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录取通知书“花式”秀文化话传承 甘肃关注患者医护心理健康 做游戏听音乐学腹式呼吸助减压 台胞参访内蒙古:优秀文化不分地域 公安部回应唐山烧烤店打人事件:一定会彻底查清全案,依法严惩犯罪 上海发布2022年下半年博士后岗位需求 单霁翔携万里大家庭再度踏访世遗地 将打造“世遗中国色”引领风潮 《独行月球》首映 沈腾马丽再合作演绎科幻喜剧 “巾帼新农人”:河北肃宁“90后”女大学生回乡种地惠乡邻 11岁男孩脊柱侧弯91度 广州医院手术后“长高”8厘米 “水书先生”杨胜昭:先让非遗水书活下来 文化创新扮靓都市空间 正邦科技回应断料:因物流配送与饲料厂的协调问题导致 东西问 | 短评:北京何以迈向“世界文脉标志”? 宁夏改造农村危窑危房49.25万户 近200万农村群众住上安全房 这“四项支撑”让宁夏实现粮仓实、奶罐满、肉库足 民调:韩总统施政好评率呈下滑趋势 差评率超6成 追溯千年诗词文脉 2022湾区诗会在广州增城举行 林志颖妻子陈若仪报平安:感恩大家关心,林志颖目前情况相对稳定 青海高原藏乡的拳击故事:没有偏远的梦想 “帮妈妈在景区做保洁”男孩被北大录取,将入读北大经济学院 广西北海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2例 基本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 “年年有鱼”查干湖四季皆景:瞄准打造世界名湖 2022年乐堡音乐节来了!嗨爆! 以实打实的暖心举措 托起孩子们的幸福生活 31省份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01例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579例 陆地冲浪运动“破圈” 成城市青年“新宠 甘肃近5天日均新增感染者逾400例 成都疫情出现新的传播链 姚明:体育成就自我,是教育最重要的内容组成 10年投递高考录取通知书 广西邮递员近距离感受学子喜悦 “妈祖故里”福建湄洲岛向全国人民警察免费开放 王岚嵚当选CBA状元:择我所爱很幸运 四川昨日新增本土“34+11” 其中成都“29+9” 吴啊萍已被刑拘!南京玄奘寺供奉牌位事件调查结果公布 广东惠州发现1例无症状感染者 部分区域划为风险区 (中国这十年·吾乡)灵芝“仙草”引“雁”归巢 江西新增3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均在南昌市 甘肃省新增确诊病例24例 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84例 “歪果仁”感知“百态”青海:旅行的结束是了解的开始 四川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4例 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1例 中国国家版本馆落成 新时代国家文化殿堂什么样? 宁夏八成蔬菜种子在平罗繁育 以工代赈“因需施培” 银川城市围棋联赛收枰 沙坡头区:驻村工作队巧化群众纠纷 宁夏规范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 长城花园社区“老饭桌”的三个“家” 8支球队杞乡鏖战正酣 大武口区“小资金”激发创业“新活力” ACAC室外射箭公开赛吴忠开赛 宁夏“三个100”工业重点项目开工逾九成
你当前位置:首页 >社会新闻 >

中国高校录取通知书“花式”秀文化话传承

2022-07-25 15:05:04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南昌7月24日电 (记者 李韵涵)毛笔手写、木活字手工印刷、印有古代民居花窗的函匣……随着中国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持续推进,各大高校的录取通知书纷纷“上新”,内容形式“花式”秀文化话传承。

陕西师范大学自2007年起用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至今已连续十六年,今年的录取通知书由20余位退休老教师、校外书法家等共同为2022级新生书写录取通知书。

陕西师范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写道:“作为开学第一课,希望从入学开始,就唤起大学生对书写、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不少网友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好的文化值得传承”“真的很用心”“拿到后一定要好好珍藏。”

同样在“字”上下功夫的还有温州大学。该校今年的录取通知书内页由木活字传承人吴魁兆手工印刷,以古语的形式,用小楷讲述建校历程,文化味十足。

江西财经大学今年的录取通知书也走“古典风”,录取通知书装在印有江西古代民居的花窗的函匣里,新生需拉动函匣上的“花窗”拿到录取通知书。此外,录取通知书的字体采用的是南宋名臣、书法大家娄机的古隶书。

江西财经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装在印有江西古代民居的花窗的函匣里。 江西财经大学 供图江西财经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装在印有江西古代民居的花窗的函匣里。 江西财经大学 供图

江西财经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罗庆辉表示,今年该校的录取通知书“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提炼江右文化建筑和山水意象,通过一页美柬,一册匣函,寄情于时代的后浪。

还有不少高校的录取通知书附带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模型。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今年依旧沿用了校门立体展开的形式,打开淡紫色的信封,立体的校门便展现在眼前。上海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套盒中装有学校老校舍建筑模型,需要新生手动搭建。

南昌市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戴庆锋对此表示,越来越多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在彰显自身学校特色的同时,注重中华传统文化的体现,这展现了中国的高等教育学府对文化传承的重视。文化味十足的录取通知书作为“开学第一课”,不仅纪念意义丰富,也能在新生心中埋下文化的“种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