,现在家家都有小车了。”

占地25平方公里的来宾华侨农场,自1960年成立后,近30年间先后安置了印尼、印度、越南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归难侨五千余人。

由于体制机制的原因,来宾华侨农场过去是个相对封闭的大型国有农业企业。农场连年亏损,在职职工及退休职工的工资无法正常发放。农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非常薄弱,归侨在低矮破旧的砖瓦房里一住多年。到2000年时,来宾华侨农场职工的生活水平与周边乡镇民众相比已明显落后。

图为来辩归侨安置小区。 蒋雪林 摄图为来宾归侨安置小区。 蒋雪林 摄

2010年,一场涉及来宾华侨农场运营体制的改革拉开大幕。当地对来宾华侨农场实施“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改革,使农场职工由从事农业,向从事工业和服务业转变。终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归难侨,生活悄然改变。

改革浪潮迅速改变着来宾华侨农场。120多栋15层以上的高楼,3所高校和1所中学组成的教育园区,1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在原来的农场生产队驻地拔地而起。一批新材料、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高新技术企业纷纷入驻,百亿元(人民币,下同)园区已初步形成。

来宾华侨农场的归侨侨眷们从此放下手中的锄头和镰刀,进城进厂当工人,或自开门店做老板。

图为来辩归侨安置小区。 蒋雪林 摄图为来宾归侨安置小区。 蒋雪林 摄

今年36岁的侨眷陈美娟,2020年12月进入显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工作,月工资4800元;原来家里靠种植柑桔和甘蔗过生活的侨眷杨金花开起粉摊,由于手艺好,她每天能卖出200到300碗米粉,一天纯收入可达800元。

改革浪潮同样席卷着来宾市另外两个华侨农场,当地结合各农场特点实施“一场一策”的系统改革:以工业化实施改革的迁江华侨农场,成了铝产业“栖息地”,形成了以广西来宾银海铝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铝产业集群,工业产值已超过百亿元;以现代特色农业为引领的凤凰华侨农场,已成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邓日辉拿出一本旧相册讲述生活变迁。 王猛 摄邓日辉拿出一本旧相册讲述生活变迁。 王猛 摄

1978年刚回国时,邓日辉一家老小在农场住的是油毡和竹篾搭建而成的房子,如今都住进了楼房。邓日辉说:“在改革开放这个大潮里,我们是见证者,也是同行者,更是受益者。”

“农场90%以上的归侨已喜迁新居住上高楼。”来宾华侨农场场长、越南归难侨唐国强告诉记者,归侨独特的东南亚风情歌舞和美食,吸引着慕名而来的市民和游客,成为来宾城市一张靓丽的名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