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蜡染技艺上绘出新图景 人民巷头条丨一座煤炭小镇的“万里归途” 赵东勇:抗疫志愿者中的外地人 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闽宁两校学生“云端”同上一堂课 宁夏以工代赈拓展到八大建设领域 线上教学,一个娃都不能少 “我们在群众的督促声中进步” 生态与发展齐飞 文明共环境一色 宁夏:党旗引领“两新”群体党建“新新向荣” 宁夏启动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 宁夏新材料产业释放招商引资“磁力” 农村用水和城里一样方便 银川: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 H5|非凡十年!晒晒那些闪闪发光的宁夏“单项冠军” 宁夏3家单位公开招聘急需紧缺人才 爱心护学为学生撑起“安全伞” 路家营村:捕鱼分鱼共庆丰收 国家公园建设让“中华水塔”更加坚固丰沛 银川贺兰山路与民族街交叉口快速化改造工程顺利推进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巨轮”扬帆珠江 今昔对比看变化②|四十年盼水梦圆 兴庆区:记忆中的小巷变了模样 宁夏:监管机制加快健全 市场主体活力迸发 九旬老人家中摔倒 志愿者紧急护送就医 中宁畅通“非接触式”办税渠道 海原县为2万货运司机解决生活难题 宁夏印发通知推进和规范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 西部创业“铁海公”联运打通宁夏国际物流新通道 宁夏多措并举夯实现代化工产业发展基石 宁夏组建核与辐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 中国空间站第三次太空授课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关于面向全区征集文明礼仪行为规范宣传用语的启事 沙坡头检察院推进公益诉讼工作高质量发展 宁夏首次组建核与辐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 灵武市泾灵村警务室“五籽融合”护航乡村振兴 【二十大代表风采】马玉山:唯创新以致远 宁夏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十大行动 到抗疫一线浸润青春底色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取得新突破 宁夏首个高性能算力平台建设正酣 宁夏地质博物馆:讲好民族团结的宁夏故事 今昔对比看变化①|生态湖城 水韵银川 奋进吧,青年!②|李泽成:踔厉奋发!跑出当代90后电力工作者的最好成绩 灵武市沙坝头村订单种植 西瓜不愁卖 宁夏前9个月新增创业实体1.2万家 银川供热企业:力保10月20日供暖 握稳乡村振兴“接力棒” 打造塞上乡村乐园 吴忠市:心理援助热线“疫”路守护“心灵绿码” 小菌菇长成富民大产业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宁夏工作组检查指导银川市疫情防控工作
你当前位置:首页 >吴忠新闻 >

在传统蜡染技艺上绘出新图景

2022-10-14 14:37:16来源:银川晚报

指导孩子体验蜡染。

美丽的蜡染作品。

展示蜡染作品。

带领孩子上蜡染课。

第一次见到鱼颖时,这个80后女孩正在银川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启智部的教室里带着一群孩子上扎染课,她一举一动中散发出的,除了对孩子们的耐心外,更多的是对艺术的执着。在简单的接触中记者了解到,自小热爱绘画的她,在家中长辈的影响下,走进了蜡染项目的艺术大门,并推陈出新,独创了“蜡染画”这种艺术形式。

那么,鱼颖是如何接触到蜡染项目,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这其中有过哪些辛酸和欣喜?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对她进行了采访。

家庭熏陶,让她爱上艺术创作

出生于1986年的鱼颖,是个典型的80后女孩,小时候,她和其他女孩子一样喜欢漂亮的衣服,她还拥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她的奶奶就是一名旗袍设计师,奶奶设计制作的旗袍深受周围群众的喜爱,慕名前来定制的人络绎不绝,她从小看着奶奶的设计图稿,在耳濡目染下,对绘画和服装设计有了浓厚的兴趣,4岁的时候,鱼颖在奶奶的熏陶下拿起了画笔。

如果说,奶奶在服装设计方面为鱼颖做了启蒙,那么她在染色方面的启蒙,则来自于身为中医的妈妈。“因为母亲是中医,我从小就接触到了很多中药材,这些中药材中很多都非常适合做染料。”鱼颖说。

大学时,鱼颖选择了服装设计工程专业。也正是因为这个专业,让鱼颖接触到了扎染和蜡染项目,从此深陷其中。

在鱼颖看来,蜡染技艺代表着一种传统的艺术语言,那些从古代流传下来的符号,有的代表丰收、有的代表祝福、有的代表感恩,而无论哪一种,都能让人感觉到时代的声音,而这正是吸引她的地方,加上自身从小就对服装设计感兴趣,这让她萌生了一个愿望——做一名裁缝,亲自设计、制作出属于自己的蜡染布衣物和饰品。

创作之路,有继承也有创新

说干就干,大学刚毕业,她就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对于热爱艺术的人来说,创作的每个时刻都是快乐的,从奶奶那里潜移默化得到的服装设计灵感、从四岁开始奠定的绘画基础、四年大学生活学到的专业知识,还有从母亲那里学到的中医知识,多年的积累厚积薄发,让她在学习蜡染技艺的过程中如鱼得水,很快就取得了不错的成就。

她开始尝试着在传统的蜡染技艺上加入新内容。在她看来,传统的蜡染有很多固定的图案,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群体声音,很多优秀的匠人只是用精湛的手艺一遍一遍地“复刻”这些声音,并没有倾注过多个人的感情,但在思想和情感表达都更为开放的时代,每位艺术家的作品,或多或少会带有一些个人色彩,是自身思想和价值观体现的媒介。

出于这一点,她尝试着将传统蜡染中固定的图案和符号,改为更符合艺术家个人审美的自由创作,即先用铅笔勾勒出画面,再用蜡染技艺为画布上色。“相对于其他的绘画工具,蜡染的笔触更加自然,每一笔下去都会带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是非常迷人的。”鱼颖说。

在多年钻研下,2022年,鱼颖的蜡染画作品入围了第十五届中国民间艺术山花奖,这是一个代表着中国民间艺术最高成就的奖项,这给她带来了更多的信心。

技艺传承,让更多人因艺术得益

“每一位艺术创作者都不仅仅是一个个体,当你在这条路上走得越来越远的时候,就不可避免地要和其他创作者合作。”鱼颖也不例外,毕业以来,她一直都在独自创作,但自从接触到蜡染技艺后,她小小的绘画梦想就和非遗传承连接在一起,身上也肩负起了文化传承的使命。

这让她认识了很多其他项目的非遗传承人,并加入了非遗传承的团队,在这里,不同的非遗项目彼此碰撞、相互吸收,产生了许多精彩的火花,而她也在彼此取长补短的过程中渐渐成长着。“过去,我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中,对于团队的运营和管理并不在意,也不怎么擅长,可如今面对大团队,每个人传承的技艺不同,生长的背景不同,对艺术的追求也不同,如何协调好这其中的关系,对我来说是个很重要的课题。”

所幸的是,凭借着对蜡染艺术的热爱,鱼颖渐渐走出自己的小圈子,开始在全区范围内,将扎染和蜡染的技术传播开来,在中宁,一位刺绣非遗传承人慕名找到她,希望能向她学习蜡染技术,学成后,那位传承人开办了工作室,将蜡染和刺绣结合起来,作品广受好评,也培养了一批手艺人,让不少残疾人朋友掌握了就业创业的本领。

在银川,她受银川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之邀,为启智部的孩子教授简单的扎染技术,并手把手教会了这里的几位老师,让这些孩子能够在老师的帮助下,用自己扎染的布料做出各种憨态可掬的玩偶,通过义卖的方式换来劳动报酬。

如果问鱼颖,在创作的路上什么时候最快乐,她会告诉你,刚开始做服装设计时,看到自己亲手做的衣服被客户穿在身上,比想象的还好看时,她觉得最快乐;再后来开始做非遗传承,看到孩子们拿着自己亲手制作的作品,脸上绽放出笑容时,她觉得最快乐。“最开心的,还要数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能够得以传承,让更多的人看到它的魅力。”鱼颖说。(记者 吴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