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裤瑶寨“三代房”:“直过民族”生活巨变的一个缩影 新春走基层丨喜见人才“西北飞” 重庆多地持续阴雨(雪)天气 启动低温雨雪冰冻灾害IV级应急响应 兼顾疫情防控和守护旅客归途 走近2022年铁路春运 译出600万字作品,身患情感障碍的他有着逆袭般的命运 时间与生命的赛跑:抢救与疫情防控一个都不能少 一位村医的“新”年关:现在村卫生室一个欠条都没了 新疆霍尔果斯市通报新增3例确诊病例和1例无症状感染者情况 酒驾醉驾风险突出!公安部交管局发出春节出行安全提示 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广泛应用,算法推荐如何守好边界 二十载真情守护 3000多只猛禽从这里康复后重返蓝天 “海南一号”卫星项目4颗光学卫星三亚出征 安徽凤阳警方成功为农民工追回被拖欠工资1000余万元 年入百万主播哭穷拖欠执行款 广州法院用科“技”治演“技” 春节临近,三亚旅游市场“悄然”恢复热度 北京疫情风险总体可控 新疆疫情外溢风险较低 九部门联合发文 首次明确提出“建立有序开放的平台生态” “我抱着奶奶下车!”——广九客运段温情服务获旅客点赞 河北三河4例确诊病例病情稳定 首轮全域全员核酸均为阴性 爱心礼包助留穗青年暖心过年 四川广元:夫妻俩隔离点过春节 爱与坚守同行 杭州市新增12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探访“沈阳造币厂”:百年工业遗产在传承中焕发新生机 探访广西最长深水桥施工现场:逾百建设者将“就地过年” 新春走基层丨风雨镇扬渡 新疆首个高原机场完成首飞 贵州多部门启动应急响应应对雨雪冰冻天气 平凉百件馆藏精品铜镜在宁夏固原博物馆开展 宁夏公布3件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 成昆铁路线大凉山高山区降大雪 突击队除冰扫雪忙 雪天路滑可学企鹅走路 关于降雪的健康提示请收好 深圳:口岸一线民警守护旅客返乡路 “90后”“虎妈”的萌虎情缘:希望引导更多人保护动物 零下三十度,绥芬河铁路口岸的“拼积木”工作 大山里的铁路护航者:向冷而行 守护原始林区铁路交通线 春运“摩托大军”去哪儿了? 新疆喀什:有效促进了新能源消纳 以“绿电”促“绿产”发展 “天价救命药”纳入医保后 安徽成人第一针开打 中国边城“鹅军”的春节:坚守南疆国门战“疫”一线 郑渝高铁万州北至巫山段启动联调联试 留出10平方,让母爱不再“尴尬” 天津本轮本土疫情第368-372例阳性感染者活动轨迹公布 “虎年”将至 上海野生动物园小虎宝宝“开食” “行李箱藏尸”案被告人谢磊一审被判死刑 中国西部“生命禁区”里的警察身影:为民众采购年货不亦乐乎 北京丰台新增3例确诊病例 全区批发市场和冷链人员“一天一检” 北京本轮疫情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84例 【我的“金饭碗”④】和顺新村——蔬果成“网红” 百姓笑开颜 四川西充“幸福食堂” 里的团年饭 中国最大内陆咸水湖青海湖历时31天完全冻结
你当前位置:首页 >滨河经贸 >

白裤瑶寨“三代房”:“直过民族”生活巨变的一个缩影

2022-01-29 09:06:16来源:新华网

新春走基层丨白裤瑶寨“三代房”:“直过民族”生活巨变的一个缩影

新华社南宁1月28日电题:白裤瑶寨“三代房”:“直过民族”生活巨变的一个缩影

新华社记者黄浩铭、农冠斌

在米黄色的3层楼房里,韦志金和家人坐在客厅的沙发上观看大屏幕电视里的新春节目,其乐融融。他去年12月刚搬进这栋新房,干净的仿大理石地砖、宽大的落地窗、崭新的家电,处处展现着现代化生活气息。

韦志金是一名白裤瑶村民。作为瑶族的一支,白裤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主要生活在广西和贵州交界地带。他们从原始社会形态直接过渡到现代社会形态,被称为“直过民族”。

韦志金家在广西南丹县八圩瑶族乡关西村王架屯。他小时候和家人住在一间透风漏雨的茅草房里,竹篾片做成的墙壁抵挡不了云贵高原冬日的凛冽寒风,生火烧柴是御寒的主要方式。全家靠山旮旯里贫瘠的玉米地过活,望天吃水,一年吃不了几顿肉。

图为一名白裤瑶村民在自己的茅草房前。(南丹县委宣传部供图)

近年来,各级政府不断改善白裤瑶群众的生活条件。1992年,韦志金从山上搬迁到靠近公路的地方,告别了茅草房。2007年,他家靠危房改造政策把泥瓦房换成了砖瓦房。2016年,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帮助下,他到广东从事劳务中介工作,慢慢成长为一名管理人员。2020年,韦志金用打工积攒的钱建了如今的新房,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在南丹县白裤瑶寨,低矮、简陋的茅草房是群众的第一代住房,现已几乎看不到踪影。20世纪60至90年代,泥瓦房和砖瓦房是群众的第二代住房,这类房子已较为少见且不再住人,大多作为生产用房。近年来,楼房成为白裤瑶群众的第三代住房。在王架屯,如今仍保留着一部分泥瓦房和砖瓦房,和周边新建的楼房形成鲜明对比。

“房子的变迁是白裤瑶群众生活变化的缩影。”关西村党支部书记兰海芬说,以前白裤瑶群众习惯在大山里生活,极少和外界交流,现在,群众的居住环境改善,大部分群众住上了楼房。

王架屯的兰永胜住在一栋两层楼房里,但家里仍保留了半间泥瓦房作为厨房使用。兰永胜说,留着这半间泥瓦房是想留下这一段记忆,让自己的孩子们知道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图为广西南丹县八圩瑶族乡关西村王架屯村民兰永胜的泥瓦房(1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农冠斌 摄

“这栋泥瓦房是用茅草房的框架搭起来的,从开裂的墙体中还能看到竹篾片。我经常对儿子和女儿说,爸爸小时候就是铺着稻草住在这里,透风又漏雨。”兰永胜说,如今家里养了4头牛,还有3亩田地和60多亩山林,交通方便,种养出来的产品不愁销路,加上平时打零工的收入,一家人的生活没有问题。

图为广西南丹县八圩瑶族乡关西村王架屯村民兰永胜的新房(1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农冠斌 摄字

在广西南丹县,白裤瑶群众除了在原址新建房子,近年来还有约1.35万人搬出深山,住进民族风格鲜明的新居。

在南丹县里湖瑶族乡朵努社区,300多栋具有民俗风情的楼房沿着蜿蜒的水泥路分布在山谷中。房屋外墙画着铜鼓、瑶王印、牛角等白裤瑶元素图案。

朵努社区居民何正军说,老家的房子是小平房,搬迁后一家人住上两层楼的新房,用上自来水,孩子上学、老人就医都非常便利,自己家开了小卖部和夜宵摊,生活无忧。

朵努社区第一书记黎夏说,当地利用白裤瑶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和毗邻贵州荔波县小七孔景区的优势,正在建设白裤瑶乡旅游景区。许多搬迁户通过参与民俗展演和民族特色产品制作等,以多种要素入股分红,实现在家门口创收。

谈到农历新年的愿望,何正军说,今年他打算在老家承包100亩土地种植牧草,发展养牛产业,把日子过得更加红火。