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加快培养基础文科拔尖学生 护学术志趣 育文科优才 河北廊坊新增病例11+132 已启动13轮全域全员核酸检测 河北唐山全员核酸检测711.2万人 检出阳性58例 黑龙江哈尔滨一工地内陆续挖出9枚炮弹 吉林省新冠病毒感染者破3万 面临“三重考验” 战“疫”后方的“深夜食堂”:为一线抗疫人员送上“能量餐” 湖北宜昌集中放流中华鲟5100尾 珠江流域抗旱保供水工作结束 珠江防总终止抗旱IV级应急响应 东航客机坠毁事故:坠毁地点10公里外发现疑似飞机残骸 浙江桐乡发现1例新冠肺炎阳性确诊病例 吉林市处理涉疫案件652起 处罚203人 殴打疫情防控工作人员 两男子获刑 男子在梵净山刻划4个字 一审被判赔偿12万余元 奔波在疫情防控一线的“转运人”:只为每一次的使命必达 通讯:内蒙古驰援吉林护师写给孩子的一封信 沈阳第四轮全员核酸检测累计检测795.1万人 检出阳性23人 福建新增阳性感染者“一低一高” 倡导清明“云祭扫”“代祭扫” 25日18时至24时天津新增21例阳性感染者 上海:世博展览馆成临时集中隔离收治点 援鄂医护再上阵 特写:高温搜救难度增大 东航坠机现场全面加强消杀防疫 云南瑞丽新增本土1+4 感染者近期行动轨迹公布 上海阳性感染者新增2269人 启用世博展馆等隔离收治 上海医护开“绿色通道” 为危急症患者“赢回”生机 福建三明:消防“花木兰”的暖心日记 广东多地清明期间暂停现场祭扫活动 部分地区实行分区分级制 福建莆田连续三天零确诊 将启动“云端枇杷节” 英雄联盟职业联赛:2022LPL春季赛常规赛V5加冕冠军 世界羽联:对四名中国运动员禁赛三个月 缓期两年执行 国货崛起 中国体育产业乘势赶超创佳绩 朱德庸携手人文社用“朱氏幽默”治愈人生中各种“不开心” 吉林方舱里的中医专家:多数患者为轻症转阴快 哈尔滨市主城6区连续开展两轮区域全员核酸检测 江西新增本土“3+25” 南昌将持续巩固社会面清零成果 银川综保区跨境电商监管场所再升级 赏花人快收藏!宁夏推出首份杏花花期预报地图! 教育部公安部联合部署第27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活动 宁夏味道 | 西吉柿面坨坨是个“网红”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市科协:科普赋能 助力“双减” 三地公务员省考今举行 超20省份因疫情延期考试 城市周刊丨银川“顺手捡跑团”引领环保新时尚 金凤区与9省(区)23县(区)签订“跨省通办‘套餐办’”协议 宁夏交警发布2022年清明祭扫交通安全提示 影响丨美丽乡村 浪漫彩绘 上海新增2269名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 医院急诊等“非必要不封控” 昆明市盘龙区两地解除封闭管理 【挑战365天正能量速写画】第116期:隔离女孩收到苏炳添的生日祝福 24日18时至25日18时,天津新增5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 江西南昌本轮疫情实现社会面基本清零 北风上线!北京今日风力普遍可达4级 阵风6至7级 自治区兑现灵武市2021年招商引资奖励资金367万元
你当前位置:首页 >吴忠新闻 >

我国高校加快培养基础文科拔尖学生 护学术志趣 育文科优才

2022-03-26 20:37:06来源:人民日报

原标题:创新 教学方式、探索多元考核,我国高校加快培养基础文科拔尖学生

护学术志趣 育文科优才

核心阅读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有与之匹配的哲学社会科学,要有一大批有影响力的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基于此,教育部遴选建设文科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各高校也通过探索本硕博一贯制培养,创新跨学科教学方式,实行多元化考核评价,让更多人文社科的人才得以“养成”。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有与之匹配的哲学社会科学,要有一大批有影响力的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为加快文科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教育部等部门在2018年启动实施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中首次增加了哲学、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等文科专业类,2019—2021年分3批遴选建设了70个文科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如何加快培养基础文科拔尖学生,让更多人文社科的人才得以涵养、养成?

培养哲学社会科学的“领跑者”

谈及基础文科的重要性,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涂清云认为:“作为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哲学社会科学中的基础性学科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软实力的体现,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国价值与中国方案的传播等使命。”

基于此,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新时代,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等教育需要培养一批未来哲学社会科学家,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文化大繁荣,为促进人类文明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应有贡献。文科基础学科拔尖计划正是定位于培养哲学社会科学的‘领跑者’。”

实践中,多所高校基础文科人才培养的目标以传承人类文明、厚德博学、构建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学派等为主要方向。

“现代社会的文明谱系,由思想进步和科技进步两个原动力共同驱动。”在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胡百精看来:“高精尖的应用型人才,在具备对前沿知识的极高敏锐度和卓越专业技能的同时,需要有对于人与世界、历史与未来的理解力与判断力,进而实现科技与文明的平衡共进。”

文科人才培养与理工科相比,具有慢变量、长周期的特点,哲学社会科学拔尖人才要经过更长时间的学习研究和积累沉淀才会出“大家”。为此,不少高校探索本硕博一贯制培养,给予有潜质的学生更多深度学习、静心研究的机会。

山东大学“尼山学堂”面向文、理、工、医全体在校学生招生,采用“1+3+3”本硕贯通培养模式,本科阶段不分专业,学生可在哲学、文学、历史学3个专业中任选一个毕业,硕士则根据主修方向,颁发相应硕士学位。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基地构建拔尖学生的“书院—学院”双体系培育机制,以专区化、导师制、研究型、前沿性、国际化、实践性为特色,完善拔尖学生的遴选—考核—跟踪—支持—退出机制。

“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创新,对现实社会的理解,对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把握,都离不开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基础学科的发展。让这些学科吸引最优秀的人才,产出创新性的成果,是大学特别是一流大学人才培养中非常重要的方面。”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认为。

鼓励宽口径和厚基础的学习方式

“第一节课,哲学社会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和文学院的3名教师同时出现在教室,介绍了这学期我们要研读的《论语》和《孟子》,让我领略到了哲学、历史和文学学科对问题的认知和思考方式。”为培养基础文科拔尖人才,兰州大学成立萃英学院,不同专业学生可通过选拔进入该学院。学院2019级人文萃英班学生温鑫上完第一节课后,对跨学科的教学方法印象深刻。

博古通今、中西汇通,具备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体系是文科基础学科拔尖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前提。因此,实施文科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要鼓励“宽口径”“厚基础”,充分挖掘各专业基础科学、基础理论的源泉和源头作用。

为此,华东师范大学在文史哲学科专业领域内,通过虚拟教研室搭建跨学科课程群。面向全校学生搭建“金字塔形”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其中“人类思维与学科史论”课程群位于“塔尖”,旨在让学生跨越学科界限,引导交叉融合;山东大学构建“考古+”跨学科交叉融合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集通识课、学科基础平台课、专业课、实践教学于一体的多样化课程体系。

发掘与呵护学生的学术志趣同样至关重要,在彭刚看来,在文科基础拔尖学生培养中,首先要发掘、培养和坚定学生的学术志趣,让学生对自己的学术发展有自我期许,志存高远。包括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在内的多所高校致力于通过教学内容及方法上的创新,满足拔尖学生的学习“胃口”。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则致力于打通“拔尖计划”选拔前后的培养路径,将拔尖人才培养贯穿于优质本科教育的全过程中,引导有志于学术探索的学生,在完成专业基础学习之后,于拔尖训练阶段获得更大的自由选课空间,以开展个性化、研究性的学习与训练。

需要长周期的养成与科学的评价

时代的发展,对于基础文科拔尖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打破专业壁垒、促进学科交叉。胡百精认为:“交叉培养是以问题为牵引的,由问题出发,来构建知识地图,进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为此,北京大学实施“未名学者计划”,推动基础学科与跨学科人才培养领跑式发展;清华大学“清华学堂培养计划”于2021年增设哲学班,瞄准人类知识版图大变动的时代背景,采取“哲学+X”的培养模式,打造多个前沿学科之间多元互通的培养平台;中国人民大学结合时代创新需要,以“哲学+”和“跨学科”为抓手,突破学科分隔,革新传统教学,依托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专业,培育贯通3学科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交叉和融合,势必要突破此前教学管理的传统机制,各院系协调合作非常关键,涉及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建设、教师配备、教学资源建设和使用、经费保障、教学管理等。“对于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有坚实的理论功底、广博的知识背景,当教师的学术素养和人格魅力和谐交织于课堂,学生求知的渴望才会被激发。”吉林大学教授孙正聿说。

采访中,多位高校负责人提到:人文社科人才的培养是需要“养”的,需要长周期,需要有大体量的资料、多次数的社会实践,更需要有高水平的师资、长周期的培养、科学的评价。

评价直接决定科学研究的方向,科学的评价体系,有助于推动原始创新。在一些学者看来,近些年来,高校常偏重于科学研究的实用性、时效性。在这样的发展思路下,一些基础性的理论研究往往显得有些“吃亏”,出现了动力不足的问题。

为改变这一境况,南开大学设立“南开大学文科发展基金”,每年将筹集1000万元经费,为人文社科发展“夯基搭台”。校内即可申请、不论职称资历、项目类型多样、结项评价不再“唯论文”导向、项目人员费占比60%……一系列措施用于资助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基础性、前瞻性、前沿性、原创性基础理论研究以及与国家重大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密切相关的应用对策研究。

项目结项实行多元化考核,“人文社会科学有其自身的特点,而且各学科也存在较大差异,难以用统一的评价标准进行考核。这一分类评价的做法体现了对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规律的重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赵学功评价。

“人文社会科学如果太多地注重时效,就会导致过分注重对资料的整理、对热点的跟随。人文社科学者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对史料的整理汇编,更要努力构建创新中国话语体系。一些人文学科的基础研究,可能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可能没有所谓的时效,但恰恰是科研工作者所要担当的。”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周志强谈道。(记者 赵婀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