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 宁夏非遗的“前世今生” 新丰村开展“七点半拉窗帘”志愿服务将关爱送到独居老人家 解决小区“飞线”充电!中卫107个小区安装电动车充电桩 产业发展“对路子” 鼓起村民“钱袋子” H5|请党放心 强区有我 党代会“拍了拍”你|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舒筋活血” 随行人员免门票 宁夏沙湖邀全国中高考学子免费游 蓝图绘就千般景 奋楫争先正当时 宁夏严厉打击恶意抢注商标行为 肖鹏:“党建+安全”为大数据产业护航 刘秉儒:甘做“先锋物种”,让宁夏尽披绿装 广场舞扰民问题被这个民警解决了 杭州一小学生发现英语课本有“错误” 质疑精神获出版社肯定 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的山西探索 为破产审判插上“数字翅膀” 科技向善 区块链技术“变身”环保“小卫士” 解决AI“高分低能”需要升级的是考核机制 在社交媒体晒照片 当心隐私信息“一键泄露” 不能让代检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一道“裂缝” 南方强降雨致超警洪水 多地提升应急响应 剧本杀“打打杀杀”,内容分级应提上日程 保障一万余名残疾人平等参加高考 各地为残障考生参加高考提供合理便利 反“高考骗局”也是门必修课 这里有座“鸟类国际机场” 蹭热度摆拍“打人”视频 法律边界在哪儿 保护未成年人的“禁令”就得一刀切执行 引来流量失了德 调查“家暴梗”短视频乱象 首届“协和星原计划”健康科普培育项目启动 强降雨已致江西8万人受灾 紧急转移6990人 在第三极遥望苍穹 阿里观测站十岁了 骗取188名老人1800多万元,套路分几步? 期待知网拿出更多有效彻底的整改 生命起源的线索藏在这颗小行星上? 上海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例和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4例 江南华南等地有强降水过程 东北华北黄淮等地有强对流天气 数字藏品受热捧,是“风口”还是“割韭菜”? 实时生成海量数字盲文,AI帮视障人士无障碍阅读 北京新增本土确诊病例42例和本土无症状感染者32例 智能时代,路内停车矛盾缘何难解? 中国人学外语,是从这里开始的 95后随性 85后佛系 “两届”宝妈育儿态度大不同 规划建设项目190余个 四川甘孜州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制造一个虫洞,或许需要这两座“桥” 灰色地带遇规范 互联网医疗或迎洗牌 细菌“亲密行为”或解释抗生素耐药性成因 “强监管”时代来了 互联网诊疗路在何方 今天北京分散性雷雨继续“营业” 注意防雷避雨 宁夏开展重点能源生产和消费单位大气污染深度治理 兴庆十九小开展少先队礼仪大赛 看一处处湿地串联起润泽与美好
你当前位置:首页 >社会新闻 >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 宁夏非遗的“前世今生”

2022-06-14 10:38:29来源:宁夏日报客户端

 

6月11日至13日,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宁夏主会场活动在固原博物馆广场举办。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齐聚一堂,传递着宁夏人民的历史记忆、共同情感和经验智慧,这是民族的文化瑰宝。

锣鼓与歌舞声中,固原砖雕、石嘴山民间剪纸、中卫咪咪制作等非遗手艺引得游客驻足观看,传承人边演示边讲“守艺”故事。

马风章:“前世”谋生,“今生”传承

一双饱经风霜的手,取一块青砖,拿起刻刀,一雕一琢,刻下的是历史底蕴与文化自信。

马风章是固原砖雕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从事砖雕已有40余年。

“您为什么会学习砖雕?”游客问。

马风章似是回忆起了往事,“哎,为了生活啊。”

马风章小时候家境贫寒,饿肚子是常有的事,一家人都指望着一年一次的庄稼收成,却只能勉强度日,如果遇到旱灾霜冻,粮食就不够吃。为了贴补家用,他就去甘肃烧砖厂打工赚钱。每天,他的工作就是在砖厂磨砖搬砖,时间久了,他发现砖厂附近有位老师傅在用青砖刻画。出于好奇,他就去围观,才知道这叫砖雕,是流传下来的手艺。马风章说:“我就想着自己是不是也能学会这门手艺谋生。”然而并不是易事,这种家传的手艺从来不外传。

微信图片_20220613201135.jpg

他并未就此作罢,而是每天工作之余,跑去偷偷看老师傅是如何雕刻的,回来之后就拿砖厂的废青砖练习,孰能生巧,好学的马风章掌握了这项技艺,从此开启了砖雕的大门。

“没想到这一干就是一辈子,以前是为了填饱肚子,自从2015年被评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后,砖雕对我来说,更是一份责任。”如今,马风章抗起了这份沉甸甸的担子,把砖雕手艺传承下去。他现在有30多个徒弟,一家人都在从事砖雕的工作,对文物古建筑的破损砖雕进行修复,让这门手艺代代相传。

马风章拿起一块他耗时一个月雕刻的作品说,这个砖雕名字叫“五石榴朵花”,希望我们中华56个民族能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也让砖雕技艺像砖花一样永开不败。

王宪苓:“前世”热爱,“今生”传承

与会场周围的喧闹格格不入,她安静地坐在角落里,身着蓝色扎染长裙,手上的剪子舞动着,一个栩栩如生的老鼠剪纸呈现在观众眼前。

这是来自石嘴山的自治区级民间剪纸非遗传承人——王宪苓。

微信图片_20220613201141.jpg

“我与剪纸的一切,都是源于热爱。”王宪苓从小是在剪纸的氛围中长大的,家里的亲戚都会教她,剪个窗花,剪个生肖,这是她美好的童年记忆。1989年,王宪苓正式把剪纸作为事业,开始接到一些剪喜字或者难度更大的剪纸工作。

一把剪刀,一张彩纸,有时提前画好图样,有时直接剪裁,经过多年的历练,王宪苓的手艺炉火纯青。一开始,她并不知道剪纸是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直到2000年,她才知晓,剪纸可以作为手工艺开店,可以有市场价值。

“我转变思路并不是为了赚到多少的利益,而是通过市场让更多的人了解剪纸,让剪纸的手艺流传下去。”2011年,王宪苓耗费心血剪出了一幅《清明上河图》,在北京的拍卖会上拍出了10万的价格,她把这些钱全部捐给了四川大凉山艾滋病妇女儿童,用于公益事业。

王宪苓在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做外聘教师,学生有上百个,她想把传统民间艺术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热爱剪纸。

王宪苓也在直播平台上直播教学,“今年因为别的事情停播了一段时间,最近重新开播,粉丝都在直播间留言,有个学生自从我停播她就再也没剪,这个学生说只愿意跟我学,说我对剪纸的情怀让她动容,我什么时候开直播,她就什么时候来。”说到此处,王宪苓几度哽咽。她没想到,自己真的把对剪纸的热爱影响到了学生,也是因为这件事,她现在每天都坚持晚上直播,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教会学生,也能不断地发现自己剪纸中存在的问题,才能真正进步。

“我现在依然热爱这件事,每天还是在剪,我的小孙子也在跟我学,这也是在传承啊。”王宪苓说。

马文祥:“前世”被传承,“今生”传他人

一首欢快的乐曲闯进了观众的耳朵。时而像铜铃鸣叫圆润细腻,时而似叮咚小溪流淌清脆鲜明,一曲结束,意犹未尽。吹奏咪咪的,正是中卫市的自治区级咪咪制作演奏技艺非遗传承人马文祥。

马文祥说,他家族的男性都会制作吹奏咪咪,五六岁时,家里的大人都要下地种田,而他调皮捣蛋,就被爷爷领到村头的大柳树下,折柳枝,做个简易版的咪咪,教他吹奏。后来,父亲在生产队用竹子锯成管,用火钳在管身烫四个洞,把中心烫空,这就做成了咪咪。“我记得我要去当兵时,父亲把这个给了我,平时父亲还不舍得呢,这可是他的宝贝。”

在这样的艺术氛围的熏陶下,马文祥从事咪咪制作演奏30多年。“小时候不懂,爷爷、父亲把这项传统技艺教会了我,原来这就是传承。”

微信图片_20220613201115.jpg

马文祥说,咪咪的历史可追溯到汉唐时期,这么悠久的历史文化,应当继续传承下去。马天祥在传承的这条路上走出了自己的风格。

他精心于咪咪的创新。传统的咪咪发声音域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马文祥把唢呐的结构灵感,应用于咪咪,吹奏部位的哨片模仿唢呐的,从四孔改进到七孔、八孔,多次实现突破,让咪咪的音域变得更宽。

“这些年我一直在坚持让咪咪走进校园,在中卫的很多中学开展咪咪特色班教学,既然我是传承人,没有学员那就是我的失责。”马文祥说,除此之外,他还积极参与社区合唱活动,参加非遗的比赛,目的就是把咪咪传出去,让更多的人见到,愿意去学。

“我在传承技艺的时候,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就会传承给下一个人,这样的良性循环,就是我们保护咪咪这个非遗的美好期望。”马文祥说。

(宁夏日报见习记者 徐琳 文/图 杜银双/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