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代赈“因需施培” 银川城市围棋联赛收枰 沙坡头区:驻村工作队巧化群众纠纷 宁夏规范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 长城花园社区“老饭桌”的三个“家” 8支球队杞乡鏖战正酣 大武口区“小资金”激发创业“新活力” ACAC室外射箭公开赛吴忠开赛 宁夏“三个100”工业重点项目开工逾九成 到乡村去! 在希望的田野奏响青春之歌 幼童高烧抽搐    民警护送就医 乡村振兴的“硬核力量” 宁夏多元共治探索“无废城市”建设 五项调查排摸六盘山森林“家底” 中行宁夏分行:金融活水滴灌三农 助力服务乡村振兴 打卡乡村文化旅游节,宁夏平罗邀你来串门 中卫:一线乡村干部“考卷”请群众评判 国网宁夏固原供电公司:首个智能服务机器人在电力营业厅“上岗” 石嘴山:工业推进会不进会场进工厂 预制菜赛道迎来互联网营销打法 山东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例 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1例 全国多地“拆墙透绿”背后 有何考量? 互联网“黑话”盛行,为何不好好说话 昔日第一电商网站易趣网宣布关停 罚单频出 婴儿奶粉中为何还有香兰素? 北京新增1例本土确诊病例 为隔离观察人员 保障“脸安全”,坚持“最低必要”原则很重要 灭绝后的长江白鲟 在这些古籍和古画里永存 江南华南等地高温天气持续 北方地区将有一次较明显降雨过程 价格低分量足?“边角料”食品到底是不是“省钱宝藏” 广东佛山在外省来佛主动就诊人员中发现2例确诊病例 在青海失联高校教师已找到 生命体征完好 广西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2例 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10例 解决好孩子暑期照管问题(百姓关注) 宠物被遗弃现象频发 专家:弃养宠物 无视法律丢了文明 婴儿奶粉中频现香兰素,管道清洗不彻底还是抢夺“第一口奶”? 今天,你用耳朵追剧了吗? 花几万元上“本科助学班”靠谱吗? 今年以来北京市123个老旧小区改造开工 71个完成改造 高温橙色预警!浙江福建江西新疆局地气温可达40℃以上 积极奔赴抗疫一线的“家庭档”:是温暖的陪伴,更是彼此的镜子 左手拎菜、右手提水 “刘畊宏女孩”有了用武之地 点燃热情!夏夜北京热门商圈人气足消费旺 北京今起三天雷雨频刷存在感 今明天闷热持续在线 数据要素确权需“分而治之” “你来了”:当表演系学生成为剧本杀主持人 35天100%“绿电”供应 青海再创世界纪录 小龙虾头到底能不能“嗦”? 没有门锁不设密码 “诚信快递柜”5年未丢一件包裹 因被举报扰民而停工 小区活动场怎么建才能皆大欢喜
你当前位置:首页 >平安吴忠 >

以工代赈“因需施培”

2022-07-25 10:39:31来源:宁夏日报

编者按

日前印发的《宁夏以工代赈“十四五”实施方案》指出,“十四五”期间我区探索推行“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设置”和“农村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资产折股量化分红”等多模式赈济,拓宽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增收渠道。本版聚焦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区)、自治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重点县、移民安置重点村的赈济模式,反映我区基层以工代赈的路径和成效。

原隆村

光伏养殖走出“羊”光大道

见习记者 何娟亮

近日,走进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光伏养殖园区,一排排深蓝色光伏发电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三五成群的“光伏羊”在悠然地吃着草料。

“现在棚里有40多只羊,等市价好点就可以出栏。”村民李义芳说着,将干草料投喂到羊棚里。不远处,她的一双儿女正在嬉戏玩闹。自搬迁到原隆村以来,因为孩子还小,李义芳无法外出务工。光伏养殖园区建成以后,她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实现了挣钱、照顾家人两不误。

每天一大早,村民王忠理都会去附近割青草。54岁的他从固原市原州区中河乡搬迁到原隆村已有10年,以前在老家养过羊,具有丰富的养殖经验。他向记者介绍,带着清香的青草混合着干草料,能让羊更好吸收营养。“以前想养羊没条件,现在村上统一盖棚饲养,今年还给每户补贴1500元草料费,让我们感受到了实惠。”王忠理说,去年,听说村上兴建光伏养殖园区一期项目,他主动租羊棚当起“羊倌”,目前养了35只“致富羊”。

今年3月,原隆村争取到中央财政以工代赈资金600万元,自治区财政支农项目100万元,投入村集体经济收入资金257万元,总投资957万元建成光伏养羊示范区二期项目。

为推动以工代赈项目落实到“最后一公里”,闽宁镇原隆村抓好项目资金管理,狠抓劳务报酬发放与技能培训,助力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

在村集体的带动下,王忠理积极参与二期项目建设,边养殖边务工,每天收入300元。村民马宝成作为“大工”,每天挣500元。“今年算是赶上了好时机。”马宝成激动地说。

“原隆村移民历来就有养殖肉羊的传统,相对发展其他产业来说,养羊风险低,群众积极性高,可实现产业到户到人。”原隆村党支部书记妥成福介绍,近年来,原隆村采用“支部+合作社+农户”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光伏园区空间资源,大力发展板上发电、板下养殖的“光伏+养殖”项目,在光伏板下建设羊棚94座,拓宽“三类”人员和弱劳力的收入渠道,带领村民走上增收致富的“羊”光大道。目前,带动当地务工群众98人,务工收入达到134.61万元。

<p>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的光伏养殖羊棚。本报见习记者 何娟亮 摄</p>

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的光伏养殖羊棚。见习记者 何娟亮 摄

惠农区

便民就业开启“幸福门”

见习记者 张适清 文/图

7月14日,石嘴山市惠农区银河苑社区就业车间内机声隆隆,工人们或拉货或操作机器,忙着手头上的工作。

39岁的马思梅俯身拿起地上的袋子铺在机器上,走了两圈针后又拿起一根细条放在袋子中间,给机器穿两根粗线再走一圈针,把多余的线头扯掉,工序就完成了。

马思梅家里有两个上高中的孩子,之前她一直在餐厅打零工,有时要工作到凌晨两点多,无法照顾孩子。今年,看到社区的招聘信息后,她立刻报了名。“车间离家近,上班时间也固定,终于能让两个孩子按时吃上热饭了。”马思梅笑着说。

“银河苑社区是惠农区最大的就业移民社区,之前大部分居民都在外面打工,收入不稳定。今年通过招商在社区建成3个就业车间,引导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实现顾家挣钱两不误。”银河苑社区党支部书记郑学荣说。

糟好娃是车间班长,她曾在多家塑料袋生产企业工作过,练就了熟练的生产技能。“去年得知小区在建车间,我就赶紧和社区联系,表达来车间上班的意愿。”糟好娃说。

车间建好后,公司看她工作经验丰富,便让她担任车间班长,培训工人、检查成品。“没想到我能在家门口上班,还当上了班长,工资比原来高了好多!”糟好娃高兴地说。

就业是民生之本。除了就业车间,银河苑社区多渠道落实就业帮扶,帮助居民实现家门口就业。社区网格群里不断推送用工需求,引导居民积极参与;联合人社局等部门开展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组织居民去企业观摩,帮助有就业愿望的移民实地达成就业意向。截至2022年上半年,通过扶贫车间、公岗安置、企业帮扶等方式,实现就业1459人,就业率99.3%,人均收入13619.4元,移民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近年来,惠农区通过搭建平台助就业、提升技能促就业、巩固脱贫稳就业、扶持创业带就业等一系列举措,促进移民实现就业。截至目前,实现劳务移民就业5421人,户均实现就业1.7人;生态移民实现就业1421人,户均实现就业1.3人。

<p>石嘴山市惠农区银河苑社区就业车间。</p>

石嘴山市惠农区银河苑社区就业车间。

红寺堡区

以工代赈发挥“乘法”效应

记者 杜晓星

7月,百瑞源红寺堡枸杞基地平整好一片新地,一排排篱架齐刷刷伸向远方,直抵京藏高速公路边缘。明年春天,这里将种上枸杞,创造荒山上的绿色“杞”迹。

4月至7月,得益于以工代赈项目支持,百瑞源红寺堡枸杞基地在周边整饬土地1563亩,为明年扩种枸杞做准备。项目总投资中有420万元的以工代赈资金,其中78.4万元用以支付劳务报酬,惠及206人次,多是周边移民。

对百瑞源红寺堡枸杞基地而言,这不仅是规模的扩大,更是品质的提升。百瑞源红寺堡枸杞基地总经理马涛说,新基地明年栽种的是4个新品种枸杞,采用篱架栽植,生长3年就能进入盛果期。届时,单产能比普通品种增加20%,果粒又大又匀称。另外,在这片新基地上,还要打造农民工培训示范基地、科普校园、国家级标准枸杞示范区。

未来5年,这420万元以工代赈资金将按照4%的比例,给百瑞源红寺堡枸杞基地所在的大河乡大河村村集体分红,每年有16.8万元。

2021年以来,红寺堡区统筹谋划以工代赈项目38个,争取自治区发改委以工代赈项目19个,项目总投资1.53亿元。大力推广“农村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资产折股量化分红”新模式,不断丰富以工代赈内涵。项目带动2225人务工,累计发放劳务报酬2308万元。

今年红寺堡区有7个产业类以工代赈项目,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交付使用后预计折股量化形成集体资产4070万元,每年为所在村村集体分红160万元,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伴随着一大批以工代赈项目的实施,为红寺堡区创建全国易地搬迁移民致富提升示范区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支撑。今年实施的红寺堡区新庄集乡红川村肉牛养殖基础设施、柳泉乡柳泉村滩羊养殖“出户入场”、新庄集乡红川村设施温棚等以工代赈项目达产达效后,分别可存栏肉牛8000头、滩羊1.1万只、日光温室36座。

<p>百瑞源红寺堡枸杞基地以工代赈项目现场。(吴忠市红寺堡区发展和改革局供图)</p>

百瑞源红寺堡枸杞基地以工代赈项目现场。(吴忠市红寺堡区发展和改革局供图)

原州区

公益性项目带动群众增收

记者 剡文鑫 文/图

在固原市原州区官厅镇官厅村人居环境整治施工现场,村民马小雷驾驶三轮车运送砖块、沙土,一天收入400多元。在工地,像马小雷这样来自当地的务工者有30多人。

“按照‘务工是手段、赈济是目的’和‘就业带着项目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采用‘以工代赈’的方式,吸纳当地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群众参与工程建设,带动他们就业增收。”官厅镇党委书记于金红介绍。

官厅村为原官厅乡所在地。2010年,随着劳务移民工程的实施和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原官厅乡部分群众搬出大山,搬到河谷川道区和城镇周边地区安家落户。

2011年,经自治区批准,撤销清河镇、官厅乡,以原清河镇、官厅乡行政区域合并设立新的官厅镇。官厅乡撤并后,旧址划归官厅村管辖,因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已无法满足当地上千居民生产生活需求。

今年,原州区投资568万元,对官厅村进行人居环境整治,并作为公益性基础设施改造提升项目,铺设人行道、开挖沟渠、敷设排污管网。“施工技术标准低、人工作业量大、用工要求不高,当地群众通过项目设施,解决官厅村街道环境问题同时,又能增加当地群众收入。”于金红说。

“十四五”期间,原州区计划实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工代赈项目6个,总投资6427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3160万元;劳务用工617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脱贫群众32人。截至目前,已发放劳务报酬331万余元。

原州区在公益性项目施工过程中,探索推行“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设置”和“农村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资产折股量化分红”的赈济模式,推动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拓宽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增收渠道。

<p>固原市原州区官厅镇官厅村村民参与工程项目建设。</p>

固原市原州区官厅镇官厅村村民参与工程项目建设。

隆原村

移民村育出致富果

记者 杨志挺

近日,记者走进中宁县太阳梁乡隆原村新建的日光温室时,工人们正在采摘豆角和辣椒。

“隆原村日光温室产业项目已经建成,目前试种的7棚豆角和8棚辣椒已进入采摘期,不仅解决了移民群众的务工问题,经济效益也初步显现。”自治区税务局驻隆原村第一书记范银良说。

隆原村日光温室产业属于2022年国家“以工代赈”项目。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日光温室15座及蓄水池、保鲜室、分拣车间、管理房、泵房、滴灌等附属设施。为高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共同致富,隆原村决定采取“党支部+村集体合作社+农业经纪人+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日光温室产业。

项目先期发展采取“村干部+村民”入股投资的形式,村干部带头入股,带动广大村民主动参与产业发展和致富提升行动;引进农业经纪人,技术入股,确保产业项目顺利实施、长久发展。目前,村“两委”5名村干部联合贷款3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

“现在是土壤改良期,20天来,试种的豆角和辣椒总产量有7500公斤。试种过程中,专门聘请了永宁县望远镇通桥村恒生种苗公司技术人员作技术指导。引进的种苗新品种,适合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深受客户青睐。”范银良告诉记者,一期种植计划于8月中旬结束,二期种植于9月10日前完成,换茬种植豆角、番茄、黄瓜、辣椒等,可利用空档时间种植生菜,预计净利润26万元。

“村干部带头创业,带领群众增收致富,通过试种,1年不仅为村集体带来25万元的收入,而且为当地移民群众增加务工收入30余万元。”范银良说。

隆原村村民张达明,夫妻俩常年打零工,无稳定收入来源。考虑到张达明有种植方面的经验,今年3月中旬,村干部让他在日光温室从事管理工作,月工资3600元。“有了这份工作,今年家里增收了2万多元。”张达明说。

记者了解到,隆原村采取的“党支部+村集体合作社+农业经纪人+农户”的经营模式,预计可产生综合效益56万元。其中,村集体经济收入26.4万元,村干部、村民入股总收益4.4万元。

“这个项目让村民增加了收入,学到了技术,我们有信心把产业做好做大,带动更多的困难群众增收。”范银良说。

<p>中宁县太阳梁乡隆原村的移民迎来“丰收季”。本报记者杨志挺 摄</p>

中宁县太阳梁乡隆原村的移民迎来“丰收季”。记者 杨志挺 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