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览成网红打卡热门 是该学习观展“拍照礼仪”了 拒绝广场舞噪声扰民,试试定向传声 民法典实施后 上海宣判“性骚扰案” 北京朝阳法院建议医美严重违法者终身禁医 多商家被曝“偷脸” 人脸识别监控错在哪? 常州将举报家暴纳入见义勇为奖励 鼓励人们反对家暴 孩子用手机如何“拿得起放得下” 眼花缭乱的教育培训服务,你掉“坑”了吗? 为什么说米饭比面食更容易控制热量? 天津市消协发布《钟表业经营服务质量规范》团体标准 时评:女孩被公职人员猥亵:袖手旁观也是为恶 郑州报告1例无症状感染者系非法入境 密接者目前核酸检测均为阴性 超九成受访者网购先看商品评价 如何判断评价真实性? 喝咖啡减肥?喝对才有效! “临界预防”有成效:伸出手,拉“问题少年”一把 北京今天雨雾交织或扰早高峰 夜间仍有轻微浮尘 不“吹牛”改“吹骆驼” 走进“中国骆驼之乡”阿拉善盟 河北武安通报“铁矿疑似瞒报3人死亡事故”:6人坠井身亡 涉事企业相关人员已被控制 柏树花粉过敏患者增多 北京林木目录修订拟删易过敏圆柏属 看房人被“无感抓拍” 检察公益诉讼剑指非法采集人脸信息 在快手写诗的五旬农妇:用诗句为生活开个透气孔 牙齿贴面嘴皮被烧伤 做美容提防变美不成反变丑 住在长租公寓的年轻人:即使住在隔壁也彼此并不熟悉 自己家阳台外的晾衣架,想装就能装?民法典里这么说 “两弹城”旧址遭破坏 警示红色文化旅游开发勿跑偏 “破题”停车难,上海两小区鼓励业主参与自治共治 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73亿 中国人为什么爱刷屏? 电饭煲真能降血糖?低糖电饭煲是黑科技还是智商税? 片面强调“薪资保密”原则 “密薪制”成少数人谋私工具 广东潮州通报“瘦身钢筋”清查情况:11家经营单位被查处 广东就业市场新景:制衣厂老板排队等着被工人“挑” 湖南疫情防护产品出口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一届年轻人有多能熬夜?近6成青年入睡时间在23点以后 一头雪豹误闯农户家,最后带着啥“礼物”走了? 京冀间首批省际客运班线获批 风沙天气对宁夏农作物生产造成一定影响 以笔传情歌伟业 文墨达意颂党恩 宁夏40条务实举措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环境 乘风好去 长空万里 直下看山河 教师的困惑:一些高学历家长总来“指导”教学,课还怎么教? 银川市首例袭警案犯罪嫌疑人被批准逮捕 今年宁夏将实施一批葡萄酒产业重点项目建设 浙江建设“教育魔方”工程深度推进教育数字化改革 宁夏银川:鱼池“诸葛亮”的水产养殖经 湖北发现特有珍稀植物 保护级别暂定为极危等级 向数字改革要效能 浙江车检“一件事”集成改革释放红利 重庆推86条“便民办税”措施 涉跨省(市)市场主体 上海夜校:昔日充电拼文凭 今日学习新技能 湖南永州警方破获两起伪造货币案 吉林:残疾人搭上线上经济快车 变身主播摘掉穷帽
你当前位置:首页 >社会新闻 >

艺术展览成网红打卡热门 是该学习观展“拍照礼仪”了

2021-03-18 09:09:20来源:北京日报

艺术展览成网红打卡热门,有人乐在其中有人不胜其烦

是时候学习观展“拍照礼仪”了

本报记者 王广燕

“一些人来了(美术馆)之后不认认真真地看作品,只是拍照片,这个现象是有的,但是不普遍。我认为能到这里拍张照片本身就是好事情,当然不能影响其他观众。对美的欣赏需要一个时间,需要一种认识,也需要一种境界。”

日前,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在采访中谈到美术馆成拍照打卡热门地的现象,这一话题很快登上了网络热搜。如今在大大小小的博物馆、美术馆里,都行走着“拍照大军”,他们有的专注于拍摄展品,少数则充当照片里的模特,将展厅作为自己的“摄影棚”,引起了一些观众的反感。无论是出于跟风、炫耀,还是对艺术作品的热情,拍照这件事儿虽然无可厚非,却也不能忘记了秩序和礼仪。

现状 打卡拍照受热捧

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爱好者,上海明圆美术馆原副馆长陈君达认为,拍摄珍贵展品照片留存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我一般在博物馆参观时,看到重要的、有特色的展品就会用手机拍下来,一方面是一种纪念,另一方面也是记录,因为时间久了视觉记忆会淡忘,且有的展览不出图录,自己拍下照片后可以作为以后研究的资料。”

不过,陈君达也表示在观展中常遇到有人带着“长枪短炮”在某件作品前长久停留拍摄,让周围的观众感到无奈。“去年我参观故宫的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览,展览现场有太多拍照的人,还有的人举着直播中的手机走来走去,旁若无人地对镜头拍摄到的内容进行并不那么专业的讲解,一不小心会碰到其他观众,让展厅里有些混乱。”

如果说古代文物展里的拍照者主要是拍展品,那么当代艺术展里“拍自己”的观众相对来说会更多一些。“奉上我的实地探测拍照攻略:推荐大家穿白色衣服,不撞色,就算你是拍照小白也容易出片!”在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不少网红经常推出打卡拍照指南,在他们的攻略里,艺术展览成为绝佳的拍照背景板,拍照的核心是怎么拍最好看,“美术馆穿搭”“美术馆妆容”“美术馆滤镜”等都是重点探讨话题。美术馆富有设计感的内部空间、布光以及个性化的艺术作品,成为吸引他们拍照的关键。

展馆 多持开放包容态度

“除非是有的展品出于保护文物或者版权原因不允许拍照,其他情况下观众在参观中的自发拍照和分享,是出于对作品的喜爱,对于展览是一种无形的宣传,这是件好事。”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馆长何加林说道。记者查询发现,目前绝大多数场馆对参观者拍照持开放态度,只要遵循场馆要求,不开闪光灯、不影响其他人即可。

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副馆长尤洋表示,早在数百年前卢浮宫面向公众开放时,虽然当时还没有照相技术,但已有观众找画家把自己参观的场景画下来,以此分享和炫耀自己的“在场时刻”,展示自己的艺术鉴赏力。这与如今观众对观展时拍照的喜爱一脉相承,观众在参观展览中拍照的行为,虽然可能存在爱美、炫耀的动机,但也蕴含着视觉思考、生产与传播的过程,展现出每个人的创造力。

观众与展览进行互动、分享的热情,也推动了一些展馆在策展过程中增强趣味性和交互性。在何加林看来,展览不仅要在内容品质上下功夫,也要顺应网络传播规律,学会运用先进科技手段进行内容的宣传推介。而尤洋表示,美术馆一方面不能沦为完全迎合观众拍照展示欲望的“主题乐园”,另一方面也要尊重观众的感受与期待,在坚持其学术主张、社会责任感的同时,提升观众参观体验。如何让通过“拍照”踏入艺术殿堂的观众变成美术馆美育的对象,是美术馆和博物馆应该思考的课题。

提示 别因拍照忽略眼前之美

“麻烦您让让,我拍照呢!”在一些热门展览的展厅里,有时会听到这样的声音。观众晓飞吐槽称,每次遇到网红拍照时都只能中断参观的线路,最怕遇到在某件作品前一套一套换衣服的人,“他们占着最佳位置,明明自己不关心作品,却让其他人没法靠近看。”

“对于一些干扰参观秩序,引起观众反感的行为,展览方有权制止。”何加林表示,展馆对于参观的文明礼仪应进行必要的规范,对展厅内观众影响比较大的一些行为,例如直播活动,应要求其事先向展馆申请,在受到允许的前提下进行。

“在展厅内拍照要遵循的礼仪,就是不对他人和作品造成冒犯,彼此尊重。”尤洋说道,观众须在拍摄中注意以下几点:留意标注“禁止拍照”的作品,保护其版权;拍摄文物时主动关闭闪光灯;谨防三脚架、自拍杆等可能带来的危险等。“博物馆、美术馆的从业者也要提高服务意识,对此类行为进行说明及引导。”

无论使用多么高清的镜头和好看的滤镜,照片无法代替眼睛现场感受到的作品之美。“希望观众不仅仅是拍照,而是真正用心地阅览作品,在社交平台发布观看感受的时候,不仅是晒图,更能够配以对其内涵理解的文字,这样的‘晒图’会提升到更高的层次,观众自身也能够从中获得更大的收获。”何加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