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魏辅文:靠“适应”走过一波三折求学路 高考做错一道题 走上建筑师之路 走,我们一起去“赶集” 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兵河:高考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云”上开会 屏上面对面 “终身污点”式 恐吓教育不可取 2022全国高考天气地图出炉 广东广西等8省区考生需警惕强降雨 浙江16座大中型水库超汛限水位 北京餐饮经营单位今日开放堂食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多项自主技术为神舟护航 北风继续刮!北京今天阵风可达7级 最高气温跌破“3”字头 新冠大流行促全球“小眼镜”增多 疫情期间更需爱眼护眼 上海新增本土确诊病例4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4例 端午小长假北京车市悄然复苏 线上线下预约看车消费者明显增多 芒种忙种!大数据看哪里迎降雨最多时段 夏收夏种警惕强降雨强对流 湘赣闽粤桂等地仍有强降雨 河南山东等地有间歇性高温天气 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要学会调整心态 享受“最辛苦”的工作 以司法力量保护人格权 北京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 纪检监察干部假期下沉生产一线 监督护航高效复工达产 浙江千年古城传统美食受青睐 成“Z世代”假期新“食”尚 “突突突”作幅画,年轻人解压又有流行新玩法 全力护航高考 助力学子圆梦 端午假日国内出游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86.8% 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丰富 端午北京市民悠享“微旅行”“云赏游” 中国科学院院士袁亚湘:我的人生就像是跳远 落入传销陷阱 一女士在家乡民警远程指导下脱险 连日暴雨武夷山道路塌陷 福建省多地发布山洪灾害预警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揭秘背后的“南航智慧” 【挑战365天正能量速写画】第187期:老师带网瘾少年去妈妈工地搬钢筋 北京:公共场所核酸时效变为72小时 开学前减少外出聚集 河北省科技助力“三夏”大服务大培训系列活动在鸡泽县启动 山西举行“环境日”主题活动 “2022年黄河生态保护行”再出征 航天员陈冬母亲喊话儿子:圆满完成任务是你的作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蓝天正在从“奢侈品”变为“常见品” 6日起北京市属公园和国家植物园限流比例调整至75% 探访内蒙古荒漠深处的民兵“哨长”:驻守边疆永不“退役” 铁路迎返程客流高峰 国铁西安局预计发送旅客25万人次 麦收新事|夏粮抢收进行时 “铁麦客”跨区收麦方便吗? 2021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发布 浙江象山半岛假期烟火气:“海派”美食勾勒渔家文化 端午假期杭州东站客流升温 “一日一图”增开列车 【奋斗者正青春·一线故事】刘羲檬:妈妈在哪,家就在哪 北京丰台居家办公延至6月9日 岳各庄管控区全部解封 山西一涉黑企业非法采矿致600余万吨煤炭资源被破坏:罚金30亿元 主犯被判死缓 北京海淀连续7日以上无社会面新增 转入常态化疫情防控 国家卫健委:全国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继续保持在100例以下 广西多地发生洪涝 消防营救转移群众130人 31省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38391.8万剂次
你当前位置:首页 >社会新闻 >

中国科学院院士魏辅文:靠“适应”走过一波三折求学路

2022-06-06 09:06:34来源:新京报

中国科学院院士魏辅文靠“适应”走过一波三折求学路

保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率先将种群基因组学、宏基因组学、比较基因组学等新技术引入到大熊猫研究中。

魏辅文本来想去看看大海,命运让他进了高中;想学医,又阴差阳错一头撞进生物系……生命中的几次转折,让本来想要做“光荣的人民教师”的少年,一步步攀上科学研究的更高峰。

“人有时候是被命运改变的,你必须去适应。就像大熊猫,几万年来,同时期的剑齿象灭绝了,它还能活下来,靠的就是适应和努力。”上世纪80年代起,魏辅文进行野生大熊猫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同时用新的技术手段,破解着大熊猫这一古老物种的诸多科学之谜。

“高考是我人生最大的转折点。”回忆起参加高考的那个夏天,魏辅文依稀看到了16岁的自己。岁月迢迢,如今已知天命,但曾经朴素的、求知若渴的情怀,仍在他心中荡漾。

参加高考很重要是全家共识

新京报:在你求学过程中,家庭对你有着怎样的影响?

魏辅文:我父母都是小学老师,他们就觉得要读书才行,于是我小学四年级就离开家乡的村小,到了云阳县的东风小学,那是我们当地最好的学校。

考大学的时候我读寄宿学校,最后那半年我妈妈在县城里租了一个小房子,天天给我做饭,算是很早的一批陪读妈妈。我父亲不爱说话,但是对我影响也很大。我们整个家庭都有个共识,我参加高考,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新京报:你是哪一年参加的高考,当时填报的志愿是什么专业?

魏辅文:1980年,高考恢复后的第四年。那时我爸爸生病,让我有了学医的想法,报了泸州医学院的儿科。后来没录取上,就到了南充师范学院(现西华师范大学)。我本来填报的志愿是数学系,因为我爸爸是小学数学老师,我中学的数学老师教得很好,对我影响很大,所以我对数学感兴趣。结果我被分到了生物系。

新京报:还记得当年高考的分数吗?拿到成绩时是什么感觉?

魏辅文:比本科录取线高30分左右。很高兴很激动,能进哪个学校不晓得,但是肯定是考上了。

新京报:没读到最理想的专业,当时有没有觉得遗憾?

魏辅文:没啥遗憾的,能有大学上就很不错了。而且这也不是我第一次遇到奇妙的变化。1978年恢复初高中统考时我刚好初三,本来想去读中专,尽快工作减轻家庭负担。结果因为成绩不错,被云阳中学(现重庆市云阳高级中学)第一批次把我档案调走了。我记得当时报了一个河运还是造船的中专,想出海去看看,结果中专没读成,反而去读了高中。也还是高兴,既然考上了,就认认真真去读。

寝室关灯后到路灯下学习

新京报:大学时候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

魏辅文:是学习。我对1984年的春晚印象特别深刻,那是我考研究生那一年,唯一就在春晚那天休息了,其他时候都在刻苦学习。

上大学时寝室十点关灯,我和同学们就到路灯下学。那会儿没有其他想法,就是觉得要学好,立志要考研究生,还要继续上进。

新京报:进大学后就确定了动物作为研究目标吗?

魏辅文:也不是,当时我对遗传学特别感兴趣,因为那会儿育种、粮食生产这些特别特别重要。我从大学一年级就开始看遗传学的书,然后报考了华南师范大学的研究生,但最后没有招我。当时胡锦矗老师刚好在招研究生,就把我招来了。所以说,兴趣是重要的,但是也得随着环境的改变去适应。

我经常说,我们要向大熊猫学习。熊猫为什么没被淘汰,就是它善于改变自己。人生过程之中,必须要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你的策略,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

新京报:投身大熊猫研究,有没有觉得做野生动物研究很辛苦?

魏辅文:那时天天早出晚归,不管下雪还是下雨,我们都要钻林子,去追踪熊猫,找粪便、做样方、观察熊猫的行为。我的导师胡锦矗先生对我影响比较大。他那会儿五六十岁,也是天天在跑,带着我们到处转、到处搞研究。我想人家老头子都可以干,我有什么不能干的呢?

生命的进化就是不断适应环境

新京报:现在有些年轻人说“躺平”,你怎么看?

魏辅文:我的命运一直都在发生很多变化,光是从求学经历来看,我就经历了三次“身不由己”的调整。我最大的体会是,你必须要去适应这个环境,抱怨永远没法前进,只能颓废下去。

从生命科学的角度看,生命的进化就是不断适应环境。比如从四川到北京,肯定很多时候不熟悉,需要适应环境、融入环境。该怎么做呢?就是改变自己。不能让环境来适应你,你必须适应环境。人生的启迪,就是适应整个环境的变化。“躺平”等于放弃努力,不努力,怎么能适应呢?

新京报:距离你高考已经过去四十年,你现在觉得高考还重要吗?

魏辅文:高考肯定是非常重要的,这是选拔人才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不管怎么样,这是一个相对更加公平的平台。

新京报:和当年高考相比,你对现在的高考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魏辅文:我考试时心里没感觉特别紧张,就是最后那一个月冲刺阶段,感觉到很紧张。

我的大女儿在2010年左右参加高考,那时我比当年自己高考还紧张。第一天我上午送她去考试,中午骑着自行车把她接回来的时候,把准考证那些材料全扔到前面的车筐里。结果为了赶快回去吃饭让她休息一会儿,把准考证忘了。下午准备送她去参考的时候,一看准考证不在了,着急惨了。冲下来一看,准考证幸好还在。如果丢了,是否会影响一辈子不好说,但至少影响她那一年上大学。

新京报记者 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