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微信步数探寻经济发展新动能 宁夏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办公室下发通知 【网眼督查】平台已对驾驶员封禁,交警也依法对其进行了处罚 7×24小时高质量运行 宁夏12328热线运行质量排名全国第二 金店56件金饰居然褪色竟是被员工“狸猫换太子” 平罗“一站式”化解矛盾解民忧 西夏区2022年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集中开工 交通银行宁夏区分行积极开展2022年“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周活动 新消费模式下如何应对消费公平焦虑 “首月1元”投保老人被扣3191元 险企同意退保但不退保费 湖南岳阳华容:“土坑”酸菜食品被查封处理 辽宁:肉、菜、蛋及粮油等重要生活必需品供应总体充足 陕西宝鸡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49例 已排查确诊病例涉及风险点133个 “海基一号”建造完工 为亚洲首例300米级深水导管架 上网课能赚钱?警惕银发经济消费陷阱 全总: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为62.93万职工追回被拖欠工资73.62亿元 重庆本轮疫情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31例、无症状感染者7例 山东新增本土确诊病例75例 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05例 云南新增本土确诊病例6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32例 安徽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5例 中国内地本土疫情整体可控 北京现多条独立传播链 福建泉州新增本土确诊病例58例、无症状感染者47例 电商售后维权 找到能负责的“人”有多难 14天出现超1.5万例本土感染者,后续如何应对? 广东新增本土确诊59例 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54例 迎战奥密克戎 中国抗疫聚焦五大“数” 上海新增本土确诊病例5例和无症状感染者197例 吉林市16日全域开展第十轮核酸检测 贵州务川第二轮区域核酸检测结果阳性2人 养老服务联合体“邻里互助” 让农村老人享受幸福晚年 一颗螺丝钉令人五味杂陈 助残服务何时才能“私人订制” 广西新增本土确诊病例5例 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0例 侨乡泉州面临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最严峻考验 刚跨“数字鸿沟”又落“网络陷阱”,受伤的不能总是老年人 明星卖酒“水很深” 监管要一探到底 部分网络招聘平台乱象调查:别信“0门槛”入职 湖北十堰市茅箭区发现1例外省来堰阳性感染者 支援吉林抗疫的“外地人”:与疫情搏斗的时间远多于陪家人 北京新增9例本土确诊病例和1例无症状感染者 重庆新增本土确诊1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3例 黑龙江省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15例 两项重点施工完成 丰台站进入开通倒计时 承包新生儿录像业务,这门“独家”生意做不得 回归本位,竞赛不是招生入学的“敲门砖” 宁夏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面试新规 总投资408亿!银川市金凤区32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复工 山东莱西疫情持续向好 日新增感染者连续下降 广东深圳:将连续进行三轮全员核酸检测 线上订单成为销售主流 厦门新增1例确诊病例 系在泉州市来厦人员排查中发现 流调显示甘肃一女子15岁生孩子?当地介入调查
你当前位置:首页 >平安吴忠 >

从微信步数探寻经济发展新动能

2022-03-16 10:37:56来源:宁夏日报

编者按

经济发展,离不开每一个行业和个人。通过手机里的步数排行榜,“微观”高质量发展的新步伐——他们是项目建设的参与者、招商引资的工作者、自然资源的勘测者、农业技术的推广者……

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这一年的春天,每个人的步数,都积累起项目的一次进度、行业的一次进步、专业领域里的一次突破。让我们从他们的足迹起步,了解在新的起点下,宁夏各行各业汇聚起的发展新动能。

走好每一段“里程” 只为用好每一寸国土

记者 张 唯

受访者行业:自然资源勘测调查院技术研究科工程师

日均运动步数:6000步—7000步

个人感言:工作再辛苦也没关系,完成目标就是“头等大事”。

翻看樊国堂或马朝晖的微信步数,可以发现两人过去一周都是各自朋友圈“垫底”的存在。

实际上,他们从3月3日起就没闲着。4天夜以继日的内业审查,从1300多个图斑中筛出了约100个疑似问题图斑,樊国堂和马朝晖作为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自然资源勘测调查院的技术工程师,立刻又踏上了外业核查的路程。

两名工程师此次要核查的是2022年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项目的拆旧复垦地块。2022年增减挂钩跨省域调出指标约5000亩,分布于红寺堡区、同心县、海原县、原州区和西吉县,是今年我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亟待立项的新项目。

5天的外业核查线路单一且重复:每天上午赶到县(区)自然资源局,在内业通过影像、举证照片和资料等对发现的空图斑进行核查。随后一行人马不停蹄赶往实地核查,根据核查规则判别其合理性。中午就近凑合顿午饭,再匆忙赶往下一个核查点。大半天将一个县(区)的疑似问题图斑核查完毕后,再继续奔赴下个县(区)。

“哪有时间看微信步数。我们到了核查点连手机都不带,只拿装图斑的平板电脑。”樊国堂只记得,每天奔波于外业核查点,车程至少都在几百公里。尤其到了原州区等南部县(区),很多核查点都在山里,积雪融化后路况泥泞,很多时候汽车无法驶入,只能靠人走进去。樊国堂说,鞋上的泥刚干没多久,却因为要走到另一个点而再踩一脚泥,几乎成为那两天他们一行人的常态。

马朝晖负责看图斑,他粗略估计了下,5天里他们抽查了近800亩土地。“我们这次主要核查的是拆旧复垦地块是否符合核查规则。”马朝晖说,增减挂钩跨省域调出指标必须复垦成可稳定长期利用的耕地并符合集中连片等原则,这次实地核查可以发现大部分县(区)做得都不错,部分核查点还需要进一步整改。

“因为还牵扯到拆旧区复垦、项目验收、纳入变更调查和报国家核定上报等诸多环节,所以我们动作快一点,就能让后续立项审查做好更充足准备。”马朝晖说。

两名工程师的外业核查,是宁夏今年与福建省对接做好跨省域增减挂钩指标交易的其中一环。在“十四五”关键之年,我区将加强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监管,摸清耕地后备资源底数并制定印发《自治区补充耕地项目验收管理办法》。同时,组织对能复垦为耕地的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和农业设施建设用地进行调查摸底,制定印发自治区耕地“进出平衡”管理办法和工作方案,确保补足同等数量、质量的可长期稳定利用耕地。

田间的每一步都连着乡村振兴的路

记者 张 瑛

受访者行业:农业科技工作者

日均运动步数:15000步

个人感言:用双脚丈量农田,把成果落在瓜地,让实效造福农民,凭科技振兴乡村。

18600步,这不是出行更不是运动,只是在两个试验拱棚间布置试验处理和安装试验设备的步数。一天所走步数过万,对于宁夏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西甜瓜研究室工作者于蓉来说是家常便饭。

随着拱棚西瓜进入种植前准备阶段,于蓉也愈发忙碌起来。3月11日一早,她就从银川赶到吴忠市高闸镇现代农业园区,指导利通区军琴家庭农场负责人闫军在拱棚间安装试验设备。

利通区拱棚生产西瓜上市早、品质高,多年来受到消费者的喜爱,“马兴西瓜”“马家湖西瓜”已成为一张亮丽名片。

“西瓜好吃,但西瓜授粉却是一项累人的活。”于蓉说,自2016年开始,她便试着将小蜜蜂带入拱棚,与种植户一起摸索早春拱棚西瓜授粉技术。

“晚上三、四摄氏度,蜂箱要不要盖被子?”“这蜜蜂授了粉的花,怎么能看出来?”在瓜农们一个个问题及于蓉的耐心解答中,蜜蜂授粉技术逐渐成熟,并给瓜农带去了效益。

“在农科院专家的指导下,去年我拱棚里种植的西瓜有黑皮的、绿花皮的、黄皮的,瓜瓤有红肉的、桔肉的、黄肉的,可让大伙开了眼。精挑出的瓜装箱销售,1个瓜40元,1亩地纯收入8000元左右。”闫军说。种完了瓜,专家团队又指导他利用种瓜原有的畦面、滴灌带和地膜,秋茬种植羊角辣椒,“一地两用,一年可种两茬,1亩地纯收入过2万元,让咱们体会到了科技的效益。”

“于老师,去年种了瓜,今年还能种自根西瓜吗?自根西瓜好吃,还能卖上好价。”

新的问题,新的起点。2022年,于蓉带领团队开启了重点攻关拱棚西瓜生产中连作障碍防控的课题,在高闸镇现代农业园区建立试验和示范拱棚,借力宁夏农科院植保所土壤健康与作物土传病害综合生态调控和病害绿色防控研究团队、资环所农业废弃物处理和土壤改良研究团队,开展多学科团队联合攻关。

与此同时,银川西夏区西甜瓜种质资源圃西瓜种质资源鉴定和新品种培育工作、中卫香山露地硒砂瓜健康生产试验也陆续进入材料准备和实施阶段。

从春节过后,于蓉就没歇过脚,整日奔波于实验室、试验基地和农户的生产田地之间。在田间的每一步“运动”,不仅是她服务农业的记录,更串起一条通往乡村振兴的路。

<p>于蓉和种植户讨论种植技术。</p><p>本报记者 张瑛 摄</p>

于蓉和种植户讨论种植技术。记者 张瑛 摄

招商人永远在路上

记者 杨 娟

受访者行业:自治区商务厅招商引资局

日均运动步数:20000步

个人感言:招商人不在招商,就在招商的路上。

3月,春风刚有了暖意,自治区商务厅招商引资局干部付毅已开始打点行装,他的招商小分队将再一次准备出发。

“一年总有大半年时间要在外面跑,锚定目标企业前去‘叩门’、获得有效信息后,一趟趟接洽,组织专题招商活动,努力把头脑蓝图变成落地项目。”付毅笑言,大家形容,“招商人不是在招商,就是在去招商的路上”。

春节前后两个月,是付毅一年中最“闲”的时段,但他的微信步数依然在8000步左右。“这段时间不用天南海北跑,留在‘家里’对上一年的工作做总结,督查招商项目落地情况,按照自治区的产业规划和部署,编制新的招商项目。”

“出去招商时,我们小分队成员的微信步数几乎都在20000步以上。每促成一个大项目落地,即使在招商团队中是一个‘螺丝钉’,也非常有成就感。”回想起过去一年参与招商的项目,付毅特别提到了明阳智慧能源集团。

2021年6月,借助上海清洁能源展,宁夏开展清洁能源专题招商活动,期间与明阳智慧能源集团初步取得了联系。然后组织专门的小分队“贴身服务”,一步步跟进推动,邀请对方到宁夏来多次考察,多次到明阳集团总部对接。8月17日,签订战略合作协议。10月中旬,投资近30亿元的风电项目落地建设。在不到半年时间里,明阳风电项目已经在宁夏落地投资5亿元。今年3月3日,明阳智慧能源集团副总裁张超带着新的“行动书”来到宁夏,计划在宁夏投下全球最大自动化风机整机生产制造线——这意味着宁夏将作为明阳集团在西北的中心生产基地来加以打造。

“招商的过程非常奇妙:起初只是一粒种子,种下了它,然后看着它破土,一天天长大。”付毅感慨地说,很多项目都是从不可能走到了可能,从单个项目延链壮链形成了产业集群。

2022年,付毅和小分队又罗列了新的工作计划。这些目标都能实现吗?付毅笑了:全力去做,力争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步履坚定书写地质芳华

记者 王 瑞

受访者行业:地质工程师

日均运动步数:20000步

个人感言:饮风霜雨雪又何妨,祖国的山河见证了我们的青春。

3月9日下午,宁夏地质局物化院地球化学所办公桌上,一张长1.5米、宽1米的“石嘴山地区土壤养分综合等级评价图”摊开放着,两双黝黑的手在图上移动,仔细看去,其中一双手还有轻微的皴裂,这是常年在野外工作的“标志”。

“这是我们所的技术骨干,他俩在讨论石嘴山的小麦项目。你看,那个就是你要找的‘主角’。”顺着地球化学所办公室副主任王培培指的方向,记者见到了80后工程师杨建锋,他是“石嘴山市土壤—小麦系统硒元素迁移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项目的主要负责人。

“项目从2020年6月开始,目前已完成所有调查工作,正在撰写研究报告。”杨建锋介绍,以这几年来的研究成果为基础,项目组成员积极配合石嘴山市平罗县、惠农区两地,将平罗县宝丰镇吴家湾村和惠农区燕子墩乡简泉村天然富硒地块申报成为全国首批天然富硒土地。

“目前,国内富硒优质耕地已经成为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的‘黑马’,有助于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地球化学所所长王志强介绍,石嘴山地区重金属元素全部处于绿色土地要求的阈值范围内,首批全国天然富硒土地成功申报及各项项目成果,展现了石嘴山市富含微量元素且干净无污染的绿色土地资源,为农业产业发展及开发富硒农产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们最多时,每天能走4万多步。虽然他们很年轻,但每个人身上都有着老一辈地质工作者的勤奋与踏实,特别能吃苦!”记者在王培培的讲述中,仿佛走进了两代地质工作者的青春时光——在徒手攀爬的几乎垂直的冰瀑、在负重前行40公里的高原、在冲垮道路的洪水中、在蚊虫如雪花般密集的麦田、在寒夜飘雪的深山……

<p>在野外作业的地质工程师们。</p><p>(图片由受访者提供)</p>

在野外作业的地质工程师们。(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巡线步数里的科技之变

记者 鲁延宏

受访者行业:无人机巡检“飞手”

微信步数:昔日每天步行巡线最多时走6公里,如今用无人机巡查

个人感言:科技进步见证祖国发展

“现在微信步数不高,因为我也成了一名无人机巡线‘飞手’!”今年47岁的张志勇,在国网石嘴山供电公司基层工作了28年,如今他可以自如操作无人机对供电辖区所辖输电线路进行巡检。

张志勇诙谐地说,过去巡线靠“五个一”来完成,即:一双好眼睛、一对好脚板、一只望远镜、一个记录本和一支笔,每天步行巡线最多时要走6公里。现在巡线靠科技,无人机巡视,远程可视化……“只要设定好巡视目标点,无人机就会自主判断,并对每一个巡视点位进行360度无死角巡视,比人眼看得更清楚!”

2021年6月,46岁的张志勇开始学习无人机巡线技术并取得了无人机巡线执照,成为了一名无人机巡线“飞手”。像张志勇一样,目前国网石嘴山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已有17名线路巡检运维人员取得了无人机巡线执照。

国网石嘴山供电公司还将一辆昔日运输巡检运维员工的车辆,改造成了无人机起降的“航母”,一次可携带5架无人机并为之充电。

3月11日,记者前往该公司输电运检中心输电线路全景智慧管控中心采访,电子显示屏上,各条输电线路通道上的线路、杆塔以及输电线路通道内是否有漂浮物、大型移动物体等实时画面一览无余。“嘟嘟……嘟嘟……”语音提示间,大屏幕上出现一个移动物体被红色加框,且不断闪烁提示。管控员王晓天,迅速用鼠标将提示物体拉近放大:原来是一辆大型挖掘机在一条输电线路通道附近移动,小王紧盯屏幕,直到挖掘机远离输电通道。

在国网石嘴山供电公司城关220千伏变电站,由智能巡检机器人“大白”和无人工干预自主巡检无人机组成的巡检新阵容,让记者大开眼界。一个白色的方形箱体顶盖徐徐打开,一架无人机裹挟着气流起飞,自主飞向目标,从一个观测目标点飞向另一个目标点,完成设定目标数据、观测、采集、传输后,又自如地飞回自己的“家”。

国网石嘴山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副主任徐兆国告诉记者,目前,该公司所辖的61座变电站均已实现无人值守。徐兆国感慨:“过去,我们输电线路、变电站、输电线路杆塔通道巡检维护,靠双脚丈量大地,如今用无人机、智能机器人、远程可视监控等丈量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