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中华】云南菌子宴:人间至味,林间滋味 山西“泥人燕”点“泥”成金传技艺 巧手捏出百态人生 河南单日新增感染者73例 疫情已扩至4地市 福建宁德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8例: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想看电商的营业执照,依然“有点难” 两只亚洲象从粤南东莞迁家至苏北徐州 已适应新家生活 中国海油渤海油田救助海上遇险船员 建筑设计师严迅奇:让现代建筑传承历史 武汉警方端掉养老诈骗犯罪团伙66个 涉案资产6.8亿元 疫情下的动物园:闭园不停工 动物度夏有“凉方” 甘肃兰州城关区新增21例无症状感染者 江苏连云港本轮疫情病毒为奥密克戎变异株BA.2.2.1进化分支 珠海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例 江苏徐州智慧警务室数据赋能 精准“把脉问诊”企业安全 安徽规范失信当事人信用修复办法出台 2022中国水上摩托艇联赛在宁夏沙湖景区闭幕 这是危房,搬出来避避雨 银川免费为7日内有区外旅居史人员核酸检测! 银川彻夜抗涝排污保畅通 吴忠市多部门紧急除积水排污 尽锐出征,换来“雨过天晴” 我国首颗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官宣征名 隐私面单应成快递行业标配 疫情下的健身房:咬牙熬过去,好好活下去 修改学位条例 建议尽早提请审议 青海果洛教育发展进行时:既要“有学上”,更要“上好学” 公安部公布5起依法严厉打击药品犯罪活动典型案例 多个品牌大卖场近年关闭 新消费时代传统卖场如何求变? 蒋春尧:坚守初心司法为民 “618”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出炉 交通运输部:今天降雨等天气影响以下道路出行 广东珠海:12日起全市学校暂停线下教学和校外培训活动 修改慈善法 加快推进修法进程 广东茂名茂南区公布新增4例确诊病例行程轨迹 江西新增3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南昌继续开展区域核酸筛查 贵州仁怀:坚持绿色发展 提升民生福祉 14日又见“超级月亮”,系年度“最大满月” 江苏连云港市公布新增确诊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活动轨迹 广东中山市公布新增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详情 浙江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例 河南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深圳破冰生前预嘱立法 临终抢救患者自决权有保障 7月以来中国内地本土疫情已波及20个省份 广东疫情仍多点散发 夏粮收购超3000万吨 各地优化为农服务 暴雨蓝色预警:9省区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 山东局地大暴雨 闽宁协作进入新阶段 宁夏乡村振兴人才来厦门“取经” 守望相助,跨越山海天共流 暴雨来袭!银川公安昼夜疏导保安全 古城湾人工湿地:一个会呼吸的生态系统 “这是一种奇妙的缘分”
你当前位置:首页 >国内新闻 >

【寻味中华】云南菌子宴:人间至味,林间滋味

2022-07-12 13:04:57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昆明7月12日电 题:云南菌子宴:人间至味,林间滋味

中新社记者胡远航

“雨季一到,诸菌皆出,空气里到处都是菌子气味。”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笔下描绘的,正是此时的云南。他曾在昆明住过七年,离开四十年后,依然“不忘昆明的菌子”。

随着雨季到来,云南大大小小的市场弥漫起泥土与山林的潮湿气息。在昆明水木花野生菌交易市场,近来每天都有超百吨野生菌被运往中国各地,甚至现身海外的法国餐厅、日本料理店中。

图为6月29日,云南昆明,法国厨师文森特在厨房内忙碌。 中新社记者 李嘉娴 摄图为6月29日,云南昆明,法国厨师文森特在厨房内忙碌。 中新社记者 李嘉娴 摄

云南,当之无愧的“野生菌王国”。产自这里的约900种野生食用菌,占世界野生食用菌种类的36%、占全国的90%,亦是世界级珍稀名贵野生菌松茸、松露的主要产地。

上世纪30年代,在抗日烽火中,由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组成的西南联大西迁入滇,也由此促成了一千多名师生与云南野生菌的“会面”。在《七载云烟·采薇》一文中,汪曾祺曾打趣道,“人间至味干巴菌,世上馋人大学生”。

图为7月11日,云南昆明,一家野生菌火锅店内的工作人员在开放式厨房内处理野生菌。 中新社记者 李嘉娴 摄图为7月11日,云南昆明,一家野生菌火锅店内的工作人员在开放式厨房内处理野生菌。 中新社记者 李嘉娴 摄

弦歌不辍,苦中作乐。这名就读于西南联大的著名作家多年后在其散文中写道,条件再艰苦,西南联大食堂也会应时炒上一盆牛肝菌。而“滋味强烈浓厚”的青头菌、“人间至味”干巴菌、“菌中之王”鸡枞和“中看不中吃”的鸡油菌则一直萦绕在他心头。

在中国饮食文化中,野生菌是“山珍”的重要组成。但在云南,山珍不过是家常味道。

烹饪技法多以单炒为主,品种不混搭,配料往往只有一点干椒、蒜片和盐。菌片要薄切,重油小火慢炒,既要炒匀炒熟,又不能炒煳。此外还有煮、炸、烩、酿等流行做法,以及舂、凉拌等少数民族特色做法。

外地食客往往最爱大杂烩式的“菌火锅”。众菌咸集,悉数跃入鸡鹅羊汤。为避免有人不堪诱惑提前下箸,老板通常要等锅煮上15分钟后才上筷子。

图为7月11日,云南昆明,市民享用野生菌火锅。 中新社记者 李嘉娴 摄 图为7月11日,云南昆明,市民享用野生菌火锅。 中新社记者 李嘉娴 摄

炸,首推鸡枞。鸡枞骨朵肌理细致,一经高油温,表面迅速收缩,锁住菌体内部水分,同时放大香味,鲜甜又酥脆,是许多滇菜馆的醒目招牌。明代“三大才子”之首杨慎在流放云南期间曾作诗赞鸡枞:“海上天风吹玉芝,樵童睡熟不曾知,仙翁住近华阳洞,分得琼英一两枝。”

如今,每逢菌季,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厨和饕客便不约而至,隐于群山,寻菌、拾菌、烹菌。而不同饮食文化的交融碰撞,亦赋予菌子宴更多意涵。

33岁的法国厨师文森特在昆明经营一家西餐厅。他的菜谱里总少不了云南野生菌的影子:羊肚菌鲜香“Q弹”,适合做意面;鸡油菌色鲜还带着淡淡的杏香味,搭配小牛肋骨;鲜甜的鸡枞过油、裹在面团中,做成“油鸡枞夏巴塔面包”……

图为6月29日,云南昆明,法国厨师文森特正在制作“油鸡枞夏巴塔面包”。 中新社记者 李嘉娴 摄 图为6月29日,云南昆明,法国厨师文森特正在制作“油鸡枞夏巴塔面包”。 中新社记者 李嘉娴 摄

“传统的夏巴塔面包加入云南独有的油鸡枞后,多了鲜甜口感和特殊香味,让人越嚼越上瘾。”文森特说,他非常享受这种奇特的“土洋结合,中西碰撞”。

本地厨师也吸纳日料刺身、西餐封煎焗烤等多元做法,开发出众多新菜。著名滇菜传承人刘新创新出品的“封煎牛肝菌”便是一绝。这道菜用中式煨煮固魂,鹅油封煎提神,不放任何调料,只为突出牛肝菌本身的脆嫩鲜甜。

图为6月29日,云南昆明,法国厨师文森特正在制作羊肚菌。 中新社记者 李嘉娴 摄图为6月29日,云南昆明,法国厨师文森特正在制作羊肚菌。 中新社记者 李嘉娴 摄

2021年,云南食用菌产值突破160亿元人民币,远销法国、美国、日本、韩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的努力下,羊肚菌、松乳菇等多个菌种实现了人工培育,亦帮助更多当地百姓走上致富路。

“万变不离其宗。”在刘新看来,拾菌子、烹菌子、吃菌子其实追求的是一种中国式的审美与味道。百般滋味,千种人生,“不过是为了回归山林,道法自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